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汉大忽悠帝 >

第158章

大汉大忽悠帝-第158章

小说: 大汉大忽悠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汉少藏的很深,这些人一个没见,并且为文聘和刘姠哀默半天。隔了这么久没见,小两口不知道有多少热乎话想说呢,可是碍于礼数,又不得不应付那些“没眼色儿”的人。好不容易熬到了天擦黑,文聘和刘姠拒绝了各路宴请,打算吃一顿清静温馨的烛光晚餐,却又来了一个蹭饭的,只不过这一次来拜见的是刘汉少。
  郭嘉一进门,便熟络而不失嚣张地喊道:“老三,汉少在哪里?”然后才看到端坐在正堂上的刘姠,尴尬地一愣神,立刻规规矩矩地又说:“臣,搜狐右部,嘉,拜见长公主。”
  刘姠当吉祥物,在这儿都坐一天了,眼看着到了这个点,连顿晚饭都不能好好吃,这帮“没眼色儿”的还来,别提有多火大了。也不搭理郭嘉,冷哼一声,起身便走,然后,郭嘉也就更尴尬了。
  老婆发火,没给自己留面子,文聘也觉得尴尬,和郭嘉大眼瞪小眼,相互同情可怜了一把,然后文聘才引着郭嘉,往后边内室里走去。
  与刘汉少刚一见面,郭嘉便把小脸笑成菊花,十分狗腿地跑上前去说道:“汉少,您来了,这太行山里的数十万百姓可就有救了。”
  话说,太行山里不是号称百万山贼么,怎么到你娃这里,成了数十万百姓了?
  当然,这个问题不需要郭嘉回答,刘汉少自己也能明白。瞅着郭嘉菊花一样的笑脸,虽然夹杂着一些风霜疲惫之色,但是总体来说,还算精神很好,不像自己初见他时,病恹恹一副半死不活的样子。或许,自己的到来,真的能让他活的长久一些,再久一些吧。
  “嘉嘉,辛苦了。”
  怎知,刘汉少自认为深情感动的慰问,并没有得到郭嘉的动情感谢,甚至小菊花瞬间变成冬腊梅,十分不满地说:“汉少,您不是已经给我赐下名号了吗?能不能别再喊嘉嘉了?”
第262章 粮食都去哪儿了
  ……………………………………
  刘姠被留在了第四师师部大院的小院里,继续接受冀州各界的拜会,现在冀州道路畅通,地面上也算平宁,所以除了邺城之外,其他郡县的有力人士也会陆陆续续赶过来。只不过,护送公主前来的燕云近卫们少了很多,要是有谁敢论人头数一数的话,大概也就是剩下了百人左右。
  刘汉少带着燕云近卫团北上赵国邯郸,然后再拐向西,去约定巡视的武安。在此之前,文聘已经着手布置,北边赵国有张绣陈兵苏人亭,南边魏郡有张颌陈兵武始,而他自己则停在了东边的邯郸。
  按照刘汉少的话说,咱们是来安抚人家的,又不是来吓唬人家的,你把兵马都带去,人家张燕还肯下山让哥巡视么?所以,文聘只能把人全都撒开了,远远地跟着。
  原本刘汉少是想把黑山军改编之后编入汉正军的,但是途中发生的一件事,使刘汉少忽然改变了想法。
  此前,张燕派来邯郸拜见迎接刘汉少的人是他的儿子张方,但是张方还只是个十来岁的小娃,说什么拜见迎接?明显就是送来的质子。可是随张方同来的还有二人,一个名叫杜长,一个名叫王当,而根据郭嘉的回报,这个王当已经是搜狐的人了。
  刘汉少饶有兴趣地与杜长、王当拉家常,唠闲嗑,充分显示出随和亲切的一面,可是等问到他们为什么要当山贼的时候,好不容易不紧张的杜长与王当突然就沉默了。
  在从邯郸前往武安的路上,杜长忽然指着路边不远处的一道深沟给刘汉少看。因为已是寒冬的缘故,深沟里丛生的杂草早已枯黄,显露出累累白骨,甚至站在路边,偶尔顺风还能闻到些许腥臭气息。然而,令刘汉少震惊的是,那些白骨之中有很多头骨,而那些头骨都小小的,还没个柚子大,显然都是一些婴儿或者孩童。
  这是怎么回事?
  发生易子而食的惨剧了?
  还是有山贼作恶?
  刘汉少暴怒地一把抓住杜长,恶狠狠地质问,然而杜长却说,这就是他当山贼的原因。倒是身旁的典韦有些见怪不怪地说:“穷苦百姓生的孩子,养不起,就只好丢弃了,在俺们老家那边也是这样的。”
  听了典韦的话,刘汉少险些一头栽进深沟里,然后跪倒在路边,久久不肯离去。
  没有先进的医疗技术,原本生孩子的成活率就低,可是这些孩子好不容易活着生下来,却仅仅因为养不起而被丢弃,饿死、冻死,被野兽啃噬。并且,按照典韦的说法,这似乎早已是习以为常的事了。
  刘汉少没出过几次远门,以为天下的百姓都像洛阳似的,即使有一些流民、灾民,安置过后也可以分地种田,出力做工,只要熬过最初一段苦日子,慢慢的就可以吃饱穿暖,不愁衣食。可是眼前,一个个散落在深沟荒草间的小小的头骨,就像锥子一样,一下一下地扎着刘汉少的心。
  冀州,这里可是冀州呀!
  除了京师洛阳以外,可以说豫州是大汉的文化中心,而冀州则是大汉经济中心,有钱、有粮、有富人!前生后世之时,学渣不记得自己曾经是在哪里看到过这样的话,说东汉末年的冀州是大汉最富裕的地方,即使带甲百万,粮食也足够吃十年!
  可是现在……粮食呢,粮食都去哪儿了?
  其实,粮食一直都在,前些时候为了赈灾救灾,大力向三辅运粮之时,相府的爱卿们也都说过,冀州粮多,当命人从冀州取粮。可实际情况却是从冀州运过来的粮食甚至还赶不上从荆、扬买回来的多,那些人不管是害怕闹灾也好,囤货居奇也好,攥着粮食就是不肯卖,给钱也不行。刘岱刚去冀州,根基不稳,即便是文聘出面,也不过是给一点“面子”,糊弄糊弄,而文聘和刘岱又不敢逼迫过甚,毕竟咱们是买粮食,又不是抢粮食,总得讲究一个自愿原则。
  别说是刘岱和文聘搞不定,就算是刘汉少,也不能把那些人逼的太狠。冀州到手不久,还没有什么仁政恩泽,又要倚重人家的支持,能一句话不对付,就上人家家里掏粮食么?
  咱是皇帝,不是黄巾,对吧?
  所以,虽然刘汉少早就对冀州之事心有不满,但是也没想过于急躁地亮家伙,下刀子。可是眼前,这一个个小小的头骨,让刘汉少有一种想要拎刀砍人的冲动。
  然而,砍谁,这是个问题!
  按理说,有钱有粮,有田有屋,这应该就算是富人了,反之则是穷人,但是“富人”不能绝对等于“坏人”,“穷人”也不能绝对等于“好人”。假如不是脑子有病,那些想好好活着的人,谁不是想把日子越过越富有,越过越美丽?难道大家都是在一门心思地往“坏人”那条道上走么?
  比如现在的财政部长崔烈,曾经花钱“买管”,被大家鄙视,连自己的亲儿子都瞧不起自己,连傅燮都说“砍了这老货,天下得安生”,或许就算贴上坏人的标签了吧。可是现在呢?花的钱比“买管”的钱多多了,只要刘汉少一搂肩膀,人家就自己回家想办法,还能说人家是坏人么?
  合着有钱就是错,怎么花都不对,难道有钱人一不小心还变成弱势群体了?这还真是见了鬼了!
  有的人有钱,修桥铺路;有的人有钱,横行霸道,可是有的人有钱,既不修桥铺路,也不横行霸道,就是搂着粮食宁可放发霉了也不愿意卖!
  刘汉少从暴走的边缘冷静下来,又渐渐陷入迷茫,然后便派人快马返回邺城,让刘姠别再当吉祥物了,以大汉长公主为皇家老弱孤残院献爱心的名义,向整个冀州收购粮食,同时,让郭嘉派出搜狐人手,暗自注意冀州各地的收粮结果。
  …………
  到达武安之后,刘汉少也并未停留,而是一直走到了鼓山脚下,这里就是太行八陉之中的滏口陉东边的山口,走山里的“大路”能一直走到西边上党去。
  空地上搭着一座大帐,其实也不算帐篷,最多算是个凉棚,四周无幔,里外通透。帐下铺有坐席,上首的位置还有一张案子。
  张燕带着十来个人就立在大帐旁边,恭迎刘汉少,当然,随身是不可能带着刀剑兵刃的,但是,他们后边离着不远的地方,还有人牵着十来匹马。
  粗话的,这是一言不合就开溜的意思吗?
  刘汉少让燕云近卫团停在里许之外,由燕大娃领队,自己只带着郭嘉、杨修和许褚、典韦、燕四娃,算上同来的张方、杜长、王当,也没凑够十个人。燕四娃想要先行去检查大帐,但是被刘汉少阻止了,很霸气地策马来到近前,翻身下马,向迎着自己走来的张燕就抱了上去。
  “卑职拜见陛下!”
  “起来,起来,地上凉,大家都快快起来。”
  张燕大概有个三十来岁,人高马大,身材魁梧,一脸的络腮胡子,显得“粗犷豪放荡不羁爱自由”。只不过此时张燕所表现出来的神情,真有点对不住自己那把胡子,不仅恭恭敬敬,小心翼翼,还似乎有那么点拘束、羞涩的意思。
  也是。
  当初自己不敢下定决心,前去洛阳,随口说了句要皇帝巡视冀州,体察一番,基本等于是推脱之词,哪曾想到皇帝真的来了!自己一句话,大冷天的,皇帝就不远几百里跑过来了?得到这个消息,闹的张燕好多天都睡不着觉,直到此时都还有些不敢相信眼前这位就是大汉的皇帝。
  这也赖刘汉少,既无乘舆仪仗,又无旒冠冕服,就穿着一套汉正军的军装,还没肩章领章,要不是有杜长、王当引路,郭嘉在侧随行,张燕都不知道他官大官小。这要是玩捉迷藏,往燕云近卫团的队伍里一钻,别人累死也找不出来啊。
  刘汉少原本就是自来熟,人来疯,加之皇帝越当越久,别人总说这天下都是他的,所以也就越来越不会和别人客气了。眼前情形亦是如此,只见他一把拉起张燕,转身就往那个四面无幔的凉棚里走,好像那玩意是他搭的一样,一边儿走,还一边儿亲切地问道:“燕儿啊,山里冷了吧?”
  张燕脑门黑线,怎么皇帝一喊“燕儿”,自己就特别想尿呢?于是,再次怀疑起刘汉少的身份。拉着自己的这位真的就是大汉皇帝?可是有怀疑也不敢问哪,还得尴尬而不失热情地连声附和道:“还好,还好……”
  只听刘汉少又问道:“山里百姓,过冬的衣食,都有着落了吗?”
  张燕真想骂人,粗话的,要是连过冬的衣食都有着落,我们还至于跑进山里当山贼么?
  听不到张燕的回答,刘汉少忽然停步,转而望来。话说跟在这二位后边,低头走路的还有两串人呢,也不知道脑袋里都想的啥,差点撞在刘汉少和张燕的屁屁上。望着神情复杂的张燕,又看了看后边撞屁屁的那两串人,刘汉少长叹一气,说道:“百姓艰难,衣食无着,都是哥的责任。是哥这个皇帝当的不够好,让百姓们受苦了!”
第263章 哥要睡服黑山军
  ……………………………………
  假如是跟着刘汉少时间久的人,一听到他又是自责又是道歉的话,非得把浑身上下每一根寒毛都炸起来不可,因为谁也不知道“这位哥”会在后边挖什么坑,忽悠什么词儿。
  可惜……张燕这帮人不知道啊!
  这是一帮多么单纯的山贼头子,不敢去洛阳,皇帝就跑来冀州,不敢进县城,皇帝就跑到山脚下,如此举动,连山贼自个儿都不敢相信,可是,皇帝不仅仅这么做了,还一张口,先道歉,这让大家如何承受得起?
  大家请看,皇帝此刻的神情是如此凝重,英俊的脸上,微微蹙起的两道剑眉仿佛布满了忧思,星目莹然,欲泣未泣,那是心怀万民时所流露出的悲悯。看!他的眼珠在动,真挚的目光似乎实在寻找……寻找着能够与他一起,为天下百姓做一些事的小伙伴。
  张燕发呆片刻,猛的“扑通”一声就跪了下来,紧接着,身后诸人“扑扑通通”跪下一地。张燕还结结巴巴地说:“陛下不可,不可过于自责……百姓艰难,也不……不全是陛下之过。”
  粗话的,自己这帮人都被逼的当山贼了,难道还不是当皇帝的错?可是天下崩坏已久,而眼前这个小皇帝,年纪又不大,也还没当过几天皇帝,如此说来,好像是不能把所有的错都算在他头上。
  如此一想,张燕觉得心里舒服多了,好像自己刚才那句话说的也不算太违心。
  “起来,大家快起来!各位兄弟都是我大汉的好男儿,顶天立地的大丈夫,堂堂正正,怎能轻易曲膝?”
  刘汉少一边儿说,一边儿把张燕这帮人挨个拉起来,甚至还不忘帮忙拍拍膝盖上的灰尘,然后又招呼着大家说:“走,走……咱们里边说话。”
  这个所谓的里边,就是指那个像凉棚一样的大帐。刘汉少不习惯跪坐,所以很没形象地直接坐在中间的案子上,等着别人按照大小个儿“扑通扑通”跪坐好了之后,又让张燕给自己介绍他身后的那些人。于毒、白绕、杨凤,左校、刘石、雷公,于氐根、青牛角、李大目……还真别说,即便是学渣,前生后世之时,也曾听说过其中几个名字。
  刘汉少一边儿听各人向自己做自我介绍,一边儿随意地询问着他们的山头都在哪儿,手下有多少兵马。这些人既然肯跟着张燕前来,就说明他们都是有意投靠朝廷,博取一个出身的,所以,非但无所隐瞒,甚至还纷纷夸大其词,就怕把自己的势力说小了,皇帝看不上眼。
  当然,刘汉少也不可能把他们的介绍当成情报,如果一个皇帝还得自己刺探情报,那混的也实在忒惨了点。事实上,刘汉少按照他们的介绍,暗中算了一下加法,然后便惊讶地发现,没出这个大帐,太行山贼就已经不下一百五六十万了。
  而后刘汉少又问张燕他们,是不是所有的首领都来了,大家尴尬而不失矜持地默默不语。显然,还有一些太行山贼是不愿意投靠朝廷的,甚至不愿意投靠张燕他们。再显然,单听他们自个儿说,这其中的水分还不知道到底有多大呢。
  …………
  小风一直在吹,刘汉少觉得手脚都冷,心里话说,哥穿着棉袄棉裤都挡不住,你们这帮人跪在野地外边,就能受得了?
  “燕儿啊,各位兄弟,按照哥的意思,是想把咱们黑山军里边的精锐之士抽调出来,单独编成一军,名字嘛……还是叫黑山军好了!而山中的老弱百姓则迁移出来,分田分地,编户齐民。如此,百姓得以安稳,朝廷便于管理,重要的是咱们军中也可以减轻负担,提升战力。不知道各位兄弟意下如何啊?有什么问题的话,大家可以尽管提!”
  皇帝和山贼称兄弟,闻所未闻,这帮山贼兄弟但凡有点多愁善感,早应该被感动的哇哇大哭了。可是,还真就有人没懵圈,于毒疑惑地问:“陛下,不是……要将我们,编入汉正军吗?”
  刘汉少笑呵呵地问:“你们愿意加入汉正军吗?”
  几乎懵圈的众人闻此一问,倒是有一大半拉下了脸,原因很简单,一是怕自己的实力受损,二是怕受排挤,遭报复。旁的不说,就是冀州的汉正军第四师,也没少和他们打仗啊,万一分到人家手底下,又正好与上官从前有过节,那可怎么办?
  见此情形,刘汉少爽朗地哈哈大笑,又说道:“兄弟们放心吧,哥不会让大家受委屈的。不管是汉正军还是黑山军,只要是为了保护咱们大汉,保护咱们百姓,那都是哥的袍泽兄弟!再说了,汉正军现在才有多少兵马呀,黑山军都一两百万了,真往一块混搭,谁加入谁还说不好呢!”
  最后这一句是戏言,众人也都知道皇帝看穿了自己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