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汉大忽悠帝 >

第146章

大汉大忽悠帝-第146章

小说: 大汉大忽悠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样的巨大箭矢奔着城下的胡将就飞过去了。
  这玩意劲多大呀,普通的一箭之地哪够它往前蹿的?可是蹿的太远,准头上就无法保证了,所以这一下子,与其说是偷袭,不如说是训练,也就是给弓弩营的兄弟们练练手。
  无量天尊,哦咧个去。十几支巨大弩箭,跑的最偏的得离着胡将能有十多丈,这粗话的是斗鸡眼瞄的准吗?
  但是,还有两支弩箭很争气,一支插在了胡将的马上,一支插在了胡将与马上。
  一不小心,还玩了个远程狙杀!
  马侧翻了,连哭带嚎的,感叹世道变坏了,你们这帮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打仗专门往人家马身上招呼的?胡将也没死,又叫又骂,可是干着急却动弹不得,因为巨大的弩箭把他与他的马串连在了一起。
  王闹闹在城头毫无形象地哈哈大笑,随即又喝问那些跑偏的弩箭是谁射的,然后就跑过去连打带踹一番。
  怪不得他那张脸,让人看着就想揍,太粗话的目中无人了!
  胡奴军阵中又跑出十多个胡将,一起向城头叫骂,可是……偏偏不敢离的太近,甚至连那员受伤的胡将也不敢去救。
  论打仗,王闹闹再猖狂也不敢称第一,但是论骂人,王闹闹就没服气过去谁。括弧,包括刘汉少。再括弧,也许这就是“教会徒弟,骂死师傅”的道理吧。
  只见王闹闹也不知从哪拿出一个大喇叭口,木制的,搞不好是从前放在城上的哪个长号被拆了,然后就放在嘴前边,一个人回骂一群。
  “瘪犊子、小赤佬,信求、哈怂、龟儿子!”
  好吧,这个真的是北邙军校的校长,汉正军的最高统帅,刘汉少亲自教的,所以,不止北邙军校的学生娃们会,汉正军上下兵将几乎都会,流行程度仅次于《汉正军军歌》!据校长、陛下、最高统帅说,听不明白这句的,估计得笨死,听得明白这句的,必定得气死。
  别人也许以为这句是骂人的终极奥义,但是对于王闹闹来说,这仅仅是句开场白。只见王闹闹端着大喇叭口,冲着城下继续骂道:“一帮毛没褪干净的小蛮子,走路叉腿的尥骚货,除了在你妈肚子里洗过澡,压根不知道啥叫礼义廉耻讲卫生!强盗就是强盗,劫掠就是劫掠,还敢舔着脸说是来借粮食……哥的粮食多的很,一天三顿都吃不完,喂毛驴也不喂你们!有本事来呀,来呀……哥就站在这儿等着你们,谁来给谁发粮食,不单发粮食,还粗话的发大刀呢……啊、呀、呸……一库一库亚麻袋,傻郎嘿咻思密达!”
  王闹闹舌战群奴,激昂处单臂挥舞,愤慨处双脚连跳,直到一众胡将嚎啕不止,掩面而走,这才算是告一段落,歇了口气儿……真骂不过王闹闹!
  于夫罗想掐死王闹闹,白马铜嚷嚷着要屠尽池阳,鸡犬不留,就连郭太也后悔之前教那个胡将借粮食的说法。原本不是为了试探池阳守军嘛,搞不好,遇上怂的,还能直接开城献降呢,哪曾想会遇到这么一位。
  再看那个被床弩射中的胡将,好像是已经咽气了,血尽而亡?
  郭太原本还想再亲自上前,劝一劝王闹闹别自寻死路,毕竟这么一位“骂才”也算难得,要是能收归自己帐下,该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啊?可是于夫罗和白马铜早已被骂的怒火冲天,哪还乐意听他呱噪?甚至抛开成见,一起下令攻城。无奈,郭太也只得派出自己的白波军,跟随胡奴进攻。
  别说是于夫罗和白马铜被气的不轻,就是小胡奴们也没受过这个呀,这还没开打呢,先连累的自己八辈祖宗没脸见人,有你们这样的么?所以,一接到攻城的命令,小胡奴们真是人人奋勇,各个争先,都急着想爬上城头,去撕王闹闹的嘴呢。
  眼见着“人山马海”,乌泱乌泱地奔着池阳城下冲来,大地也为之颤抖。王闹闹非但不惧,反而露出一副奸计得逞的狡黠模样,转身问旁边弓弩团的团长:“兄弟们都准备好了吗?”
  这位团长刚刚调拨到王闹闹手下,原本看着这么年轻的师长,还有疑惑,可是经过刚才一场大骂,只听得浑身汗毛直立,也不知是兴奋,还是惊惧。
  “放心吧,师长。兄弟们早准备妥妥的了!”
  “好,你来指挥,让哥也见识见识你们弓弩团的手段!”
  弓弩团团长挺直腰板,骄傲且不失坚定地回答了一声:“是!”
第242章 总需备上大杀器
  ……………………………………
  左冯翊,万年县。
  刘姠那个“万年公主”的封号便是源自于此,所以,整个万年都是刘姠的食邑。只不过现在的万年已经“空空如野”,几万胡奴大军兵临城下,只有这么一座城还攥在汉军手里。
  呼厨泉围三缺一的战术让陈冉极其鄙视,一路主攻,两路佯攻,站在城头上数帐篷,查人头也能一眼明了啊。但是,两路佯攻也都有万把人,不能完全当他们不存在,所以陈冉也只得分兵守城,在东、南两面各布置两个营,而弓弩团则留在北面,防范胡奴主力。
  因为没有强大的远程支援,两路佯攻反倒打得异常激烈,要不是滚木擂石准备充足,兴许还能被胡奴爬上城头呢。
  站在城头之上,纵观战局,陈冉不禁暗想,要是赵云在此,会怎么守?或许会出其不意的出城,直接攻击胡奴中军,斩杀敌方领军大将。要是文聘呢?多半会将守城兵力配置的更加精细、严密,尽量滴水不漏。若是王闹闹……天知道这家伙会怎么打。
  于是,陈冉集合军中的司号参谋,让大家一起吹响了军号,声音忒嘹亮,至少传出去十里八里的不成问题。
  起初胡奴吓一跳,还以为汉军要全面反击,难道还敢冲出城来?可是等了半天也不见有啥动静,只是城中的军号声滴滴答、答答滴吹个不停。然后胡奴又懵圈了,这是要唱段大戏,鼓舞士气?
  当天夜里,万年守军出城,偷袭南门外的胡奴大营,但是,由于兵力过于悬殊,袭营效果不大,反遭胡奴追击。胡奴领军的万骑长甚至想着,自己这一路兵马原本只是佯攻,若能趁此时机,尾随汉军杀至城中,便能一举拿下万年,到时候在左贤王面前必是大功一件。
  然而,当胡奴一部分兵力追出大营之时,却突然遭到从西边而来的赵云旅的截杀,紧接着,大营后方,也就是南边,又遭到华雄旅的突袭,与此同时,万年守军也返身再战,配合两个骑兵旅一起绞杀胡奴。
  是役,斩胡奴万骑长以下七千余人,万年南面之围瓦解。
  其实万年南门外半夜打仗的时候,北面与东面的胡奴大军便已听到了声音,但是谁也不敢轻举妄动,前来救援,因为现在没有足够的照明设备,打夜战本事就是件很冒险的事。让兵士们举着火把往前冲?三丈以外还能看清么?再说了,这边举着火把走道儿,那边要是埋伏的兵马在暗处伏击,举着火把的不是正好成了“火靶子”?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古代饮食结构单一,就别提什么肉、蛋、奶、蔬了,盐巴不管咸,粮食不管饱,时不时的还得加餐来一顿人肉,所以百姓除了营养不良之外,还有一个很显著的问题就是有很多夜盲症,俗称“雀蒙眼”,主要是缺乏维生素A引起的,一到晚上视力便直线下降,甚至不能视物。
  胡奴因为长期食用奶类、肉类,这种情况倒是比中原百姓少很多,所幸,汉正军A级军团的老底子,要么出自京师兵,要么出自凉、并,甚至有不少羌、胡。京师兵营养可以跟得上,凉、并边军习惯上又与羌胡接近,所以,才能有足够的兵力突然发动一场夜袭。
  否则的话,真以为陈冉让司号参谋集体吹军号,是为了唱戏呀,那不就是为了联络城外骑兵的侦察参谋嘛。
  天色微明,呼厨泉便亲领大军赶至万年南门,看到的景象使他既愤怒又惊恐。这里好像连战场都打扫过了,除了满地胡奴兵士的尸体之外,就是还未烧尽的帐篷,或依旧火焰熊熊,或已经只剩余烟。能吃的能用的都被顺走了,连死去马匹的尸体都少见,领军的万骑长此刻就被悬挂在南门城墙外,只剩下一个脑袋,面目有些惊恐,有些沮丧,或者说是委屈。
  一夜之间吃掉近万人,这绝不只是万年守军干的,汉军一定还有别的兵马。想到还有未知的,强大的兵马在侧窥视,呼厨泉便感到不寒而栗,一边派人立刻告知其他两路大军,一边广派探马,四下追查,此外,还将东门外的大军召回北门,再也不敢分兵包围了。
  …………
  戏志才押解着四万多羌胡俘虏回到洛阳之后,便想把人尽快移交给相府,然后自己好返身追赶刘汉少,但是杨彪和黄琬都说,你们一下子弄回来这么多人,倘若草率行事,安置不好的话,怕是要出大乱子。戏志才也明白这个道理,汉少派自己回来,不就是为了妥善处理此事吗?可是军府不干相府的事啊,这么多人究竟该用在哪,怎么用,连戏志才也有些懵圈。
  好在胡车儿率先跑来,向戏志才说,这帮羌胡里边有好手,自己要挑选挑选,扩充进山地团。别看现在还叫“山地团”,但是胡车儿早就比旅长还管的人多了,并且,刘汉少有言在先,他这个山地团带好了,能整成山地师。所以,戏志才也没客气,直接批了,让乔山与俄吉勒陪着胡车儿去挑人。
  这些羌胡和那些南匈奴、鲜卑之类的纯游牧不一样,在他们中间,这个部落那个酋豪的多不胜举,其中有会放羊牧马的,有会钻山打猎的,有会耕田种地,甚至靠近西海水边,还有会划船打渔的。
  这四万多俘虏在来洛阳的路上,就和押解他们的汉正军兵士处的不错,中途又见识到大汉皇帝救活死人的“神迹”,无论安抚还是威慑都够够的了,所以俘虏们基本上情绪稳定。现在一听说可以加入汉正军,立刻群情激动,热情高涨,可是胡车儿只要那些会钻山打猎的,并且要通过严格的筛查。
  末了,胡车儿挑走了三千多人,袁谭又跑过来说:“跟哥去干活,管吃饱饭,管穿暖衣,谁干活卖力,还奖励工钱,表现好了,还能减刑!”
  袁谭现在可是号称“京师小灵通”,爆料绝对都是内部可靠消息。一旦招商引资会召开,各地水泥厂便会相继筹建,到那个时候,他再想做独家买卖是没可能了,但是这不妨碍人家有先见之明啊。不说别的,多家水泥厂建成,总需要大批工人吧?到时候能不能招到是一回事,即便招到了,工人工薪也会被卡的死死的。再者,每家水泥厂都有附带有“家庭作业”,就是制造修路专用的水泥砖,要是赶上生意好的时候,是先给雇主供应水泥,还是先给朝廷上交水泥砖呢?
  所以,袁谭就想着先弄一批免费劳力,再趁着冬天没啥工程可做的闲时,加紧赶制水泥砖,也好留着以后给朝廷交作业。刘资说冬天天寒,上冻之后就没办法保证水泥砖的质量,袁谭很机智地说:“想办法不让它上冻,不就行了?”
  于是,袁谭的水泥厂就多了几座超大号工房,里边架着柴火炉子加温,俨然温室一般。工人们还说这是袁厂长心善,怕工人冻着,特意给弄的福利。再于是,袁谭占小便宜的“一举”,还弄回了“好几得”。
  然后,夏侯惇、夏侯渊来了,要挑一些人去修水利,曹洪、曹仁来了,要挑人去修路,河东离的远,最近又不安宁,所以卫家的人来的最晚,直接把剩下的全带走了,挖煤挖矿,炼焦炼钢,用的人不要太多好不啦。原本让留守京师的各位爱卿发愁的四万多俘虏,转眼被瓜分个干干净净,瞅着最后卫家那意思,好像还有点意犹未尽,嫌自己那边分的少了。
  安置好俘虏之后,戏志才便急着动身前往长安,但是总需备长卫觊又找到他,说是有一批战略物资,最好能由戏志才一起押送过去。
  戏志才问是啥物资,假如是粮草、衣被或者箭矢兵器,数量太大,押送队伍肯定走的慢,那样的话,不妨另外安排人手,免得耽误自己行程。
  卫觊“嘿嘿”一乐,故作神秘地要领着戏志才亲自去看。其中两样是扎马钉和指南针,这些玩意戏志才都认识,是汉少新收的那俩小徒弟发明的,的确算是利器,但是第三样,戏志才看了也懵圈。
  只见卫觊拿着一件古怪“兵器”,前端既像劈开的半拉竹筒,又像是一块瓦片,却是精铁打造,边缘没有刃口,但也菲薄锋利,虽然中间有一根铁刺,但是被外边的铁瓦围着,也起不到杀伤作用,另外,还有三尺多长的木柄,上下两头都带着横把。
  回来之前,刘汉少就对戏志才说过,总需正在赶制一件大杀器,要他回长安的时候,一并带回去。现在看来,所谓“大杀器”,应该就是眼前这个玩意了。然而戏志才研究半天,也搞不明白这玩意到底有啥用,估摸着不像是兵器,到更像是一把铲子,但是两边翻卷的这么厉害,难道是铲水用的?
  看到能够让陛下以外,可以说是汉正军里最有实权的戏总参谋长懵圈,卫觊爽的哈哈大笑,说明自己这个总需备长还是有点干头的。喊过来一个看守武库兵士,要他给戏总参演示一下这玩意的用法。只见那个兵士拿着那玩意,来到武库外的土地上,先朝手心里吐了口吐沫,然后攥紧木柄,狠狠地朝着地面戳了进去!
第243章 坑的旁边还是坑
  ……………………………………
  当初诸葛亮拿着扎马钉去永安宫交作业,无意之中说过一句“陷马坑挖起来太麻烦”,倒是给了刘汉少不小的启发。
  如今的京师是哪儿?
  洛阳啊!
  如果搁在后世,提起大洛阳,可能最先让人想到的是牡丹花,洛阳牡丹甲天下嘛,然后还有数不清的名胜古迹,毕竟是十三朝古都,底蕴厚重的能顶的上多少层老棉袄呢!然而学渣刘汉少首先想到的却是……一把铲子。
  洛阳铲,考古钻探神器,最早广泛用于盗墓,后来成为考古学工具。话说“考古”这活儿也是源远流长,由来已久,最早可见史载的好像就是小黑胖子曹孟德,设立过“发丘中郎将”一职,专门挖坟掘墓,获取财物,以充军资。发,就是发掘;丘,是指坟墓,这个官职还有一个更为响亮、通俗的名字,叫作“摸金校尉”!
  当然了,其实这个活儿,在曹操之前,很多人都没少干,比如董卓就曾派吕布考过古。所谓史载,只不过是陈琳写的《为袁绍檄豫州文》里提过这么一嘴,才坐实了曹操是盗墓贼的老祖宗之说。
  好在曹操现在是交际部部长,陈琳陈嘴炮也不以骂人为生,否则洛阳铲提前一千多年现世,还真不知道是幸或不幸。
  学渣的脑袋瓤儿不太丰满,压根没想过那么多,就是想着用洛阳铲给胡奴挖陷马坑来着,没看那铲子还经过“改良”,上下两头都装有横把么?这一铲子下去,劲儿小的还可以双脚踩在下边的横把上蹦蹦,等铲子扎到底儿,双手再握住上边的横把拧拧,完事往上一提,一个陷马坑就出来了。要是泥土粘性不大,没办法提出来,还可以用手往外捧捧……
  跟着刘汉少这些年,戏志才以为自己已经很了解这位哥了,可是看着眼前的这个神器,还是脑门黑线,不知是该给这位哥点赞,还是觉得自己的脑袋瓤儿也少,有点跟不上这位哥的节奏。
  这个玩意看着古里古怪,不伦不类,但是挖坑的确方便;用陷马坑去坑胡奴,原本也是异想天开,可现在的情况是己方守城,胡奴攻城,假如在城外到处都挖上陷马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