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鼎明 >

第81章

鼎明-第81章

小说: 鼎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噗!”
    一声沉闷的声响响起,六十步外的木板瞬间出现一个不规则的破洞。
    “威力不错。这燧发枪极限射程多少?”
    李征并没有再行试铳,而是转头向着张匠户问道。
    “回大人,小的做过测试,七十步外可破棉甲,六十步内可破铁甲!”
    这个问题张匠头心中有数,直接回复道。
    “不错,报价几何?”
    李征心中十分满意,微笑着问道。
    “这个,这个,稍微有点贵。”张匠户有些忐忑的看了一眼李征,见对方眼中充满着鼓励,顿时大着胆子说道,“一杆二十两。”
    “二十两!?”
    李征差点打了一个踉跄,满脸不可思议的看向张匠头,这也太贵了吧。

第一七二章 专利
    看着李征突然转变的脸色,张匠头心中一凛,赶紧跪倒于地。
    “大人,为了这杆火铳,小的带人摸索了大半年,做废的铁料不计其数。而且为了这燧发枪,甚至耽误了火铳的生产。大人,不是小的贪心,委实这成本委实太高了!”
    张匠头战战兢兢的看着面色都有些变了的李征,带着哭腔的解释道。
    李征顿时默然了,他不是不明白这其中的道理。
    毕竟研发成本也是成本,若是不能算入货品之中,那商家肯定是血亏。
    “无须害怕,本官不会巧取豪夺于你。若是大批量生产,价格能否商量?”
    沉默片刻,李征有些犹豫的问道。
    他肯定不会做出杀鸡取卵之事,用武力逼迫张匠头将价格降下来,好不容易让私人可以参与进来,避免了官营的种种弊端,这个时候怎么会让欣欣向荣,而且还忠心耿耿的军火商直接跳河自杀。
    “大人能要多少?”
    张匠头见李征似乎并没有生气,松了口气,眼巴巴的盯着李征问道。
    “先来一千杆吧。”
    银子李征暂时还不缺乏,部队换装也是重中之重,眼下不是心疼银子之时。
    “若是一千杆,每杆燧发枪只需要十四两!”
    张匠头大喜,他明白自己赌对了,李大人并不是一个吃相难看之人。
    毕竟在他看来,这研发燧发枪完全是因为这是李征的要求,他放着火铳的银子不赚,反而一心扑在这上面。
    这些时日来,遭贱的银子委实海了去了。虽然这研发成本大多是李征出的,但是这半年多来,他的损失也不是一个小数目。
    眼下大人肯讲道理,他觉得自己一番辛苦也没有浪费。
    “十四两?”
    李征的腮帮子抖了抖,这个价钱还是让他觉得有些肉痛。
    不过好在银子大多都是抢来的,花着倒还不算心疼,一咬牙道,“这个价格本官接受了,你多久可以做的出来?”
    一说到具体的生产,张匠头心中也多了一层忧虑,“大人,小的估计大概需要半年到一年。”
    “这是为何?你匠坊中缺人么?”
    这么久的时间,李征自然有些不能接受。
    “匠坊倒不缺人,但是小的银子不多,又大多投入打制这燧发枪上,这匠人的训养,自然少了许多……”
    张匠户叹了口气,众多力量投入至研发之中,对普通匠人的培训自然是松懈许多。
    “无妨,你且去做吧。本官先支一半的定金于你,好好干!”
    李征明白过来,感情这时间至少大半是用来培养熟练工人的。
    不过好在如今李征也并不急,大量火铳在手的他,还不需要立即有这批燧发枪。
    而且装备更新换代也是需要循序渐进的,更是不能着急。
    看着千恩万谢的张匠头,李征突然想起了另一个军火商顾老头,这家伙如今的规模倒是不小。
    “张大匠,你可愿意与顾怀恩合作生产,这样不是可以加快进度么?”
    李征想到这个可能,顿时提了一句。
    但张匠头的脸色顿时变了,噗嗵一声跪倒在地,哀求道,“大人开恩,小的保证不会耽误工期!”
    “起来吧,是本官说错话了。”
    张匠头这个反应也是吓了李征一跳,不过他瞬间也反应了过来,微笑着拉起张匠头。
    “本官并非说这一千杆燧发枪让你与他共享,本官的意思是以后的燧发枪生产,你也可以找他合作生产。其实就算你不肯,这东西若是仿制,也不会太难吧?”
    “那大人的意思是?”
    张匠头有些迷糊了,他也有过这方面的担心。
    眼下大人的心思委实有些难明,难道大人始终是有些偏向那老吸血鬼?一定要分好处给那人?不过听这话,似乎并非是这个意思。
    “与其你注定等到仿制那天的到来,还不如你从中收取利好!你听过专利法么?”
    见张匠头越来越迷惑,李征也不再兜圈子,直接了当的说道。
    专利法,张匠头肯定不会懂的,事实上这个时代就没人懂这个的。
    李征继续说道,“这个专利法,就是说,燧发枪是你张大匠弄出来的,你对这个创造物有完全的知识产权!”
    “本官说的明白点,那便是这东西是你发明的,你就有资格从中收取好处。无论是谁,无论仿制还是稍加改进,只要东西和你的燧发枪差不多,那便需要向你交钱。”
    “也就是说,本官无论是从哪里购买的燧发枪,卖家都需要拿出一定比例的专利钱给你。至于这个数额,本官觉得按货物价格,十抽一比较合理!”
    一口气将专利法通俗的讲了出来,李征终于满意的看到原本慌乱的张匠头,目光从迷惑不解,再到不断的闪烁着兴奋。
    “大人,若是对方不肯出呢?”
    张匠头满脸的兴奋,但却也敏锐的发现了这个隐患。
    “他不肯的话,本官可以打到他给!任何仿制或者未缴纳专利费的匠坊,都将是本将的敌人!”
    李征斩钉截铁的说道,保护知识产权的重要性,怎么说都不为过。
    西方世界的工业革命之后,众多新发明如同雨后春笋一般不断涌现,也与这专利法案关系密切。
    有了这个专利抽成法案在,任何发明了有用之物之人,基本上都可以下半辈子直接躺在钱上睡觉了。
    “多谢大人!”
    张匠户一行人诚心的再次跪拜,只到这一刻,他才觉得这次出血本配合将军大人的要求,完全是一件人生做的最对的选择。
    “当然这个专利也不是无限的,有效期为二十年。若还想要制成,便只有发明新的东西出来。”
    不等张匠头幻想连连,李征便再一次扔出这个规则。
    限期制也是专利法的产生的根本原因,并不是为了让人躺在上面享受的,而是为了更多的新发明出来。
    “谢大人。”
    虽然这东西不能传给子孙后代,但是依旧是李征给的巨大财富,张匠头十分感激的谢道。
    “好了,既然你明白了这个规则,若是什么时候觉得可以授权给其他人生产,随时可以去联系。”
    将这事敲定后,李征也觉得事情完成的差不多了,也该回温柔乡了。
    “大人,若是这专利法能立即执行,那小的愿意给顾老不死的生产燧发枪五百杆!不过他的出货价格不能超过十两银子!”
    既然这劳什子专利是有时限的,张匠户也放弃了之前全部自己制作的打算,能从顾老鬼身上抽一些好处,那自然不能放过。
    不过这可不是给那老鬼发财的,若不将研发成本算进去,生产成本根本要不了那么多,他理所当然的不可能这般便宜那家伙。
    “这个自然。”
    对于给自己省钱的提议,李征自然不会拒绝,笑着同意了张匠头的要求。

第一七三章 高闯入豫
    再次叮嘱了张匠头不要疏忽火炮的研制工作,李征便送走了自己那可怜的研发团队。
    如今已经是农历五月中了,但是这个小冰河时期的鬼天气,外面还是显得有些冷意凛凛。
    原本这个季节应该是小麦丰收的季节,但是现在看到校场外面的田地,还根本看不到能有收获的样子。想要收割,怕是还要再等个大半月。
    不过虽然天公不作美,但一年一度的夏赋征收工作却依旧在开展着。
    李征在原地思索了片刻,便下达了一连串的命令。
    不多时,十数骑亲兵便带着李征的命令,奔向了泽潞二州各地。
    各地的驻军也开始以小队出动,开始执行李征的命令,协助各府各县官吏征收夏赋。
    这是李征头一次干涉征税之事,这也是他不得不做之事。
    大明朝廷自崇祯皇帝上位以来,便再也看不到灾荒和ren祸。这个看不见并不是事实上不存在,而是所有灾荒兵祸的奏章,一禀告上去,就会完全石沉大海。
    而自从崇祯二年开始,以赋税完成度纳入官员升迁的重要指标之后,为了自己升迁着想,大明便开始了地狱式的官逼民反的道路。
    有良心的官员基本上都被这种评选给刷了下去,剩下的都是能够狠下心来对普通百姓征收破家税的官吏。
    对于占地和挂靠已经达到,地方田地八成以上的缙绅们,官员们是不敢随意得罪的,而且他们是完全免税的。
    对于占地不到两成的普通百姓来说,这所有的赋税压力便全落在了他们身上。
    凭良心说,大明征集的赋税并不重,如果严格按照赋税征集的数量来收,对百姓的生活影响并不是太多,就算几次加赋,也根本不会让普通百姓完全没有活路。
    只是当他们被迫承担那些免税田地的赋税,再加上地方上官吏从粮赋中上下其手之后,实际收取的赋税数量已经是名义税赋的十数倍,甚至数十倍!
    甚至有些地方比较黑心的官吏,他们一亩田地不到二钱的赋税银子,能够收取六七两之多!
    这个价位已经不是赋税了,完全就是将人向死里逼了。
    而且官吏们也总能想到办法,让这些百姓不得不卖儿售田,破家纳税。缙绅们拿到破产农民的地,官吏拿走老百姓卖掉儿子后的最后一个铜板。
    随着百姓的不断破产,可征收赋税的百姓自然越来越少,这两年来,还在苦苦坚持,靠着之前积蓄的小地主们,也不断的加入破产的行列之中。
    在这场征加赋税的狂欢中,受益最大的并不是屁事不知的崇祯皇帝,而是各地的官吏缙绅,还有朝中与他们利益相关的各位大佬。
    只是缙绅们并不知道,或者不愿意去知道。
    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个道理,那便是忍无可忍,无需再忍。
    无数已经一无所有,而且还被官吏往死里欺压的百姓们,他们往往一村村,一县县的直接摇身一变,成为肆虐各地的流寇。
    他们发疯一般的报复着所有人,无论官吏缙绅,还是其他还在苦苦坚持的小地主或者百姓们。
    他们也彻底贯彻了东林党的格言,不为同道,便为仇寇!
    他们每攻下一地,缙绅官吏基本上被全部肃清,普通百姓要么入伙,要么就是死路一条。
    流寇每到一地,就有无数已经走投无路的百姓加入,百姓一空后,赋税就更没有着落。
    但是想剿灭越来越多的流寇,就必须拿出更多的粮饷来供应军队,就需要加征更多的赋税,就会有更多的百姓不得不加入流寇。
    流寇之所以越剿越多,也就是因为进入这一个死循环。
    也许如今的大明已经能够看到这个死结,但大明朝廷却不得不继续下去。
    一旦失去这些赋税,大明朝廷估计会立即财政崩溃,直接咽气。
    只要大明一天不将手伸向吃的肥头大耳的缙绅,就完全没有任何解开的可能。
    但被缙绅士大夫控制的大明朝廷,又怎么可能将刀砍向自己身上?
    好在,泽潞二州如今的赋税征集并没有这般的为难。
    身为泽潞二州最大的地主,受到后世依法纳税熏陶过的李征,显然没有拒绝赋税的意思。
    不仅痛快的将自己名下田地的,所有应交的赋税一文不少的交了出来,更是派人监督各地的田赋交纳。
    泽潞二州还没有人敢对李征应交的赋税,加上十几倍杂税和火耗,而在各地,有着李征的士兵监督,小吏们更是没人敢太过分的对待普通百姓。
    这并非是他们能自觉到这个地步,而是李征是真的敢杀人的。
    夏赋征收的半个月之中,李征已经连续杀了七八个还想如之前一般,征税各类杂税的小吏!而且李征杀人还要诛心,杀他们的罪名还是煽动民乱!
    更令这些小吏们恐惧的是,李征还不是说说,而是直接诛联他们满门,这几人无不落得一个抄家灭门的下场。
    最令其他小吏绝望的是,泽潞二州根本无人替他们说话的,无论是缙绅还是官府衙门,都完全给李征这种行为给背了书。
    这两年来,李征发起过数次大规模的劳役,修筑了无数的灌井与水渠,这些工程不是之前那般的无偿,而是付钱的。
    虽然李征的银子如同流水一般的花了出去,但是泽潞二州的百姓,如今基本上都还有些许余钱。
    这些钱若是放在往年,也许根本无法应对各类杂税和火耗,但如今小吏各个战战兢兢不敢伸手的情况下,却勉强可以应付了。
    因此,崇祯五年的夏赋征收,便以惊人的速度快速的完成了。
    唯一美中不足的,缙绅们依旧是免税的,而且官吏们能够从中拿到的也并不多。
    如今李征在泽潞二州威势极大,利益又并未受损的缙绅们,难得的保持着沉默,对于这种情况选择了默认和妥协。
    没有了以往相互勾结的缙绅们的支持,利益受损的小吏们也根本没有任何办法与如日中天的李征抗衡,甚至连抱怨的话也不敢在大庭广众之下乱说。
    进入了崇祯五年六月,夏赋征收工作已经完全结束,却是没有引起什么乱子。
    但如同李征预料的那般,一路跋涉的高闯大军,来到河南后,却是受到了无比热烈的欢迎。

第一七四章 发现敌踪
    崇祯五年六月初,河南府。
    如今的河南府,已经不能用惨来形容了,完全就是一副人间地狱的模样。
    四月间,河南府刚刚遭了虫灾旱灾两大难,田地中几乎一无所出,百姓们根本没有任何的积蓄可言,大批大批的人饿死道旁。
    夏粮征收一开始,便是无数卖儿卖女的百姓。
    虽然在后世来说这是一种犯罪,但是在这个见鬼的年头,就算将儿女卖身为奴,却依旧有无数人愿意分文不要。
    因为跟在他们身边,只会活活饿死,为人做奴,还能有一口饭吃,不至于一家老小尽数而死。
    在高闯进入河南之前,河南府之地,树皮都见不到一块,无数的百姓吃着观音土,绝望的等待着死亡的到来。
    人相食已经不算什么新鲜事了,盗匪之类,更已经司空见惯。
    原本还可以向领省逃荒,讨一口饭吃的百姓们,却是被河南府参将汪德庆的数千官军挡住去路。
    汪德庆这支兵马是防守黄河防线的核心力量,大明各省巡抚向来都有祸水东引的习惯。只要流寇不来自家乱闹,无论他在邻居家闹腾的多凶,都不会有人伸出援手。
    汪德庆的目的也很明确,那便是扼守黄河的各个渡口,将流寇牢牢的挡在河南之外。
    只是他高估了自己军队的战力,也低估了河南百姓拼死一搏的勇气。
    当听闻高闯已经过山西向河南奔来之后,更是远远看到黄河对岸高闯军那无边人群后,无数只等死路的百姓们,却是爆发出了惊人的战斗力。
    在高闯与官军开始试探性的攻防战开始之后,无数的百姓几乎是一夜间便完成了串连。
    数万百姓群起而攻,原本就没有战意,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