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明-第1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一片沉默中,李征倒是突然想到一个可能。
“应该是金蝉脱壳之计!流寇之前不断的迟滞官军前进只是一个幌子,为的只是引诱官军的注意力,然后主力藏于别处,等官军通过后,再悄悄的撤向别的方向!”
“嗯,若是分为小股兵马不断越过,或者天黑之时转移更是神不和鬼不觉!另外还有其他方法,也不是不可能。”
李征思索了一下,倒也想出了一些办法,不过这些推理他可不准备告诉这里的人,毕竟自己犯了错,碰到一个会说事后诸葛亮的话,是个人都不愿意听。
“督师,咱家觉得讨论如何失误已经没必要了。咱家觉得这七省总督的四面围剿之计,本身就有问题!”
在众人都沉默无言之时,一个尖利的嗓子却是响了起来。
众人一看,正是谢文举,怪不得有这胆子公然指责七省总督这般高级的文官,反正宦官与文臣向来不对付,而且相互之间也无可奈何,这点得罪根本不在话下。
“咱家觉得,若事情从根子上说,只能说七省总督一昧求得四面围剿,却不知这世间之事,哪有尽善尽美哪!”
李征眉头一突,这谢文举果然如同他所料,开始甩锅了。
众人一片沉默,宦官与文臣打架,他们这帮子武夫可是不能乱插嘴,这两方都太大神了,没有靠山没有背景的他们,根本惹不起任何一边。
“谢公公此言过了,本督觉得还是咱们自身责任也有一些。”
虽然心中同意谢文举的说法,但同为文官,卢象升也不能完全将责任推到别人身上。
“呵呵……别人咱家不知道,但潞州军自从山西赶来,一路上拼命在前,就算入山剿匪这种没有人愿意干的事,咱们也没有退缩过!这一路兢兢业业,怎么反而还有了责任了?!咱们哪一条不是按照七省总督要求来的?”
谢文举显然不是一个肯负责任之人,甚至有可能的话,一点责任都不想替别人背。
“话是这么说,但,唉,还是等着陈督师的帅令吧!”
卢象升想辩解一番,却是发现根本没得讲。
若是继续为陈奇瑜说话,必然会得罪麾下这些武将们。有责任,那责任是谁的?就算卢象升真的能背起大部分的责难,剩下的小块也不是他们武夫能够背的动的啊!
如今能把黑锅扔出动,谁愿意背在自己身上?
武夫们这次倒是齐齐赞同谢文举的话语,纷纷表示这种远距离掌控战局的作法,似乎并不恰当。
这一躺自己这边确实完全按照陈奇瑜送来的规划来的,革左五营虽然是自己这边出了问题,但罗汝才却明显是陕西那边出了问题!
而自己这边的主要目标高迎祥,则下落不明,说不定还在郧西的山区猫着呢。
算起来,自己这边似乎也并没有什么太大的错误啊,起码和陕西那边情况一样不是?
既然战略目的已经失败,所有人不管愿意不愿意,都开始准备甩锅了。
第246章 怕是玩脱了吧(3/3)
郧西山区。
这里的山并不大,但已经靠近南方,雨水也不象北地那般稀少。
有了充足的雨水,这里山上倒也处处翠色,入夏的季节下,处处郁郁葱葱,倒也蛮有诗情画意。
在初生的阳光照耀下,雾光殷殷,缭绕在群山之间,倒别有一番仙境的感觉。
但李征却根本无心欣赏这种风景,他此刻分外的怀念前世的蚊香,那几块钱就可以解决睡眠质量问题的东西。
他痛恨的看着帐中据说军中必备的防蚊神草,艾草,这玩意根本就没有什么用,尽管他已经放了很多,但依旧被叮的满头包。
他更痛恨似乎已经人间蒸发般的陈奇瑜,自从上次送来几股流寇已经开始跳出包围卷,肆虐各地的消息后,这家伙已经快一个月没有送来命令了,让他活活在这里挨蚊子咬了大半个月。
李征痛恨并奇怪着,看着眼前这局势,明显是已经开始玩砸的节奏啊。
难道自己的到来,无意中改变了历史的走向,让这场原本的胜利变了味?
李征摇摇头,自己这一路来可是严格执行命令,并且自己又不是来搞乱的,根本没有私纵流寇的想法。
甚至潞州军的战力之强,也可以更加有力保障这个计划得以实施,并不存在自己的原因出现历史的改写啊!
难道是这陈奇瑜在弊什么大招?所以这一个月来才没有任何的动静?
这也不怪李征胡思乱想,毕竟史书上记载这次大战也只是简略的介绍了一下。
毕竟从‘官军四面围堵,流寇情急走车厢峡,然后被陈奇瑜尽数围困’这么简略的一段话里,李征也实在分析不出来当时到底是如何做到的。
不过这显然不影响李征作为一个看客的身份,只是等待的时间让人有些难熬罢了。
眼看又是一个风平浪静的一天,李征走出满是蚊虫的帐篷,觉得还是外面舒服一些。
他这个想法还没有持续一刻钟,一阵响亮的号角声便打破了清晨的宁静。
李征稍稍辨认了一下节奏,便明白这是召集诸将军议的号角。
不过从节奏上看,事情并不算太紧急,应该只是例行的军议罢了。
当李征匆忙来到卢象升的中军大帐之后,却愕然发现监军谢文举竟然也在这里。
这家伙能起这么早,完全出乎李征的预料之外,似乎除了拿银子时见过这场面外,平常时候根本看不到啊。
见李征到来,卢象升只是点点头,并没有透露什么。
而另一边的谢文举,好吧,这狗东西正自顾自的喝着茶,脸上有些得意,但似乎也没有打算给李征说点什么内幕消息的意思。
还好大帐内还有其他的将领,李征也就走过去,大家随便聊聊,顺便探探有什么内幕消息。
但众人似乎更觉得李征应该知道些什么,将李征想问的提前问了出来,顿时也只能大眼瞪小眼,完全没有了话题可聊了。
好在这尴尬的时间并不长,不多时所有人都到齐了。
等人到了差不多了,卢象升清清嗓子,拿起案上的一张纸,平静的说道。
“陈督师已经上了报捷奏章,向朝廷邀功!”
看着下面一群人都是莫名其妙之中,还带着些许兴奋的表情,卢象升摇摇头,接着说道,“不是给我们邀功的。”
“陈督师俱言于车厢峡围住了八大王张献忠,念及流寇也是圣上赤子,便招安了他们。”
卢象升无视下面众人跨下去的脸色,依旧十分平静的说道。
“啥?”
第一个不乐意的便是左良玉了,并不仅仅因为没有他的功劳名字,更重要的是,张献忠是他打的七零八落的,剩下残兵败将然后功劳全部被七省总督给抢了,这就有些欺人太甚了。
“督师,末将不服,张献忠之事,末将也不无微功!何况流寇凶残成性,如何围而又放,这不是拿朝廷大事当儿戏么?”
左良玉如今兵多将广,在湖广纵横无敌的情况下,更是难免有些膨胀。好在他还知道卢象升不好惹,说话间虽然气愤,但话语却并没有多跋扈。
“咳咳,这事也许另有隐情……”
卢象升本来是一个讲道理的人,此事陈奇瑜做的确实不太地道,顿时吱吱唔唔的有些说不出话来。
“左将军稍安勿躁,此事并非那般简单。”
谢文举却是一副老神在在的模样,含笑替卢象升解了围。
“唉!此事确实有些不妥,嗯,这里还有一些消息。张献忠被招安后,到陕南凤翔府便又一次反了,从就抚到再反,其间只有十几天的功夫。”
卢象升摇摇头,再次公布了这个消息。
“制定这个政策的人是白痴么?”
帐内一片哗然,人人听到五百官兵押解三万余,还没有来的及解除武装的流寇,前往陕西凤翔府就抚的情节后,都一副不相信自己的耳朵的模样。
不等众人炸开锅骂娘,卢象升便伸手制止了诸将,然后叹了口气,又拿起桌上的几封奏章副本,脸色也有些黑。
“汉中府知府也上奏朝廷,言明当时李自成也被围在其中。”
“德安府上报,革左五营也在其中……”
“汾阳府也俱奏,罗汝才当时也在车厢峡……”
“南阳府同样恭贺大捷,一座山,草头王等俱在车厢峡……”
“信阳府……”
一道道奏章不断念出,全部都是各地知府恭贺朝廷大捷,流寇被夺志的消息。
这些遭了流寇肆虐的各府群起响应,一个个有名有姓,天下知名的流寇,名字全部全部都在车厢峡,都被英明神武,古今无匹的七省总督陈奇瑜堵在了这处地方。
听着这些知府拼命夸赞七省总督荣立大功,建不朽功业的说词。帐内众将都是见了鬼的模样,人人茫然四顾,到底谁能告诉我这到底是出了什么事?
“督师,是何人领军建此奇功?”
李征真觉得哗了狗了,忍不住出言问道。
“没有人!嘿嘿,奏章上没有列出有功将士名单,也没有哪位将军站出来说自己于此战立功!奏章上更没有讲述作战经过,甚至连围困敌人的详细地点也没有写出来,只有所谓的汉中府车厢峡这么一个地名……”
回答李征的是监军谢文举,虽然嗓子依旧是那么阴测测的,但此时却没有人再觉得有什么异样。
大明将领会如此推脱这么一次傲人的功劳么?帐内众将都觉得极为荒谬,平常时候没功时还会有人杀良冒功呢,这么谦虚的,还真没有见过啊!
事出反常必有妖,人人心中都已经有了一个答案,个个都觉得有些幸灾乐祸,七省总督这次怕是玩脱了吧。
第247章 后金入寇(1/3)
帐内一片安静,能混到在这大帐里站着的,没有一个不是聪明人,有些话,不用点明,大家都心中了然。
“督师,末将觉得,高迎祥必定也在其中,否则为何这许久没有音讯?”
一片沉默之下,左良玉第一个出列抱拳恨声道。
“左将军莫要这般胡闹,当以朝廷大计为上!”
卢象升愠怒的看了一眼左良玉,厉声喝道。
左良玉讷讷的谢了罪,灰溜溜的归了队。
其实大家都有这般的想法,只是左良玉第一个站了出来,因此这家伙被一通训斥之后,所有人都抱以同情的目光。
“你们也不用这般心急了,高闯已经有人上奏了。西安府已经前他们报上去了,当然也是被围在了车厢峡!”
谢文举今日的心情极红,笑吟吟的补充了这么一句。
众人都松了口气,他们这数月来忙碌都是为了高闯与张献忠,既然这二人的黑锅如今也被扔在了七省总督头上,那真是再好不过的结果了。
大家对朝廷也都有了交待,你看,不是我作战不力。而是我辛辛苦苦把人连打带推的送到陈总督面前。
陈总督明明已经围住了贼人,却因为各种原因选择了招抚,这才让千辛万苦被围的流寇又一次逃出生天,自己这里是丁点责任也没有的。
不过这高闯竟然又跑到陕西,却是让人深为佩服,这家伙还真是神出鬼没的,幸好这个责任没有背在自己身上。
至于陈奇瑜可能存在的矢口否认,这里的人一点也不担心。
他若是敢否认这里没有高闯,没有曹操,更没有其他的流寇,那他就得将此战的详细经过解释清楚。
但这仗本就是子虚乌有之事,单单一个具体的战场位置,估计就能让陈总督打消这个念头。
没有参与此战的将领,更没有地方缙绅们可以出来作证。
陈总督想推脱这事,就得先表明自己欺骗了皇帝,如果这样都还不死的话,那他就得面对无数跟在他之后,群起欺骗皇帝的地方大员,以及这些地方大员背后庞大关系网的疯狂反扑。
在朝野都一片弹劾之中,他能最终善终就是能耐不小了。
因此,这个哑巴亏,他陈奇瑜只能吃定了。而且只要他让大家都过的去,他还可以收获一个绝世统帅的美名,虽然最终因为大意放掉流寇,但却并不能完全掩埋他之前滔天的战功!
这个道理人人都明白,卢象升更是明白,虽然他不屑于背后做手脚。但事已至此,他也无话可说,更不可能去戳穿这个谎言。
“如今在这郧西已是鸡肋,下一步该当如何?”
这句话纯粹是没话找话,但卢象升确实也有些迷茫了。
想要回师镇压流寇,就得先违了军令,更需要戳穿这个皇帝的新衣。而且更棘手的是,朝廷方面的反应。
没有人愿意这个时候调回大军,这显然是给大家都找不痛快,身在这个局中,想要事事随心,那只能是痴人说梦。
“罢了,等待朝廷的旨意下来再说吧。”
见所有人都沉默着,卢象升也只能叹口气,装作什么事情也不知道了。
……
在郧西一片沉默和幸灾乐祸之时,山西局势却是突然之间天翻地覆了。
后金汗皇太极亲自御驾亲征,后金方面也是出动了最为豪华的阵容,多尔衮、多铎、阿济格、岳托、阿巴泰等一杆后世闻名的后金将领也是一个不少,尽数到场。
正黄旗,两白旗,镶蓝旗,正红旗一共五旗精锐,外加蒙古各部会盟的骑兵,共计八万余人也是铺天盖地而来。
这种阵容,别说刚刚损失严重的察哈尔人,就算是全盛时期的察哈尔人也是不敢直撄直锋。
收到后金大军扑来的消息,林丹汗也是第一时间从归化撤退,如今再向西已经不行了。
河套地带也是由数不清的蒙古部落聚焦,若是扑过去,这些小部落还好,一旦与准葛尔人发生冲突,那就是完全自陷泥淖了。
向北是最佳选择,还有自己的蒙古同胞可以依靠,而且这些蒙古部落也是被林丹汗曾经教训过,应该可以压的住他们。
刚刚安定下来的察哈尔人也是马不停蹄的再次向北转移,准备和漠北蒙古联手共抗后金。
漠北三部有骑近八万,若是能够与察哈尔人合力共抗后金大军,就算不敌,大家在漠北周旋一段时间,也能令后金这次大军只能无功而返。
但是皇太极却是丝毫不理会林丹汗的如意算盘,力排众议,死死的依着察哈尔人转移的道路,一路向北穷追不舍,誓要收拾掉察哈尔人。
皇太极的算盘打的也是极精,察哈尔人作为整个蒙古名义上的大汗,只要收拾掉他,那偌大的蒙古草原就会群龙无首,再行平定蒙古也是胜算多多。
好不容易熬到林丹汗犯浑与土默特人决战元气大伤的机会,皇太极自然不愿轻易放弃。
他坚信,被林丹汗教训过的漠北蒙古是不可能接纳林丹汗这个大汗,双方联手的基础根本就不存在。
事实也确实如此,漠北蒙古对于林丹汗的大驾光临,也是抱以极大的敌视。双方别说联手对敌了,漠北三部更是集结了部落所有能战之士,拦截林丹汗北上之路。
林丹汗空有冲天大恨,但是却也是无法奈何铁了心与他作对的漠北蒙古三部。
若是在后金穷追不舍的情况下,他与三部再大打出手,那可真是白白便宜了后金。
林丹汗颓然率军折而向西,向着河套草原辗转而行。
如今漠北三部没了指望,草原上也是再无他可以容身之所,只能折而向西,希望能够有一条出路。
事实上,蒙古人在草原上果然是天生的王者,一番万里跋涉之下,几经变换道路之下,后金却是只能跟在屁股后面吃灰,根本就摸不到察哈尔人的影子。
双方始终相隔着十多日的路程,根本就没有发生任何交集。
但是这一次漠北三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