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明-第1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破关的地点没有太大的出入,喜峰口,独石口两处边墙,根本就没有多少抵抗之力,一个冲锋便被拿了下来。
不过统帅却是令李征有些惊讶,来的人不仅有武英郡王阿济格,更有和硕庄亲王济尔哈朗,
这次的兵力多少还未确定,但至少有数万之众。
李征玩味的是,这一次建奴入寇与历史上终于开始有所不同了,统帅从一人变为两人,其中一人更是极得皇太极信任的济尔哈朗。
单单从这个变化就可以看出来,皇太极在满清内部并非是只手遮天,内部对他不服的也大有人在。
起码这个阿济格明显就令皇太极有些防备,不能令其象历史上那般,从容自信阿济格不敢耍么蛾子。
这个济尔哈朗明显是个监军的,在历史上这家伙战绩并不显,李征觉得这家伙应该是文职的能耐大过军职,
这个变化虽然令李征觉得未来迷雾重重,但心底的喜悦却是多于担忧,毕竟历史总算开始出现变化,不再一成不变的令他心底总是一片恐惧。
再看看战报,李征不由的脸上不断的开始冷笑。
六月十三日,阿济格兵分三路入喜峰口、独石口。明巡关御史王肇坤拒战,兵败而死,明军退保昌平城据城而守,将城外全部扔给清兵。
十九日,大肆掳掠后清兵会于京畿延庆入居庸关,二十三日,清兵自天寿山后突现昌平城下,攻昌平城。
降人内应,清兵陷昌平,明总兵巢丕昌降,户部主事王桂、赵悦,判官王禹佐、胡惟弘等被杀。
清兵攻陷昌平后,又相继攻下良乡、围攻顺义。
明顺义知县上官荩与游击治国器,都指挥苏时雨等拒城守。城陷,荩与国器、时雨等皆战死。
清军乘势向南,沿途各县无一敢抵抗,攻下宝坻、定兴、安肃、大城、雄县、安州等近畿州县。
截至六月二十七日消息送到潞州手中时,整个京畿已经完全糜烂,满清大军所过之处,大明军队毫无抵抗之力。
望着手中厚厚一沓的情报,其中一封情报也令李征顿时陷入沉默之中。
这封情报很简单,那便是在满清入寇之后,大明朝廷除了宣布京城戒严之外,还在讨论自己在平阳府跋扈无状的处理办法。
而且这种讨论还不是走个过场,而是连续数日都在激烈的弹劾着,一副不将自己扳倒就誓不罢休的模样。
内阁却是盼望着息事宁人,尤其是在建奴入寇的这个时候,更主张不要扩大内部矛盾,建议皇帝调自己入京勤王。
但这个意见却是遭到大部分言官的反对,无数人怒斥自己狼子野心,残暴害民,早晚会成为逆臣。
李征知道,在这个时代的明朝文官,事实上大部分都是朝中大佬们的代言人,为他们说自己不方便说的话,恶心自己不方便亲自出面恶心的人。
这些言官们的弹劾,事实上就是朝中各大佬对自己的态度。
这一次,李征觉得自己似乎真的是有些危险了,所谓三人成虎,众口铄金,只要大家一口咬定自己是个祸害,那说的次数多了,就会成为一种既定事实。
甚至对于多疑的崇祯来说,根本不需要那么多人的众口一词,他本身就会对李征天然的报以警惕。
对于文臣们的愤怒,李征当然明白是怎么回事。
他之前在泽潞二州收拾缙绅们,最多也只是小打小闹,在屡立战功的情况下,一个小小的参将完全没有任何警惕的必要,伸伸手就可以捏死。
但李征每到一个地方,就用同样的办法收拾缙绅,这就直接踩了文官们的尾巴了。
建奴在外肆虐并不重要,毕竟他们只是来抢东西的,注定抢完就会走的。更重要的是,他们人又凶的很,大家就算弹劾他们,也没有一丁点的作用。
但这个李征就不一样,他是体制内的人,却是胆大包天的将手伸到士人的口袋里,是可忍孰不可忍?
泽潞二州那旮旯地,你占占便宜也就算了,你竟然还敢打算将这种事情向外无限延伸,那就不能不得罪了。
尤其是山西籍的官员们,更是恨不得立即将李征逮拿起来,立即下诏狱穷治其罪。
至于这个武夫能打仗,能够抵挡满清大军,那又关我们什么事?
大明朝廷又不是我家的,但家产田地,无数佃户却是自家的。谁敢伸手在里面拿东西,那就没有其他好说的,弄不死你算我输!
这一次朝堂上的争锋,也是令李征看的分外冷漠,满清已经开始入寇,朝议中根本就没有任何对付建奴入寇的话题,连续数日,都是针对着李征残暴害民的罪名,激烈的讨论着如何治罪。
对于朝堂上的争论,李征说不在乎是不可能的,但他却没有多少恐惧,而且也已经做好了随时举旗的准备。
他知道这个时代,文官是不可能任由一个武将有割据的苗头,尤其是李征这种直接损害缙绅阶层利益,渐渐有割据化的军阀,更是他们除之而后快的代表人物。
好在崇祯皇帝虽然多疑,但却并不傻,根本不会在这种时候对李征下手,只是朝议却是完全变了味,尽管崇祯皇帝心急如焚,但却根本无法在这种大部分文官都支持的情况下,做出什么有用的事情来。
时间就在这种争吵中不断流逝,这半个多月以来,崇祯唯一做好的事情,那便是向天下下达勤王令。
不过这个勤王令,明显已经无人理会了。
在山西兵缺粮哗变在前,陕西兵勤王被套路在后,又有登莱总兵王国用死的如同喽蚁一般的下场,各地明军哪里还会触这个霉头?
毕竟他们要是来的话,面对的不仅仅是建奴这种神一样的对手,还有朝廷那帮猪一样的队友,这仗根本就没有任何办法去打。
七月初,京师戒严。崇祯帝急令内臣李国辅守紫荆关、许进忠守倒马关、张元亨守龙泉关、崔良用守固关。并再次下达勤王令,要求五百里内官军一月内必须到达京城。
但回应他的依旧是一片冷漠,包括一河之隔的李征在内,所有武将回复都是惊人的一致,那便是要求朝廷先拔下钱粮开拔银。
在等待朝廷的回答时,李征更是心中已经做好了准备,默默的在泽潞二州开始招募预备役士兵,不断的扩充兵力。
对于平阳府的赈济也开始慢慢收缩,积蓄钱粮,时刻准备着与朝廷翻脸的那一天。
第325章 满清退兵
在李征全神贯注的盯着战局时,京畿附近已经全部乱了套了。
勤王大军自始而终一支也看不见,每日收到的奏报,都是某城某地失了,或者某路明军或灭或溃。
总体来说,大明朝堂上近一个月以来,就没有收到一条好消息。
而且勤王大军迟迟未见一支到来,更是令许多大佬都开始觉得有些不妙了。
自崇祯登基以来,建奴已经是第三次兵临北京城下,大明所有的威严基本上已经全部扫地,各地勤王军迟迟不到,更加剧了这种权柄掉落的趋势。
最近十日来,已经没有多少文官再讨论如何处置李征了,因为他们已经开始有些惶惶不可终日了。
建奴大军横扫京畿一大圈之后,各部已经开始陆续回返,最可怕的是,他们聚集的地方,竟然就在京城之下不足十里之处。
难道建奴要攻城了?
许多大佬们都开始心中打鼓,这一刻他们终于想想来一直在他们家中帮闲的京营士兵,二话不说的就赶他们回营,准备守城事宜。
皇帝也许不知道如今京营的糜烂和空虚,他们这些人可是心知肚明的,若是建奴真的大举攻城,这些平日里被他们拉来免费打杂和伺候的京营士兵,根本就是不堪一击的家伙。
建奴在旁虎视眈眈之下,朝会之时百官的心情都好不到哪里去,甚至连最喜欢的吵架扣帽子的事情,如今也觉得有些索然无味。
他们都是知道建奴的残暴的,若是让他们打进城来,哪里会有他们的好果子吃?
在奏章上看到某城被洗劫一空,年老和年幼者斩杀一空,青壮被掳去当包衣,年轻妇人被霸占。
这些发生在别人身上的惨事,他们顶多只是麻木的看上一眼,但若是论到自己身上,人人只是想一想,就会觉得不寒而栗。
城外的建奴数量,一日多过一日,他们掳掠来的钱财和丁口,更是一日多过一日。
许多官员甚至都在向满天神佛祷告,希望这些强盗们抢够了就赶紧回去,别再来祸害京城了,放过京城一众无辜的生灵吧。
也许他们的祷告终于灵验了,在八月初七之日,满清大军突然向着京城而来,过万骑兵如同汹涌的洪水,席卷整个京城外的大地。
轰隆隆的马蹄声不绝于耳,就如同无穷无尽的闷雷在耳边响个不停,几个兵部的文官站在城头,看着远方那一片寒光闪闪的刀兵,无不觉得心胆俱颤。
“杀!”
无数爆喝声猛的响起,势若晴空霹雳,人如虎,马如龙,气贯长虹。
虽然听不懂他们喊的是什么,但那冲霄的杀意却是直贯入人的灵魂深处,这几个文官直接被这道声浪吓的软倒在地。
身边的武勋贵们虽然还不至于这般不堪,但人人脸色都是极为难看,眼中全是战战兢兢的神色。
在万众瞩目之下,无数的骑兵冲至城外数百步外,便即左右分开,如同两支箭头,快速的绕着京城奔驰了一圈,最后在北门外再次汇合。
看着京城上面守军面面相觑,战战兢兢的模样,城外的满清大军嘿嘿哈哈的声音不绝于耳,充满了嘲讽。
武英郡王阿济格更是直接削了一截木块,亲手写了一块‘大清武英郡王阿济格至此一游’的木匾,命几骑打着白旗送至得胜门外,肆无忌惮的立于防城河外。
城上的明军无人阻拦,尽皆默然的看着这一切。
行到这几骑顺利回营,满清大军顿时爆发出冲天的狂笑声。
过不多时,笑声渐渐停息,唢呐的声音开始冲霄而起,在吹吹打打如同唱戏一般的乐声中,满清大军开始踏上回程之路。
这种赤果果的打脸行径,作为立国立威之战,可谓是狂到了尽头。
试想历史上哪一个国家会被人打到京城,又被人立下这么一块匾额如此羞辱?
这种羞辱已经不再是羞辱了,完全就是一种蔑视了!
满清小小一块辽东的地盘,却在号称带甲百万的大明纵横无敌,大明朝廷的虚弱完全被直观的公诸于众,朝廷的威严,若是还有的话,估计也只剩下往日的余威了。
听着城外吹吹打打,如同娶媳妇一般渐行渐远的满清大军,乾清殿内的文武百官都是一片死寂,气氛压抑的令人窒息。
尤其是满清大军立下的木匾被送入殿内后,更是所有人大气都不敢出一口。
“这字写的还蛮不错的嘛!”
崇祯皇帝脸已经沉的快要滴下水了,猛的站起身来,一脚将龙椅下的垫脚登踢的飞出十数米外,重重砸在一个倒霉蛋的身上。
“臣等万死!”
崇祯皇帝第一次在朝会上这般大怒,所有文武无不骇然,全部跪于地上,吓的大气也不敢出。
这个时候皇帝明显已经快没了理智,若是被就此拿下砍了,岂不冤枉?
“戴卿家,前些日子你不是最能侃侃而谈么,引经论典委实精彩纷呈,脑中学问委实江海难量。来来来,你为众卿家读一读这上面的话吧!”
眼见所有人都开始装死,崇祯皇帝的目光越来越冷咧,胸中一口恶气实在无处发泄,抬眼一扫,望向前些日子最咄咄逼人的一位言官,冷幽幽的说道。
“臣饱读经书,只修胸中浩然正气!臣宁死不读这大逆不道之语!”
这位戴言官明显不是一个善茬,直接就给崇祯皇帝这个出气的机会给顶了回去,而且理由极为的充足和政治正确。
但一肚子邪火的崇祯哪里能这般轻易的放他过去,冷漠的开口道,“只修胸中浩然正气?委实不错,看来朕给你这个差事真是耽误你的修行了,也罢,你这便致仕吧!”
“陛下……”
戴开良顿时愣住了,他完全没有想到崇祯皇帝竟然这般的狠,以这个理由就将他前程全部毁掉了。
他不由的着急的看向其他同僚,希望有人能够站出来为他说上几句。
不过他很快就失望了,在皇帝雷霆大怒的这个当口,谁也不会轻易的站出来,若是引火烧身那就乐子大了。
“陛下,臣告辞……只是陛下需防那李征贼子,他这般欺压良善士人,搜刮缙绅田产邀买人心,委实狼子野心昭然若揭,此等不懂忠孝仁义的粗鄙武夫,不可不防啊!”
戴开良半天才幽幽开口,按照惯例将他的致仕之言说了出来。
不过他这份忠心却是没有换来任何的奖励,反而令得崇祯皇帝脸色更加难看。
崇祯的嘴巴哆嗦了几下,看的出来若非是因为这个时候不能发怒,估计早就要痛斥一番了。
但也看的出来,崇祯甚至连象征性的安抚两句话的意思也没有。
对于致仕的臣子来说,这可是极大羞辱了。
“潞州大捷!”
正在殿中一片死寂之时,一连串的大捷报喜声,由远而近。
第326章 崇祯九年
崇祯九年四月底,农民军高迎祥、李自成率部东围庐州,取含山、和州。
五月初六日,连营数十里攻滁州。
五月十八日,总理卢象升率总兵祖宽、游击罗岱等诸道兵驰援滁州,与农民军大战于城东五里桥。
农民军战不利,连营俱溃,北退时正好撞上从陕西增援而来的洪承畴,被斩无数。
农民军被迫撤入滁州城内,是日洪承畴与卢象升合兵一处,全力攻打城池。
五月底,高迎祥从朱龙关率军救援滁州,但却被洪承畴于关山一线伏击,积尸埴沟委堑,滁水为不流。
魁子星,蝎子块等数路农民军,困守滁州月余,孤立无援被攻下城池,部分起义军突围自南山还商、雒。
五月二十一日,卢象升、洪承畴率军包围滁州,以难分平民流寇为由,尽屠城中青壮,斩首不计其数。
高迎祥被洪承畴击败后,连夜北渡逼泗州、徐州,复转入河南。
卢象升显然不会这般轻易放过高闯,滁州城事情尚未开始办理,便令祖宽带领辽西骑兵向北追击,誓要将高闯斩于马下。
三日后,大军顺水流而下,兵分两路,一路洪承畴自凤阳入河南向南压迫,一路卢象升亲领迂回在侧后紧追高闯不舍。
两路大军如同钳形,自左右合拢而来。
在湖广与张献忠部打的不可开交的左良玉,也万般无奈的遵从卢象升之令,分兵向黄州府,阻止高闯向湖广南方突进。
但防的了一个贼,就无法防另外一个贼,已经被左良玉揍的抱头鼠窜的张献忠,终于窥到机会,从襄阳府一溜向南窜入荆州府,与革左五营胜利会师,终于再次获得了自由。
而高闯则是被洪承畴与卢象升两个方向逼迫下,不得不窜入湖广境内黄州府境内,但功败垂成咬着牙等在黄州府的左良玉,显然脾气不是太好。
刚刚到达黄安城下,就被丢了功劳的左良玉迎头一顿猛揍,千里迂回而来的高闯部,人困马乏之下,被早就埋伏好的左良玉抽冷子打的溃不成军,一路向西夺路而逃。
但左良玉在追击之时,却是中了高闯的惑敌之计。
当无数士兵开始边追击边捡拾高闯败兵扔下的钱财物资,但高闯的东西又岂是这般好拿的?
地上的财物动人心,高闯流寇大败于前,强敌远去,无数人开始放心的哄抢斗殴,并且出现大范围的混乱。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