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明-第1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多谢天聪汗!外臣定当戴罪立功,以补今日之过!”
扎牙忽不毡松了口气,赶紧大表忠心。
“本汗说替你出气,并非随口一言,你可看清城头明军将旗,等本汗办完大事,将之擒于你帐下,任你处置!”
对于这些刚刚收服的漠北蒙古诸部,皇太极本就是极力拉拢的,当下拍着胸口保证道。
“多谢大汗,外臣看清楚了。那是一面方旗,上面的字外臣不认识……”
听到皇太极如此恩宠,扎牙忽不毡胸口热血上涌,只觉得自己充满了斗志,但他刚说了一句,便被皇太极打断了。
他愕然望去,只见皇太极肥胖的身影竟然如同弹簧般的跳至龙撵扶手前,完全不知道这家伙这般肥胖是如何行动如此敏捷的。
“你说是一面四角方旗?”
皇太极说话都有些颤抖了,眼睛死死的盯着扎牙忽不毡,宛如欲要择人而噬的猛兽一般。
“是,是是……”
扎牙忽不毡不由得紧张起来,完全没来由的觉得自己就象是小羊羔碰上了大灰狼。
“哈哈……真乃天助我也!天命果然在眷顾着大金!”
皇太极纵声长笑起来,声音充满了欢快,以及掩饰不住的激动。
皇太极没有理由不激动,原本还只是围点打援,虽然把握十足。但还是害怕会有变数,比如说大明朝廷这边动作太慢,李征拖延不前等待意外情况。
虽然李征拖延不前的可能很低,毕竟能练出这样军队的将领,必然会明白一个道理,遇战不敢前,军队就会半毁。
甚至皇太极还巴不得他得令后拖延不前,如果李征真的这样做了,军队士气还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这个事情会让潞州军在心底埋下一颗种子,那便是对后金八旗的畏惧感。
只有有了这种畏惧感,这支军队见了后金八旗,就会再次畏缩,那这支军队就会不败而败。
但眼下这支军队突然出现在朔州城中,皇太极感觉满天神佛都在帮助自己一般,完全是心想事成!
他若是来自后世,必然会自称是位面之子。
这种赌骰子的赌局中,把把都是三个六豹子,试问谁能做的到?也唯有天聪汗皇太极了!
“传我汗令,代善、岳托两红旗围西门,扎牙忽不毡率喀尔喀蒙古骑兵围北门,只守不攻!镶蓝旗艾度礼、固山额真篇古堵住明军向南退路!多尔衮、阿济格率正白旗、德格类兵、豪格率镶黄旗及诸部蒙古随本汗立营东门!大军围困朔州,勿必不能让城中跑掉一只耗子!”
皇太极畅快的笑了一阵,猛的收住笑声,虎视着一众后金文武,森冷的下令道。
“喳!”
一众将领纷纷跪地领命,不多时便即四散而去。
代善也是跟所有人一样,低眉顺眼的准备一起离去,却是被皇太极给叫住了,“二哥,你与岳托这次损失颇重,我拨一些丁口与你恢复元气。此去城西,以固守为上,若是事有个不济,捎个信来北门,我立即发兵助你!”
代善这次捅的蒌子不小,可谓老汗在浑河一战之后,八旗丢的最大一次脸面。
原本还担心皇太极处罚,但是皇太极却是丝毫没有追究,甚至连那些故意颠倒黑白的败兵们,都没有追究,算是给足了他面子。
这要是换了老七莽古尔泰,估计这会儿皇太极就要丢鸡不成反蚀把米了。
“多谢四弟关怀,二哥又不是不晓事之辈。二哥这便去了,四弟你的心思我明白,二哥这次会固守城西,就算两红旗元气大伤,也不会让你失望的!”
但代善却是就吃这一套,原本就因为心中难安,根本不敢与皇太极同撵而行,如今听了这话更是息了大部分与皇太极争胜的心思。
“有二哥在,我放心的很!”
皇太极哈哈一笑,挥手送别了代善离去。
一旁的多尔衮却是在心中暗自叹了口气,这皇太极驭人之术委实厉害。巧妙的利用这次代善裁这个跟斗,只是在三言两语之间,大贝勒代善便淡了许多与他争雄的心思。
之前一征朝鲜之时,皇太极便是用不及时补给,以及故意耽误阿敏麾下报功申请的小手段。
令四大贝勒之一以脾气暴燥出名的阿敏怒气勃发,在狂怒之路,愚蠢的做出欲在朝鲜自立为王的晕招。
这种分裂的态度,给了皇太极最好的机会,联合其他七旗入朝给阿敏施压,最后再将阿敏丢了大明蓟州遵化四城的老帐拿了出来,直接将其囚禁而死。
这口黑锅甩的正是时候,本来就对阿敏以努尔哈赤侄子身份,却能位列四大贝勒不爽的其他大小贝勒,共同落井下石,扳倒了这个政敌。
如今又用怀柔方法,令代善这个老狐狸不得不暂时低头,不与他相抗。
那下一个呢?
肯定是莽古尔泰这个粗鄙武夫了,如今皇太极挟大胜之威,声势正如日中天,代善又暂时低头之际,正是对付莽古尔泰的最佳时机。
而皇太极这次之所以御驾亲征,也正是给莽古尔泰犯错的机会。两大贝勒已经远征,多尔衮可以想象的到,跋扈又自大的莽古尔泰,在辽东会有怎么样膨胀,犯下多少错了。
多尔衮甚至都能想象的到,回到辽东后,莽古尔泰会有哪些跋扈的举动了。
从内心来说,多尔衮是不想莽古尔泰快速倒下的。因为他不仅对于后金的汗位心心在念,还有对皇太极,那刻骨一般的仇恨。
皇太极还未上位,便联手其他三大贝勒,直接逼死了多尔衮的生母阿巴亥,夺走他的两黄旗,更使得他三兄弟反目成仇,这真是刻骨之仇。
不过多尔衮虽然年纪小,却极能隐忍,母亲被逼殡葬之时,他能忍着痛苦高声叫好。
这虽然让他得到了皇太极的信任,再次手掌被改名为正白旗的正黄旗,但却令三兄弟中的大哥阿济格与他反目成仇,兄弟之间争斗不断,从来不曾停息,完全没了携手的可能。
多尔衮心中咆哮着,目光中更是深藏着寒光。
第274章 如何弄死他
杀母之仇,不共戴天!
这仇他一日也不曾忘,虽然他如今对付不了在后金中如日中天的皇太极,但皇太极却也有一个致命弱点——虽然手段了得,但身体却始终不好!
这些年始终都是病怏怏的,因此多尔衮希望莽古尔泰最好多活几年,替他多与皇太极争锋几年,为他争取一些时间,最好是熬死他根本没有信心对付的皇太极。
相比于皇太极,他更有信心对付莽古尔泰和代善,但他也明知道这只能是奢望,他隐隐的觉得,这次回辽东,就是莽古尔泰的末日了。
“老十七,在发什么愣,心不在焉的?”
正在多尔衮苦思该如何在这场政治斗争中悄无声息的帮助莽古尔泰,或者如何从这场注定一面倒的争斗中取利之时,皇太极那如同恶魔般的声音却是突然传入多尔衮耳中。
多尔衮打了个哆嗦,抬眼看到皇太极正凝视着自己,顿时打马上前,他不敢如同代善那般与皇太极兄弟相称,谄媚的道,“回大汗,小弟在想城中的那伙明军,真的值当这般大动干戈么?”
看着多尔衮那熟悉的恭敬面孔,皇太极目光中的怀疑并没有消减,只是隐藏了起来,只是淡淡的道,“父汗之时,浑河之战你可曾听闻过?”
“自然听过。那战虽然艰难,但我无敌的八旗大军,最终还是痛歼敌寇,彻底剿灭了这股大明第一强军!父汗也跟小弟得意的说过,任谁也挡不住我们八旗大军前进的道路!”
多尔衮其时年纪尚幼,只有九岁,此战虽然后来听过,但却没有感同身受,因此感触不深。此时说起来,只觉得自豪罢了。
“那你觉得那一仗该不该打?”
皇太极面无更让点点头,十分平静的问道。
“原本小弟觉得是场惨胜,但这几年明军越来越不经打了,才觉得父汗果然是英明至极,这一仗打的太值了!咦,难道大汗觉得这朔州城中那一伙明军,也是戚家军一般的存在?”
多尔衮原本也只是顺口附和一下皇太极,但越说却越觉得不对味,脸色也开始严肃起来。
皇太极见多尔衮这么快便明白了自己意图,顿时在心中叹息不已。自己成年的儿子中,唯一还算有出息的便是豪格了。
有一次自己问起此事时,这混帐开始显然说的还算中规中矩,但最后居然还洋洋得意的给自己说,若是此战换他为帅,则会如何如何之类的话语。
这种认不清自己的模样,气的皇太极直接赏了他几十鞭子。努尔哈赤起兵十数年,未尝一败,一个后辈小子竟然异想天开的指摘对方当时的种种失误。
战场上瞬息万变,谁能一直没有丝毫的失误,找问题出来容易,当机立断解决问题,就没几个人做的到了。
这种不在当场,只在事后谈论之辈,好听一点的说法叫做志大才疏,只会纸上谈兵。
说难听一点,那就是事后诸葛亮,事前猪一样。
这样的人,莫说将一国交给他,就算交一旗与他,让他独挡一面,估计都会出大问题。
再一对比年纪还略小些的多尔衮,这种落差就更大了。
但这混小子再不是块材料,也是自己的儿子,他做老子的都需要给他擦屁股。
他也只能盼望多活几年,给这小子更多的锻炼机会,令他能够更快的成熟起来,担当起他该担当的责任。
不过一想到比豪格还年轻的多尔衮,皇太极心中便有一种挥之不去的忧虑,自己百年之后,豪格真的能够压制的了多尔衮?估计分分钟就会被对方给玩死吧!
“你觉得我大金该如何消灭这危险的萌芽?”
皇太极深吸了一口气,将心中的烦燥压了下去,淡淡的问道。
“大汗英明果断,小弟望尘莫及,一切听大汗吩咐便是!”
多尔衮当然不会出这个头,急忙低声下气的说道。
多尔衮说话行动,还是如同之前那般恭敬有礼,丝毫挑不出任何毛病。
这个回答合情合理,还态度谦卑,话语间更是大大的抬举了皇太极,按理说皇太极应该觉得十分受用。
但不知为何,皇太极满脑子就只有一个想法,如何能够光明正大的弄死了他?
“老十七客气了,你为大金的墨尔根戴青,本汗也想听听你的想法。”
皇太极到底是枭雄人物,尽管已经起了杀心,但言语间却依旧是一片的和蔼可亲。
“大汗说笑了,您本就下了一连串妙棋。先四门围堵,避免对方逃离。再避开强军守护的北门,主攻东门,南门。只要拿下任何一座城门,大军蜂涌而前,潞州军根本就难逃一死!大汗已经安排的妙到豪巅,而且十分细致,又哪需要小弟献丑。”
多尔衮情知自己无论如何说,都是错的,自己此时的任何错误,日后都可能会是自己的罪证,又哪里肯说实话。
“本汗不是要你分析本汗的部署,本汗要听你的看法!”
对于这泥鳅一般滑溜的多尔衮,皇太极明显失去了耐心,重重的冷哼一声。
“小弟以为,对付这样的强敌,如何小心都不为过,还需要多多制作攻城器械,另外做好长期围困的准备。”
被逼入墙角的多尔衮,无奈之下,只好说了几句四平八稳的策略。
“噗嗤……”
皇太极还未说话,多尔衮身边的豪格便忍不住大笑了起来。
“十七叔这策略还真是稳妥万分,依我看,十七叔不如将正白旗留下围困得了,围上个半年一年,估计饿也饿死了这些尼堪!”
“呵呵,十七叔本来打仗就不如你,这点意见也就是跟着大汗学得两三招皮毛而已,见解浅薄徒为人笑罢了。豪格,你年长有为,定能有办法大破这些泥堪!”
面对着豪格的挑衅,多尔衮却是毫不动怒,面色平静的说道。
“说的也是,十七叔毕竟年纪还小,不懂战阵情有可原!要是本贝子出马……”
看着将平日不对付的多尔衮压在地上摩擦,豪格登时有些得意洋洋了。不过话未说完,便被皇太极直接打断了。
“豪格闭嘴!还不去安排军务!”
虽然及时制止了豪格的白痴自吹,皇太极额头的青筋却是跳的更厉害了,一腔怒气怎么也压制不下来。
尤其是扫到周围众将眼底,都是一副牢牢收敛着眼中鄙视目光的模样,皇太极内心那个想法更加的强烈了,到底该用什么法子弄死他呢?
第275章 打气
城头上的李征,目光紧盯着城下。
蒙古骑兵慢慢汇聚而来,万余骑缓缓行进,腾起无边的尘埃,摄人心魄。
这些蒙古人的动作很奇怪,不仅没有攻城的意思,甚至离城五百多步开始安营扎寨。
令李征警惕的是,蒙古人扎住营地后,开始修筑栅栏,大军在后一副死守,想要将明军困死在城中的模样。
这真的是夭寿啊!
大boss竟然选择围困的招数,而不是速战速决,这难免令李征有些怀疑。
北城方向,李征已经确定建奴选择的是围困,只看那栅栏的模样,建奴自己进攻都十分费事。
吩咐麾下保持警惕之后,李征带着几个亲卫便来到了东城城楼之上。
面前的场面才是李征设想中的,无数建奴猬集于数百步外,虎视眈眈的盯着朔州东城门。
按照道理讲,北门自己的兵力是最为薄弱的,只有二千人不到。东城的守御兵力是最雄厚的。
虎大威的八千大军,除了西、南两门各派遣了一千守军之外,剩下的都集中在了这里,按理说是最不容易突破的才对。
但建奴就是反其道而行之,攻击最难得手的东门,这就有些耐人寻味了。
“大哥,情况有些不对啊!”
李征与虎大威寒喧了两句,便直接进入正题。
“确实不对!就不该在这朔州呆这么长的时间!”
虎大威脸色沉重的看着无数建奴在城东安营扎寨,更是着手开始打制各类攻城器械,忧心重重的道。
“大哥,我说的是建奴的脑袋似乎被驴踢了,偏偏选择最难啃的东门,这可是建奴酋长亲自领军,不应该犯这种错才对!”
李征苦笑一声,虎大威这是有些怂了,连基本的判断都丧失了。
“唉!建奴可是有十数万,攻哪个方向不是攻?哪怕四门齐攻,这人也足够了!突围!必须突围!”
虎大威意志有些消沉,摇摇头叹道。
人的名,树的影。
建奴纵横数十年不败,人数又这般的多,委实令他有些气夺。
李征一时有些无语,这个时候突围,大半都是步兵的明军,最后又能够跑出去几个?
“大哥说笑了,放着坚城不守,靠两条腿跑赢四条腿,根本不现实啊!”
李征也有些慌了,若是这虎大威打定主意跑路,那自己就惨了,说不定这次就得交待在这里。
“老虎别慌张了!建奴向以野战为强,攻城向来都是弱项!如今已经斩杀了城内内应,只要咱们一力守城,朔州城定可稳如泰山!”
不知何时,曹文诏也来到近前,只听了两三句,便忍不住反驳道。
“但是这内无粮草,外无援军,建奴足有十数万,如之奈何!?”
虎大威并没有被这几句话给提起神,依旧一副半死不活的模样。
听到援军二字,曹文诏也有些虚了。
他与虎大威麾下都还有军队可以调动,但这些军队来不来先不说,就算来了,估计也是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
“有!我们有援军!”李征顿时拍着胸膛,上前一步说道,“小弟这便动员潞州军全军前来,今日必与建奴决一死战!”
“你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