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汉大忽悠帝 >

第148章

大汉大忽悠帝-第148章

小说: 大汉大忽悠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万多人?
  三城里边加上城外溜达的骑兵,也差不多就这个数,要真是把你们一下子全弄过去,恐怕才得防着生变。
  心里虽然这么想,但是嘴上肯定不能这么说,想了一想,戏志才说道:“韩右部心系统帅安危,我甚明了,但是……此时还不到时候。唯有三城摇摇欲坠,才能引得胡奴久攻不去,否则,一旦三城大规模增兵,使胡奴破城无望,便会立刻北返,我们的计策也再难以实施。”
第245章 折翅不成改汉堡
  ……………………………………
  仔细想想戏志才的那番话,好像还真是这么个道理,但是韩遂和成公英还是止不住脑门黑线,敢情你们把皇帝放在前边,就是为了引诱胡奴不断攻击,从而拖延北返时日?那可是咱们大汉的皇帝呀,不是驴脑袋前边的胡萝卜!
  好吧,你们京师来的真会玩。
  “戏总参所言有理,是遂鲁莽。只是……”
  韩遂想了想韩丹常说的那些词儿,挑着有用的,学着说道:“只是卑职此次前来……报到,尚未见到最高统帅。还请戏总参费心安排一番,也好使卑职早见天颜,以慰夙愿。”
  想要见皇帝?
  是想升官发财表忠心,还是着急立功打胡奴?
  虽然手中实际掌握的权利是天差地别,但是严格地说,戏志才这个参谋部总参谋长比起韩遂那个兵武部右副部长,仅仅高出半级,所以,甭管韩遂究竟怎么想,戏志才也不能太苛刻,总是要照顾一下情面。此外,汉少是那么神叨的一位哥,早点让韩遂见见,也许就能让韩遂早点死心塌地。
  “也好。过两日还要再向三城运送一批装备物资,就从韩右部手下抽调三千兵士,一城一千,届时韩右部可随中路前往高陵,拜见统帅。”
  然后想了一想,戏志才又说道:“另外,任命阎行为汉正军第二十一旅旅长,任命梁兴为汉正军第二十二旅旅长,任命张横为汉正军第二十三旅旅长,任命成公英……”
  没等戏志才说完,成公英急忙抱拳揖道:“回禀戏总参谋长,英非是军伍之人,仅我家主门下一客,无勇无谋,不敢受命。”
  戏志才瞧了瞧成公英,又瞧了瞧韩遂,但是韩遂两眼盯着桌上的地图,假装没听见他们说话。
  老实说,能够下定决心,回归朝廷,韩遂也就做好了被揉捏一番的准备,但是想起先前与汉正军打过的那一仗,心里实在既悲且伤。手下那些没本事的怂包货,破城身死也就算罢,可是那些一看到汉正军就摇尾乞降的家伙,真真让韩遂伤透了心。尤其是马玩、杨秋,韩遂一直引为助臂,谁曾想这俩货竟然一起反叛。
  另外还有那位高节高元帅,名为高大尚,实为傅南容,在北地名望之隆,堪比当年段纪明。一听说汉正军的高元帅就是当年的傅府君,别说是当地汉人百姓有多欢喜,甚至连很多平时受欺负的羌胡小部落,也整伙整伙地往汉正军那边跑啊,闹出的动静真好像是要过年一样。
  自己真的有那么差劲吗?
  凡事种种,搞的韩遂都要怀疑人生了。
  如今,终于有一个人,宁愿放弃高官厚禄,也要跟着自己。韩遂表面上装作没听见,心里却是感动的不要不要的。
  门客?
  粗话的!
  袁本初的亲儿子都当厂长了,曹孟德的族兄弟都挖坑修路了,孙文台的家将都变城管队长了!你成公英亦非泛泛之辈,就算是韩遂的门客,也得……好吧,现在不是坑你的时候。
  戏志才不能逼迫太甚,所以决定暂时放置成公英,反正韩遂带来的西凉军已经归置出三个旅,他也没有出言反对,还算表现不错。
  当然,这也只是戏志才临机决断,等到此次战罢,汉正军肯定还要做出大规模调整,否则就是这五六万西凉军,才给了三个旅长,哪一个旅不得比师长管人多?现在的关键问题在于,能有这三个旅长的名额分给韩遂的旧部,将来各人心思活泛了,韩遂就未必还能在西凉军里一言而决。
  想要真正加入汉正军,那是谁也不允许拉山头的,这是先决条件!
  果不其然,梁兴、张横一听说自己被任命为旅长,都显得极其兴奋,恨不得能够立刻冲到前线与胡奴掰扯掰扯,以期再立新功。然后,随着大批的粮草军需送往茂陵,西凉军上下也都欢欣鼓舞,心里话说,当官军还是比当叛军强得多啊,甭管打不打仗,起码有人管吃管喝。由此开始,西凉军人心渐渐安定,觉得韩老大带着大家瞎忙活这么多年,终于走出了一步好棋。
  …………
  汉军摆出的阵势,加上城外游荡着数量不详的骑兵,把三城搞的好像星云锁链似的,可惜胡奴不会天马流星拳,各路大军都不敢轻动,三城又无从下嘴,所以,三路大军暂且全部撤回黄白城,商议对策。
  因为战事不利,郭太的威信直线下降,已经从狗头军师直接变成了狗腿子,包括于夫罗这位不被承认的大单于也被搁置在旁,无人理会。
  左贤王呼厨泉与右贤王去卑对面而坐,相顾无言,好在还不至于泪千行。
  又饮了一碗温热的马奶酒,哈出一嘴的酸气,去卑开口问道:“如今之局,不知左贤王可有何良策?”
  呼厨泉有些不屑,又有些无奈地说:“良策没有,倒是要提醒各位大王,天气日渐寒凉,若是我等拖延时久,耽误北返,只怕族中老弱,寒冬难捱。”
  这话说的比较符合醯落的心思,他们早先抢的那点东西都让吕布顺走了,现在吃喝全靠着去卑,感觉自己都快变成去卑养的小三了。所以,呼厨泉话音刚一落,他便立刻嚷嚷道:“左贤王说的不差,咱们跑过来的目的不就是抢点东西,回去养活老婆孩子嘛。要我说,咱们也别管大汉皇帝在哪了,直接绕过三城,去别处劫掠一番,及时北返得了。”
  粗话的,你从哪句话里听出本王跟你说的是一个意思了?
  闻听醯落之言,呼厨泉的表情显得更加不屑,又说道:“我曾派人去粟邑、莲勺查探过,皆是空城。如果我们想要劫掠,需到渭水以南,但是三城汉军不除,贸然渡过渭水,恐汉军阻挡我等北返归途。”
  这话醯落就不爱听了。
  你那是查探吗?你是派人去劫掠了好不好?敢情我们和右贤王拼命捉皇帝,你们却到处抢东西,咋好事都是你们家的?不过,好像你也没抢来啥东西,还被汉军截杀了一部兵马,真真是活该呀!
  白马铜又是气恼又是无奈地说道:“即便我们想要渡过渭水,也是不易,谷口之处还有西凉军把守。”
  醯落也是气恼,兼之蠢萌地问道“之前西凉军不是一直在和汉军打仗吗?怎么现在反而帮起汉军来了?”
  众人懒得搭理醯落,心里话说,谁知道西凉军是怎么想的,这话问我们干什么,有能耐问西凉军去啊。
  去卑沉吟着说:“诸位,我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看样子去卑真是没少受到大汉文化的熏陶,连这么一句传世几千年的经典之语都学会了,但凡能说出这句话,那么后边的话也是一定要说的。
  果不其然,呼厨泉很配合地递了个台阶,说道:“我等皆是大匈胡男儿,勇武直爽,右贤王有言,但说无妨。”
  环视众人一圈,尤其是冷冷地瞥了郭太一眼,去卑复又说道:“无论先前是计策有失,还是我等各怀心思,未能尽力,总之,之前都是失利。若是我等不想一败涂地,灰溜溜的回去看着族人冻死、饿死,往后最好是同心戮力,少一些各自的心思。”
  呼厨泉不便说话,但是白马铜可以,闻言立刻驳道:“先前攻城不利,确是属实,但是右贤王又怎能说我等各怀心思,未尽全力?”
  醯落也不是傻的不透气,立刻又替去卑说道:“我部与右贤王一起攻击高陵,你们都在作甚?总想着四处劫掠,给自己抢点东西,这不是各怀心思,又是啥?”
  “先前安排的就是我部与左贤王部分袭池阳、万年两城,但是两城汉军守将死活不出城,我等又能如何?”
  “那也是你们未能尽心尽力!”
  “两城汉军不增援高陵,没有给你们带去一丝麻烦,怎么就算我们不尽力了?”
  “那你们不会围猎城外的汉军骑兵吗?”
  “汉军骑兵,神出鬼没,我们派出的人马不被人家围猎就不错了!”
  眼看着去卑与呼厨泉各自的狗腿子快吵成一锅粥,呼厨泉忽然喝道:“住口!”然后又盯着去卑,审视片刻,说道:“既然右贤王心中已有定计,不妨直言,如若可行,我等皆依从右贤王号令便是。”
  去卑说道:“我也没有好的计策,只不过,若是大家不想就此作罢,回去挨饿受冻,不妨齐心协力,再攻一次高陵。大汉皇帝就在高陵城中,我等眼下尚有二十三万兵马,直接四面围城,强攻高陵,再另外派出四万兵马,于外围游走八方,护卫各营,哪边有汉军来援,便抵御哪边。如此便不用管其他两城的汉军是否增援,也不再四处搜寻汉军骑兵,只要外围能够抵御住汉军的攻击,内围便可全力进攻高陵,一旦城破,大功必成!”
  先前使用郭太的“折翅之策”,现在看来,汉军这两翅膀显然不太好折,如今去卑的法子就简单粗暴多了,直接来个加大版双层汉堡,围困高陵,里边一层只负责进攻,外边一层只负责抵挡汉军增援,还有那么一丝丝围点打援的意思。
  好吧,折翅不成改汉堡,再来一个全家桶,第二杯半价,这一套就齐活了。
第246章 主将皇帝的作用
  ……………………………………
  听着去卑提出的部署方案,已经没啥存在感的郭太心中冷笑不止,果然是一帮胡奴野蛮,脑袋瓤儿里边全是籽儿,除了会喊打喊杀,还会点啥?虽然先前自己的计策没能收到一个令人满意的效果,但是胜在稳妥,些许损失也只能怪汉军太狡诈。但是,真要按照去卑这个法子,强攻高陵,那可就是拿着脑袋撞城墙了。
  真以为手里多几万人马就厉害了?俺当年带过的兵马也有十几万,还不是被人家一通乱揍,打的到处蹿?
  汉军现在也许的确不能正面硬拼二十多万胡奴,但是你分兵围城,一边只有几万人,人家要是调集兵马,专攻一路,还吃不掉你?更何况,呼厨泉在万年已经玩过围城的把戏了,被人家一口吃掉好几千,咋就还不长记性呢?
  你们现在只看到眼前的三城,是不是忘了高陵背后还有一座长安城,那可是大汉西京,就是让你们全拿脑袋撞上去,还能把城墙撞塌喽?假如在高陵损失过重,即便让你们打下高陵,哪还有力量再渡渭水?
  郭太真想告诉这帮胡奴,大汉皇帝是活的,他要是撩腿蹿进长安城里,你们就是用人命填平高陵也没个屁用!
  但是……傻子才会说出来呢,且由胡奴在这边折腾着,牵制大汉兵力,自己正好趁机杀回河东,再竖白波军大旗!
  “右贤王之策倒也可行,虽然必有一番血战,但是大匈胡男儿勇烈无双,自是不惧。一旦攻破高陵,拿住大汉皇帝,我等便要粮有粮,要钱有钱。只不过……”
  说到这里,郭太故意拖了一个长长的尾音,吸引到足够的注意力之后,摆出一副慎重的模样,又说道:“兵法有云,未料胜,先料败。万一我等攻击高陵不利,又需北返,岂能空手而归?太以为,我等可派一路兵马,攻取河东,即使此处无获,也可将河东钱粮取来,乘势北返。”
  呼厨泉思忖着说道:“郭首领之言也有些道理,只是多分出一路兵马,攻击高陵的势力便弱上一分,此时,还当依右贤王之策,我等同心戮力,专攻高陵为好。”
  郭太笑道:“攻取河东所用兵马,也无需太多,太自有安排,必不致影响高陵大局。”
  呼厨泉突然冷声喝问:“你想跑?”
  郭太一愣神,随即怒道:“左贤王说哪里话?我将韩暹将军与我部大军皆留在此处,又能跑到哪里去?我等唇齿相依,亲如手足,若是各位大王在此拿住大汉皇帝,所获财货想必也有太之一份,若是太攻取河东,亦是为大家留一条退路。右贤王刚刚才说大家要同心戮力,现在却又来疑心于太,是何道理?”
  呼厨泉疑惑地问:“你攻取河东,不用带本部兵马?”
  郭太气呼呼地说:“不用!只需胡骑三千,步卒两千即可。”
  一听说能让自己率领白波军,呆在一旁的韩暹心里直乐,暗想郭老大够意思,这么信任自己。所以,也立刻帮腔说道:“我家首领起于白波,战于晋南,威望隆重,高名远播,攻取河东,定有妙策!”
  呼厨泉看了看气呼呼的郭太,又看了看信誓旦旦的韩暹,倒也没再说什么。众人商议之后,决定由郭太和于夫罗率领五千兵马前往河东。能够让于夫罗跟着一起去,倒不是郭太要求的,主要是这个不被承认的大单于太膈应人了,把他留下来干嘛使呢?
  留下来的胡奴兵马,去卑率领五万攻高陵北门,其他三门各置四万,分别由呼厨泉、白马铜、醯落为主将,另有四个万骑长率领四万兵马,分八个方位,游走护卫在攻城部队的外围。韩暹没能混上白波军主将的位置,那些白波军除了被四分到各营之外,就只剩三千人跟着韩暹一起随同去卑大军行动。
  …………
  黄白城中,二十多万胡奴大军再次悍然“出洞”,就打算把刘汉少当成汉堡包中间那块肉饼呢。然而此时,刘汉少正在高陵城中,拉着曹孟德,啃着马排骨,算是一起为韩遂接风洗尘。
  其实刘汉少把自己当作一城主将,还真没为打仗的事操过啥心,除了吸引胡奴之外,最大的作用可能就是鼓舞士气了。
  皇帝亲自守御高陵,王闹闹与陈冉派出的都是各自手下最过硬的营团,每一个团长都不是靠着抱大腿或者长得帅混上来的。只要大致上把兵力部署、休整轮值分配好,临战拒敌之事自有各个团长负责。这也是因为刘汉少本身不懂军事,生怕自己瞎指挥,胡添乱,所以干脆放权,让下边的兄弟自由发挥。
  刘汉少越是如此,下边这些将领越是不敢有丝毫大意。原本跟着皇帝一起打仗,既是荣耀又压力山大,现在皇帝还这么信任大伙儿,可以说是把命和大家绑在了一起,真是让兄弟们把命卖了都还止不住感动。别说那些将官们,就是晚上在城头站岗的小兵兵都没有揉眼睛打哈欠的。
  当然了,刘汉少可不会老实巴交的对大家说,信任兄弟们是因为自己根本不会打仗,偶尔提出一些建议、想法,让将官们自己去考虑考虑,琢磨琢磨,说不定就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比如那个洛阳铲,起初让兄弟们出城挖坑的时候,就有一些人想不明白,天又冷,人又累,出去挖坑又危险,还得防着胡奴突袭,咱们这到底是图个啥?可是当看到胡奴的马腿扎进坑里就出不来,成片儿成片儿的练习卧倒之时,立刻便收获了无数个赞,直把刘汉少奉若神明啊。
  再比如往坑边的土堆上做标记,方便查看步数,也就是一句话的事,弓弩团的团长听明白之后,立刻翘着大拇指连声说:“高,实在是高!”
  其实,守御高陵对于刘汉少来说,最最重要的是一种经历,一次锤炼。最初看到成千上万骑着毛驴的胡奴向自己杀来,心里也发怵,看到那么多人在自己眼前流血、挣扎、哀嚎、死去,也难以承受。
  好在刘汉少除了头两天没吃东西,背着人连连呕吐之外,最终还是挺过来了。
  粗话的孔子曰: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