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明-第9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征可不想成为被解决的人,便决定自己也根本没有看到问题。
好不容易磕了半天头,送走了京里来的传旨太监,再付了比赏赐还多的多的辛苦费,大家的情绪顿时更加的失落了。
众人的失落卢象升当然看在眼中,他将众人召集起来,开门见山的道,“这次封赏,大家可能不太满意,本督明白。”
说到这里,看到众人就要开口说话,卢象升伸手制止了他们,继续说道,“咱们这次并没有拿到一个流寇头目,更没有击杀甚至击伤一个高闯心腹大将,有这个结果,也不算不公。”
“虽然咱们这次斩首万余,俘虏数万,但这些只是不入流的流民罢了,当不得数。想要封赏,就得拿出朝廷看的上的东西!盔甲、马匹、流寇头目或者流寇大旗等待!”
“本督唯一可以保证的是,你们任何人所获得的任何功劳,都不会被别人顶替!”
卢象升扫视众将,目光坦诚的望着大家。
众将这才从之前的失落中走了出来,再想想卢象升的话,似乎他们也没有任何可以拿的出手的军功。
那些所谓的流寇首级,实际上大半都是刚刚放下锄头的农夫,根本无法说明什么。
人只要想开了,什么事情就都好说了。
见到众人精气神开始提升,卢象升趁热打铁道,“本督的赏赐原本是想分予诸军的,但是这毕竟圣上亲赐,无法分之于众。”
“不过本督昨夜于洛阳倒是募集不少粮饷,本督决定将这两千余两银子给予诸君。望诸君莫要以小事而受挫,尽忠于王事,立不世之功,方不枉大丈夫走这一躺世间!”
这句话说的慷慨激昂,各人的精神都为之一振。
“末将等愧不敢当!”
虎大威第一个站了出来,其他人也是同时行礼,全都推托不从。
众人不无感慨,他们都明白所谓筹集粮饷只是一个借口,事实上这是洛阳城缙绅们孝敬于卢象升的,只是被他以这个借口分予了众人。
这年头不爱财的文官已经是凤毛麟角了,散财的文官更是只存在于传说中。
眼前突然出现这么一位,这些武将们分外不适应。
经过这么一番坐谈,原本还积存在各个武将心中的不满顿时消去了大半。
等一众人都散去后,李征却是上前一拜,道,“督师,洛阳之事已了,末将这便要请辞了。”
在这里李征觉得已经没有自己什么事了,继续向南追击流寇,已经不是他能帮的上忙的。
他接到的军令是救援洛阳城,受卢象升节制,召集洛阳之围已解,也是时候回去了。
而且离开老巢这么久,他也甚是不放心自己的地盘,那里的文官可不是卢象升这样的,若是久离中枢,估计他们能将自己连皮带骨全部吃到肚子里。
“也罢。今次洛阳诸事已毕,你若回去,那便去吧!回去好生操练兵马,来日朝廷必有用你之时!”
卢象升拍拍李征肩膀,感慨的说道。
“末将谨记督师教诲,未来必有再次帐下听调之日!”
李征也抱了抱拳,十分真诚的说道。
这个时代的卢象升命运已经有了很大改观,只是不知未来卢象升会不会再次走上命运的安排,若是按照卢象升的性格,应该结局都是一样的。
“末将拜别朱大人!”
李征向着朱大典行了一礼,尽管不太情愿,但这规矩就是规矩,他也没有胆子无视,至少在这里他不敢。
朱大典这次却并没有象之前那般态度恶劣,轻轻点头算是回应。
行出了帅帐,李征跨上战马,望了望不远处巍峨的洛阳城,良久叹息一声,带着自己的亲兵快速离去。
第203章 眼中充满期待
离开了洛阳官军大营,李征一路北上,重新回到中牟城。
这里还有他的忠勇部属,虎牢关一战,伤亡惨重的亲卫营几乎人人带伤,被迫在这里舔食伤口。
虽然伤亡惨重,但之后的战斗他们却是得以避开。
此时的中牟城内亲卫营的大部分伤员已经痊愈,重伤员能够坚持下来的也大多无碍,只是漫长的休养时间而已。
令李征痛心的是他的队伍又多了十数个残疾人,这些正值青春年少的儿郎们,却是余生只能单臂或者拄拐行走。
虽然他可以在余生给他们生计,但却是无法让他们以及他们背后家庭不为此伤心。
李征不是战争狂人,来自未来的他生活在和平的环境里,对于战争也最多过过嘴瘾而已,真的去打仗,那是肯定不愿意的。
当然,有些国战,却还是没有什么可犹豫的。
如今亲卫营人数还有三百七十二人,当场阵亡六十七,重伤不治的六十一人,这三百七十二人,还能战斗的不足三百人。
一仗下来,近卫营基本上算是残了,不重新进行整编,战斗力必定大打折扣。
好在卢象升带着大军离去时,给亲兵营留下了足够的口粮,在李征回来时,粮食还有数百石之多,足够亲兵营再吃上个把月时间。
李征当日便将中牟城的草药几乎搜刮一空,再制作数十个担架,足够的布匹充当绷带后,便带着亲卫营踏上回家的道路。
如今的河南,虽然大股流寇已经远窜,但本地的盗匪却是多如牛毛。
李征一行三百余人,既带着大量的粮食,又带着数十个伤兵,怎么看都象肥羊。
沿途上,有太多觉得自己实力足够,又垂涎众多的粮车,出来拦路打劫的人多不胜数。
但他们都错了,这三百人并不是软柿子,而是脾气不好,正想找人泄火的恶霸。
一路行走,李征并不着急,一方面是找人出气,另一方面则是泽潞二州之前屡遭兵祸,人口损失严重。如今正缺人手,很需要大量的青壮人口。
这样一路扫荡而过,李征的麾下也从一开始的数百人,到了晋豫边界之时,人数已经达到了数千人。
这还是李征根本没有进行过任何强制措施,去留随意的情况下完成的。
李征向来是信奉合则来,不合则去的原则。不过在每天都能有一顿饱饭吃的情况下,根本无人愿意逃跑。
甚至最后几天,行至已经半无政府无规则的怀庆府时,当地两千余刚刚上山的流民还自动加入了进来。
到达横望岭,得到通知的天井关守军,早早便迎出关来,将李征一众人迎进关内。
这一段山路最为难走,尽管李征下达过各种措施,通知每一个人注意安全,但还是有百多百姓失足坠下深渊。
只是一道山脉分割,进入泽州府后,所有百姓都感觉到一种太平盛世之境。
这里的百姓见到军队不仅没有恐惧逃跑,相反看到那矩形旗帜后,人人都是向着军队欢呼致意。
更令他们难以置信的是,许多百姓竟然主动迎了上来,将他们带入田间的食物塞向路过的官军!
刚刚到来的流民都是一脸的震惊,这种军民鱼水情一般的场面,是他们做梦都没有想过的事情,直感觉世界观都在崩塌。
“我说大兄弟,你们不怕官军么?”
终于一个胆大的流民,悄悄拉住一个因为官军不收他口粮,正一脸不满的农夫,诧异的问道。
“新来的吧?!”
这人倒是很好说话,看了这一身破烂行头的河南流民,便笑着问道。
“是哩,俺家是怀庆的,今年遭了灾,便随着这位将军来山西了,还不知道将军要怎么安排俺们哩。其实只要有口饭吃,让俺干啥都行,俺虽然瘦,可俺有的是力气!”
这个流民憨厚的抓抓脑袋,有些不自然的陪着笑。
对于朴实的华夏人来说,从自家到了别地,那就是客居,更是需要本分。
“噗嗤……”
山西人顿时笑了,这老弟还真够实诚的。
“你看这些官军,他们都是额们的子弟!他们只会打欺负额们的人,从来不会祸害额们!这天底下,也只有额们泽州、潞州的官军才是额们自己人!”
山西人一脸骄傲的看着这些昂首挺胸的亲卫营,似笑非笑的看着这个河南流民,鄙夷的道,“你见到你的子侄会害怕么?”
“你家小子在这军中?”
河南人眼睛顿时瞪的大大的,十分的怀疑。
“这倒没有,不过额家老二如今在柳树堡当军!不仅在军中能顿顿吃饱,每月更有饷银带回家,额家这日子可是一天比一天好啊!”
山西人十分开心的说道。
在泽州如今根本无人再提好男不当兵的话,而是参与到军中为荣,这不仅仅是名誉上的,更多的是因为家中有人参军,得到的好处更是多多。
河南人顿时有些心动了,但是就算想当兵,他如今也没有门路。
这一路上,许多人都对李征军中那两顿任意吃的干饭直留口水,许多人也动过参军的念头,可惜至今也无人能够如愿。
“要不你来额这儿吧,额田有不少,额一个人也忙不过来。额一亩地给你二斗的田产,你看行不?”
山西人仔细打量了一下这个体格强壮的河南人,笑呵呵的说道。
“真哩?”
河南人顿时惊喜交加,不可置信的问道。
就算一亩地只有两斗,弄个十来亩田种种,一家人就算依旧不可能吃的饱,但起码能够在这世道活下去了。
“当然是真的,额们可以去官府公证!放心,不会少你一分!”
山西人十分自信的说道,这也是山西新兴起的规矩。
原则上,李征是鼓励开荒的。但为了不出现先来的人将荒地先占了,然后转租出去。
便立下一条规矩,每人最多报备十亩荒田,多出来的若是有人报备,每年收取的赋税就会高达四斗之多,而且连耕十年,才能归属于个人所有。
这些荒田赏赐给有功将士显然不合适,收归自己的话也找不到这么多的人来耕种。
不过为了未来不出现大量田地荒芜,后来人只能当佃户的局面,因此李征宁可让田荒芜着,也不愿被人早早圈了去。
不过聪明的人就开始打起外来流民的主意,招募外来穷的只求一口饭吃的人来帮他们耕种。
这些田地荒芜已久,重新开荒收成也不会太好,缴纳完官府的重税之后,更是所余无几。
但若是有人帮忙种着,头两年可能还要贴补些许粮食。
不过田地只要有人耕种,过上几年就会变成熟田,产出肯定要比如今高的多,这种田地,未来可是能够传家下去的田地啊!
相比这种好处,每年贴补那些许粮食,已经完全不算什么事了。
这个山西人便是如此打算的,双目更是一眨不眨的看着河南人,眼中充满着期待。
第204章 看到了希望
就在河南人几乎要脱口答应之时,另一个山西人看不下去了。
“额说老崔头,你就积积德吧!看看他们这可怜模样,你还要这般坑他们,良心过的去么?”
那人一把拉过河南人,冲着之前说话的老崔头瞪了一眼,气愤的说道。
见到河南人一脸蒙的模样,这人爽朗一笑,道,“这老崔头良心坏了,莫要听他的!”
“这里的荒田每户可以分得十亩,头年不用纳粮,第二年开始每亩收赋两斗,耕种十年便归耕种之人所有。”
“就你老张头事多!”
被坏了好事的老崔头没好气的看了一眼后者一眼,不忿的说道。
“种子不要钱,还是干活不用给吃的?老祖宗都说了,这万事头三脚难踢,额给了帮助,不能收点好处?”
“好象没了你老崔头,这天下人就活不下去了?种子官府可以借贷,头一年吃的也可以借贷,利息肯定比你这黑心肠低的多!你敢说,你给的东西是白送的,毫厘不收的?”
老张头显然十分清楚老崔头的尿性,十分不屑的说道。
“你!”
老崔头原本被一激,张口便打算说自己啥也不要,但仔细一想,这一年的投入可是海了去了,若真的分毫不收,那他还真办不到。
“啥?”
这个劲爆的消息顿时让这个河南流民傻了眼,他完全没有想到,竟然还有这样的好事。
“官府给种子,还免田赋?利息能低到啥程度?张老哥,你是大好人啊,可得给俺细细说说。”
河南人眼睛一亮,急忙拉住老张头,兴奋的问道。
“行,反正左右无事,额便跟你们说道说道。”
老张头一屁股坐在道边,乐呵呵的说道。
“要说这泽州,在李将军来之前,跟你们哪边没什么两样。到处都是土匪杆子,土匪来了一遍,官军又来一遍,啥都剩不下。”
“今年李将军来了,流寇便绝迹了,土匪杆子也被剿了大半,剩下的没被剿的也都已经跑远了。”
“如今的官军大多都是咱们自家的子弟,又有严厉的军纪约束,别说祸害人了,就算有些老百姓无意冒犯,他们也只是客客气气的请人离开,根本就不动武哇!”
“老汉我活了这几十年,还是头一次见到这样的官军。不祸害百姓,专杀祸害百姓的土匪流寇们,有他们在,咱们放心的很啊……”
老张头上了年纪,这一开口便收不住话匣子,唠唠叨叨的说了小半个时辰。
但是这些围聚过来的河南难民没有一个不耐烦的,只是听听这些官军的事迹,他们便觉得这里真的是一片人间乐土。
“这你杀来,我杀去,额们这儿的人已经十家去了七八家,这田别说这兵荒马乱了,就算没有这些土匪流寇,平常人也是不敢种的,官府收的赋税你们又不是不知道,根本种不起啊!”
“这人少了,荒田也多了。李将军就收了这荒田,分给愿意耕种的人,更是立下规矩,每户只能申领十亩荒田,这头一年免赋,来年每亩收赋税两斗!”
“不仅如此,李将军还体恤民情,知道咱们手中根本没有种子和口粮,还特别恩准,任何人耕种荒田的人都可以向他借贷粮种和口粮。三年之后必须还清,每石多收一斗的利子。”
老张头叹了口气,这辈子遇到这样一个好官,已经完全值了。
“只收一斗利子?没有利滚利?!”
河南难民们无不倒吸一口凉气,这哪算什么利子,完全就是万家生佛的活菩萨啊!
接触过借贷的人都知道,这个时代也许之前只是借一两银子,但一年后可能就得还数两了,若是一年后没能还清,那未来别说本金了,就只是利息就足够子子孙孙不停背下去了!
“是啊!所以说你们来山西,算你们命好!安定个一年,你们也能象老汉这样,起码不愁吃不上饭了!”
老张头拧开自己腰间的葫芦,咕咚的灌了口酒,得意洋洋的道。
居然还喝的起酒!
而且还不是逢年过节!
闻着那已经多少年没有喝过的酒气,许多人只感觉喉头发干,眼睛都有些冒绿光了。
“老哥,那你们这边赋税只有两斗么?不会有其他杂税?”
一个河南人小心翼翼的问道,他家乡中的正税不算什么,其他火耗、摊派,杂税才是要人命的东西啊。
“没有啊!敢乱要的小吏已经死的差不多了!唔,就这两三个月前的事。嗯,当时也是李将军出的手!杀的好,这些天杀的害民贼!”
老张头一说到此,不由的翘翘大姆指,觉得痛快异常。
河南人都有些发晕了,如果这一切都是真的,那这里真的与天堂没什么两样了。
“大哥,你看俺能领十亩地不?”
“俺到哪里领田?”
“要找谁才能办?”
不过河南人只是愣了片刻,便兴奋的连珠价的问了起来。
“你们应该没问题。你们不是跟着将军来的么?想必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