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我是蒋干 >

第111章

我是蒋干-第111章

小说: 我是蒋干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没有想到郭凯竟能将我心中所疑虑的猜出个七七八八因此不由暗自惊讶但对于他说地我显然不方便回答于是只是装作莫测高深地淡然一笑并不说话。而心中则开始越重视起这个名不见经传的人来。

    “不知子翼兄觉子桓、子建二公子如何?”郭凯见我仍不说话于是似乎很是随意的问道。

    没有丝毫犹豫我平静地道:“两位公子均乃俊杰。”

    “呵呵据在下所知似乎子桓、子建二公子均对子翼兄颇为敬重凯则甚佩服兄处世之道是故才恳请子翼兄略为提携。”郭凯眯着眼轻笑一声道。

    很多时候有些话点到就好。他此言一出我便意识到这家伙恐怕也看出曹、曹植两兄弟争位之情当然这一点对于曹操身边那些处于高位之人或是近臣来说并非是什么秘密但一个久在地方的小吏能清楚的看到其中奥妙。则实属不易要知道曹家兄弟的竞争毕竟多在暗处。表面上两人可是亲密无间的很况且让儿子们各展其才亦是曹操的教子之道因此曹氏内地夺嫡之争远非他人所想的那般明显而郭凯能察觉足见其在政治上的敏锐而且更为让我再次对他另眼相看的是对于一个有“抱负”或者说是“野心”的人来说能够在这时保持清醒的头脑实不简单。

    我既明白了郭凯言中之意当然不会点破于是继续装傻道:“干不过五品之职怎敢当元贺兄提携之词丞相用人为才是举、不拘一格兄何不自荐?想来当更可一展所长也。”

    郭凯闻言竟微微叹息一声面露无奈之色道:“哎~在下于子翼兄可谓推心置腹兄何故仍要推脱?既如此凯便直言自古官场之上派系丛生在下实不愿搅扰其内如今惟有兄既得丞相器重又独善其身故才厚颜而请也。”

    虽然自从郭凯抛出这个话题以来我一直能够保持沉稳而不动声色但听到他这句话却不免还是微微一愣我当然知道只要是官场必然有派系之分其实如果只看《三国演义》或是《三国志》的话众人更多的着眼点恐怕多在众诸侯以及曹、刘、孙三家彼此地斗志斗勇上很少有人会看到这个方面而我也是身临其境才深刻的体会到无论是曹操还是刘备、孙权其统治之下绝非无有派系纷争刘备手下有荆州、益州、徐州三地氏族之分孙权那里有本地大族和孙氏家族相争日后还有夺嫡之乱而曹操这里则更为复杂一些譬如曹、曹植两兄弟算是两派曹氏、夏侯氏与外姓亦是分做两派此外还有文官与武将各为一派拥汉、废汉又分两派这些派系又彼此缠绕相互交叉实在是剪不断、理还乱若非有外敌在侧又有曹操的强力控制恐怕早就打做一团了而这也是为什么曹老大死后以魏国之强仍被诸葛亮打得只能自保的缘故要知曹虽然也可以算是较有能力但仍达不到他老子奸雄地水平而后来的曹睿、曹芳以冲龄即位更难驾御手下这些丛生林立地派别所以后来被司马家夺了天下到也非是意外。而我如今确实如郭凯所说并未混迹于任何派系纵然亦是身为文官却因任职不久仍不曾纠缠其中到也真是别具一格。

    在另一个时代的我虽然只不过是个普通白领但终究整日被历史剧洗礼而且看了太多的帝王小说或是历史类网络文学深知无论什么年代帝王们或是上位者最重要的权谋便是平衡之术联想到眼下的我一个几乎不属于任何派别的名人自然更容易得到曹操的重视和赏识毕竟没有势便没有力而没有势力则当然威胁就小驾御起来或许就会轻松一些当然凭我“天机”的名号寻常之辈即便有心驾御也没那个本事但曹老大是什么人?那是三国最牛的牛人当然有那个能力所以郭凯显然是看到了这一点才把我当做了一只潜力牛股来“投资”吧。

    “强人啊强人千万莫要小看了天下英雄更不要忽略了历史上未曾出现的‘小人物’。”我心中无限感慨的道眼前这姓郭的家伙绝对没出现在任何我所知的一部后汉三国小说或是历史书中但此人的眼光、本事嘿嘿已经另我开始有些“胆战心惊”了不过通过他的这番话也为我提了醒至少让我在如何更大的获取曹操信任和重用方面有了更清醒的认识。

    “呵呵元贺兄之见地非常干万分佩服方才兄言甚熟鲜卑之事不知可否见教一二?”郭凯这个人绝对不是君子虽然他外表气质不俗但通过刚才的谈话我却已经可以肯定这点甚至他那可以算是颇显坦白的言辞已经表露出几分他的奸猾心性。奸猾?一个政治嗅觉敏锐很有心机的奸猾家伙?我喜欢我真的喜欢至少这样的人要比道貌岸然的老顽固要好相处的多奸猾代表着他懂得取舍懂得轻重懂得进退甚至就算是个奸猾的伪君子也无所谓奸猾的真小人则更好只要不触及私人利益一切都好商量反正我又没有打算在曹操手下混出什么名堂恐怕不存在和这家伙有什么利益冲突因此我便露出灿烂的笑容先是恭维了他一句而后甚有深意的将话题一转。
………………………………

第一百一十五章 民族

    “先秦之时北地有匈奴后有东胡始皇得天下历经二世而亡高祖斩白蛇于丰西泽汉兴。其时匈奴势大破东胡于野称雄塞外而东胡自此一分为二其一至乌桓山是为今日之乌桓一族其二则至鲜卑山便是如今之鲜卑也。”郭凯说到此处微微停顿了一下抿了口酒然后接着道:“乌桓、鲜卑势弱屈从于匈奴受之所役屡犯我朝建武二十一年辽东太守祭彤以‘三虏连和卒为边害’之法诱使鲜卑以对匈奴、乌桓建武二十五年乌桓内迁至边郡塞内鲜卑趁势延至老哈河与朝廷始通驿使后有鲜卑领偏何率部至辽东归汉祭彤促使其反击匈奴在伊育之部自此匈奴与鲜卑岁岁相攻势遂衰。建武三十年鲜卑‘大人’(官称)于仇贲、满头率众属汉被光武皇帝封为王、侯与宁城护乌桓校尉同辖鲜卑。此乃鲜卑接受汉封号之始。半载后。祭彤命偏何出兵袭击居渔阳之赤山乌桓永平元年偏何攻下赤山。斩乌桓大人志贲于是鲜卑大人皆来归附并诣辽东受赏赐青、徐二州给钱岁二亿七千万为常此后鲜卑方于塞外渐占优势。想那祭彤祭次孙乃光武帝云台二十八将中颖阳侯祭遵之弟。虽因兄之功于建武初年受封为黄门侍郎初时并无显功然其一朝得际先为偃师县长治下县无盗贼课为第一随后任襄贲县令平寇灭贼。受帝之所重再任辽东太守励兵马广斥候。其文有智、武有力每逢阵战必身先士卒。自披甲冑陷阵以数千之兵大破鲜卑万骑长驱出塞猛击残敌几已全胜又以谋略间异族以威信重塞外以简素律己身于是声行海表濊﹑﹑倭﹑韩万里朝献待其身故乌桓、鲜卑追思者无已每朝贺京师常过冢拜谒仰天号泣乃去辽东吏人为立祠四时奉祭祭次孙对外族之功实为自卫青、霍去病后之第一人也。然名将已逝异族又起哎~矣。”说到这里郭凯忽然叹了口气神色间流露出无奈之色。

    祭彤这个人我也是略有耳闻的但却远没有象对刘秀手下云台二十八将那么熟悉毕竟我不是搞历史的不过照郭凯所说这人地确是一代名将。至于鲜卑崛起虽和祭彤之死有些关系但却非关键这其中地原因太过复杂譬如汉朝对待周遍少数民族的策略不当便是一大问题从始至终就没有一个能一直贯彻下去的统一规划打打拉拉地极其没有条理纵观起来简直和打摆子抽风一样但作为这时代的封建帝王国家也不可能会考虑到什么政策的持续性一个帝王一个主意狠的时候就像汉武帝刘彻杀个血流成河孬的时候就和亲送礼可是你送就送吧还送铜钱要知道少数民族最缺什么?缺兵刃啊那些铜钱落在他们手中一回炉就便成青铜武器了虽然不见得锋利可总比木枪木棒好吧真是……真是自做孽啊!

    “哎~”我心里想着也不由跟着锅?|叹息中估计还有不得志的情怀吧想想祭彤也是初时默默无名后来却是名震天下这比较起来也难怪他感慨不已。

    “鲜卑虽有强时如今却正内伐不休元贺兄到也不需太过感怀还请继续言来。”

    郭凯也现自己有些过于感触深刻了于是自失地一笑又见我对其所言甚为关切因此精神一阵接着道:“元和二年鲜卑、丁零、南匈奴以及西域诸族联伐北匈奴至章和元年鲜卑又入左地击北匈奴大破之斩优留单于取其皮而还。永元三年北匈奴单于西迁鲜卑趁势而入匈奴故地招其余部数十万渐往辽东、辽西、代郡、上谷四郡迁徙与其地的乌桓杂居并于乌桓校尉治所宁城于我朝互市其虽势大然其部族林立彼此征伐不休安帝永初中鲜卑‘大人’(官称)燕荔阳诣阙朝贺邓太后赐燕荔阳王印缓永宁元年辽西鲜卑大人乌伦、其至鞬率众至度辽将军邓遵处归附汉封乌伦为率众王其至鞬为率义侯。未几其至鞬复叛不断扰边然却无大战直至桓帝时鲜卑方有大变。”

    郭凯讲到这里我略知下面之事但亦是到了重点于是越仔细聆听起来不过表面上当然仍装作一副了然于胸的模样。

    果然只听他道:“桓帝时有鲜卑檀石槐兴起自幼勇键有智略。成年后施法禁平曲直无敢犯者受各部所推为鲜卑大人于弹汉山歠仇水立庭帐南劫沿边各郡北抗丁零东击夫余西进乌孙所占之地东西达万四余里南北亦有七千余里网罗山川、水泽、盐池甚广匈奴故地尽为其有。而后其分地为三:自右北平以东至辽东为东部与夫余、百接壤共2o余邑其大人为弥加、阙槐头;从右北平以西至上谷为中部1o余邑其大人为柯最容等。均为大帅;自上谷以西至敦煌。西接乌孙2o邑其大人有置鞬落罗、日律推演、宴荔游(一说即燕荔阳)等为西部。三部共约6邑归其所总辖。此

    不驯拒受封王号及和亲之议又甚有心机密联周百攻幽、并二州。与南匈奴、乌桓分道入扰缘边九郡与上郡沈、安定先零羌共攻武威、张掖更于延熹九年招结南匈奴、乌桓、东羌、氏等分骑数万入缘边九郡杀掠居民。自灵帝后连年扰掠幽、并、凉三州缘边诸郡杀略不可胜数所过之处血流边野尸如积山。皆无所生。熹平六年再扰三边朝廷出兵三万分三道出击。反为檀石槐所败死者十之七八。正如已故蔡议郎(蔡)上疏所云:‘自匈奴遁逃。鲜卑强盛据其故地。称兵十万才力劲健意智益生。加以关塞不严禁网多漏精金良铁皆为‘贼’有。汉人逃为之谋生兵利马疾过于匈奴’实为朝廷之大患也。”

    郭凯说着呼吸逐渐粗重起来一只放在桌案上的手也紧握成拳微微颤抖脸上更是流露出一死悲愤狰狞之色。

    我看到他这般表情想那檀石槐死于公元一八一年那时郭凯应不过是三、四岁而已难道他那时便已身在幽、辽亲眼见过那般的血腥地狱之景么?

    我当然知道大汉与周遍民族之间征战地残酷纵然没有亲见但历史上地记载却是不少无论是汉代、三国、还是后来的五胡乱华都是极其惨烈恐怖地种族屠杀这个时代绝对没有什么中华民族地概念汉族就是汉族匈奴就是匈奴鲜卑也就是鲜卑绝对不存在任何统一民族的概念而种族与种族之间的战争只有血淋淋地屠杀和奴役强力的一方不会有丝毫地怜悯和宽容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一切就是这么简单而残酷。

    隆冬时节酒已经凉了许久郭凯却无所察觉地直接拿起酒壶大口大口的灌进嘴里似乎只有那冰冷的液体才能减缓他眼中的怒火然而随着寒意渐去酒精又开始在他心中炙烧起来。

    我自认不是一个大汉族主义者但在此时却毫不犹豫的站在了自己民族的一方是的虽然千百年后我们的国家是一个多民族地国家我们的人民都是中华民族的一员但如今这个时代绝对没有人会承认这一点也绝对不会有什么力量能促和这一点现实是残酷而无情的站在这个时代地天空下在尚未没有其他民族在汉人的土地上建立王朝地时代我别无选择况且我一直认为民族与民族的融合必须经过血的洗礼必须要有一个最为强势的主体民族而后通过威胁、逼迫、分化、怀柔等种种手段经过数百年或者上千年才有可能真正成为一个拥有同一个大民族的集体而大汉民族为什么不能成为这个主体民族?!我们拥有最为先进的技术拥有最为灿烂的文化拥有最为富饶的土地我们一定要成为这个主体民族!虽然我知道历史中大汉文明具有多么强大的包容性和同化性但是这种包容和同化难道一定要在其他民族的铁蹄和刀箭下流血、呻吟、屈从、奴役之后才会被动的产生么?我们为什么不能用我们的刀枪用我们的战马去主动的征服去主动的包容和同化?也许我的这种想法放在自己原先的时代会被称为“狭隘的汉族主义者”甚至会被扣上一顶破坏民族团结的帽子但是我现在在后汉在三国我不愿、也不能看着自己民族遭受如此的践踏和蹂躏。或许我的能力有限或许我一直在逃避不愿卷入三国的纷争不愿改变历史畏惧死亡但是面对民族与民族的对抗我愿尽我之力最大程度的拖延鲜卑或是其他民族的统一、强盛的时间。当然如想尽可能的为自己民族化解危机除非是由我这个知道历史的人坐上那无数枭雄都梦寐以求的位置可是我有那个能力么?

    暗自苦笑了一下我伸手按住正要取另一壶酒的郭凯沉声道:“天寒酒冷元贺兄切莫再饮否则君但有所恙何人可助干以对鲜卑之事?”

    郭凯的确是深知鲜卑历史而自檀石槐后的变故我却已了解了不少到也不用他在讲述至于我所希望知道如今鲜卑步度根、轲比能及素利、弥加三部的虚实之事现在看来已非合适时机况且以我“天机”之名若是询问的太过详细难免不合情理因此便打算先从其他渠道探听些消息后再与郭凯相谈。

    郭凯闻我间接答应他所请求之言后竟然愣了一下随之毫不掩饰心中欢喜的拱手道:“多谢子翼兄成全凯必不负兄所托日后定当重报。”

    我看着他眼中闪过的一丝真诚神色只觉心中更是不解其实从始至终我都一直在想:“以他奸猾之能因何竟似乎对我如此信任且看上去豪不掩饰保留仅从我与他并不熟识这点来开实是有些不合情理再者他时而狡诈时而诚恳更另我凭添了几许疑惑。而且看他方才愤怒之色似乎这次所请并非只是想借机上位那么简单莫非他还有什么其他目的不成?”

    “干方才见元贺神情愤懑莫非曾于幽、辽身受异族之害乎?”我决定还是探听一下他的经历虽然此举有些失礼但倘若他愿说应该多少能从其讲述中判断出其情之真假。

    郭凯听我之言顿时怔住显然我这一问令他感到突兀于是我抱歉的拱手道:“干所请实为冒昧元贺兄若要不便相告权且作罢无妨。”

    “哎~。u子翼兄知晓。”郭凯叹息一声神色变得很是忧伤的道。
………………………………

第一百一十六章 幽州旧事

    神色甚为黯然眉头微簇嘴角轻颤双眼透过临街洞的望向浩瀚的天空其中夹杂着令人心悸的伤感他似乎在回忆着什么似乎又在躲避着什么于是我知道如果他将要讲述的是其亲身所经历的那么这一定是一段伤入心腹的往事而如果一切只是他编篡的谎言那么我除了佩服他无与伦比的演技之外将没有任何怨言。(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好看的小说)

    许久郭凯这个在我眼中被归入奸猾之辈的人声音缓慢而又低沉的道:“初平二年凯才至舞勺之年(13岁)与父居于'帝时为燕国)军都城皆因此处旧归上谷临近鲜卑便于往来贩卖马匹、盐铜虽有边塞之乱然自檀石槐身死后鲜卑重复于乱初时东、西、中六十邑分做十余部族各自征战不休无闲暇南顾亦不愿结怨于朝廷便是偶有劫掠却比檀石槐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