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无敌之大唐 >

第78章

无敌之大唐-第78章

小说: 无敌之大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他也就是嘴上说说而已,内心深处根本就不是为了大唐、亦或是他姑母的利益而考虑的。他为人处世和做官的准则很简单,只要是对“敌人”、也就是他的竞争对手有利的事情,那就必须要全力以赴地反对,哪怕是损人不利己,也要不遗余力地把事情给搅黄了。

    正如武后派武三思为招讨大元帅总领二十万大军出云州一样,他明知道这是事关帝国尊严的大事,但却为了一己之私心,不愿让他的老对手武三思成就不世之功,因此不管不顾地表示反对,结果遭到了姑母的一番训斥,还因此挨了几个大嘴巴子。

    不过,这又有什么呢姑母最后还是做出了安抚,让他得以在其中分润了一番大功劳。这样想想,武承嗣觉得那一顿臭骂和几个大嘴巴子挨得还算是划算的。经此一事,越发地让他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会哭会闹的孩子有奶吃,装硬骨头、耍所谓的气节的,都特奶奶的是傻子。

    而今日,武承嗣之所以一心反对房遗则的话,倒也不是冲着秦怀玉而去。说实话,他从岭南烟瘴之地回到神都的时日并不长,而秦怀玉久在军中,与他之间并没有打过交道,因此也就更加谈不上过节。

    因此,对于秦怀玉死不死的,武承嗣根本就没有放在心上。而他之所以一口死死咬定朔方不可救的原因,却是因为朔方军中也有一个姓武的子弟,那就是武攸暨,一个原本性格濡弱、看着不起眼也对他毫无威胁的家伙,而今却不知为何在朔方如有神助、大放异彩,竟然擒获了突厥小可汗忽必利。

    这太不可思议了

    那个被他大声呵斥却唯唯诺诺不敢还嘴的家伙,是走了什么狗屎运,竟然一举抢下了泼天大功这让武承嗣百思不得其解,同时心中也大为忿忿不平,恨不得质问苍天:“老天无眼,竟让竖子成名他武攸暨不过是一懦弱小儿,有何德何能立下如此不世之功”

    要知道大唐以武立国,向来最重视军功,在太宗朝是曾立下“非军功不得封爵”的圣谕,一度让封爵无门的文官们抓狂,纷纷改转武职前去边地以求博得军功,好得一爵位光宗耀祖、传承子嗣。

    到了她这个蛮横的姑母掌权以后,对封爵之事方才没有那么苛刻,让文官们大大松了一口气。不过,文官封爵还是没有武将来得容易,只要凭借一场军功就足以盖过文官数十年辛辛苦苦地奋斗,从而凭借爵位一飞冲天,成为人人羡慕的朝廷新贵。

    而在武氏诸子弟的较量之中,军功的作用尤为重要,因为到目前为止,老武家的子弟中还没有一人夺得实实在在的军功,从而在军伍中脱颖而出,得到将门的认可。武后虽然强行将诸多武氏子弟硬塞进军中,不过,在将门的眼中却什么都不是,也很难真正的指挥那些骄兵悍将。

    曾几何时,被武后亲口誉为“颇为知兵”的武懿宗,甫一进入军中就担任着云州大都督的重任,将兵十二万之众,却在还没有看到默啜大军影子的时候落荒而逃,从而全军覆没,就连自己都做了俘虏,嘿嘿,而今还不知是死是活

    武三思出任招讨大元帅,统兵二十万出云州寻求与默啜决战,看上去风光无限,一时无两,不过,在武承嗣看来他武三思也不过是去捡便宜的,否则武后干嘛要派悍将黑齿常之为副将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真正去云州和默啜血拼的是黑齿常之,至于武三思不过是去跟着抢功劳的,而那个薛和尚更是没名堂的家伙,纯粹是静极思动去游山玩水的。

    这趟出兵云州,对于武三思和薛和尚堪称是天赐良机,而且还没有任何的风险。打败了自然有黑齿常之这个替罪羊扛着,而打胜了功劳少不了他们那一份,还是最大的一份。

    对于武三思,目前还很遥远,天知道他们能不能成功。而今最重要的是武攸暨,这个一向是不显山不显水的家伙不声不响地突然冒了出来,而且闹出的动静还不小,颇有后来居上的架势。

    这一点让武承嗣不能容忍,别看武攸暨在武后的心中可有可无,不过,经此一事后谁知道武后会不会将武攸暨列入考校的对象因为他知道,他们毕竟只是武后的侄子,侄儿和姑母之间再亲也亲不过儿子,而武后因为忌惮李唐的复辟,从而不想把江山交给亲生的儿子。

    武后虽有意从武氏诸子侄之中寻找可以托付江山的人,不过,因为大家都是武后的子侄,也说不上谁比谁更加亲近。武后对武氏诸子侄,实际上也是抱着养蛊的心思,并不禁止他们之间的明争暗斗,因为她需要一个可以托付江山的人,而这个人必须是最强大的,方才能替她将武氏江山传承万世。

    这样一来,在朔方异军突起大放光彩的武攸暨,为什么就不能成为武后关注的人

    武承嗣也因此暗下决心,那就是绝对不能让武攸暨回到神都,成为他新的竞争对手,有一个武三思就已经够让他费心费神了,他可不想再出现一个。对付竞争对手最好的办法,就是趁他还没有真正成长起来的时候,抢先出手将其扼杀在襁褓之中。

    嘿嘿,只要武攸暨战死在朔方,无法活生生回到神都,那么即便是他立下再大的功劳又有什么用呢人嘛,活在世间不过是短短数十年光阴,要想搅动风云功成名就,首先你得好好活着,只有活着就有希望。反之,若人都不在了,那些虚名要来又有何用

    所以,武承嗣方才迫不及待地跳出来,跟疯狗似死死咬定,不断宣称朔方完了,来不及救援了,就任他们自生自灭好了。

    可是,武承嗣这么想,武后却不怎么想。

    她需要保住朔方这面旗帜,让这面大旗竖立在朔方城头、竖立在北地,宣示大唐的存在。

    因此,在武后的心中,朔方必须救,哪怕是付出再大的代价,她也在所不惜。:



    第192章群起而攻之

    

武承嗣的一番自以为是的神推断,博得满朝文武无声的嘲笑和鄙视,也让他的姑母十分失望和反感。

    对于满朝文武的嘲笑和鄙视,他并不怎么在乎,他向来认为“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文武百官者,趋利避害之人也,只要你能给他们足够的利益,还怕他们一个个不上赶着舔你的肥腚

    而眼前的他还没有能力给予他们足够的利益,因此被鄙视也就在所难免,不过,只要他能够博得姑母的青睐,得以在姑母百年之后接过武家的江山,一切不就水到渠成了吗

    他因为怕人和他抢着说话,因此很难得得一气呵成完成了一次长篇大论,结果却因为说的太快,而导致呼吸不畅,再一次咳嗽起来。

    他心中很无奈,这都是在流放岭南的日子里,因为缺衣少食、水土不服,又限于时分得不到及时的医治而落下的病根。

    自从回到神都以来,他不惜重金广寻名医诊治,可终究因为时日太长,耽误了诊治的最佳时机,从而成了顽疾,虽想尽办法,却无法断根,只能以珍贵的药物吊着,慢慢将养身子。

    他看着姑母略显富态而依然俏丽的面庞,还有那凌厉的眸光和旺盛的精力,不由得心中失落,甚至有一种凉丝丝的感觉。

    以姑母的身体和精神状态,武承嗣有一种不好的念头,那就是以他目前糟糕的身体,很有可能熬不过姑母,从而走在她的前头。

    如此一来,我所做的一切还有什么意义既然熬不到出头之日,没有机会接管武家的江山,君临天下,那还争个屁

    而且,他渐渐地注意到了一件很不寻常的事情,那就是他姑母俏丽的脸庞为什么是黑色的

    他百思不得其解,同时心中也暗暗可惜,一个千娇百媚的大美人儿却黑着一张脸,未免有些糟蹋了那绝世的容颜,简直就是浪费

    他心中忿忿不平,怒火中烧,举目四顾,欲寻找出那个做出如此唐突美人、惹他姑母生气的罪魁祸首。

    谁料到,这一圈扫视以后,他忽然觉得满朝文武都很奇怪,一个个老脸憋得通红,似乎是在竭力强忍着什么事情,又像是全都患了便秘。

    而且,大多数人都在偷偷看他,至于同为政事堂宰相的那几个老贼更是明目张胆地瞅着他,半眯着眼睛,似笑非笑,那眼神就像是在看一个傻子。

    尼玛这是什么情况

    武后有些不耐烦了,清了清嗓子,开口道:“兵部尚书房遗则和户部尚书武承嗣都就朔方之事说出了自己的看法,不过,其推断却截然不同。政事堂的诸位宰相,不知有何看法”

    武后见政事堂的那些老奸巨猾的老贼总是不开口,只好亲自点名逼他们说话,对于武后来说,这已经算是不小的让步了。

    既然武后都亲自动问了,也算是给足了颜面,诸位宰相都是聪明人,知道过犹不及的道理,立马见好就收,纷纷开口。

    首先是韦方质上前奏道:“启禀天后,老臣倒是觉得兵部房尚书所言的确是老成谋国之道,且日前朔方大胜极度鼓舞了我军之士气,而今军心可用,战意高昂,若以轻骑长途奔袭,驰援秦怀玉,至朔方后不求与突厥大军正面作战,而是以骚扰为主,让其无法集中兵力攻击朔方,待到沙吒忠义和武三思两路大军抵达北地,再与默啜决一死战。”

    韦方质的话颇得武后赞赏,不过,武承嗣却急了,就如同被人踩了尾巴的狗一样立即跳起来咆哮不止:“韦方质,你是何居心明眼人都看得出朔方万难幸免,你却一而再再而三的鼓动天后出兵,视我大唐将士性命如儿戏,是何道理”

    武承嗣一心不想让武后派兵驰援朔方,从而救出武攸暨那个幸运的王八,因此一味地反对出兵,从而口不择言,逮谁咬谁,惹恼了不少人。

    同为政事堂宰相的韦思谦不干了,老家伙大步上前,直走到武承嗣面前,手指着武承嗣的鼻子大声呵斥:“武承嗣,你也是大唐之官员,政事堂的宰相,却为何一而再再而三的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眼下,东突厥倾巢而出,大肆攻击我北地诸城,而西边吐蕃人也与之遥相呼应,就连西突厥也蠢蠢欲动。

    我大唐眼下可谓是狼烟四起,烽火连天,整个边境已是风雨飘摇,而秦怀玉却以一万余将士力战突厥铁骑,一举全歼忽必利部五万铁骑,这是何等振奋人心的大事

    而你却一而再再而三的宣称朔方已沦陷,是何居心这只不过是你的一己之言,岂能代表得了天下人之心

    况且,眼睁睁看着为大唐江山、为天下黎庶立下莫大功勋的将士们陷入突厥铁骑重重包围之中,却见死不救,你让天下万民怎么想让我大唐百万大军如何想让朔方的将士们怎么想你就不怕寒了天下人、寒了将士们的心吗

    若如此,你武承嗣就是天下的罪人,将受万世之唾骂”

    韦思谦是真怒了,怒目而视,眼中喷火,须发皆张,唾骂星子喷得武承嗣满头满脸都是,就连手指头都差点戳中他的鼻梁骨。

    而且,韦思谦的话极为严厉,这已是撕破脸的节奏,丝毫不顾及同僚的颜面,并把武承嗣描述成了一个大奸大恶的奸臣,仅仅是动动嘴巴就把他给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随着韦思谦的破口大骂,万象神宫之中的气氛一下子火热起来,文武百官不再寂静无声,反而交头接耳议论纷纷,且有不少人用手指对着武承嗣指指点点,颇有些同仇敌忾的意思。

    武承嗣被骂得一愣一愣的,一时之间他懵了,搞不明白是那个环节错了,以至于让他成了满朝文武的公敌,而且,看这架势大有把他同董卓之流相提并论的意思。

    他懵了,继而也急了,眼中惶然,左顾右盼,同时差点哭喊出来:“你们这是干什么我不就是耍点心机,想弄死武攸暨吗这是我们老武家的家事,你们用得着这么激动吗。”

    在群情激奋之下,他就像是一个在外受了欺负的孩子一样,第一想法就是找自家大人做主。

    他家大人都给姑母给弄死,不过,好在还有姑母健在,可以替他撑腰。

    他愁眉苦脸,期期艾艾地看向武后,意欲寻求武后的支持。谁料到,二人目光一对,在武后凌厉的眸光逼视之下,他武承嗣竟然差点吓尿了。:



    第193章荒郊野外一座庙

    

高大的万象神宫肃穆而庄严,武后高居于宝座之上,居高临下,俯瞰着文武百官,将帝王的风范展露得淋漓尽致,让人望而生畏。

    至于那位皇帝陛下,蜷缩着矮而肥胖的身躯,躲在华贵的盘龙宝座中一个劲地发抖,一双小眼睛里尽是惶惶不安之色,哪里有一点点帝王的威仪

    在群臣的眼中,皇帝李煜的仪态甚至不如那位侍立一旁的上官婉儿,真是一个扶不起的阿斗。

    有那心怀李唐的大臣心中暗暗叹息:“非是臣等不用心辅佐,实乃大唐气数已尽,臣等尽力了”

    武后一双凤目中射出凌厉的光,直勾勾地瞪着武承嗣,心中颇有恨铁不成钢的怨愤。

    武后这一瞪眼,本打算找姑母做主的武承嗣立马偃旗息鼓,再也不敢叽叽歪歪了。

    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想当年老武家的人被这个武家女儿给整惨了,除了不明不白死去的人以外,活着的人全都给流放到岭南烟瘴之地,苟延残喘,度日如年,历经了各种磨难。

    武家子侄都被这个姑母给吓破了胆,以至于只要姑母一瞪眼,立马一个个就如同小老鼠见了猫,除了瑟瑟发抖地等死之外,生不出半点抗拒之心。

    武后见武承嗣很识相的闭口不言,方才面色缓和了一些,转而扫了群臣一眼,道:“韦相说得好,我大唐绵延至今已数十年矣,可曾薄待过有功之臣又何曾放弃过为国征战沙场的将士

    拟旨:令朔方都督沙吒忠义尽起军中轻骑,并亲自统领日夜兼程赶往朔方,不可迁延,务必救出秦怀玉部。

    其余下大军由副将暂领,亦加快行军速度,着沿途州府备齐补给,早日赶往朔方。

    授武三思便宜行事之权,令其部亦加紧行军,早日赶到云州,择机与默啜决战,以解朔方之危”

    武后下旨了,接受了兵部尚书房遗则的计谋,只不过做了一个小小的变动,那就是让久经沙场的老将沙吒忠义丢下大军,亲自率领一万余轻骑长途奔袭,驰援朔方。

    另一方面又给了武三思便宜行事之权,责其早日与默啜决战,以解朔方之危。

    武后相信以武三思的精明,定然会效法沙吒忠义,将军中骑兵归拢起来由黑齿常之统领轻装上阵,突袭云州。

    这就是她以武三思挂帅而舍弃武承嗣的原因,虽然武三思也不是一个心胸开阔的人,不过,他与武承嗣比起来,还算是比较识时务、懂得变通之道,不会一条道走到黑。

    武后乾纲独断,一言而决,驰援朔方的事情算是下了定论,满朝文武尽皆山呼“天后圣明”,即便是心中不忿的武承嗣也不敢在此时去捋武后的虎须。

    不过,武承嗣心中是失望透顶,甚至是绝望,一股凄凉之气弥漫在胸腔之中,无法消散。

    这下子好了,不但没有借默啜之手掐死武攸暨这棵幼苗,反而给老对头武三思带来了“便宜行事”的好处,可谓是鸡飞蛋打一场空。

    他是白忙乎了一场,目的没有达到,也没有弄到一点点好处,反而为武三思做了嫁衣,想想就愤愤得不行,一口气没有喘匀,忍不住又剧烈的咳嗽起来。

    武后见此不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