大汉大忽悠帝-第2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为朝廷重臣,陛下的兄弟,自然应该选择支持他。
可是……
“陛下,恕臣直言,这两年陛下做了许多利好百姓之事,也对臣下颇多眷顾,但是,咱们五阶税法一出,各地的大族豪强,若是上够不着臣工一般的眷顾,下得不到百姓一般的利好,又不能领悟陛下的苦心,恐怕会闹出不少乱事。”
“孔子曰的好,断人财路,犹如杀人父母。”
刘汉少想了想词儿,努力地使自己做到一本正经的样子,而后又说:“任何改革,都会损害到一部分人的利益。但是,如果改革能够利国利民,就必须要进行下去,不能因为一小撮人的私利,而使得天下动荡,国家不宁。长文说的有道理,那些人要是真的守着家中的奴仆、田地不放,只要依法交税,咱们也不逼迫;反之,谁要是敢抗税不交,甚至是心生叛逆……”
突然,刘汉少攥紧了腰间的佩刀,又说道:“像哥这样的军刀,咱们汉正军的兵士,每人都有一把!”
于是,陈群知道这一次陛下是铁了心的。
…………
原本朝廷里的爱卿们与各级议员首度联手,打算以强大无比的,正直无私的,纯洁无瑕的斗志、决心和勇气,来反对“五阶税法”,甚至还有人觉得就像反对“神律”一样,越反对越能显得忠心。
然而刘汉少又展示出了死拧死拧的一面,装了个怂,撂下一句:“兄弟们哪,能力越大,责任越大。”然后就撩腿蹿了,躲着爱卿们,谁也不见,但是“五阶税法”却开始正式实施了。
现在的局面是:
第一,陛下刚刚制定了“神律”,往后连皇帝都要遵守律法,自警自省了。
第二,汉正军刚刚又取得了胜利,陛下的威望再次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
第三,大家还都有官职在身,难道真的召开大朝会,联手把皇帝废黜?那往后给谁去当官呢?
逐渐冷静下来的爱卿们开始考虑自己的问题,物质上的所谓财富,不就是屋外有地,床下有钱吗?然而现在,很多人已经把床下的钱拿出来不少,进行了投资。比如银行的股份,新建的作坊和厂子,或者是垫资给了大河大桥之类的工程。如果地与钱只能选择保留一样的话,显然保地难度太大。
造反?
咱没那个胆子。
抗税?
同样没那个胆子。
偷逃税赋?
以前还行,大家相互照应着,你给我面子,我给你脸儿,能够层层转嫁到黔首百姓身上。可是现在相府有税务总局和财政部,御府有三司和审计署,旁边还蹲着各级议院,哪出一点纰漏,这个盖子就盖不住。
真要是被逮着,依法惩治,那倒是简单了,没收全部财产,边郡戍边一年。
也许,真应该像立法司陈长文代陛下解释的那样:放人卖地,转产转行,争当土豪,不当土鳖!
第404章 史上最大的买卖
……………………………………
对呀,之前早就颁布过律法,不许私相售卖土地,只能卖给国家。当时还以为陛下是怕捐地当官,引发新一轮的土地大兼并,现在看来,陛下是早有图谋呀!
就咱们这位皇帝哥那副不靠谱的样子,能有如此深谋远虑?
太让人难以置信了!
然而,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因为“五阶税法”的实施,在整个上层社会引发了一轮空前的土地大抛售!起先是杨彪、王允、袁绍这些上了刘汉少的贼船已久,只能选择坚定不移的支持他的各位老大们悄悄把自家多余的田产卖给了国家,然后公卿名族,官宦世家也都纷纷跟着抛售起自己的田产。
新的问题是,国家根本没那么多钱来买回那么多田地。工薪署支取国家收入的四成,还时不时的拖个薪,欠个俸呢,财政部的六成,就算啥也不干,又能买回多少?
于是,首相开会商议之后,决定压低回收田地的价格,但是,这事太大,得把天下的有钱人得罪光,所以一定要向陛下上书。刘汉少看着这个注定了一签就要挨骂的奏疏,心里话说,真由着他们随便压价,估计到最后和抢也差不多,到了那个时候,可就真是等于杀人父母了。所以,刘汉少给相府提议,把这个“压价”改成“打折”,比如说一次性回收千亩以上的田地,让卖家打个九五折,回收万亩以上打个八五折啥的。
杨彪几乎是哭着说:“陛下,现在卖地的实在太多了,就算是打骨折,咱也没那么多钱都给买回来呀!”
左相黄琬犹豫着说:“要不,咱们就先停一停,等啥时候有钱了,再继续回收。”
右相荀彧说:“土地只许卖给国家,这是国家法令,要是现在国家拒收田亩,岂不是要遭人诟病?更怕有田而无法售卖之人,内心恐慌,惹出一些乱事来。”
刘汉少恨铁不成钢地说道:“咱们没钱,有人有钱呀!四大银行整天都巴不得有人找他们贷款呢?”
三相吐血,杨彪试探着问:“陛下,您是说,咱们国家……向银行贷款?”
“对呀!”
刘汉少理所当然地说:“他们那么有钱,放在屋子里又不会生钱,还得给储户们支付利息,只有放贷才能有收益。咱们国家现在是没钱,但是咱们收回土地之后,可以租给田农们耕种,也可以建工厂,建商场。百姓们有地种,有活干,吃饱穿暖之后,就会买更多的家具、衣服,盖新房子,增加消费能力。而各行各业因为消费需要加大,也会赚更多的钱,交更多的税。你们想一想,到时候咱们的百姓们都富裕了,咱们国家还能不富裕?咱们国家富裕了,还怕还不上银行的钱?还上了银行的钱之后,那些占着银行股份的人,又该富裕成啥样啊?”
这话说的有点绕,听的杨彪等人有点晕,但是最后一句都听明白了,国家贷款,银行赚钱,股东分红。身为相府首相,杨彪可是在大汉国家银行里边占有一大股的。
到时候自己该富裕成啥样?
“陛下,是不是现在就让老臣派人去将四大银行的行长找来,与陛下一同商议贷款之事?”
刘汉少纳闷地问:“跟哥商量个什么劲儿?”
杨彪也纳闷地说:“您是陛下呀!既然国家要向银行贷款,当然得您出面了。”
刘汉少把脑袋摇得跟拨浪鼓似的,解释道:“哥虽然是皇帝,也只是咱们大汉的代言人。你们相府主政,平时怎么花钱,都是你们说了算,现在轮到借钱的时候,当然也得你们出面了。”
刚才还有些迫不及待的老杨瞬间就凝固了!
敢情是我们相府出面贷款啊?这万一要是还不上,会不会把我们各家的钱全都拉出来,填进去?
杨彪警惕地瞅着刘汉少,生怕一不小心就被丢坑里,只听刘汉少又说:“国家贷款,数额巨大,不可能是三年五载就能还清的,也许要几十年,甚至是上百年。到时候哥可能都已经挂了,银行上哪找我要钱去?所以,不能以个人为贷款主体,只能以相府代表国家为贷款主体。将来就算哥挂了,你们也都跟着哥一起挂了,但是新皇帝、新首相总会带着大家一起努力,慢慢还钱。咱们抵押的可是国家信誉,如此,银行才能放心大胆地向咱们放贷嘛。”
无量天尊,哦咧个去!
杨彪悲催地暗想:我粗话的招谁惹谁了?之前贴钱当官不说,如今还得借钱当官!这一把玩的太大,万一有所闪失,我杨文先可就要晚节不保,身败名裂了呀!搞不好还得再加上个遗臭万年!
“汉少,这……能行?”
情急之下,杨彪连“陛下”都忘了喊了。
“相信哥,没错的!”
刘汉少一把搂住杨彪的肩膀,又瞅着黄琬和荀彧说道:“咱们先把财政部和审计署的人找来做一份计划书,计算一下收购田亩所需的金额,再计算一个国家收入和各种支出,然后得出还款金额与年限。最后再找银行的人谈判,做到有理有据,胜券在握。还有啊,既然收购田亩,数量巨大,可以让卖家打个折,是不是咱们贷款的时候,金额这么巨大,也可以要求银行给个低息呢?”
杨彪想捂住自己的心口,却一把抓住了刘汉少打在自己肩膀上的手;黄琬擦了擦额头上并不存在的汗水,瞧瞧刘汉少,再瞧瞧杨彪;只有荀彧显得跃跃欲试,极其兴奋地说道:“陛下,此计大妙!若是操作得当,大有可为。臣这就去召财政部与审计署的人前来,如何?”
也不管老杨的小心脏受不受得了,刘汉少当即云淡风轻地说道:“去吧,去吧。”
于是,有史以来,最为庞大的一笔买卖,“贷款购地计划”,正式进入运作之中。
…………
转过脸儿,刘汉少又把皇家银行的行长刘奋强召了过来。四大银行虽然各有主要业务,但是存贷的利息比例都是一样的,说是要共同对抗民间的子钱家,其实是已经联手形成了行业垄断,平时联系紧密,步调一致。刘汉少喊来刘奋强的目的,就是要他率先同意低息贷款给国家,并且帮着说服其他三家银行。
刘奋强认真听着刘汉少啰里八嗦地讲了半天,然后又琢磨了琢磨,突然噗嗤一笑,问道:“叔父,您这是要用他们的钱,买他们的地?”
刘汉少立刻故作狠戾地说:“臭小子,别胡说八道!这可是关乎国运的大事,要是咱们办好了,不仅天下良田能回归国家,还能释放出大量的劳动力,百姓们能渐渐富裕起来,整个国家也能生机勃勃。”
刘奋强狭促地接口说道:“重要的是,还能把这帮人拴在您脚下,踹都踹不走!”
闻言,刘汉少上去便踹了一脚,然后与刘奋强相视而笑,像两只狡猾的小狐狸。
但是刘奋强随即又担忧地问道:“可是,叔父,您有没有想过,银行恐怕也拿不出这么多钱?”
“傻小子,你们升息呀!国家收了老王家的地,老王拿着大把的钱,一时不知道干什么好,可是一看你们银行利息挺高,存进去吃利息就能养活家人了。然后你们银行再把老王家存进来的钱贷给国家,国家拿着去购回老刘家的地,老刘也把钱存进银行,如此周而复始,生生不息。”
“等于用他们的钱,买他们的地,还得他们帮着咱们生蛋!”
刘奋强一副小狗腿的模样,翘着大拇哥又说道:“叔父,高啊,实在是高!“
刘汉少“老怀大慰”,慈祥地瞅着刘奋强,仿佛是在说:孺子可教。
然而,等到刘奋强走后,典韦实在忍不住了,开口问道:“汉少,咱们如今兵强马壮,汉正军兄弟几十万,您要是想收回那些权贵豪强贪占的田地,下道诏令即可,天下谁敢不从?何必又多费这许多周折?”
不等刘汉少回答,燕四娃已经插话说道:“你个黄胖子,整天就知道吃。刚才奋强那小子不是已经说了吗?此举能把他们个人的利益与国家绑在一起,能把他们变成汉少脚下的走狗,踹都踹不走。反过来说,汉少要是下令强行收回各家田地,那得得罪多少人?遭多少人记恨?搞不好是要出大乱子的!”
显然,燕四娃的脑袋瓤儿比典韦多一些,也好使一些,但是刘汉少却不能夸一个骂一个,只得说:“你们说的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也都不全面。哥毕竟是咱们大汉的皇帝,如果只会在家里用强,做个窝里横,打烂的东西,都是咱家的东西,损伤的人丁,也都是咱家的人丁。如果能够花些心思,慢慢把他们那些人给顺过来,能够让他们也为国出钱出力,不是很好吗?”
转而,刘汉少又笑着对典韦说:“咱们汉正军的兄弟都是好样的,可是在家里耍威风也没啥意思。等将来哥让他们扬威域外,扩土开疆,那才是真威风!”
“嗯!”
典韦老实巴交地又说了一句:“就是不知道啥时候,汉少您还能御驾亲征。”
粗话的,让哥御驾亲征,就是为了带着你出去打架玩么?
刘汉少终于无语。
第405章 马腾诈取交河城
……………………………………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接到相府的“国家贷款计划书”,还没等刘奋强开始帮忙忽悠,身为百姓银行行长的许攸便率先提出降低贷款利息之议,因为这笔生意实在太大了,即使百中取一,利润也会多到一时难以计算。
然后,许攸还趁机向相府提出了一条建言,说是子钱家利高噬人,常使债户困厄交加,艰难更甚,实属害人匪浅,建议国家制定法令,全面禁止民间借贷,一旦发现有人私自放贷牟利,即刻定罪抄家。
百姓银行的一项主要业务就是针对百姓个人的小额小贷,由于如今世道渐渐平稳,私人放贷的子钱家们也有所抬头,相比起银行的实力来说,他们也只能算是小额小贷。所以,这条看似合情合理的建言,其实是许攸想借律法之手,清除掉所有潜在的对手,而所谓的建言,也可以看成是在与相府谈条件。
可是立法司归御府所辖,这事相府也做不了主,只得又向刘汉少上书,看能不能应允许攸提出的条件。
想要全面禁止民间借贷是不可能的,让律法变成一些人打击别人的工具更是不可能的,但是刘汉少并没有让相府一口回绝许攸,反而是让相府前去与许攸商议,以银行利率为准,民间借贷利率高于银行利率一倍以上,律法将不予认可,不予支持。
许是受了无盐氏借千金的教训,后来大汉便有利息不许高于本金两成的律法,而如今刘汉少的这个提议,只能算是在原本的律法之上,多加了一项前置条款。
高利贷的危害有多大,刘汉少再学渣也是知道的,一旦被陷其中,往往能让人卖儿卖女,家破人亡,所以,不需要许攸的建言,刘汉少也一定会不遗余力的打击子钱家。
然而,许攸也并非为了建言而建言,从一开始他就没觉得如此“条件”能够获准通过,漫天要价,坐地还钱嘛。此举可不单单是为了刷一下存在感,首先确定突出了银行的合法地位,其次也展示了许攸的个人能力与风采,毕竟通过这件事之后,大家都知道了大汉国第一个敢跟国家讲条件的人,就是他许攸许子远。百姓银行不是同行之中最大的,但是许攸却变成了同行翘楚,业界领袖。
江山银行的崔琰给刘汉少当过主簿,国家银行的甄俨原本就是相府那些人推举上去的,根本不会有任何问题。事情进行到这一步,四大银行也正式参与到了“贷款购地计划”之中,大笔大笔的钱财通过相府花了出去,然后或流向市场,或回归银行,或流入百姓的腰包。
从朝廷中枢颁布法令开始,再到各级地方一层层执行下去,就像是湖中投入一粒石子,荡起无数涟漪,最先荡起的涟漪也注定最先平静下来。然而,现在能够下决心卖地的,都是社会上层那些公卿名族,官宦世家。他们或者有官位在身,仕途有望,或者已经分了蛋糕,转行做了土豪,所以才能最终选择坚定不移地支持刘汉少,支持朝廷法令。
再然而,还有很多富户豪强,他们本身并没有多少社会地位,所以仕途无望,当然也就更没有资格分蛋糕了,只能多图些钱财,在乡邻面前摆个阔,耍个横。由于受到眼界的限制,做土鳖久了,通常也没有魄力转行转业,去做土豪。所以,当“五阶税法”的涟漪荡漾到了这些富户豪强这一层的时候,遭到了他们最为强烈的反对。各地都有意外情况发生,有的甚至据庄寨、院堡而自守,与税务官员对峙。
平原公孙集,按照辈分应该是公孙瓒的族孙,便以平原乃是青州辖地为由,组织私兵仆役,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