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大忽悠帝-第20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麴义与杨秋看着跪在战场上的乌延,又彼此深情地对望三秒,几乎同时向手下挥了挥手,然后麴义旅和杨秋旅的兵士们便蜂拥而上,为了争夺乌延,差点没打起来。好在汉正军的军纪严明,袍泽兄弟之间最多就是问候一下彼此家中的女眷,或是相互吐吐口水,然后便把劲儿一同使在乌延身上,害的乌延差点被撕扯成好几瓣儿。
后来还是麴义和杨秋实在看不下去了,同时出面,让人把乌延先绑起来,才算结束了这场抢人头的“战后之战”。
…………
近万的乌延军,最后活下来的还不足一半,乌延跪在汉正军的大帐中,向文聘哭诉叫屈,说这完全是一场误会,自己是奉了刘幽州之命,前来征讨公孙瓒这个叛逆的。
咦……还有这种操作?
就是说,我们还得谢谢你来帮忙了呗!
文聘语重心长地对乌延说道:“难得汗鲁王深明大义,通晓事理,你尽管放心,从今往后大家都是大汉国人,我一定会一视同仁,绝不苛待你的部族。”
要知道,在当世的大汉可是很傲娇的,周边这些羌胡夷狄就算再凶横,面对汉人的时候还是会打心眼儿里感到自卑。而像刘虞这样的汉人,即便是采取亲善拉拢的手段,拿东西喂着,拿好话哄着,实际上还是视这些人如仆从牛马,打心眼儿里看不起他们。
所以,当刘汉少提出“大汉国人”这一种概念之后,对于原本的穷苦汉人来说,无论屯田还是做工,无论赈灾还是慈善,尽力让他们感受到朝廷与皇家的恩惠眷顾,大大提升了他们的“爱汉意识”,然而对于周边已经归服的羌胡夷狄来说,这四个字的份量不亚于一次重新投胎。
“法度严明,一视同仁。”
就靠着刘汉少传授的八字真言,领会“大汉国人”的深意,王闹闹与杜畿,赵云与黄邵,分别压得凉并二州稳稳当当,得到越来越多当地百姓的拥护和支持。
真以为从前那些羌胡首领杀只羊,宰头牛,就会和自己部落里的人家分着吃吗?他们连尊老爱幼都不懂,对自己人狠起来,把人命看的还没个牛羊牲畜重要。现在好了,那些底层的、老幼的羌胡百姓在“大汉国人”的光辉下沐浴天恩,焕然重生,只要遵纪守法,谁都别想再欺负咱。
就拿今年的征兵工作来说吧,那些与汉人共同生活时间久的,汉化程度高的地方,很多原本的羌胡百姓都害怕自家的娃当不了兵,因为当兵待遇好啊,在他们看来绝对是件好事。而汉化程度没那么高的地方,羌胡百姓看到汉人家的娃也都需要应征,并没有厚此薄彼,所以大多也都能接受。
当然了,肯定也有不接受甚至反对的,不愿遵守大汉法度,那就不能当成大汉国人对待了,对吧?所以,要么绝望,要么绝种,可以由他们自己选择,王闹闹和赵云是不会心疼他们的。
再所以,现在听到文聘亲口说,乌桓人也可以成为大汉国人的时候,乌延激动的喜极而泣,连连叩头,不停地说着自己今后将如何如何效忠汉室,为国出力之类的话。
…………
“汗鲁王”是乌延自封的,反正这帮人没读过啥书,手下随便有个仨瓜俩枣的就敢称王,估计与前生后世之时,刘汉少那个“大兴王”也差不了多少。也许乌延还想着,要是能够得到大汉的官方认证,往后自己可就是“大汉的汗鲁王”了。
然而,文聘却又意味深长地说道:“只是眼前还有一事,需要汗鲁王帮我一二。”
乌延拍着胸脯,信誓旦旦地说:“文军长尽管吩咐,只要我乌延能够做到,绝不敢推辞。”
“为了幽州的安稳,请汗鲁王借项上人头,为我一用。”
闻言,乌延差点吐血。先前哭的稀里哗啦的,幻想自己当上大汉汗鲁王之后,还没来得及高兴呢,此刻又继续哭号上了。
“文军长,不能啊……这个人头不能借啊!俺都已经答应投降了,俺往后保证听话,你让俺干啥俺就干啥……”
这话好像说的不对,现在文聘要借自己的头,自己不就不乐意干么,于是乌延又哭号着问道:“你们,你们汉正军……不是不杀俘虏么?”
众人脑门黑线,这货懂得挺多呀!
刚才一上来就说自己是来帮忙的,现在又想用汉正军的军法,拿话反制文聘。
多机灵的一个娃,再让他胡扯下去,恐怕自己真舍不得杀他了。文聘喟然叹道:“我不杀你,如何震慑宵小?我不杀你,如果善待你的部族?我不杀你,如何让胡虏皆知我大汉恩威并重?汗鲁王,你放心,应允之事,我一定会做到,让你的部族都变成堂堂正正的大汉国人,从此以后,再不许旁人欺凌他们。”
说老实话,他们能变成什么人,其实我也不是很在意,可我真的不想变成死人啊!要不是年龄差的太大,乌延真想抱着文聘喊爸爸,而此刻却泪涕横流,磕头不断。
无奈,文聘只得上前,从地上将乌延薅起来,鼓励着说:“超哥,你是大人了。”
不对,说错了……重说。
“汗鲁王,你是乌桓的大人了,坚强一点!能用自己一命换取整个部族的兴盛,不正是你这个部族首领该做的事吗?”
完喽,看样子自己这一回是真躲不过去了。要是能呆在刘虞那边,自己得是座上客,就算落在公孙瓒手里,也有可能做门下走狗,想不到这个文聘看起来年纪轻轻,斯斯文文的,却是一心一意要置自己于死地。
也许真的是受到文聘鼓励的缘故,尽管还有些抽吸不止,乌延的神色却渐渐刚烈起来。
“文军长,你们汉人最重信义,你应允之事,可一定要做到!”
见文聘点头,乌延又道:“那好!既如此,我便借头与文军长一用,又有何妨?”
“汗鲁王,你还有何心愿,不妨说出来,能为你做的,我一定尽力。”
“能给我一碗酒,壮壮行色吗?”
“这个……我们汉正军……军营之中,不许饮酒啊。”
“啊……我都要死的人了,你连碗酒都不给我喝……”
毫无征兆的,乌延又崩溃了……
粗话的,文聘实在受不了了,大喝一声:“拖出去,斩!”
第338章 兖州州长陈公台
……………………………………
处置了“汗鲁王”乌延之后,还剩下四千多乌延军的俘虏,文聘从其中抽了五百精锐,算作补充兵员,其他的就只能交给刘岱。这位冀州州长如今也是马力强劲,动力十足,体验过在邺城通往河内的水泥大道上飞驰的感觉之后,便对修路之事越发狂热起来。
听说陛下有意将冀州治所迁往信都,刘岱总想在自己任期内修造一条信都连通河内的“内都大道”,甚至还撺掇过文聘,将青州来的三十多万移民,都当成黄巾俘虏,给自己发过来修路,但是被文聘义正言辞地拒绝了。
而后,刘岱闻听曹操所率的交际部首先要修造冀、并之间的太行山路,便上述陈词,针砭利弊,与交际部又展开一场口水大战。并且,获得冀州当地绝大部分官员的支持,甚至连冀州交际厅都背叛了老曹,同时上书说修造“内都大道”能够加强冀州与京师之间的连通,稳定繁荣冀州各地,于国于民,大有利好,故而,应当首先修造。
曹操看到冀州的上书之后,气的在刘汉少和杨彪面前大骂刘岱,说这帮人眼里就只有自己那一亩三分地儿,简直是鼠目寸光。假如太行八陉变成太行八水泥大道,不仅八百里太行从此将杜绝匪患,更能连通司、冀、幽、并,整个北国联成一体。
估计这两拨人现在要是见了面儿,能相互吐吐沫。曹操要刘汉少定夺,刘汉少怜悯而不失幸灾乐祸地说“我不管,我又不是交际部长,你们看着办吧。”然后曹操又要杨彪主持公道,杨彪说:“曹部长与刘州长都是朝廷柱石,一心为国,有些事情嘛,还要大家商量着办,多研究研究。要是我们有更多的俘虏就好了……哎,对了……陛下,关于今年的招商引资会,老臣还有一些事情要向陛下禀奏,你等等我……”
看着撩腿先蹿的“这位哥”和“那首相”,交际部长曹孟德也只能一个人在风中凌乱。
…………
文聘命张绣从长城防线上下来,坐镇右北平,并且将管亥挑选的五千青州兵马,拨出四千,再与关羽拨出的一千兵马合并成五千,交予他临时代管,然后再留下麴义旅。如此,长城防线上有宋果旅,长城以内的右北平与半个辽西便被张绣接收管辖。
让管亥与关羽各率一千人,临时组成自己的警卫部队,又让严纲与公孙范各率三千郡兵,加上杨秋旅,文聘便率领这一万三千人,前往渔阳。
幽州问题要尽管解决,否则拖延越久,损失越大,对百姓的伤害也越大。假如这一次刘虞还不想乖乖回京当总统,文聘甚至已经做好直接出兵,与刘虞正面开战的准备。两个师的兵力加上黑山军,文聘有信心把刘虞打哭。
幽州的战报传回洛阳,刘汉少和军、相两府的意见与文聘一致,应当尽快解决幽州问题,并且,应当尽快选派官员前往幽州,安稳幽州百姓,恢复生产生活。
皇甫嵩、高节向刘汉少建议,要加强汉正军对幽州的管控,原本应当再设立一军,但是考虑到目前的幽州局势,需要一个有效统一的指挥,所以,建议加强第四军。
杨彪、黄琬、马日磾也向刘汉少询问,准备派哪些官员前往幽州。说老实话,在询问刘汉少之前,他们心里都有一个幽州州长的人选,毕竟这是一州之长,往下能够安排的位置还有很多很多。
杨彪想要举荐京兆韦端韦休甫;黄琬想要举荐襄阳蒯越蒯异度;就连御府王允都想举荐雁门郡长郭缊,毕竟他在太原的时候杀过人家族弟。当然,这些人即便是他们想要举荐,也不会自己说出来,让别人说出来,给陛下提个醒就已经足够了。
中吏部长马日磾就是这个非常适合的“别人”,原本应该他好好把关的事,他反而成了应声虫,怪不得大家都喜欢他当中吏部长呢。
…………
“要不,就让兖州鲍允诚去吧。”
刘汉少这个弯儿转的太快,在座众人都有点脑袋瓤儿疼。
鲍信现在可是兖州刺史,在任期间也学着豫、冀两州屯田安民,甚至三辅受灾之时,还帮忙援助过救灾物质。只不过今年,兖州的隔壁邻居,青州袁公路那里又闹了黄巾,有不少的流民涌进兖州,鲍信怕贼军混在流民之中,趁机在兖州作乱,所以安抚流民之时格外的小心翼翼。
后来青州黄巾北上去了冀州,倒是泰山山贼趁机在青州闹腾了一下。为此,袁术还指责鲍信,说他没管好泰山郡,让山贼都跑出来为祸了。同时趁机向鲍信要钱要粮要兵马,说是要鲍信补偿青州百姓所受的损失,并且补充自己帮忙剿贼导致的虚耗。
看在袁家四世三公的面子上,鲍信真的给了袁术一些钱粮,然而与此同时,原本拥兵屯住在琅琊开阳的藏霸、孙观,打着为孙观兄长孙康报仇的名义,也进入了泰山,而且还在泰山闹了个热火朝天,赖着不走了,等于是鲍信连吃两个哑巴亏。
陛下对鲍信不满意了?
等到秋后,安置好青州流民,鲍信未必收拾不了泰山藏霸。
众人纷纷猜想,然后又突然意识到,如果把鲍信弄去幽州,所空出来的兖州可就是中原大州了,远远比幽州边塞强的多得多!
杨彪首先说道:“幽州边塞之地,胡汉混杂,民风彪悍,又刚刚经历过祸乱,确实需要一位允文允武之能臣坐镇经略。允诚有多年领兵的经验,为人忠直,刚毅有谋,又有治理兖州的经验,宽厚待人,治身至俭,确属前往幽州的不二人选!”
黄琬也跟着说道:“文军长虽然武略过人,然,毕竟年岁尚轻,有时也会率性而为,若得一老成稳健之人主持政务,两者互补,相得益彰,对于幽州确实大有裨益。哎……若是刘伯安与公孙伯圭二人相谐,幽州又何至于此。”
马日磾随后说道:“陛下说的对。杨首相与黄左相说的也有道理。老臣赞同此议。只是,若让鲍允诚前去幽州,兖州又该派谁前去主持大局?”
对嘛,这才是大家关心的重点。
此言一出,大家不约而同地瞅着刘汉少,又都瞄了瞄马日磾,甚至还偷偷给他发暗号。杨彪清了清嗓子,假装咳嗽两下,黄琬拢了拢袖子,好像准备开饭似的,王允比较心急,直接冲着马日磾眨巴眼睛。
问谁呢,问谁呢,问谁呢?你这个老书虫,先前不是都跟你透过气儿了吗?赶紧说呀!
然而,还没等马日磾再次张口,刘汉少却沉吟着说:“要不……就让陈公台去兖州?”
…………
陈宫,字公台,兖州东郡人士,也算当世少有的聪明人之一。在原本的历史上,曾助曹操入主兖州,后来反叛,又使曹操差点失去兖州。至于为什么先从曹,再叛曹,后世之中,众说纷纭。有的说曹操罔顾恩义,杀了款待自己的吕伯奢一家;有的说曹操罔顾礼教,杀了名士边让,而边让还是陈宫的“好喷友”;还有的说陈宫助曹操入主兖州,本意是想凭借曹操才略,使兖州能够在乱世之中求得安稳,但是曹操攻略四方,要兵要粮,反而使兖州百姓更加艰难。
不管怎么说,陈宫都是正直的,有理想的,又具有一丝悲情的人物。再后来,荀彧与曹操理念不合,或算作被曹逼死,或算作郁郁而终,无论怎样,二者相较,陈宫选择当即乘机反叛,可也真算是一个刚烈的男子!
可惜这一回是刘汉少的主场,曹操借来的七星宝刀都被没收了,压根没跑出过洛阳城,所以,陈宫一直安安分分,老老实实的。原本刘汉少也有想过让陈宫加入汉正军,做个参谋长啥的,但是,从前当学渣、看小说,随便怎么去理解这个人物都好,现在咱是大汉的皇帝,身份不同了,看问题的角度自然也不同。这货既然有过反叛的黑历史,不管什么原因,咱还敢把他往军队要职上塞吗?
所以,朱儁升任司州州长的时候,中牟县长陈宫便接替了河南郡长一职……处理政务吧,把聪明劲儿都使出来,即便想要翻天,哥也不害怕!
然而,最近朝堂之上闹得沸沸扬扬的一件事,就是河南郡长陈宫上书,言称缑氏山灵石观,妖言惑众,欺骗良善,笼络人心,意图不轨,为防再次发生类似黄巾叛乱之事,请斩史子渺,张公祺等一干谐和妖道,并拆除灵石观,驱离信徒人众。
史老道是陛下的无冕干爹,天下谁人不知,谁人不晓?更何况,“谐和道”一直宣称陛下乃是圣天尊,只为济世救民而来,故而,也是圣天子。陈公台居然敢把如此拥护陛下的“谐和道”与搞出黄巾叛乱的“太平道”相提并论,你是不是想死啊?
再所以,大家现在都离陈宫远远的,就怕他溅自己一身脑浆子。
无量天尊,哦咧个去!
天下的傻子那么多,骗子明显不够用,俺们就是想骗点傻子的钱,贴补一下家用,怎么就成妖道了?何况哥这个“万中取一”的皇帝,要是不自己想法骗点钱,连老婆都养不起,你们就能这么眼睁睁干看着,于心何忍?
第339章 别总问我对不对
……………………………………
众人一直都在等着看陈宫溅脑浆子,但是刘汉少一直推托、躲闪、不停跳跃,就是不接陈宫上书的茬儿。
现在好了,陛下的打击报复终于来了,直接把陈宫踢去兖州……不对呀。兖州的一州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