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鼎明 >

第111章

鼎明-第111章

小说: 鼎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更有不少人,添油加醋的述说着那些被夺职的保甲长们的苦楚,还有其家人是何等的无助。
    也有人不无担心,要是这般泥腿子真的有了这种权利,那他们的差事还如何去做?不能打,不能骂,难道还得陪着笑脸跟这些泥腿子们商量着办?
    这不仅仅是差事难度几何式的增加,更是脸面威严都得扫地的问题啊。
    更有人担心,一旦有事令这些人不满意,自己就会直接丢饭碗,那谁还敢管事?长此以往之下,这些刁民们还不得上天啊!
    这些人自然大多是既得利益者,李征如此严格的反腐,自然是触动了大家的利益。
    而且李征还不同于之前历朝历代那般,在内部组建反腐团队,反而开创性的将监督和弹劾的职务交给了普通百姓。
    他们要伸手的便是这些百姓,做哪件事能瞒的过这些当事人?
    但是在民间,却是清一色的叫好。
    以往民告官,还得过针阵,走火路,才能证明自己确实是冤情滔天,民愤极大。
    但如今只要家门口,就可以定一个官吏的罪责,那主事的官吏还敢肆无忌惮的欺压自己么?
    地方上虽然怨声载道,但民间却是欢欣鼓舞。
    原本李征还担心军队中可能会有人不满,觉得自己这是过河拆桥。但随着地方上的家书入营,人人夸赞李征为民作主,更要求自己的子弟好好报效李征云云之类,原本还有些许的杂音顿时消失的干干净净。
    这让原本还准备好好向士兵们开一次大会,讲讲其中利弊的李征十分意外,事情意外的得到圆满的解决,却也省了他四处奔波的辛劳。
    军队来自于民间,自然与民间不可分隔,家中的信件更是远比李征口若悬河的演讲更令他们信服。
    虽然事情已经平息,但军中还是需要进行讲解李征的意图与利弊,不过这已经不需要李征再亲自前往各个军营了。
    只需要将李征的意图详细给各地驻军将军介绍过,就可以通过他们向全军传达下去。
    军队快速稳定下来,也令得地方上保甲长们报怨的声音一下子小了许多,没有来自军方的支持,这些人根本翻不起任何风浪,说不定还会有秋后算帐的严重后果。
    高平县试点算是成功的,其中需要总结地方也有不少。
    不过李征尴尬的发现,除了他自己以外,他能商量的人并不多。
    人都不是无私的,尤其是在这个千里为官只为财的时代。能够参与到这种讨论的,都是既得利益者,或者说是被损害利益者。
    与这些注定要受损利益的人讨论方案,如何更让他们利益损失的更彻底一些,李征觉得自己还是独自慢慢思索整理为好。
    好在李征有后世的经验可以借鉴,这个任务虽然繁重,但却并非不可完成。
    崇祯六年八月底,当李征终于整理出一套完整的大纲之时,北地也开始风谲云诡起来。
    在漠南草原上,与土默特蒙古人对峙了数月的林丹汗,于也等待不下去了。
    从朵颜草原逃窜而出,他极需要一块可以休养生息的草场,以休整他的察哈尔部族。
    这个条件在之前的谈判中,土默特人已经做出了让步,愿意划出一半的草原给察哈尔人入驻,并依旧在名义上承认林丹汗为全蒙古人的大汗。
    这种退让的态度,也曾短时间内令草原的局势缓和了不少。就在众人都觉得也许事态已经开始平和之时,局势却又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但是这种让步并没有令林丹汗同意,他接受了这些条件之后,不久又提出了要求土默特人立即归于自己帐下,交出族内的所有统治权力。
    这种直接将所有贵人的权利收空的作法,直如完全将土默特汗的尊严踩在了地上,更是用脚尖狠狠碾了几碾。
    若是土默特汗能够接受这种条件,那他根本就不是男人了。
    因此事态在稍稍平和之后,便突然间爆发开来,受辱的土默特汗直接鞭挞了前来传讯的察哈尔人倒霉,开始疯狂的调集所有能战的土默特族人,准备着即将而来的决战!
    事实上林丹汗也很无奈,因为后金方面数月来不断的集结大军和物资于东线,明显是正准备着屠刀向他砍来。
    在后金沉重的军事压力之下,土默特人这一个曾经抵抗过他统治的不安分份子,他是说什么也不能放心将之留在侧后的。
    而土默特汗之前软弱的表现,让自大的林丹汗以为可以轻松的,压迫来土默特蒙古人的统治权,方便他整合内部统一应对咄咄逼人的后金。
    但现实却是打了他一个嘴巴,而面子上他又不能一见对方硬了,便退让一步,要求对方和自己统一战线。
    这个不仅仅是面子问题,还有能不能成的问题,万一使者再被羞辱一番而回,那他这大汗可就威严扫地了。
    双方之间没有再沟通的后果,便是十数万骑兵在漠南草原来了一次团战。
    察哈尔人这些年在与后金战争中很是锻炼出来一些精锐,再加上黄金家族唯一继承人的身份光环,土默特人在这场战争中,处处束手束脚,打的那叫一个稀里糊涂。
    张坝草原一战,八万余土默特骑兵被五万不到的察哈尔人打的溃不成军,部众投降者甚众。
    但任凭鄂木布楚琥尔如何收敛人心,肯和他并肩御敌的族人还是不多。很多底层蒙古人平日就不服他向后金称臣,如今草原上最正统的统治者,黄金血脉后嗣林丹汗前来,投奔的人自然络绎不绝。
    这种趋势下,鄂木布楚琥尔根本就败的收不住脚,开战不到一个月便被察哈尔人攻占了草原明珠——归化城。
    部众星散的土默特汗鄂木布楚琥尔,在向东求援无望的情况下,只能带着千余汗帐铁骑败兵,向南请求入关并要求明廷调停。
    对于鄂木布楚琥尔这种曾向后金称臣的货色,鼠目寸光的大明朝廷根本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个极好插手草原的机会,反而严词将之堵在关外,更是人人快意其这般如同丧家之犬。
    走投无路之下,土默特汗鄂木布楚琥尔只能冒险穿越沙漠,投靠喀尔喀蒙古表兄了。
    当进一步消息传来之时,已经是大明崇祯六年的九月底了。
    朝廷在邸报上报道了土默特人遭受的苦难,然后洋洋得意对内宣称这便是背叛大明的代价。
    对于这些猪队友,李征看完也觉得整个世界又灰暗了几分。

第238章 是可忍孰不可忍
    草原上的动荡仍然在继续,一统漠南草原的林丹汗志得意满之中,也在深深的畏惧着东方那不可战胜的大敌。
    自努尔哈赤时代,察哈尔人对上后金兵马,几乎一直都是在被按在地上摩擦。
    被虐待的次数多了,察哈尔人虽然依旧倔强着,拼尽全力与后金争夺着草原主人的位置。
    但许多人内心深处,已经开始对后金八旗产生了深切的畏惧,这种畏惧,只有离的越远,才会减轻些微。
    林丹汗虽然嘴里从来不承认自己畏惧,但他刚刚统一漠南,便放弃穷追土默特汗鄂木布楚琥尔的打算,直接开始大肆筹集物资,厉兵秣马就能看的出来他内心深处的恐惧。
    东方的后金只是在不紧不慢的集结军队物资,就能吓的千里之外的林丹汗不得不全力备战,这种笑话李征却是完全笑不出来。
    历史的车轮还在滚动着,完全的一样,似乎是根本无法有丝毫的撼动一般,以一种无可抵御的姿态向前。
    归化城就在大同关外数百里处,消息传递过来并没有多少延误,对于林丹汗一连串的晕招,李征也是看的叹为观止。
    似乎这个时代与后金为敌的,脑子都会出现问题,无论大明还是林丹汗,都为了一把芝麻,直接砸了一地西瓜。
    本来土默特汗远遁,而大部分土默特族蒙古人,又自发的投入他们大汗的宽广胸怀之中。
    但他们收到的并不是温暖,反而是比这该死的小冰河时代的天气还要酷烈的寒冷。
    大批的土默特人不仅被从原本的草场上赶走,甚至连他们仅有的糊口的羊羔也被一并抢走。
    每天都有无数的土默特人被区别对待,他们原本的牲畜被肆意的征调抢掳,他们家什被人随意收走。
    而答复也只有一个,那便是伟大的巴图鲁汗需要这些东西来抵御后金野蛮人的入侵。
    这种野蛮掠夺政策,虽然是形势所迫,察哈尔人从朵颜草原而来,原本的积蓄早就消耗殆尽的缘故,但却完全失了人心。
    土默特人从一开始的策马相投,然后慢慢开始四散而逃,最后更是形成一个个规模不大的马贼团体,开始袭扰察哈尔人。
    这个转变只用了两个月时间不到,速度快的令人咂舌。
    后院一乱之下,察哈尔人完全陷入了层出不穷的马贼漩窝之中,好不容易筹集来的粮草物资屡屡被毁,更是令性格自大又暴燥的林丹汗怒气直冲九重天。
    为了消灭这些马贼,只能加大对土默特人的剥削,而加大剥削则制造出来更多的马贼、
    虽然在表面上看,察哈尔人四处出击,消失一支又一支的马贼队伍,战果辉煌不说,而且还不断提升了他的威严。
    但事实上,林丹汗也不由自主的跟着大明进入了一个死循环。
    草原上打的热闹非凡,李征这边也开始出现了状况。
    之前势穷的高迎祥部不得不翻越大山进入四川,但在四川晃荡了数月之后,又一次从四川杀入陕西,从阳平关奔向巩昌。
    洪承畴远在秦州抵御,大军来不及回防,闯营于是渡过两当,突袭占领了凤县,然后分兵两路:一路向汉中,抄小路进犯城固、洋县;一路由凤县奔向宝鸡、汧阳。
    这时在平利、洵阳间的贼兵有数万人,从四川进入西乡的有二三万人。进犯城固、洋县的贼兵又向东攻占了石泉、汉阴,会集在汉中、兴安,窥视商州和雒南。
    一时之间,整个陕西又乱成了一锅粥。
    更不妙的是,老回回并没有跟随高闯杀入陕西,而是趁隙突破四川官军防线,再一次杀入湖广腹心。
    另一路张献忠鬼使神差的避开了老恩客左良玉,自湖广西北直接突入了信阳府。
    沉寂还不足四个月的流寇又一次开始燎原,还是从三个方向同时起火,顿时将大明朝廷原本的注意力,从草原上拉回了现实。
    好在张献忠部,在信阳快速发展之下,开始膨胀起来。居然挥军数万,再次攻打襄阳城。
    在这里,他与他人生的克星左良玉第一次相见,场面上是出现了满天火花。
    张献忠不出意外的被左良玉按在地上疯狂的摩擦了,然后张姑娘来不及整理已经被撕的粉碎的衣衫,就这般狼狈的逃回信阳,开始专心在河南搞风搞雨。
    临危受命的左良玉果然不愧鬼眼候恂的赏识,立即率军南下,将正洋洋得意在恩施卫与岳州府肆虐的马回回等人敲的满头包,赶的急急如丧家之犬满地图的逃命。
    只用了三个月不到,革左五营的兵营便被左良玉剥了一层皮,折损过半的革左五营,狼狈窜入徐州境内,再不复之前的光辉。
    陕西方面,更是出现一位盖世狠人,受洪承畴压迫,高闯在陕南站不住脚,不得不一路向北流窜。
    在延州,高闯经历了人生的又一个低谷。
    数万人马被一个名不经传的人物陈奇瑜,带着万余官军,通过一系列的騒操作,成功将其逼入一处山谷处,打了一个绝望的战役。
    延州一战,高闯不仅新拉的老乡伤亡惨重,就连一直小心保护着的老营也折损大半,真真正正的元气大伤!
    这一战也成全了陈奇瑜,大明朝廷第一次拿到了高闯的战旗,外加数个高闯心腹大将的头颅,这还不算,还有十数股在朝廷中有名号的流寇头目,也一并在内。
    这样辉煌的胜利,大明朝廷可谓从来没有经历过!
    再加上左良玉在湖广的精彩表演,更是一扫之前官军作战萎靡的现况,各路官军军心士气都提了起来,朝廷上下更是齐齐道贺称圣。
    如今高闯被压缩在陕西北部山区,洪承畴,陈奇瑜两路大军左右包夹,眼看就要覆灭在即。
    海内形势似乎一夜之间便即要好转了,无论崇祯皇帝还是朝廷文武百官,都在等待着陕西的最后捷报,等待着肆虐大明最大的一股流寇怆然伏诛的那一刻。
    崇祯皇帝心情极好,整个人都显得荣光焕发,平日三餐都是随便对付的他,今日午膳更是多加了两碗饭。
    不过崇祯皇帝的运气似乎已经用完了,还没等到晚上再多加一碗粥之时,一个惊人的消息便八百里加急送至了京城。
    一直在草原上征剿越来越多的马贼的林丹汗,竟然悍然出兵张家口,大肆抢掠物资,更是要求大明立即赐下市赏,而且还是要是平常年景的两倍!
    ‘啪!’
    这封奏章被崇祯皇帝怒不可遏的拍在御案之上,真可谓是可忍孰不可忍!

第239章 誓师出征
    所谓的市赏便是大明朝廷为了安抚北方的强敌,采取的一种经济手段。
    每年定期开一次互市,与关外互通有无。
    虽然大明朝廷规定了数种战略物资在互市中的数量,但在吏治崩坏的崇祯朝,这条禁令完全就是名存实亡。
    每一次互市,关外的蒙古人都可以从中获得巨量的物资。这样一来,可以通过交易获得必须品的蒙古人,就不会冒险通过刀箭去抢夺,毕竟那是会死人的。
    关外活着就不易了,面对着坚城利炮,和打了几百年也没分出高下的敌人死磕,只要还有其他选择,战争这手段就不是首要选项。
    但为了面子,从来都是蒙古人低头上书连续申请数次,大明朝廷才会顺着台阶下令互市。
    这种方法,蒙古人得了实惠,大明得了面子,双方你好我好大家好,这就很愉快了。
    但林丹汗这种如同威逼的做法,却是直接伸手打脸了。
    崇祯皇帝还年轻,完全不能忍气吞声接受打脸这种耻辱,而自大惯了的大明朝廷文官集团们,更是不能接受这种侮辱。
    而且现下随着全国剿匪形势的大好,这些有了依仗的朝廷大员们腰杆子也直了许多。
    大明朝廷给林丹汗的回书措词是极严厉的,先谴责林丹汗这种背叛同盟的道德问题,更是以受害者的名义要求林丹汗给出解释和赔偿,否则就在大同与林丹汗来个全武行!
    而且大明朝廷还不是只说说而已,调兵的命令已经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传向山西。
    在几乎一致通过的情况下,在山西严防高闯窜入山西的虎大威与李征两部山西官兵便成了他们的打手。
    这两支最能打,而且距离最近的官军,也成了唯一的选择,而且还是最佳的选择。
    但收到回函的林丹汗则更是硬气,这位从来将面子放在第一位的家伙,绝对没有放低姿态的基因。将一众劝他暂时低头的心腹,统统臭骂一通后,也回了一封书信。
    在信中,他不仅再次要求互市,更是头铁的将市赏改为互市。
    而且信中更是推翻之前的要求,以平等的姿态要求大明朝廷从今日起放开边市,更是不得以任何理由关闭边市。
    最后更是赤果果的威胁大明朝廷,一旦不同意自己的要求,那边境自此之后,就再无宁日。
    他会先行消灭大明山西驻军,然后尽灭敢来援的所有明军援军,最后更会效仿先辈,跃马入关,来这南边的花花世界好好赏玩一番。
    尤其是最后那一句‘北京城下,朕将与大明皇帝会猎’,更是将满朝文武全部激怒了。
    先不说林丹汗有没有这个本事做到兵困北京,甚至他能不能过的了大同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