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我是蒋干 >

第146章

我是蒋干-第146章

小说: 我是蒋干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庞)统少未有识者惟德公重之年十八使往见德操。德操与语既而叹曰:“德公诚知人此实盛德也。”

    从这个记载可以看出庞德公对庞统的成材、成名都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而到最后这两位两个毛头小伙子也没有辜负他的厚望成为后汉三国时期的著名谋士。这足以说明庞德公的人物品藻水平。如此高士竟然隐没于田间实在是一个时代的悲哀。

    (四)

    庞德公虽然在史料中的记载并不多但他的事迹、风范对后来的文人墨客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据有关资料记载:唐代诗人孟浩然、晚唐文学家皮日休就曾经效仿庞德公在鹿门山隐居。鹿门山也因为有过这三位名士而出名。鹿门山上的“三高祠”就是为纪念庞德公和孟浩然、皮日休而于明代修建的。后人还建造其他一些纪念性建筑(如庞公制药洞)及很多景点供后人凭吊这位曾经后汉时期著名的隐士。元人潘音曾经赋诗缅怀庞德公:

    高士遗迹尚可寻襄阳城外闷幽林。

    久知轩冕浮荣薄已卜耕锄乐趣深。

    麟阁不图丘壑相鹿门应遂白云心。

    千秋事与人俱往满目秋楸带夕阴。

    所谓“邦无道则隐”庞德公带着满腹经纶而隐居山林不求闻达于诸侯逍遥于山水之间忘情于阡陌之中自得其乐也算是一种另类的精彩人生吧。

    s
………………………………

华南虎(部分转载)

    华南虎是所有种类的老虎中最为濒临灭绝的一种。生活在中国中南部,估计世界上仅有20…30只野生华南虎,现在可能连这个数量也不到了。现在世界上还有50只左右华南虎生活在中国18个动物园中, 两只虎在‘拯救中国虎‘南非野化基地。华南虎是老虎最小的几个亚种中的一种。雄虎从头至尾身长估计2。5米,体重接近150公斤;母虎更小,身长估计2。3米,体重接近110公斤。它们『毛』皮上的条纹既短又狭窄,与孟加拉虎和西伯利亚虎比起来条纹之间的间距较大。

    华南虎是中国独有,与国人奋斗2000年,对如何攻击和躲避技巧最丰富,所以处境最危险。50…60年代中国大规模捕杀华南虎,现在是比大熊猫还危险且珍贵的物种。杀人最多的记录保持者是在印度的孟加拉虎,与印度人素质和当地环境有关。在当地食肉兽中豺对孟加拉虎和华南虎构成威胁,豺攻击力不如狼,但群体比狼群更多且坚韧又没有种族之分,不同豺群会配合攻击虎豹。在印度曾有20只豺群攻击一只成年雌『性』孟加拉虎,虎在第一次对抗中杀豺7只,伤6只,摧毁豺群的进攻力。但是残余豺群立刻召唤邻近领地的另一支豺群…26只豺加入对虎的攻击,虎在第二次抵抗中杀4只,伤2只后,开始逃跑。豺群追击40公里,第三支小豺群加入堵截,最后近40只豺捕杀这只孟加拉虎。虎被吃掉一半,在最后战场又有7只豺被杀。中国也有传说…豺是虎克星。但是亚洲象和亚洲犀牛、野牛不是孟加拉虎的对手。成年雄『性』亚洲象可以自保,但绝不主动攻击老虎与非洲象相反,而且雌『性』亚洲象无力抵抗孟加拉虎。从解剖中发现,老虎心脏容量大于非洲狮。

    西伯利亚虎以西伯利亚为基地足迹遍布欧亚大陆直至南亚次大陆,发展为孟加拉虎亚种、高加索虎亚种和华南虎亚种,只有大海阻止其进入美洲。部分个体横渡南海进入印尼群岛,发展为苏门达腊虎亚种。从极寒到极热显示顽强的适应力,虎是单独活动,只有繁殖期雌雄才有几天相聚,由雌虎独立抚养幼崽。说明虎的生存能力强于非洲狮。

    非洲狮从非洲大陆北上进入阿拉伯半岛又进入南亚次大陆。历史上在印度发生过狮虎的竞争,虽然没有留下文字记载,但是非洲狮退让到印度西北一隅(称亚洲狮),而孟加拉虎遍布南亚、东南亚是最终结果。

    最有传奇『色』彩的是中国黑虎又称兰虎。清末被传教士发现于西苑(与中国麋鹿同地),后向看守官员行贿得到两张黑蓝『色』虎皮。但一直不能得到活体,被认为是皇家圈养的变异个体,随麋鹿在中国灭绝或不承认黑蓝虎的存在。但是在上世纪70年代,一农民在京郊十三陵发现一只黑蓝『色』成年虎,70年代末在京郊密云山区发现两只黑蓝虎幼崽,说明经过近70年战『乱』在北京居然保存下黑蓝虎种群,令人不可思议。可惜再没听说黑蓝虎的后续消息。当地山民认为黑虎是明清皇陵的守护神,增加几多神秘。。。。

    狮虎格斗是有真实战例的。1995年10月,我国沿海某市一开放式动物园曾发生过东北虎咬死非洲狮的事件。某夜,分隔狮虎笼的闸门因故障打开了,出于大型食肉兽间的竞争原则,实力相当的食肉兽相遇后要么互相退让,如果没有退路就必须背水一战,结果,当工作人员赶到现场时,非洲雄狮已倒毙在虎区正中央!经调查,非洲狮是经充分准备后入侵虎区的,但结果却是让东北虎一击致命,东北虎首次攻击就击中非洲狮的咽喉要害,根本没给对手还手的机会!击毙对手后,东北虎还拖着比它重一倍的狮子走了30多米。

    西伯利亚虎(东北虎)是体型最大的猫科动物,首先在体格上胜狮一筹。从捕猎技巧上说,虎向来是独来独往,捕猎都是靠自己,单兵格斗能力自然很强;狮子的生存之道则是结群捕猎(狮子是猫科动物中唯一真正群居的动物),讲究协同作战能力,因此,一对一打,狮子决不是虎的对手。

    在历史上,虎的分布一度远达土耳其,有西伯利亚虎、华南虎、印度虎、孟加拉虎、黑海虎、新疆虎、苏门达腊虎、爪哇虎、巴哩虎等亚种,但今天仅存前四个亚种。狮子的分布一度也很广,除非洲和印度外,还有希腊狮和伊朗狮两个亚种,其中伊朗狮和黑海虎还发生过激烈的生存竞争。 在古罗马斗兽场,经常上演狮虎搏斗的比赛,结果往往是老虎获胜。

    通常虎会选择傍晚出来觅食,一夜可走二十英里以上。虎主要捕杀野猪、鹿、野牛等。它捕猎时,更多是依靠它的视觉和听觉,而不是嗅觉。捕猎时,虎会悄悄潜近距猎物10——25米的距离内,再从背后猛扑过去。虎的捕猎方法是先用前爪一击把猎物击倒,或把猎物拖倒在地,这是关键,然后虎一面紧咬猎物咽喉另其窒息,一面死死按住猎物,以免被猎物的角或蹄等伤着。

    『绿『色』』网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绿『色』』!


………………………………

本书感谢提供资料朋友的名册


………………………………

司马懿生平

    司马懿(179—251年),字仲达,河内温县孝敬里(今河南温县招贤镇)人,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权臣。多次率军对抗诸葛亮,以其功著,封宣王。其孙司马炎称帝后,追尊为晋宣帝。

    司马懿其先出自帝高阳之子重黎,为夏官祝融,历唐、虞、夏、商,世序其职。周朝,以夏官为司马。其后程柏休父,周宣王时,以世官克平徐方,锡以官族,因而为氏。楚汉间,司马仰为赵将,与诸侯伐秦。秦亡,立为殷王,都河内。汉以其地为郡,子孙遂以为家。自仰八世,至东汉安帝时,生征西将司军钧,字叔平。司军钧生豫章太守司军量,字公度。司军生颍川太守司军俊,字元异。司军俊生京兆尹司军防,字建公。司马防就是司马懿的父亲(上述内容均取自《晋书;宣帝纪》)。晋武帝司马炎在他的一个诏书称:“本诸生家,传礼来久”(《晋书;礼志》)。

    司马懿为司马防次子,史书称他“少有奇节,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晋书;宣帝纪》)。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司马懿生在『乱』世中,“常慨然有忧天下心”(《晋书;宣帝纪》)。

    南阳太守杨俊素以知人善任著称,司马懿二十岁前,杨俊曾见过他,说他绝非寻常之之;尚书崔琰与司马懿的兄长司马朗交好,曾对司马朗说:“君弟聪亮明允,刚断英特,非子所及也”(《晋书;宣帝纪》)。

    建安六年(201年),郡中推举他为上计椽。时曹『操』正任司空,听到他的名声后,派人召他到府中任职。司马懿见汉朝国运已微,不想在曹『操』手下,便借口自己有风痹病,身体不能起居。曹『操』不信,派人夜间去刺探消息,司马懿躺在那里,一动不动,像真染上风痹一般。

    建安十三年(208),曹『操』为丞相以后,始用强制手段辟司马懿为文学掾。曹『操』对使者说,“若复盘桓,便收之”(《晋书;宣帝纪》)。司马懿惧之,只得就职。曹『操』让他与太子往来游处,历任黄门侍郎、议郎、丞相东曹属、丞相主薄等职。司马懿在曹『操』手下任职,小心谨慎,勤勤恳恳,“至于刍牧之间,悉皆临履”。

    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征讨张鲁,司马懿随军。他对曹『操』说:“刘备以诈力虏刘璋,蜀人未附而远争江陵,此机不可失也。今若曜威汉中,益州震动,进兵临之,势必瓦解。因此之势,易为功力。圣人不能违时,亦不失时矣。”曹『操』说:“人苦无足,既得陇右,复欲得蜀”(《晋书;宣帝纪》)!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建安二十四年(219),当孙权向曹『操』上表称臣、怂恿曹『操』自立为帝。曹『操』说:“此儿欲踞吾著炉炭上邪!”司马懿说:“汉运垂终,殿下十分天下而有其九,以服事之。权之称臣,天人之意也。虞、夏、殷、周不以谦让者,畏天知命也”(《晋书;宣帝纪》)。当时曹『操』手下的门阀官僚拥汉者尚多,为曹『操』所深忌,而荀彧、崔琰等著名人物都因对曹氏代汉有异议而不得善终。大概司马懿在这个关键问题上早就表示支持曹『操』,因此曹『操』才对他由猜忌逐渐转为信任。

    曹『操』进封魏王后,升任司马懿为太子中庶子,佐助曹丕。时司马懿“每与大谋,辄有奇策”(《晋书;宣帝纪》),为曹丕所信任和重用,所以关系一直很好。司马懿还与陈群、吴质、朱铄并称四友。

    此后,司马懿更是常谋国事,多出奇策。不久,司马懿转为丞相军司马。他指出荆州刺史胡修粗暴,南乡(治南乡,今河南淅川东南)太守傅方骄奢,都不应驻守边防,曹『操』未予重视。

    同年六月,刘备继取汉中后,派孟达、刘封攻占汉中郡东部的房陵、上庸等地,势力有所扩展。七月,孙权欲攻合肥,魏军大部调动淮南防备吴军。镇守荆州的蜀前将军关羽,乘此机会,留南郡(治江陵,今湖北江陵)太守糜芳守江陵,将军傅士仁守公安(今湖北公安西北),自率主力北攻荆襄(魏荆州治新野,今河南新野;襄阳郡治襄阳,今湖北襄樊)。围魏将曹仁,水淹于樊七军,斩庞德。时樊城守军仅数千人,城墙因水淹多处崩塌,曹仁曾考虑放弃樊城,被辅助曹仁的汝南太守满宠所劝止。曹仁决心奋勇抵御。胡、傅二人果然乘机降蜀。此时,陆浑(今河南嵩县东北)人孙狼等,亦杀官起兵,响应关羽。关羽声势一时“威震华夏”(《三国志;蜀书;关羽传》)。

    当时都城在许昌,距樊城很近,曹『操』感到威胁,为避关羽锋芒,一度准备迁都河北。司马懿和曹椽蒋济及时劝阻:“禁等为水所没,非战守之所失,于国家大计未有所损,而便迁都,既示敌以弱,又淮沔之人大不安矣。孙权、刘备,外亲内疏,羽之得意,权所不愿也。可喻权所,令掎其后,则樊围自解”(《晋书;宣帝纪》)。曹『操』从其计,孙权果然派吕蒙袭取江陵,关羽被其俘杀。

    此战的胜利,曹『操』利用孙、刘争夺荆州的矛盾,充分运用外交谋略,坐收渔利,不仅挫败关羽的强大攻势,解除了樊城之围,而且也使诸葛亮原定的一路向宛洛、一路出秦川的两面钳击中原的计划无法实现。更重要的是破坏孙、刘联盟,改变了当时的战略格局,掌握了主动权。

    徐晃击退关羽后,曹『操』嫌恶荆州及附近百姓,想把他们都迁走。司马懿认为:“荆楚轻脱,易动难安。关羽新破,诸为恶者藏窜观望。今徙其善者,既伤其意,将令去者不敢复还”(《晋书;宣帝纪》)。曹『操』从之,没有移民。藏窜逃亡者果然都复出归化。

    延康元年(220年),曹『操』去世,朝野危惧,司马懿管理丧葬诸事,内外肃然。

    同年,曹丕即魏王位,司马懿受封河津亭侯,转丞相长史。

    时孙权率军向西。朝臣认为樊城、襄阳缺乏粮,不能抵御吴军,请召守将曹仁回驻宛城。司马懿则认为不该放弃二城:“孙权新破关羽,此其欲自结之时也,必不敢为患。襄阳水陆之冲,御寇要害,不可弃也”。曹丕未依其言,命曹仁放火烧毁二城。后来孙权果然没有入侵。曹丕悔之不及。

    同年,曹丕登皇帝位,史称魏文帝。由于司马懿为曹丕“篡汉”出了大力,所以登基后,曹丕任命司马懿为尚书,不久转督军、御史中丞,封安国乡候。

    黄初二年(221年),免去督军官职,升任侍中、尚书右仆『射』。

    黄初三年(222年),和黄初五年(224年),曹丕两次伐吴,都以司马懿镇守许昌,并改封司马懿为向乡侯。黄初六年(225年)春二月,转任抚军大将军、假节,领兵五千,加给事中、录尚书事。司马懿辞让,曹丕说:“吾于庶事,以夜继昼,无须臾宁息。此非以为荣,乃分忧耳”(《晋书;宣帝纪》)。

    同年,曹丕又大兴水军攻吴,仍命司马懿留守,“内镇百姓,外供军资”(《晋书;宣帝纪》)。临行,下诏书给司马懿说:“吾深以后事为念,故以委卿。曹参虽有战功,而萧何为重。使吾无西顾之忧,不亦可乎”(《晋书;宣帝纪》)!后曹丕由广陵回师洛阳,又下诏对司马懿说:“吾东,抚军当总西事;吾西,抚军当总东事”(《晋书;宣帝纪》)。于是司马懿留镇许昌。

    黄初七年(226年)五月,曹丕去世。临终时,令司马懿与中军大将军曹真、镇军大将军陈群、征东大将军曹休为辅政大臣。曹丕对太子说:“有间此三公者,慎勿疑之”(《晋书;宣帝纪》)。明帝即位,改封司马懿为舞阳侯。

    孙权得知魏文帝去世后,于八月出兵攻魏。命吴左将军诸葛瑾部兵分两路进攻襄阳(今湖北襄樊),亲自率军进攻江夏郡(治安陆,今湖北云梦西南)。孙权一路为魏军所败,遂撤兵而走。而诸葛瑾则被司马懿击败,并斩杀吴将张霸,斩首千余级。十二月,升任骠骑将军。

    太和元年(227年)六月,明帝命司马懿驻扎宛城,加督荆、豫二州诸军事。

    当初蜀将孟达降魏时,魏朝待其甚厚,司马懿认为他言行倾巧,不可信任。但皇帝不听,任命孟达领新城太守,封侯,假节。魏文帝死后,孟达失宠,蜀丞相诸葛亮即暗中与之通信,图谋叛魏。诸葛亮恐他言行反覆无常,想促他速叛,知魏兴太守申仪和他有矛盾,便派郭模到申仪处诈降,有意泄『露』其事。孟达闻此泄『露』,准备马上起兵。

    申仪将此事密告司马懿后,司马懿怕他突然发难,给他去信,详为慰解,信中说:“将军昔弃刘备,讬身国家,国家委将军以疆埸之任,任将军以图蜀之事,可谓心贯白日。蜀人愚智,莫不切齿于将军。诸葛亮欲相破,惟苦无路耳。模之所言,非小事也,亮岂轻之而令宣『露』,此殆易知耳”(《晋书;宣帝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