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鼎明 >

第153章

鼎明-第153章

小说: 鼎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刘宗敏打头,其他骑兵毫无阻碍的直接杀入城门洞中,只要肩膀上没有绑上白布的,全部都是他们斩杀的目标!

    转眼之间,原本还在与细作纠缠的官兵,顿时成片的惨叫着,倒在战马的铁蹄之下,无数骑兵根本无须用开口劈杀,

    千余骑根本没有守门的打算,越过城门留下一地死尸之外,便即顺着大道直取知府衙门。

    在他们后面,两千余锐兵已经奔行至近处,冒着稀疏的箭矢,快速的灌入城门之中。

    杀喊声震天,没有了城墙的守护,这些数量和战斗经历都远远不及闯营的官兵们,很快便被直接杀散,消融在临汾城之中。

    这些士兵虽然名义上是士兵,但没有训练,缺粮少饷的他们,一旦脱了所谓的军服,就是普通百姓,毫无斗志可言。

    两千锐兵快速的向着其他几座城门而去,显然是要彻底控制住其他几面城墙与城门,方便大军入城。

    城内的抵抗已经完全消散,守备将军第一个便纳头便降,剩下的士兵大多脱了军装,直接混入百姓中间。

    没有了抵抗,整座城池都在流寇们的铁蹄下呻吟。

    知府衙门中,马永德已经哆哆嗦嗦将脑袋伸进了绳套之中,但犹豫良久依旧还是下不了决心就此赴死。

    府内已经开始出现了不断的喧哗声,惨叫声与女人的尖叫声此起彼伏,正当他心一横,将垫脚凳子踢开之时,房门被人一脚踢开。

    不等他闭目安死,一众彪形大汉便蜂涌而入,眼看着他要吊死,这些人直接将之一把拉了下来,死死的按在地上。

    当他被人如死狗一般的拉出房间时,马永德心中还有些庆幸,自己并没有死去,当被人救下那一刻,他才觉得这个世界是这么的美好,他根本不想这样死去。

    但他口中被塞着一块破布,也不知道是谁身上的破衣服上撕下来的,一股子臭味中还带着些许的血腥味,直熏的他差点背过气去。

    等待他的似乎也不是什么美好的事情,被人拖出来之后,十几个人便直接一顿拳打脚踢,直打的他差点背过气去。

    当一顿毒打过后,终于有人告诉他挨打的原因,竟然是为了问他钱财放在哪里。

    这一刻他不禁有些老泪纵横,他没有不说的想法啊,若是早点问出来,他不就早就了?

    当他一股恼的将自己的藏银之地讲出来后,这伙人便直接选了一颗大树,只是看着那树上的绳索时,他却是觉得如此的刺眼,没想到说出自己的钱财之后,竟然还是一样的结果!

    不等他哭喊求饶,一个大汉便直接将绳索直接套入他的脑袋,另一边几人猛的一拉,顿时腾空飞起,被直接吊在树上,如同上岸的鱼儿一般,他在半空中不断的翻腾着,双手死死的拉着脖子上的绳索,努力给自己找到一丝进气的空隙。

    但他很快便失望了,绳索深深勒入他的脖子,根本无力挣扎。

    在他意识越来越模糊之时,却是看到远处无数豪宅之中,全是一片的尖叫和惨叫声,还有那疯狂的笑声,在黑夜中张狂的扩散着,如同一片人间地狱。

    腾空的火焰是如此的醒目,几处大宅火起之后,整个天空都被映成了火红色。

    李开莫是第一次进入这临汾城,更可笑的是,他是随着流寇一起进来的。

    城中已经乱成一团,任何肯于上街行走之人,都会被无情的砍杀在地,无数豪宅与店铺被人用暴力砸开,然后便是一伙狂笑着的人疯狂的冲进去杀戮和破坏。

    “这些流寇疯了么?他们这是打算将临汾城屠个干净,然后一把火烧成灰么?”

    李开莫身边一人呆呆的立于他的身侧,口中喃喃自语道。

    潞州军也曾经洗过城,但却是秩序井然,但却并不会象流寇这般,如同疯狂的暴行一般,杀戮一切,毁灭一切。

    “解良,慎言。你看不出来么,他们是在报复!”

    李开莫定定的看着眼前的一切,摇摇头说道。

    “报复?”

    解良有些愣了,完全想象不到这是要多么大的仇恨,才能做到如此的疯狂。

    “大帅有句话说的十分有道理,别将老实人逼急了,否则就会让你连下跪道歉的机会都没有……”

    李开莫目光中一片冷咧,对于那些遭灾的贵人们,并没有多少同情之心。

    一路上而来,路边冻饿而死的流民不知凡几,但城中豪宅中的贵人们,衣着光鲜,只看那豪宅之中,无数女子的尖叫声就可以看的出来,这些人占据了多少的社会资源。

    当人完全没有了生活下去的希望之后,随之而来的报复将是极为残酷的,胸中那股戾气会毁灭一切。

    “先生,闯王有请。”

    正在李开莫信步在大街上行走之时,远处一骑快速而来,在前面恭敬的行礼道。

    “不急。之前某与闯王也曾商议过,入城莫要祸害苦哈哈的,那些算怎么回事?”

    李开莫左手一指南城那边一片的低矮房屋,听着从里面传出的呵斥怒骂声,目光中也充满了冷意。

    “儿郎们攻下城来,总得乐呵乐呵,先生若是不喜,可速速见闯王言明便是。”

    来骑根本不当回事,大大咧咧的说道。

    “头前带路吧。”

    李开莫目光中露出一丝复杂难明的情绪,也不多废话,平静的说道。

    这般毫不顾忌民心,所有阶层一齐打压的做法,岂是成事之人?不过这对于潞州军来说,却是一个好消息。

第334章 摩擦
      临汾城破,这个消息是极具震憾的。

    作为一府之地,尤其是平阳府这种大府,府城被破,基本上就意味着全府糜烂。

    更重要的是,平阳府虽然屡遭兵灾,但临汾城却从来都没有被攻破过,既然流寇有攻破平阳府城这种坚城的能力,那其他府城也完全没有了安全感,这种心理上的打击是最致命的。

    但所谓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崇祯九年十月二十,临汾城破。

    数日后,洪桐,赵城,霍州,沿着汾河一路城池连续陷落,整个平阳府已经开始变的无法收拾了。

    这一连串的消息,令得近在咫尺的太原府也完全坐不住了,各种求援和弹劾的文书不断飞向北京,整个山西已经开始人心惶惶。

    当消息传入京城之时,山西的噩耗还是一个接着一个的到来,似乎山西要有一夜之间变天的意思。

    这个消息也让朝堂之上炸开了锅,弹劾山西总兵李征无能的奏折,更是堆的已经快比人还要高了。

    一片倒的舆论,朝堂上更是直接做出革除李征爵位,令将限期剿灭流寇的决议。

    这会儿已经没有人有功夫再想,如今山西总兵已经变成了大同总兵,严格上来说,李征已经不必为山西镇负责。

    当然李征拿到这份命令之后,只是冷笑一声,便直接拿着去了厕所,如今的他与李闯合作的极为愉快,他还真没什么心思去理会朝廷的想法。

    不过在明面上,李征的军队十分的给力。李闯破城之后,三日左右,大军就会尾随而来,收复一座又一座的城池。

    进入十一月底,整个山西的局势也变得更加扑朔迷离,各地官府求援的文书如雨一般的飞入京城,李征的报捷文书也是不断的飞向京城。

    一急一捷,整个朝堂上的大佬都开始陷入了深深的压抑。

    他们不是蠢货,相反都是一起大明最高智商和情商的集合体,单单从这些截然相反的奏章中,许多人都嗅到了一丝熟悉的套路。

    贼来兵不至,兵至贼不见,奈何兵与贼,何时得相见?

    这种恶意满满的套路,大佬们都可以看的出来,更是心如明灯一般。他们明白,他们最担心的情况还是发生了。

    这明摆着就是李征在给他们上眼药,至于与流寇之间是否有合作关系,他们个个心中都有数。

    在李征陆续的‘捷报’送达之后,朝堂之中反而平静了许多。

    除了急的如同热锅之上的蚂蚁一般的崇祯皇帝,其他人谁都明白其中的猫腻,只是心照不宣之间,谁也不会捅破这层窗户纸。

    毕竟刚刚给李征搬家的命令,马上整个山西就乱成一锅粥,这逼反李征的罪名谁愿意上杆子前去接收?

    在一片沉默之中,崇祯连续几天的朝会讨论解决山西问题的方案,却始终没有任何的进展,因为这一次,他们不仅解决不了问题,更他娘的解决不了提出问题的人。

    眼下李征还没有捅破造反这层窗户纸,大家都乐得装作看不见,至于解决问题,那是人干的事么?有那个时间,吵吵架混混日子,岂不是更好?

    京城之中是派不出什么援军了,紧急向湖广召集官军也是需要时日,陕西如今也在混乱之中,张献忠在汉中那边可劲的在折腾着,罗汝才更是在陕北搅的鸡犬不宁。

    河南地方上,革左五营高机动性的特点,让地方官军完全疲于奔命,在追击之中连击了数次埋伏之后,河南官军便十分识趣的紧闭城门,将野外直接扔给了他们。

    至于大同镇的虎大威,更是没有兵力向南,之前的战斗已经让他元气大伤,如今根本无法恢复过来,还兼负着防御塞外民族的重任,根本无法向南。

    至于还在山西镇的李征,更是谁也挑不出他的毛病,人家已经出兵一万余,追着十数万闯军不断的接战。奏章上的捷报更是一个接一个,你还想让别人如何去做?

    没有援军,更没有底气的地方官府,也只能选择靠自己求活。

    所有的事情,不怕没办法,只怕没上心。在连续十数城被攻破,城中官绅基本被屠杀一空之后,他们终于开始对一向鄙视的武夫们,露出他们一百多年都未露过的笑容了。

    各地缙绅终于开始忍痛在自己身上拨毛,已经太久没有粮饷的官军都开始大规模的领到钱粮,但唯一的问题就是,火烧眉毛之际,才想到去找水救火,到底会有多少作用?

    认真办一件事,那事情便不是事。文官们一旦认真起来,他们的才华也开始快速展现了出来。

    通过对之前城池失陷的了解,他们总结出一些经验,那便是所有城陷的原因出奇的一致,有内应偷拿城门,然后闯军大军灌入,里应外合之下然后城陷。

    在内应随处便是的情况下,无数城池都开始放弃坚壁清野的政策,将一切不安定因素全部逐出城外,无数的流民在刀枪的逼迫下离开城池,然后转身便投入到了李自成温暖的怀抱之下。

    大明各地的城池更开始疯狂的堵塞四门,恨不得连天空都给遮起来,将无边的流寇统统挡在城外。

    但他们的努力注定是没有任何效果的,一路向北,无数被逐出城池的农民的投奔,令得李自成的势力越滚越大,连续的战斗也将他的士卒锻炼了出来。

    无数的炮灰的投奔,虽然令他的后勤压力越来越重,但人多势重之下,无数的城池只是看到那无边的人海,便会被直接击溃心理防线,沿途无人可阻!

    府城即下,那小县城根本抵挡不住李闯的围攻,在不用担心官军玩真格的情况下,李自成一路北上,从容收拾掉一个个的县城,也令得他的物资越来越充裕。

    如今跟着李闯一路向北的潞州军,数量已经达到了一万两千余人,尽管大部分都是新兵蛋子,但气势却是丝毫不弱于十数万之众的闯营。

    他们如今最重要的事情,那便是不断的接收着李闯留下来的钱粮,二一添作五之事,双方互助共赢。

    但是十分痛快的共赢,在闯营拿下灵石城之后,便直接嘎然而止。

    双方小规模的冲突开始急剧的增加起来,从数日一摩擦,到十二月时,一日数次摩擦,双方之间的火药味也开始越来越浓。

    当一封情报送至李征手中之时,李征嘴角的冷笑也越来越明显起来。

    这个结果并不在他意外之外,他十分清楚,当闯军逐渐壮大之时,便是李闯开始试图脱离自己掣肘之时。

    只是唯一没有想到的是,另一个强大的存在竟然在这个节骨眼上靠向了李闯。

第335章 太原?汾西?
      汾州府。

    这是一个势力范围极小的一府,地盘比起潞州还要小上一轮。

    这个府不仅小,而且在明末历史上也是默默无闻,根本毫无存在感。无论大明,流寇,还是满清,似乎都没有在这里肆虐过。

    在明末人吃人的时代下,能如此风平浪静,完全就是一个天大的奇迹存在。

    这里并不是一个穷的令人发指的地方,相反这里的百姓和缙绅生活都十分的富足,这样一块肥肉,一直没有任何人来染指,委实令人为之啧舌,唯一的欠缺,那便是逻辑上完全讲不通。

    不过当有人了解过这里出过什么人物,那就完全能够理解了。

    明末山西八大满清皇商,一半的老家都在这小小的汾州府中。

    尤其是八大家之首介休范家,更是三家通吃的人物。

    在与满清的一次次交易之上,范家不仅累积到了巨额的钱财,更是将沿途所有官府上下,都喂的肥的流油。

    而且范家极具忧患意识,他的生意不仅仅与塞外蒙古人、建奴做,与大明内部的流寇,同样也有广泛的生意来往。

    流寇不事生产,没有固定的根据地,完全就是靠着流窜为生,他们的粮食虽然大部分靠抢,但每次被从陕西赶的如同丧家犬一般,粮草丢失一空,为何却很快死灰复燃?

    另一个关键问题,那便是武器装备,流寇向来攻城就是薄弱点,他们那么多的武器又是从何而来?

    通过做生意,山西八大皇商,海纳百川,鲸吞天地,无论是满清抢来的金银,还是流寇掳掠来的钱财,统统来之不拒,只是建建工坊,倒卖一下粮食,便直接聚集天下之财。

    这一次流寇突然硬气起来,不仅仅是因为人多势众,更是因为一路攻城掠地之下,与范家大本营介休也只是咫尺之遥,一路上抢劫而来的钱财,也是与范家做了一笔大买卖。

    一路扩充的老营,人数已经达到近八千,加上锻炼出来的两万良莠不齐的锐兵,还有外围十数万的炮灰杂兵,实力已经不可小窥。

    尤其在补充了最急需的武器盔甲之后,硬实力突飞猛进的李闯,已经有了与李征扳手腕的资格和本钱。

    唯一还好的便是,李闯是一个讲信用的人。在灵石城破之后,李闯便告诉李开莫,双方的合作已经完成,十分仗义的命人将李开莫送回潞州军中。

    李自成虽然讲信用,但是在实力快速膨胀之中,已经有些飘飘然的手下将领们,已经开始不满意再被潞州军威胁,在他们的怂恿之下,双方的摩擦愈演愈烈。

    李自成部下虽然膨胀,但李自成并没有膨胀,他清楚的明白李征与其他各路官军的不同。

    这些不同直接表现在杂兵的立场上,之前面对其他官军,李自成从来就没有担心过杂兵反水的问题,因为他们一旦被官军捉住,那便是砍下首级报功的下场。

    但眼下潞州军对于普通流民的吸引力却是极大的,两军还在远远对峙,但杂兵们就已经动荡难安了,每日间偷偷摸摸向南逃走的杂兵络绎不绝,而且禁无可禁。

    闯军没有什么营寨之类的东西,而且习惯于将杂兵放置外围,为老营和锐兵挡枪。

    这种好处自然是可以在官军进攻或者偷袭之时,可以有充足的预警时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