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大忽悠帝-第1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哟,瞧你娃这个意思,心中已经有了对敌之策,还不止一套?那快说出来让大家听听啊。”
王闹闹就等着接话呢,闻言立刻起身,侃侃言道:“老大,如今胡奴看上去人多势众,其实怂包的很。最不济,咱们还可以都守在长安城里,反正城高墙厚,兵精粮足,由着这帮骑毛驴的啃上个一年半载,他们也进不来。只不过,这种打法显不出老大您的威风,而且长安城外那些个祖陵难免要被胡奴祸祸。再者就是,假如胡奴眼看攻取长安无望,在周边祸祸了一圈,转身回去了,咱们就无法达到拖住胡奴的目的,那个时候,高元帅他们的情况也就堪忧了。所以,闹儿觉得,咱们可以将战线布置在渭水以北,池阳、高陵、万年一线。在此三处,各设一个旅守御,以长安为后基,进行支援调度,再由二哥的第五旅在外,左右策应。如此,一来可确保渭水以南的安全,二来可将胡奴拖延在左冯翊,使他们进不可得,退不甘心。”
虽然是客座嘉宾,但是军情在前,袁绍也忍不住,张口问道:“闹儿,既然要在渭水以北设置防线,为何只设三处?若是将莲勺、重泉、临晋都连接起来,岂不是更加稳妥?”
袁绍给刘汉少当主簿的时候,文聘还一直在洛阳,所以袁绍和文聘熟悉,也就能摆出老大哥的架子,当面训斥文聘。但是,王闹闹早早的就出洛阳入弘农了,与袁绍之间纯粹属于混个脸熟。现在袁绍突然也学着刘汉少那样,来了一句“闹儿”,搞的王闹闹一时也整不明白,这应该算是自来熟,还是小瞧人?
所以,王闹闹愁眉苦脸而不失温和热情地解释说:“袁政议长,咱们手头没有那么多的兵力啊,假如防御的地方过多,只会应援不及,被胡奴各个击破。”
曹操也开口问道:“王师长,以此三处为长安屏障,确可保长安、祖陵无虞。但是,若胡奴只在左冯翊劫掠一番,转而退却,我们又有何计策,牵制胡奴?”
嗯……这个问题问的还有点水平,你挡得住不让人家进来,还能拽的住不让人家转身走么?
王闹闹“嘿嘿”一笑,说道:“曹部长所言极是,所以呀,咱们要想留住胡奴,就得撒下足够的饵料!”
转而,王闹闹又对刘汉少说道:“老大,闹儿想向您借一样东西!”
“啥东西?”
“龙旗!”
鸦雀无声,针落可闻。
众人都被王闹闹惊着了,这娃胆子忒大,竟然敢向陛下借龙旗!
龙旗是啥?
那是皇帝外加最高统帅的标识,龙旗一出,天下拜服。不说别的,战场之上,甭管分属哪部的汉正军,只要看到龙旗,就得听其号令,誓死守护。这可远远比一把大兴刀的威力大太多了。战场混乱,认旗不认人,万一掌着龙旗之人心怀异志,龙旗指错了方向,搞不好把真皇帝都能给灭了。
但是,王闹闹压根没有这种觉悟,依旧侃侃言道:“有了龙旗,把它插在高陵城头,对外,咱们就说陛下护国之心坚决,亲临一线战场。虽然高陵远不如长安那般高大,可它是左冯翊治所,城墙修整的还算坚固,防御设置也算完善。用来抵挡胡奴进攻,看上去摇摇欲坠,实则可高枕无忧,如此,方能使胡奴进不可得,退不甘心!”
“妙策!”
王闹闹的话音刚落地,孙坚便高呼了一声,随即又兴奋异常地说道:“王师长不愧是陛下高足,果然用兵有道。陛下,守御高陵,就派微臣前去吧!”
什么监理、部长、政议长,这三位骨子里流淌的就是好战的血液,原本只是列席作战会议,问题一大堆不说,现在孙坚居然还直接请上战了。
别以为你夸我,我就能给你好脸子。
王闹闹就算假装脾气再好,这回也想暴怒一小下下,“然鹅”,令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是,没等王闹闹开怼,孙策先冲着自己老爹嚷嚷上了。
“父亲,我们开的是作战会议,你一个钢铁监理请什么战?要是把你们都送到前线,还要我们这些当兵的有啥用?”
没等孙坚反应过来,孙策随即又向刘汉少敬礼说道:“报告统帅,军官训练班,班长孙策,请求守御高陵!”
军官训练班要学习观摩嘛,所以孙策他们也都被准许列席旁听,这还真是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贰逼儿混蛋。一对父子,两个列席,居然都要请战上第一线,更居然还父子俩先掐起来了。
要不是座位离得远,孙坚早粗话的踹孙策了,现在只能用目光来表达自己心中的愤怒,可是,怒着怒着,孙坚又乐了。这个小兔崽子,有点老子当年的风采,可以肯定确定以及一定,这个是自己的种!
“你俩还知道这是作战会议啊?再胡乱吵吵,把你俩都叉出去!”
这话听着就解气,于是孙坚、孙策立刻遭到一片鄙视的目光,纷纷羞涩地低下了脑袋。
转而,刘汉少又对着王闹闹笑呵呵地问道:“想借龙旗?”
怎么老大笑的让人心里没底呢?
王闹闹痴呆地应了一声“啊……”
刘汉少浑不在意地说:“问题不大!”
可是,还没等王闹闹开始咧嘴笑,只见刘汉少好像刚想起来似的,又张口问道:“哎……闹儿,你说要是哥站在高陵城头上,晃悠两圈,会不会比龙旗效果好点?”
此言一出,四座皆惊,然后便是一片“统帅不可,万万不可”之声。王闹闹打小就没不敢干的事,连借龙旗都说的好像理所当然一样,可是这一次是真有点被吓着了,带着哭腔说道:“老大,您要是不借龙旗就算了,可是您别吓唬闹儿呀。让您去高陵,我还不得被兄弟们活撕了呀?”
“你别拿兄弟们当借口。再说了,我去不去高陵,啥时候需要你批准了啊?”
“不是……闹儿不敢!可是……可……闹儿压根也没想过让您受这个累呀!您就踏踏实实的呆在长安,我跟二哥、陈冉,我们上去就得了……您……您……”
原本王闹闹还想说一句“您裹什么乱哪!”,可是“您”了两句,这话最终也没敢说出来。
眼看着在场没一个是支持自己的,刘汉少只得又使出绝活,实力碾压,假装自己很生气,喝问王闹闹,你怀疑哥的护国之心?王闹闹才不上当,也不搭茬,直接把头一扭,表示自己也很生气。
于是,刘汉少又试图劝服王闹闹,假装推心置腹地说:“哥总比龙旗好使吧?总比你娃够份量吧?哥去高陵,你守长安,怎么样?”
王闹闹倔犟地吐出俩字:“不干!”
刘汉少假装严肃兼之严厉地说:“这是军令!”
王闹闹依旧倔犟地说:“军令也不干!您杀了我吧!”
眼看着王闹闹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模样,打算硬抗这拨实力碾压了,刘汉少只好转移目标,又喊了一声:“陈冉!”
陈冉立刻起身立正,应了一声:“到!”
刘汉少利索地说:“你来守长安!”
陈冉也很利索地说:“冉,不敢遵令。您也杀了我吧。”
这娃忒老实,说完还自动倒背双手,等着站岗兵士来把自己押出去呢。
这就尴尬了。这帮兔崽子一个个连死都不怕了,还咋用实力碾压这一招啊?好在身边还有一个小黑胖子,及时开口说话,算是没把刘汉少晾在当场。
“陛下,君子听鼓鼙之声;则思将帅之臣。在座各位兄弟皆是良臣猛将,王师长虽然年轻,却颇有韬略,即便胡奴来势汹汹,也有从容应对之策。将战事交予他们,难道您还有何不放心之处?更何况,镇守长安之根本,乃此战最后胜负之关键,您是汉正军的最高统帅,此时不择重肩负,挺身而出,又更待何时?”
这话说的有水平,非但一句没提皇帝有多娇贵,不能上前线冒风险,还把大家都夸了个遍,末了只说长安有多重要,身为最高统帅就该干最艰难的活,更是让皇帝倍儿有面子。所以,曹操的一番话,引来一片附和。
“正该如此。”
“曹部长言之有理!”
“统帅,一帮骑毛驴的而已,交给我们去打,您还有啥不放心的?”
其实,刘汉少能够来长安,已经算是很勇猛,很“冲动”了。鼓舞士气,赚取名声,一样都不会缺。假如这一仗打赢了,最后,最大的功绩也肯定是皇帝的,总没有人敢跟皇帝争功劳。
然而……
第234章 孙策还有个二叔
……………………………………
然而刘汉少就是有点不甘心,不是他喜欢打仗,而是他想亲眼看一看,战场究竟能够有多残酷,敌人究竟有多凶狠,否则,只怕自己永远也当不好这个最高统帅,甚至是当不好一个皇帝。
除此之外,刘汉少还有的就是对戏志才、高节、吕布、王闹闹这些名臣猛将的信心。
当初骤闻胡奴寇边,刘汉少一股怒气上涌,扬言要把寇境胡奴全留下来。面对如此“无理”的要求,戏志才也只得绞尽脑汁,把汉少佩刀都搓秃噜皮了,这才制定了“诱敌深入,拖疲胡奴”的战略计划。
如今刘辟已成功阻止了胡奴南下河东的意图,吕布千里奔袭,高节迂回穿插,还有淳于琼、华雄、张辽各部节节抗击、袭扰,这还真有点天炉战法的意思。
所谓“天炉战法”乃是一种后退决战的战术,前生后世之时,薛将军保长沙,败倭寇,使此战法成名。“天炉”是将兵力在作战带,布成网状的据点,以伏击、诱击、侧击、尾击等方式,分段消耗敌军的兵力与士气,最后,将敌军“拖”至决战地区,围而歼之。
眼下王闹闹布置的三点一线,守御长安之策,便是这个炉子底了。刘汉少尚有自知之明,虽然自己名为皇帝,其实渣的很,柴的很,但是,不管是学渣还是废柴,也要将炉子这把火烧的旺旺的,好叫这帮叉着腿走路的再难骑上毛驴!
“孟德啊……各位兄弟,哥知道你们都是为了哥好,爱惜哥,不敢让哥遭遇一点风险。可是……咱们这一次将左冯翊设为预定战场,撤离了那么多百姓,却只能守御三县,其它的地方怎么办?说白了,就是只能眼睁睁看着胡奴劫掠、践踏、毁坏!等咱们打完仗之后,百姓们回到家乡一看,城破了,家没了,亲人流离,生活无依……难道,这就是我们能够带给百姓的结果吗?”
停顿片刻,刘汉少不是真要曹操回答,而是自己得再想想词儿,稍后,又继续说道:“非是哥不听劝谏,一意孤行。首先,有哥在高陵,哪怕只是露个脸,也能拖住那些胡奴,让他们乖乖的滞留在此。哥的作用,总比一面龙旗大点吧?其次,胡奴得知哥在高陵,必然专心着力,猛攻此地,便会少了很多去劫掠他处的心思,因此能让百姓少受一些灾祸,也是好的。重要的,最重要的,最最重要的是,哥不仅是汉正军的最高统帅,更是咱们大汉的皇帝!无论何时,贼寇来犯,若是不敢第一个站出来,哥还有何面目居此帝位?有何面目面对国家、百姓,面对列祖先皇?”
刘汉少越说越激动,说到后来,拍案而起,霎时之间,霸气侧漏。
如果这股气儿能是有形实质,那它该像可见光波一般,荡起涟漪,从刘汉少的身上向四周辐射,浪翻众人之后,再向殿外,向整个长安城扩散开去。如果这股气儿一不小心,还朝上边漏出去了一点,那么长安城的半空中,这会儿应该能看到一朵像小蘑菇的云彩。
差不多了吧?
眼瞅着大家从连连反对到默不作声,再到群情激动,血冲脑门,自己这把忽悠应该是成了。
刘汉少猛然高声喝道:“曹性!”
“到!”
“弓弩旅三个团,分置三县,你来守御长安,调度支援,不得有误!”
“是!”
这纯粹是一种惯性,以刘汉少刚才那番言说,此刻就是喊他拔剑自刎,估计他这会儿也抹过了脖子。可是,等接过军令之后,曹性才慢慢琢磨过味儿来,自己怎么就成了留守的,难道自己好欺负?再好好想想,王闹闹和陈冉敢不接令,那是因为人家都是天子门生,陛下的爱将,再者,刚才还是商议阶段,没有正式下达军令。这会儿要是自己敢说半个不字,恐怕直接被拉出去咔嚓了。好吧,曹性只得无可奈何地接受了眼前这个残酷的现实,自己的确最好欺负!
只听刘汉少继而喊道:“陈冉!”
“到!”
“命你率三个步兵团,一个弓弩团,计六千人,守御万年!”
“是!”
“王闹闹!”
“到!”
“命你率三个步兵团,一个弓弩团,计六千人,守御池阳!”
“是!”
“本统帅自领三个步兵团,一个弓弩团,加上燕云近卫团与重步营,计八千人,守御高陵!”
差不多也就这样了吧?
一转头,刘汉少又看到那三位客座嘉宾。能跟着来长安已经显示出了足够的诚意,就别让他们再往前蹿了。
所以,刘汉少又说了一句:“燕大娃。”
“到!”
“你营留下,一来协助曹师长守御好长安,二来保护好袁政议长、曹部长和孙监理的安全。”
燕大娃急慌慌地说道:“汉少,这个时候俺咋能……”
刘汉少冷冷地“嗯?”了一声,于是,燕大娃像是被霜打的茄子一样,哪怕心里千不愿万不愿,此刻也只能回答一个字。
“是!”
然而,刘汉少能一句话不说,便压住燕大娃,却压不住三位客座嘉宾。袁绍极其难得的……怒气冲冲的……向刘汉少吼道:“臣非军将,难从军令,还望陛下恕罪!”
“不从军令,可从诏令?”
于是,袁绍的怒吼瞬间又变成了哀求。
“汉少,您就允准绍与您同赴高陵吧!”
“本初,哥知道你们是担忧哥的安危,可是你们有没有想过,正如孟德所言,长安是我大汉之根本,胜负之关键,守御长安的责任有多重大,无需我再重复。曹师长之前一直带着弓弩师,如今带领留守部队,还需有人从旁多多协助。哥现在就下令,允你三人以主簿身份,暂行督教、参谋、需备之职,定要与曹师长一起守好长安。”
虽然刘汉少没再说那句“哥把咱们老窝就交给你了”,但是意思差不多,只不过这一次交托的是长安。
说这番话的时候,刘汉少一直面带微笑,但是怎么听怎么的语重心长,于是,袁绍三人只能尽力按捺住激荡的心情,专心地望着刘汉少的笑容。这笑容很阳光,很温暖,很真挚,很粗话的。
再于是,袁绍三人又只能抱拳,哽咽着说道:“臣等,遵命!”
曹性想哭,自己被欺负成留守不说,还临时弄了这么三位当帮手,关键就在于这个“临时”。这三位啥身份,自己不是不知道,可是他们要是不听话,自己是应该收拾呢,收拾呢,还是收拾呢?
可是收拾完了咋办?
哎……看样子,长安之事不是自己可以一言而决的,还是大家商量着来吧,反正不是还有燕大娃在旁嘛,想来陛下也不会让自己受委屈。
…………
虽然三县各安置了一个旅的兵力,但是刘汉少下命令的时候却指挥到了团级。度过了最初的,各路兵马相互融合的不协调阶段,部队有大量的中低级军官与督教、参谋、需备的优势在此时显现出来,类似“兵不识将、将不识兵”的情况根本不可能在汉正军发生。曹性一个弓弩师的师长,接过守御长安的任务,军令下达,转眼就成了一万多步兵的老大,几乎一个满编步兵师。
作战会议结束,大军立刻行动起来,要过河的先集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