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鼎明 >

第56章

鼎明-第56章

小说: 鼎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征尽量将语气变得温和,以一副讨论的口吻与李开莫说道。
    对于这个向来聪颖的族弟,他可是一直寄以莫大的希望。
    “七哥又不是神仙,为何这些人肯为七哥舍生忘死?为何每一次面对数倍十数倍的敌人他们从不退却?哪怕这次面对凶名天下皆闻的闯营,他们有没有后退半分?你见过哪路官军在伤亡近四成的时候,还能死战不退?”
    李征的语气也慢慢的变得高亢起来,表情跟着严肃起来。
    “七哥保证了他们的粮饷不缺,更有严厉军法震慑!”
    这一次,李开莫的声音也低了八度,有些不自信了。
    “论起粮饷待遇,普天之下,有哪支军队及的上关宁军?论起军法,大明各军七杀,五十四斩,哪一个军法不比为兄严厉?但哪支官军又能做到遇敌誓死不退的?”
    李征摇摇头,依旧是那副不满意答案的模样,不断的反问着。
    “这……”
    李开莫终于没有再反驳了,原本的怒气也消散了大半,但年少人的自尊心还是让他不愿服输,昂着头道,“我知道官兵誓死奋战,是因为七哥待他们极厚!不过这又分田又赏银子,还有连带养活他们家属十五年,这也太过了吧!”
    “你错了!七哥对待他们并不算优厚,只是按照大明官兵的普通待遇给他们粮饷而已。”
    “他们之所以肯为我而战,不仅仅是这一份粮饷,还因为他们看到了盼头,因为他们觉得七哥会给他们家小一条活路,一条让他们家小在乱世可以安稳活下去的希望!”
    “这个希望他们活着的时候,自然可以自己把握。但是一旦他们战死或残废,他们当然会对这个希望产生怀疑,毕竟没有亲眼所见,总是会不放心,这是人之常情。”
    “为兄之所以给他们抚恤,并不是给死人看的,是给活人看的!”
    “为兄要让所有人都明白,只要他们为了为兄伤残或者战死,为兄一定会对他们的家小负责到底!”
    “所谓有恒产有恒心。田地只要给了战死者家属,他们自然会因为田地而彻底安心。”
    “让他们安心只是第一步,用银子再让他们各家不至于家中青壮死去而立即陷入困顿之中,每年给他们一些米粮,也只是让他们再无后顾之忧,彻底将家中顶梁柱死去的所有困境全部消除。”
    “而其他人看到这情况,也会彻底放下心中的顾虑。他们遇敌自会向前,而不用担心自己身死之后,一家老小会流落街头,自生自灭!”
    “有了这些敢打敢拼的官兵,田地和钱粮算的了什么?七哥两年前一无所有,两年后什么没有?有他们在,才有无数的田地和钱粮!”
    李征定定的看着李开莫,将自己的打算和盘托出,不希望有这个时代局限性的李开莫完全同意,但起码也要让对方明白自己的苦心。
    “七哥,我明白了!”
    李开莫毕竟是年轻人,虽然心中还是有些不甘心,但是却是觉得李征这番话,十分的有道理。
    “明白了就好!七哥出征在即,现在你知道为何找你来办这事了吧?”
    李征点点头,温和的看着李开莫问道。
    “明白!七哥是想让我监督总办这事!”
    李开莫是一个聪明人,李征将利害剖析的如此明白,又让他过来,目的自然不言而喻。
    “明白就好!这事的重要性不用为兄多说,切记不可因人坏了为兄的苦心。这事换了旁人主事,说不定会有不清不楚的地方!”
    “但你为我族弟,自可代我行事,若是有人从中上下其手,无论是谁,一概收监!待我回来处置!”
    “不要轻易相信下面的刀笔小吏,这些人最是擅长欺上瞒下,想要了解真实情况,要舍得架子,到各家抚恤户微服实地查看。若是有可能,最好拿下一二手脚不干净的,直接杀鸡儆猴!至于细节上如何应对,你可向张俊才问询,他之前做过此事,经历丰富……”
    李征仔细的交代着李开莫,该如何行事,如何查证各项抚恤到位情况。这是他的根本大事,容不得半点害群之马。
    潞州军眼下一切草创,还没有产生利益山头,一切还是一张白纸,先立下严厉规矩,为日后防微杜渐。
    “七哥,那些阵亡官兵的待遇已经出来了。那些伤残的官兵又该如何处置?他们虽然人还在,但除了给家里添负担之外,似乎也没有别的用处了吧。这个若不能妥善安置,还是会误七哥的大事的!”
    通盘想了一番后,李开莫突然出声问道。
    “莫弟能想到这里,足见是下了功夫了。”
    李征赞许的点点头,这个族弟还真是一个人才。
    “我准备在几个屯田处设立保甲制度,还有佃户训练制度,这些伤残官兵就是现成的保甲长和教官!”
    “保长每月一石米粮俸禄,甲长与教官每月半石!这些东西虽然不多,但养活他们自己是足够的了,还能节余一些补贴家用。”
    “不过这事还得莫弟帮忙。你读过书,我准备让你给他们教授一些常用字,无须太多,只要能够看明白公文和会记录一些简单数据就可。”
    “这个学习班以一个月为准,成绩最好者的四十人为保长,其他人看情况安排他们或为甲长,或为教官,一切你都可自行拿主意!”
    李征喝了口茶,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此计大妙!这些都是可以放心的自己人,既养了他们,又给了他们一个轻松又能安生的活计,想必谁也无话可说!”
    李开莫听完,也觉得眼前一亮,自己这七哥真是鬼才,这种主意都能想的到。
    “他们若是不犯错,这职位可以干一辈子,直到干不动为止。不过却不能传家,否则就又成了恶政了!”李征对于世袭制,是有一种骨子里的痛恨,当然不会放任这种事情发生。
    “嗯,也对!总得腾出位置给后来人!”
    李开莫显然是想到了别处,不过李征倒也没有将自己的思量说出来,只是微微一笑便过。
    正说话间,廖呜弘快步接近书房,不多时便听他大着嗓门报告,许国忠人已经到了。
    李征见说的也差不多了,便打算打发李开莫回去抓紧办理此事。但心念一动,又将他留了下来,吩咐将许国忠带了进来。
    许国忠上次在泽州城下立了大功,但这种功劳并不能公之于众,虽然官职上只是低调的给了一个副队级,但却是一口气得到了百亩田地,还有五百两赏银。
    如今的许国忠就任的是屯留护田队副队正,此番大战休整数日后,李征又一次将他唤了过来。
    虽然觉得有些对不住这个功勋卓著的下属,但潞州军情况能力差这个短板却是短时间无法扭转的。
    高迎祥退兵,并不意味着事情已经完全结束了。流寇之所以被称为流寇,是因为他们居无定所,攻无必取,指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再回来潞州祸害一番。
    而潞州军潜伏第一人,非如今的许国忠莫属。因此寻找到高迎祥,并且混入其队伍的重任,则非这个许国忠莫属。
    “还没休息几日,又得让你去出生入死,本官甚感愧疚,只是潞州营必须有人站出来,这事关潞州的生死存亡!当然这任务极为凶险,如今你已经有田有银了,若是想从此过安稳日子,本官也不会强求。”
    耐心解释了一番之下,李征郑重的看着许国忠,轻叹一声。
    “大人言重了!卑职愿意为大人效死!”
    许国忠丝毫没有犹豫,直接回答道。
    这话出于至诚,没有李征,根本没有他许国忠的今天。数月前,他还只是兄长许国棉手下一个普通军户。
    如今却是如同坐了火箭一般升任五百人的副官,而且田地钱粮全部都已经拥有了,这份人生恩遇,值得舍身以报!
    事实上,从小被脾气暴燥的兄长压制的他,十分喜欢在流寇军中那份自由自在,不用受太多军法约束。
    李征深深看了一眼许国忠,对方眼中只有一片坚定。
    “有志气!本官还是那句话,有我李征一天在,就不会亏待于你!以后有什么情况,你可使人直接与李开莫联系!”
    李征拍拍许国忠肩膀,一指身旁的李开莫。
    虽然还想多交待几句做密谍的注意事项,但李征还是觉得自己这半桶水水平,而且还是后世的经验,不一定试用于这个时代,也别出来误导人了。
    而且二人也需要自己学会成长,总得给年轻人一点自我发挥的机会。
    再温言抚慰了两人几句,李征便让他们各自回去准备。
    两日后,李征收到郭老头紧急运送而来的三十杆火铳之后,吩咐来人回去告诉郭老头加紧打造剩余火铳,便开始了出征前的准备。
    六月初十,就在高闯在官军大举进攻之时,一道调兵令又一次发来了潞州。
    公文上面要求,李征立即整军前往汾州汇合,协力剿灭高闯。
    这种调令,潞州之前从来没有收到过。李征明白,这是自己在韩店这边打的相当出色,这才让大明边军统帅注意到了自己。
    虽然不情愿,但是李征还是不敢这个时候耍滑头,直接点上了一百没怎么受伤的潞州营老兵,再抽调一批作战十分勇敢的佃户,拼凑出了七百余人的队伍。
    这不仅仅是示弱于其他官军,保存实力的打算。更重要的是,毕竟这次佃户们出力也算不小。
    虽然没有官兵微分无法进行抚恤,只能给阵亡伤残的人一些钱粮补贴,但终究还是显得小家子气了。
    如今把最靠拢自己的人来出去跑一躺镀点金,也好给个由头奖励一番,这样也可以让其他人看到希望。
    一切准备就序后,李征又征发了千余俘虏充任运输粮草的夫子军,于六月十三誓师出发,向着遥远的汾州而去。

第一百一十五章 镇守参将
    按照大明律,客军出发远征,沿途的地方官府需要负责军队的后勤补给。
    但是李征显然不是一个将希望寄托在他人之手的人,这一次出征,他带足了两千人所需一月之粮,并不太依仗于地方官府。
    不过李征的小心也是十分的有必要的,沿路过来,泽州府基本上已经被流寇蹂躏的差不多了。
    偶尔见个没有被祸害的城池或者村堡,远远看到两千人开来,都是赶紧关闭大门,无论李征命人如何喊话,都始终不肯露头回应。
    无论如何沟通或者大邑,沿途的城池是理也不理的。不过实力弱小的村堡,一看到官军被逼的急了,上面便随便从城头扔下十数袋粮食应付了事,至于其他的军民一家亲神马的,全都不存在的。
    毕竟这次来援的官军委实给了泽州各地极大的震憾,原本还以为这些大败流寇的官军,会如同之前的潞州军一般,只打流寇,并不祸害当地百姓。
    但是他们都错了,这伙官军打了胜仗,得意洋洋的入城之后,他们干的一点也不比流寇差。
    当街打人调戏民女已经不算什么事了,到处勒索富户,行商,甚至还有公然抢劫商铺,当街强推民女,已经完全不当王法是回事了。
    尤其是大同的边军,他们入城后就没有闲过,除了吃霸王餐之往,最大的爱好便是收保护费。
    而且这帮人还很公正无私,无论富穷,无论你身份地位,只要在他们活动的这个区域,无论谁都免不了。
    当地缙绅哪里受过这种气,然而理论过后,大家就沉默了。没办法,他们刚刚才说了两句之乎者也,就被这帮子匪气十足的边军打落了好几颗牙,说话都有些漏风了。
    让他们更失望的是,当他们群起而攻,不断上书县衙府衙要求严惩这帮匪兵,官府却并没如同以往一般,拿住犯兵严惩给他们一个说法,而是语气暧昧的让他们最近不要惹事生非。
    这种回应已经表明了态度,在如今流寇大起之时,这些能打胜仗的丘八地位已经不一样了。起码在一连串大胜之下,任何对于他们的攻击,都不会有任何的效果。
    惹不起,总还躲的起吧。
    在官军收复的数座城池中,缙绅大户们都开始闭门谢客,如果有匪兵前来索要钱粮,也只能忍气吞声的如数奉上。
    好在这种日子并不长,短短三天后,这些丘八便撤出了各个城池,开始集结向南追击高闯而去。
    地方缙绅们这才开门走动,街道酒肆茶馆慢慢热闹起来,当大家围在一起痛骂这些无法无天的贼兵之时,感觉自己这会儿才真的算一个人。
    在这种心理下,对于大明官军的堤防,所有缙绅和大户们都已经上纲上线。
    虽然这次来的是之前军纪良好的潞州营,但谁敢保证自己会不会再遭一遍老罪?
    李征当然不明白这些缙绅对自己态度转变,是因为自己的边军同行完全没有军纪的行为所造成的。
    不过他对此是很无所谓的,对于他来说,每次去喊话,也只是抱着能吃别人就先吃别人的态度,至于对方给不给,他倒是很佛性。
    潞州军此时行军速度并不快,完全是按照着一日行军二十里的标准执行,每天天色凉爽之时便拔营行军,然后午时便安营扎寨埋锅造饭,下午休息体力。
    这种军事行动,简直堪比郊游。
    六月二十,潞州营这才抵达泽州府城。
    在这里,李征倒是得到了一路都不曾化来的粮草。
    尤其令李征意外的是,泽州知府这次对他的热情竟然远远超过了上次。
    刚刚到达泽州城下,城门便是大开,迎面而来不是泽州知府余行则又是谁?
    一地知府竟然亲出城外迎接一个武夫,这在大明可是了不得的殊荣,基本上是不太可能发生之事。
    但事情却真的发生了,事出反常即为妖。这种礼遇不仅没有让李征得意洋洋,相反心中却是升起巨大的警惕。
    此时的余行则虽然在李征面前笑容可掬,但李征还是看的出来,这余行则这些日子又憔悴了许多,至于为什么,李征也模糊的能够猜到几分。
    一行人好不容易行完了礼,余行则便牵着李征的手,同步向着城内行去。
    李征感觉整个人都有些不好了,受后世的观念影响,他对于两个男人拉拉扯扯是十分的不自在,但又知道这是这个时代极大的礼遇,虽然鸡皮疙瘩都快起来了,但依旧强忍着甩手而去的欲望。
    ……
    京城之中,来自潞州与泽州的报捷文书已经到了。
    这些日子来,陕西境内已经慢慢平静,但临近的山西都是风云激荡。
    太原,汾州,泽州,潞州等府的告急文书,就如同雪花一般不断的飞入京城。流寇的每一次攻城掠地,都会让朝廷上下一日三惊。
    汾州南部,几乎已经完全糜烂,数十万的流寇已经将汾州南部肆虐的千里无人烟。
    临近的泽州府,更是声嘶力竭的求着援兵,泽州府本来就有本地乱民作乱。泽州府大半年时间都在镇压,眼看已经有了成效,却是被高闯一行流寇大亨虎视眈眈,泽州府剿匪的良好局面,几乎转眼之间便全部付之东流。
    好在潞州府及时派出增援,将原本就要鼓荡泽州的流寇给打了下去。
    这个带兵的将领李征,崇祯自然不会陌生。这个在他面前痛击建奴的猛将,果然是不负他的期望,只是凭着千人不到的官军,便剿灭了数万围城的泽州流寇。
    要知道潞州府内也不安定,李征这次出击也是已经尽了全力。刚刚剿灭流寇,他便火速回潞州镇守驻地,只是紧随着他便是千余流寇骑兵到来。
    韩店一战,以千人步兵对千余骑兵,竟然打的对方全军覆没,还阵斩两个叫的上名号的顽匪。
    数月之内,连续作战,平潞州,救泽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