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汉大忽悠帝 >

第112章

大汉大忽悠帝-第112章

小说: 大汉大忽悠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说这个审配吧,袁家四世三公,名望隆重,袁绍如今又是风头最劲的政议长,他都敢站出来指责,一方面说明他为公之心,可是另一方面呢,说明他真不开眼。再看这个盖勋,也是一副天地可表,日月可鉴的样子,显然是打定主意当忠臣了,要是自己一个招呼不好,估计马上能被扣上昏君的帽子。
  算了,别指望他们帮忙了,能不帮倒忙就得谢天谢地。
  刘汉少心里嘀咕,脑袋里却在拼命地想着词儿,然后又说道:“元固,你只看到百姓艰难,看到正南忠直,也看到了哥的朴素,却没能看到本初的善意壮举啊!本初如今奔走冀州、豫州,亲力亲为组建各州参议院,咱们且不说这些,那都是他该做的分内事。但是,本初一听说三辅受灾,立刻捐献了大批粮食,又在豫州发动名望贤达,捐钱捐物,这不是善意吗?这栋小别野的确花费颇多,可是你们有没有想过,这些钱都花到哪里去了?水泥厂用工人,盖房子用工匠,还有做家具的,做洁具的,做水管的,栽种绿植花草的,包括挑水和泥的小工,这么多的人就是靠着这个小别野工程,可以赚到丰厚的工钱,可以买粮食、买棉衣,让家里的老幼能够活过这一个冬天……一个受灾的冬天!”
  刘汉少的声音陡然拔高,然后目光冷冷地从众位爱卿脸上扫过,好像要替袁绍报仇似的,而袁谭已经从马扎上跪倒在地上,扶着刘汉少的“不老盖”哽咽着说:“陛下圣明,陛下圣明!”
  袁谭和所有的儿子一样,有时候也会偷偷地看不上自己的老爹,用后世的话说,就是叛逆。可是刚才审配、盖勋的话差点把他吓尿,因为帽子扣的太大了,万一真被追究下来,抄家灭族也是分分钟的事啊。哪曾想刘汉少一番话,完全是向着袁绍说的,也让袁谭终于明白,自己的老爹原来这么伟大。
  不敢与刘汉少对视,好像受批评的小学生那样,爱卿们集体低下了头,只听刘汉少又说:“受灾可怕吗?当然可怕,那是要死人的!但是,咱们能让灾难吓倒吗?是不是受灾之后,咱们的日子都不过了?在哥看来,越是灾难面前,越要团结一心,越是挫折面前,越要勇猛精进。让有地的耕种,有力气的做工,以工代赈,积极地恢复生产生活,难道不好吗?可是,有钱的不肯花钱,哪来的那么多工可以做?把钱都屯在家里,藏在床下,死了带进棺材里,有用吗?哥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们,只有花出去的钱,才叫钱,只要能把钱花对地方,就是尽忠!”
  以工代赈?
  这个好理解。既可以让灾民找到生路,养活自己,又可以利用劳动力恢复灾区建设,好像是比只开粥棚舍粥的好处多啊。
  但是那句“把钱花对地方,就是尽忠。”就令人费解了。首先,这好像是给袁本初定了调子,大忠一枚。其次,前些日子陛下还倡导艰苦朴素,号称自己多少天没吃肉,怎么转脸又鼓励花钱,改走豪华路线了?
  众位爱卿还在懵圈,一时转不过弯来,杨彪笑呵呵地出来打圆场,说道:“陛下息怒。同僚们看法不一,各抒己见,也都是出于一片公心,只是尚未明悟陛下苦心罢了。”看到刘汉少无奈地点头,随即又问袁谭:“显忠,你那个水泥厂办的如何,有没有水泥再起一座小别野呀?”
  袁谭一看,自己姑父也出面力挺自己家了,连忙陪着笑说道:“有,有!大人可是也想盖小别野?”
  “想是想,但是老夫可没有本初家资雄厚啊,显忠能不能给个薄面,打个折扣呀?”
  袁谭差一点就点头答应了,幸亏刘汉少及时说道:“我说文先哪,你这个话可就有点以权谋私,索贿受贿之嫌了哦,当心我让正南去查你。”
  怎么这里边还有我的事呢?
  审配心中正自懊恼,惹怒了陛下,差点被赶出去。但是听着陛下的话音,又不像厌恶自己的样子。再想想陛下刚才说的那些话,似乎也不无道理。
  平时刘汉少不管对谁说话,不是喊外号就是喊表字,反正他是皇帝,想怎么喊就怎么喊,别人就是有意见也只能闷在肚子里。但是,对于三相以及左统皇甫嵩,就会喊姓氏加官职,在刘汉少心里,这算是一点点敬意,再但是,杨彪这几位反倒觉得皇帝好像和他们见外,不贴心似的。
  此时,刘汉少一高兴,“亲腻歪歪”地喊了一声杨彪的表字“文先”,杨彪表面上云淡风轻,心里却觉得暖乎乎的。
  “别,陛下!您还是让正南该干嘛干嘛去吧。老臣先起一栋主楼,侧楼暂时不建,还不行吗?”
  哈哈,生意这就开张了!
  刘汉少兴奋地坐到杨彪所坐的沙发的帮上,搂着杨彪直摇晃,又打趣地说:“我的杨首相,别那么小气嘛,哥可是听说德祖就要成婚了,到时候你们家只有一栋楼,咋住啊?”
  杨彪瞅着正座后边站着的杨修,把眼一瞪,故作不悦地说:“孽子不成器,老臣早就烦透他了,等他成婚之后,就让他有多远滚多远,省得整日在老臣眼前瞎晃。”
  完全是无妄之灾啊,杨修立刻臊眉耷眼,低下了脑袋。
  杨修有这么烦人吗?
  刘汉少看了看杨彪,又看了看杨修,父子不住一起,也不是什么大事,管他呢。
  “也好!”
  随即,刘汉少竟然当着众位爱卿的面儿,与杨彪咬起了耳朵。
  “把那小子丢出去,你自个儿住小别野。也好专心使劲,说不定还能再给他整出个弟弟!”
  这一回终于和陛下显得亲切了,可是陛下与人亲切的方式,真让人受不了。
  杨彪老脸一红,“羞射”地说道:“陛下,休要拿老臣说笑。”
  “不笑,不笑。文先身康体健,一定没问题的!”
  啥叫君臣相谐?
  陛下居然当众搂着杨首相的脖子说悄悄话,杨首相还好像怪不好意思的。看在众位爱卿眼里,没有不眼红的,陛下要是也能和自己这么亲近,该多好啊?可是他们哪知道,人家杨彪骂儿子,是为了给陛下提个醒,别忘了提携提携,但是陛下却撺掇人家老头生儿子,搞的杨彪都不知道是该跃跃欲试,还是“望楼兴叹”。
  被审配整出来的尴尬场面,就在杨彪与刘汉少的“密聊”之中揭了过去,皇甫嵩忽然说道:“陛下,卑职能不能也盖一栋这样的小别野啊?是否逾制?”
  生意又上门了。
  刘汉少毫不在意地说:“逾什么制?只要你家有钱就行!”然后又鼓励着众位爱卿说道:“大家谁想盖都可以。有钱赶紧花,使劲花!”
第185章 袁绍果然是快刀
  ……………………………………
  如今还是没有御府总理大臣,总统刘虞又迟迟不能就任,杨彪和皇甫嵩就是相府和军府最大的官,所以,杨彪家的小别野名为“相府一号工程”,皇甫嵩家的小别野名为“军府二号工程”。
  对于此事,杨修是有意见的,觉得就算自己家要盖小别野,也不应该盖在皇宫里,否则,将来一旦自己家老杨退下来,那小别野还指不定轮到谁去住呢。
  杨彪有些失望地问:“袁本初家的小别野盖在何处?”
  杨修争辩道:“也是在皇宫里啊,但是,陛下曾经亲口说过,袁舅父的政议长可是终身制的,不死不卸职。”
  杨彪又问:“那他将来能传给他儿子吗?”
  于是,杨修便默不作声,心中暗想,难道袁绍是在为陛下盖楼?
  “你知道袁本初在豫州做了什么吗?”
  杨修仍旧有些不服气地说:“不就是给灾区捐了点粮食,又号召豪门富户捐钱捐物嘛。”
  杨彪怒道:“袁本初在豫州,以救灾懈怠,办事不利为由,奏请陛下罢免两个郡长,七个县长!同时又向陛下举荐陈留卫兹、广陵藏洪、东郡程昱,此三人原本皆是小吏,只因袁本初举荐,如今卫兹任第三师需备长,藏洪任第三师督教长,程昱任第三师参谋长。”
  杨修心里得意,却装作感慨地模样,插嘴说道:“父亲大人的消息可能落后了,陛下已经与皇甫左统和戏参谋长商议,是不是将第三师、第四师扩编为军。如果这事真定下来,恐怕此三人的职位还会往上升。”
  看着这个嘴快又总是容易跑偏的儿子,杨彪真想好好揍他一顿,却又觉得于事无补,强压怒气,耐心地问道:“袁本初一个政议长,却能把手伸到相府、军府,凭什么?”
  “凭陛下的宠……”
  起初,杨修还浑不在意,说到后来,已自闭口不说。难怪自己的老爹和皇甫左统要盖小别野,就是要遂陛下的心意,不想袁本初专美于前。
  “钱花对地方,就是尽忠。”
  杨修忽然觉得,陛下这句话说的简直太粗话的对了。
  …………
  其实,杨彪和皇甫嵩担心袁绍太受宠信,力压三府,还真是想多了。
  汉末之所以那么乱,刘宏玩的“卖官鬻爵”需要承担很大一部分责任,官位成了商品,买一个官位就像搞一个投资,官员上任之后自然要连本带利收回来,大捞特捞。割剥百姓,压迫穷苦属于常态,区别只在于程度的深浅而已,浅一点的可能不随便打人杀人,还给留口饭吃,深一点的就是随意打人杀人,还一口饭不留。再加上攀亲顾旧,相互举荐,一个庞大的关系网盘根错节,繁难复杂。用后世的话说,这是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压迫,就好像老虎吃兔子,老虎都会认为这是最正常不过的事情。
  刘汉少能掌控的实际范围从一个洛阳城到司隶四郡,再到整个司隶以及冀州、豫州,发展的速度实在太快。但是管理地方的官员还是那些人,不可能因为一个刘汉少当了皇帝,或是官职的名称换了一个叫法,立刻就会换一种思想,一种观念。所以,压迫依旧存在,也必然存在,区别只在于受到刘汉少影响的这些人可能会认识到,即便是老虎,也不能随便吃兔子,就像“九浅与一深”只适合关起门来在屋里玩,不适合拿到外面用以管理地方与百姓,所以,就要把这“一深”给挖出来。
  袁绍在刘汉少身边呆了那么久,不管是为了向他的陛下尽忠,还是思想上有新的认知,能奏请罢免这两个郡长,七个县长,原因无非有两个,一是这些人的所作所为实在让袁绍看不下去了,二是袁绍想试试他这个政议长说话到底好不好使。
  对于刘汉少来说,压根没听过名字的两个郡长、七个县长,就跟两头猪,七条狗一样,没什么区别,那他为什么不相信袁本初呢?同时再看,袁绍举荐的那三个人,刘汉少贵为学渣都听过他们的名字。
  卫兹,原本的历史上,曾以家财资助曹操要起兵反董,可以说是曹操的第一个金主爸爸。当时的曹操可是一心反董,心向汉室的,卫兹如果不是与他有共同志向,又怎么会豁出家财资助?甚至到后来,战死沙场,以命相酬,足见其忠烈义勇。
  只不过……原本应该弄死卫兹的,就是他现在的顶头上司,第三师师长,徐荣。话说,好像老卫家都挺有钱的。
  藏洪,原本的历史上,撺掇张超起兵反董,可以说是反董联盟的最早发起人。后来十八路诸侯会盟酸枣,但是等到设坛盟誓之时,诸侯互相推让,不肯上坛领誓,于是共推臧洪登坛。臧洪毫不推辞,升坛歃血盟誓,慷慨激扬,振奋鼓舞。再后来藏洪和袁绍玩掰了,袁绍抓住藏洪问为啥要当反骨仔,现在服了没?藏洪大骂:“袁家四世五公,可谓国恩浩荡。现在王室衰弱,你们没有辅翼之意,反而满怀野心,只可惜我臧洪力量不够,不能亲手杀你们为天下报仇,哪来的服不服?”于是袁绍恼羞成怒,下令把臧洪杀了。
  而现在……袁绍把藏洪举荐给了刘汉少,又被刘汉少任命为第三师督教长,这么一个刚烈的男子,就算还没被北邙军校的沙妹儿忽悠过,也一定会忠君爱国,死不背叛。
  程昱,能让刘汉少记住的只有他是曹操众多的谋士之一,曾经用人肉充当军粮,提供给曹操在前线打仗的部队。刘汉少连程昱的面儿都还没见过,不想私自评定他的品行,面对历史上这个毁誉参半的男子,也许别让他筹措军粮就好了。
  …………
  世事有时候就是这么好玩,好像一心一意想炼长生不老丹,结果突然就炸了炉,然后人们可以过年放炮吓唬鬼玩。
  如果说袁家的小别野,真的是袁绍的投资,按照刘宏当年卖官的明码标价,两千石两千万,那么袁绍足以把大汉十三州的州牧之位全买下来。“然鹅”,这么大的手笔却抵不过两头猪一样的郡长与七只狗一样的县长,大家感到恐慌是因为袁绍这是要“造反哪”。“再然鹅”,袁绍不是要造皇帝的反,而是要造“他们那些人”的反,果然变成了皇帝手里的一把快刀。
  原本大家都这么玩,你袁本初突然跳出来,看谁不顺眼就剁一刀,那大家还能跟你一起愉快的玩耍吗?所以,眼看着袁绍风头强劲,大有重振朝纲之势,连一向“与世无争”的杨彪也坐立不安,准备颐养天年的皇甫嵩也不能束手待毙,不约而同地向陛下示好邀宠,以图对抗袁本初和他的政议院。
  刘汉少只是无意中配合了袁绍一把,想不到却盘活了自己的水泥生意。这一脚踹的,简直是光芒万丈,菊花盛开。
  随着相府一号工程与军府二号工程的顺利开工,袁谭眨眼之间就实现了数钱数到手抽筋的美丽梦想。随后,建造更多的水泥厂,以及铺设水泥砖路的议案也摆到了眼前。
  按照刘汉少这段时间拍着脑袋想出来的法子是:第一,技术入股,从兴建水泥厂直到顺利出产水泥,都派遣专业人员参与,但是水泥厂必须定时定量向交际部交付水泥砖,用以铺设水泥砖路,除此之外,还要保证交税,保证工人工资,保证皇家分红。第二,在水泥砖路旁边,挑选适合的位置设置服务站,分别承包给个人,但是需要服从交际部统一管理,并且负责各自相应路段的日常巡查养护。第三,在水泥砖路通过的重要郡县建立大型物流中心,交易市场,比如长安、洛阳、陈留,以及后续的南阳、汝南、邺城。第四,在水泥砖路所通过的河流之上建桥,本着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收取过桥费。
  这么多工程一旦上马,能够花出去的钱必然如同大江大河,奔腾汹涌,还能安排、养活很多受灾百姓。除此之外,根据上一次让爱卿们住皇宫的经验来看,很多豪门大户家的仆役并不乐意去“自由的种地”,那活儿又苦又累,还不体面,所以,他们可能更愿意依附着豪门大户当仆役。挨打受气又算得了什么?反正又不是天天都挨打受气。
  现在好了,等到豪门大户把这些工程包揽之后,这些仆役就可以由他们自己安置,甭管是当工人还是当管理,只要朝廷把好工人工资、福利待遇这一关,就能够逐渐改变这些人的生活状态与心理状态,将来他们可能就会变成真正意义上的“市民”。
  想要搞这么多事情,第一步首先得把水泥厂搞得多多的,否则水泥没产量,一切都是空谈。于是,刘汉少打算再开一个会,就和原先弄的那个招贤纳士酒会差不多,但是这一次要召集的是有钱人,不看家世,不看出身,只要你有钱,洛阳欢迎你!
  然而,刘汉少整天忙的像没尾巴鹰,刘协还在外面惹是生非,其实事不大,就是老黄跟着刘协去上学,然后把人家孩子咬了。要不是文徽现在习惯在刘汉少面前告刘协的黑状,刘汉少一准不知道怎么回事……
第186章 那哥就宰了老黄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