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大忽悠帝-第1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师再按照你们的兴趣爱好,天赋能力,来安排你们的课业,明白了吗?”
司马懿有些沮丧地说:“徒儿明白了。”
倒是诸葛亮不甘心地追问:“师傅,那您啥时候再来研究所啊?要是徒儿搞发明的时候,遇到问题,该怎么找您请教啊?”
刘汉少用了最大的耐心解释着说:“师傅忙,啥时候能来也不一定。你们有问题可以先向师兄、师姐们请教,也可以随时去找师傅,永安宫、明光殿的大门永远向你们敞开着,好吧?”
说完,也不敢等两个小麻烦再整出新问题,刘汉少转身带着一群人就跑了。
望着远去的,自己这个不太靠谱的师傅,司马懿担忧地问:“师傅是不是不待见咱们?”
别看诸葛亮比司马懿小几个月,但是从小个头就大,而司马懿从小被老爹管的严,所以,俩人在一起的时候,好像诸葛亮才是领头的。
此时,就看着诸葛亮一手搭在司马懿肩膀上,一只脚抬起来不停地晃荡,浑不在意地说:“何以见得?”
“那师傅怎么没教咱们治国之策?”
“治国之策还用教吗?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你不会么?要是连这个都不会,以后乖乖的,师兄教你。”
司马懿一愣神,反驳道:“好像我才是师兄吧?”
诸葛亮不屑地说道:“早些年师傅和师叔、师姑他们拜把子的时候就说过,不以年岁排座次,要以本领定长幼。你觉得你的本领比我强吗?”
“不见得强……也未必差呀。”
司马懿说着,猛然一耷拉肩膀,诸葛亮失去了依靠,顿时身体倾斜,眼看着又要表演狗啃屎……
第203章 袁术率军入青州
……………………………………
要说杨修腿脚勤快,办事利索是真没得说,离开研究所之后,压根没再跟着刘汉少回宫,直接就去找陈昭,要制作琉璃的工匠。然而,嘴快也是真的,就这么屁大会儿的功夫,连轻易不出门,快要变身家庭妇男的史老道都知道陛下要制造琉璃之事了。
史老道倒不疑心刘汉少要奢华靡费,毕竟从小看到大,汉少就不是那样的人。最近听说汉少一直在想办法圈钱,连杜娘都不能在家好好照顾史来克,整天忙的不见人影。最大的可能就是汉少想制造琉璃,卖给那些有钱人,然后好赈济那些受灾百姓,或者修水泥路。
这个忙必须得帮!
于是,史老道匆匆进宫,找到刘汉少,说自己就认识一个方士,研制琉璃,技艺颇高。刘汉少一听,来了兴趣,立刻让史老道去把人家请过来。
杨修找来了三个会制造琉璃的工匠,史老道也找来了自己的方士朋友,这些人全都是低贱落魄之人,哪想到有一天会得到皇帝的亲自召见,一个个紧张、激动的不要不要的。工匠之中,有一个叫候奎的甚至刚迈进明光殿的门,扑通一声就跪下了,趴在地上,死活不肯抬头。
刘汉少也是无语,劝了半天还不好使,最后还是在典韦粗声呼喝之下,才起身坐到椅子上去,然后候奎才闹明白,敢情好言相劝自己的那位小公子就是皇帝,于是,又要磕头请罪。
方士名叫徐宇,四十多岁,虽然穿的单薄,但是长袍洗的很干净,有点高人的架势,只是被眼前刘汉少的气势所迫,想要云淡风轻亦不可得。
刘汉少笑呵呵,开门见山地说:“大家别紧张,哥这次找大家来,是想要一种无色透明的琉璃,不知各位谁可有此技艺?”
谈到专业知识,候奎好像一下子胆大了许多,首先说道:“陛下,琉璃之贵在于温润如玉,且比玉更有华光,五彩斑斓,形象巧妙,如此方为上品。若是只为无色,岂非落了下成?”
果然如此,琉璃与玻璃最大的区别,其实是文化概念与匠人所追求的方向的区别。
刘汉少很肯定地说:“下不下的,咱先不管,就问有没有法子弄出来透明无色的琉璃。”
“有!”
候奎也很肯定地说了一个字,而后又说道:“琉璃之色不同,在于添加配料不同,想要琉璃无色,只需将配料弃之不用,即可。”
“不然。”
刘汉少还没开始激动,就被方士徐宇泼了一盆冷水,他向刘汉少拱了拱手,又说道:“回奏陛下,草民也曾钻研过无色琉璃,即便是不添加配料,所得琉璃乌蒙灰暗,亦不明净,自然无法称为无色。以草民所见,此乃用料杂而不纯所致,想要达到明净无色之境,恐怕还要从用料上着手。”
刘汉少一听,有门,立刻问道:“依你之见,当以何种用料为佳?”
徐宇更肯定地说出两个字。
“水晶!”
好在刘汉少现在算是见过钱的人,没有当场吐血。据说玻璃不都是沙子烧出来的吗?怎么到了这儿改水晶了?再转念一想,甭管水晶不水晶,只要能够做出无色透明的玻璃,往后再慢慢研究,慢慢改进工艺就好。
“好,水晶就水晶。哥来置办用料、窑厂,你们什么都不用管,只需用心钻研,争取早日造出无色琉璃,到时候哥必有重赏。”
向徐宇、候奎等人做出承诺后,刘汉少又直接吩咐杨修说道:“德祖,你去内务署,让他们去内库、云台、万金堂,把能找的水晶都找来。以后这个琉璃研究所,你也负责一下,他们需要什么,你就备置什么。”
杨修连忙称是。
徐宇一个穷方士,一身衣裳快洗烂了都不得换,去哪儿整水晶来烧制无色琉璃呢?所以,这也仅仅是他的一个猜想。但是,现在有皇帝这么大力支持自己专研,不由得大喜过望,立刻磕头,连连谢恩。候奎等人也不傻呀,知道自己这是被重用了,激动的就差抱着刘汉少的大腿哭鼻子了。
可是刘汉少怎么想怎么觉得自己有点当了冤大头的意思,玻璃不应该是水晶做的吧?可惜自己太渣,又说不出个一二三四,只好提醒徐宇他们说道:“要注意炉温,一定要使劲的,狠狠的烧!”
…………
左相黄琬与中吏部部长马日磾安排好豫州、冀州的官员任命以及地方事务后,先后回到洛阳。短短几个月的时间,洛阳的变化已使他们应接不暇,最为大开眼界的自然是主干道与袁绍家的小别野。此外,还有杨彪与皇甫嵩,这两家也要盖小别野,但是得先把他们之前住的宫殿拆除掉,所以闹的动静更大。
打听清楚这里边的事之后,黄琬与马日磾也去找了陈昭,看看自己家要是想盖小别野,能安排到什么时候。然而,最令他们一时无法接受的是每天清晨,上班之前,首相杨彪都要领着大家跳舞,并且,谁跳的不好,还要罚谁在鹅卵石铺成的小路上赤脚跑步……
这天下午,刘汉少正打算翘个班,早点蹿回家,没想到杨彪与马日磾手拉着手找了过来,一见刘汉少的面儿,便乐呵呵地道喜,搞的刘汉少还以为自己要结婚了。原来却是他们接到了新任的青州刺史袁公路的上书,说是自己不负圣命,已稳定青州之局势,剿灭黄巾残匪六千余人,然后还罗列了一大批亲信手下的名字,讨官讨赏。
…………
当初赵云陪着段煨去南阳上任,袁术可是千不甘万不愿,眼瞅着搞死张咨,南阳就是自己的了,那曾想皇帝居然派来一个南阳郡长。但是,看到赵云所率骑兵旅的那种架势,好像不太好惹,心腹手下又纷纷劝解,言说段煨、赵云是奉诏而来,若己方冒然与之交恶为敌,乃是抗命不尊,恐吃罪不起。不如前往青州,远离京师,也好雄踞一方,大展拳脚。或许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袁术接到了一封来自洛阳的信。内容旁人无从得知,袁术看过之后随手便烧掉了,在这之后,便下定了决心。
于是,袁术带着自己的一干心腹手下与六千部众,开拔前往青州。路过豫州的时候,原本还想顺路捎点土特产,卷扒卷扒。但是,刚一进豫州,徐荣就带着汉正军第三师,全程护送。袁术一看徐荣这个架势,好像也不太好惹,名为护送,其实却像防贼一般。袁术手下有个屯长带人抢了人家正在田里耕作的一头牛,被第三师当场围剿,砍了屯长的脑袋,其余人等鞭打过后,绑着又给袁术扔了回去。
袁术怒不可遏,又摔杯子又掀桌的,言称董贼余孽,也敢对自己动手动脚,还有没有将袁家放在眼里,有没有将四世三公放在眼里?可惜,最后还是忍了下来。没办法,形势比人强,徐荣到豫州之后收拢改编地方部队,第三师都可以成军了。几万人打几千人,还不跟捏软蛋一样?
倒是进入兖州之后,新任兖州刺史鲍信对袁术礼遇有加,兖州各郡也纷纷解囊相助,有的送钱送粮,有的送人送马,尤其是山阳郡守袁遗,一下子给袁术送去了两千兵马,真不忍心看袁家嫡子可怜吧唧的模样啊。
如此,袁术带着别人送的东西,还有总计一万多人马,开进青州。
原青州刺史焦和就是一个徒有虚名,夸夸其谈之辈,为官不擅理政,为将不擅领兵。粮食充足,兵多器锐,但见黄巾贼便走,不敢与其交战。坐拥青州,却总被弱小所欺凌,以致手下官吏、将领也多有不服。
现在好了,袁术携四世三公之名,带着皇帝诏书作威,一入青州便顺顺利利地接过刺史之位,然后命人四处征讨匪寇,得到青州官民拥护。
要说青州这地儿的匪寇,多如牛毛,就是站着不动,让袁术挨个去扫,也扫不了那么快,那么干净。但是袁术可没那么实诚,捡着小股匪寇暴揍一顿之后,立刻大张旗鼓地向朝廷上书,夸大功劳,讨官讨赏。此时倒不是袁术自己有多贪心,但是能够讨来空额官职,才好名正言顺地封赏自己的手下,使大家得着甜头,也才能更死心塌地的跟着自己混。
…………
粗话的,历史上不是都说袁术是个草包、笨蛋吗?怎么这么快就平定青州了?感觉被坑的刘汉少拿着袁术的上书,在明光殿里来回溜达。
人是自己派去的,那地方乱的像一锅糨糊,本来还等着人家不肯去,向自己求饶来着,结果人家到那里三把两把就把局势稳定住了。现在该怎么办?难不成指个更偏远的山区,让人家去支教?那好像也忒说不过去了。有功就要赏,人家上书讨官也不为过,总不能让一个刺史领着一群大头兵吧?
有点后悔把袁术放出去了。
无奈之下,刘汉少只得应允了袁术讨要的一系列官职。
其实,刘汉少这一回也是被袁术给蒙了,现在的青州还真没到袁术一手遮天的地步,起码泰山藏霸,乐安张绕、管亥,东莱徐和、司马俱,海贼管承纷纷表示压根不尿袁术那一壶。
第204章 北地再传烽火烟
……………………………………
幽州治所,蓟县。
今日幽州牧刘虞收到汉正军第四师师部转来的信函,说是陛下已任命自己为军府总统带。刘虞问过那个身着新式军装,乍一看总觉得形象有些怪异的通信参谋,“总统带”究竟是个什么职务,通信参谋说大抵相当于从前的太尉。
部属们纷纷向刘虞道贺,都说陛下圣明,倚重明公这样的贤臣忠良,刘虞却并未露出喜色,又问通信参谋,幽州可有继任。通信参谋回答说,自己身份低微,不知详情,但是,好像没听说有新的任命。
刘虞踱步良久,唤来笔吏,思忖着写了一封奏疏。言之大意,幽州形势依旧严峻,胡虏时常袭扰,百姓自谋难活。臣下近日正筹谋征讨乌桓,以扬天威,关要时期,无法抽身而去,待朝廷派遣大员来幽,当面交割事务之后,再请返京不迟。
随同通信参谋一起返回冀州的还有掾属田畴,之后再由田畴进京面圣。刘虞一再嘱咐田畴,面圣之时要详细禀奏幽州情势,不是自己胆敢拒诏,实乃迫不得已。
…………
黄昏之时,南宫,玉堂殿。
这里如今也是军府的办公地点,因为一封紧急战报,所以此刻玉堂殿灯火通明,所有在京武官全部聚齐,看到刘汉少大步走进来,起身齐声说道:“统帅好!”
刘汉少没有回应,将军帽、佩刀重重地丢在桌子上,面色阴沉地问道:“战报,各位都看到了吧?”
吕布义愤填膺地说道:“统帅,这帮胡奴不知死活,你派我去,不杀光……”
话未说完,看到刘汉少冰冷愤怒的眼神,吕布竟然不敢再说下去。
“坐下!”
随着刘汉少一声断喝,包括吕布在内,所有的武官直到此时才一起坐下,等候统帅发话。
战报是刘辟从河东发来的,因为旱灾、蝗灾相继而至,受灾的不止是凉州、司隶、豫州部分,连并州、南匈奴也灾情严重。于是,南匈奴为了冬天少饿死人,居然组团跑进来劫掠,全部兵力加起来竟有二三十万。
当初,灵帝刘宏在世之时,曾经征发南匈奴,协助刘虞征讨乌桓。后来屠各部挑唆南匈奴各部,说大汉征发南匈奴兵士之事,只会越演越烈,永远不会停止。于是各部一起反叛,攻杀了当时的南匈奴单于羌渠,另立须卜骨都侯为单于。可是这个须卜骨都侯在位不足一年就死翘翘了,由此开始,南匈奴便单于虚位,各部老王共同主持族事。可惜南匈奴不是一个讲究尊老爱幼的好部族,老王们既然已老,说话自然也就没什么份量可言,真正说话管用的还是各部的实权人物。
羌渠单于之子于夫罗逃到大汉,企图让大汉皇帝主持正义,册封自己为南匈奴新的单于,但是,恰在此时,灵帝驾崩,大汉内部一片混乱,于夫罗回又回不去,进又进不来,只得滞留在太原、上党一带。
此次,于夫罗竟然联合了白波余孽郭太一起劫掠太原周边,而右贤王去卑则伙同右部谷蠡王醯落一起劫掠西河,于夫罗的弟弟,左贤王呼厨泉更是与间接搞死自己老爹的屠各部白马铜一起劫掠上郡。
情况危急,刘辟将大部兵力集于永安,打算利用霍大山地理,严防于夫罗南下,但是,临近大河的皮氏一线又不得不防。由于兵力过于悬殊,形势岌岌可危,刘辟苦苦支撑。
…………
“志才,你将详情向大家说一说。”
戏志才起身,将眼前局势以及敌我情况向大家细说了一遍,然后刘汉少又说:“大家都说说吧,咱们该怎么办?”
这里可是军府,一个文官没有,所以几乎无需动员,大家已经一致认为,只能打,必须打!
皇甫嵩说道:“统帅,为今之计,当迅速令第一军回师,以确保长安无虞,由京师出兵,增补河东。”
刘汉少疑惑地问:“左统的意思是,左冯翊、右扶风、北地这些地方,可能都保不住了?”
皇甫嵩可没敢说保不住,而是转而言道:“胡奴马快,一路南下,万一危及长安,惊扰祖陵,我辈都会成为罪人。”
刘汉少冷笑着问:“你是说,这帮胡奴野心不小,还想去咱们祖坟看看呗?”
皇甫嵩不置可否。这不是明摆着吗?你要是拦不住人家,别说去长安,就是来洛阳,人家恐怕也没意见。
卫觊急慌慌地说道:“统帅,河东有咱们的钢铁厂,才刚刚开始出产钢铁,万万不能有失啊!”
这话说的实在,可河东是卫觊的老家,也不能眼睁睁看着它再受摧残。
盖勋怒气勃发地说道:“统帅,卑职愿返回西京,死守长安,倘若祖陵受扰,愿提头谢罪!”
心情可以理解,但是老头那么大岁数了,再去披甲上阵,显然不合适。再说了,人家乌泱泱几十万,真要是一起攻打长安,多去一个老头又能有什么用?
无奈,刘汉少只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