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 >

第566章

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第566章

小说: 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丞相,丞相,大事不好。”
  就在曹操和袁绍深谈的时候,一阵惊恐的叫喊声响在了帅帐的外面。
  是袁绍的手下陈琳。
  陈琳乃是著名的文士,平日里作风优雅,很少有他惊恐的时候。
  陈琳现在有这种表现,就足以说明有大事发生。
  “进来。”袁绍虚弱的喊了一声。
  随后便见陈琳跌跌撞撞的走了进来。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这般急躁?”
  “丞相,丞相,邺城出事了!”
  陈琳的一番话。直接将曹操和袁绍的心打入了冰山地狱。
  袁绍挣扎着从床榻上爬了起来。
  “邺城出了什么事,快说。”
  “审配……审配被许攸算计,目下已经被其所擒拿,邺城有许攸联合韩,程,朱三大望族,并常山豪强集众掌控,天子重新执掌朝政……”
  “啊啊!”
  陈琳的一番话没说完便见袁绍大吼一声,接着将头向旁边一侧,直接一口鲜血喷出。
  曹操见状大吃一惊,他急忙上前用盂替袁绍接住口中的鲜血。
  而帅帐之外,袁谭和袁尚听到了声音,也急忙跑进了帅帐内。
  曹操一边给袁绍擦拭着嘴边的鲜血,一边转头瞅着陈琳怒吼:“审配如何会败给许攸?再说了,许攸又有什么联本事联合邺城的诸多望族?”
  陈琳紧张的道:“许攸是南阳人,他在邺城本无号召力,但他背后有陛下的支持,因此就……”
  “什么叫有陛下的支持?
  “丞相,陛下已经下旨……要以朝廷的名义向刘琦归降了!”
  “什么?”
  此言一出,别说是袁绍,就连曹操都差点没吐血。
  “投降?”曹操不敢相信的看着陈林道:“他难道不知道,他投了降,就是亡国之君?他在刘琦手里难道还有善终的结果吗?”
  群里没有说话,他只是低着头,浑身颤抖着。
  “天意呀,天要亡我呀。”
  袁绍在一旁苦楚的叹息道:“袁某太过在乎这两逆子的行径,反倒是忽略了邺城的皇帝……他对咱们心中一直就是有恨意的呀。只是这个恨一直没有显示出来,天呐……袁氏,完了。”
  说吧,边见他一歪头,再次吐出一口鲜血。
  “父亲!”袁绍的两个孩子急忙奔到了他的身边。
  袁绍睁大着眼睛,呆呆的看着天蓬。
  转过头看着两个儿子,苦楚的摇了摇头。
  “为父这一次,怕是真的不行了。”袁绍苦楚的说道。
  “父亲!”一听袁绍这么说,平日里和袁绍感情最深的袁尚当场就要哭了出来,眼泪已经开始在眼眶中打转。
  袁绍喘息着道:“三郎啊,你一定要……”
  袁尚握住了袁绍的手,一个劲地点头道:“父亲放心!孩儿一定要杀回邺城,手刃那个狗皇帝,然后救回母亲……”
  没有想到,袁尚的表态一点儿没有得到袁绍的支持。
  他突然睁大了双眼,歇斯底里地冲着袁尚喊道:“不许去,我不许你回邺城!你给我记住,逃,你要逃,逃的远远的,奔着北方的大漠逃,不要在留在汉境!记住了吗?……我不许!”
  袁尚目瞪口呆地看着袁绍,浑然没有想到父亲居然歇斯底里的冲自己喊出这么一句话。
  不让自己报仇,让自己跑去大漠,离开汉境?
  这不是再开玩笑吗?己方虽然处于劣势,但还依旧占领着幽州,青州等地,实力强横?
  为什么外逃,又凭什么外逃?
  袁尚刚想仔细地询问袁绍几句,却意外的发现袁绍已经躺在床榻上不动弹了。
  “父亲,父亲!”
  “父亲啊!”
  一阵哭嚎声响彻了整个帅帐。
  曹操满面苍白的站在原地,双手不停地颤抖着。
  袁绍气绝身亡,但他的眼睛还圆睁着,仿佛死不瞑目。
  整个大营内,因为袁绍的死而一片鸡飞狗跳。
  本就是摇摇欲坠的袁绍大军此刻变更是风雨飘摇。
  曹操魂不守舍的走到了自己的帐篷内,郭嘉正在里面等着他。
  “将军,到底怎么样了?”郭嘉急切地问道。
  曹操魂不守舍的将事情大致跟郭嘉叙述了一遍。
  以郭嘉的智谋,他也知道事情已经无法挽回了。
  虽然己方还是河北的主人,但政治凝聚力却只有两个。
  一个是朝廷,一个是四世三公的袁绍。
  如今刘袛投降,袁绍身死,己方已经完全没有了希望。就算是有再大的地盘,没有政治凝聚力,也会在顷刻间土崩瓦解。
  沉默了半晌,却听郭嘉缓缓开口:“将军,我们……逃吧……”
  “逃?”
  第一千零一百三十三章 颓败
  郭嘉在平日里记得曹操的信任,可以说,曹操对郭嘉真的是言听计从。
  但是在今日这个时候,郭嘉的话,却让曹操感到异常的失望。
  他甚至有跳起来,直接抽郭嘉一嘴巴的冲动。
  “你居然要曹某逃?”曹操瞪大了眼睛,满面凶狠的问过郭嘉。
  郭嘉的表情却是异常的平静,他似乎不在乎曹操对他发怒。
  “将军,您认为到了这个时候,您还有能力战胜刘琦吗?”
  曹操怒吼:“这不是战不战胜的问题!这事关曹某的脸面!”
  “哦……”郭嘉平澹的回一声:“如此说来,将军是想带着全族人死了?若是将军有此觉悟,那郭某绝不阻拦将军。”
  郭嘉的表现倒是令曹操意外。
  “奉孝难道不怕死吗?”
  “将军不怕,某便不怕。”
  曹操抿着嘴,半晌无言。
  终于,他开口说道:“虽然本初死了,但我们还是占有青州,幽州,冀州……有这样的实力,你却让我跑?我、我岂能甘心?”
  郭嘉摇了摇头叹息道:“将军,以您的才智,难道还看不出这当中的利弊?事到如今,你只是自己在骗自己而已。”
  “有冀州,青州的土地又能如何?一方势力所要集结的,是这个土地上的人心!如今袁绍死了,天下楷模!这四个字的大纛旗已经折断,凝聚在袁氏周边的人,不是我们可以凝聚的!”
  “我们的敌人若只是普通的牧守诸侯,郭某一定会让你留下,以河北为基业,寻找可以翻盘的机会……但是我们的敌人是皇帝呀。是名正言顺的大汉皇帝。”
  “原先,我们也有朝廷。有天下楷模这四个字作为支撑……但是天下楷模死了,朝廷没了。我们现在算什么?”
  说到这儿,郭嘉的脸上出现了苦笑:“将军,我们现在就是和黄巾一样的贼寇。我们甚至还不如黄巾……黄巾所能依靠的,是他用数十年时间,在黔首愚民中攒下的威望,还有他的黄天信仰,我们有什么?将军出身望族依靠的是士人与天下望族的支持,可是如今,我们已经成了朝廷的叛逆,不容于天下。河北的士人谁会帮我们?河北的豪强,敢帮我们吗?三州的土地有或是没有,又有什么区别呢?”
  郭嘉的话,曹操明白。
  但曹操不想承认这个事实。
  袁绍的死和刘袛的背叛,让他们苦心经营的基业,一朝崩溃,这就好比大厦的根基没有建稳固,无论上层搭建的再高,终归是风雨飘摇的空中楼阁,一瞬间就会轰然倒塌。
  说是换成历史上的同一时期,汉朝的威严扫地,名存实亡,那或许这种情况对曹操来说没有什么过大的影响。
  但是这个时代,因为刘琦的存在,汉朝依然是正统朝廷。虽然有过低谷时期,但如今依旧是万民心中所向。
  曹操沉默了好一会儿,终于缓缓开口道。
  “事到如今,我们该往哪里去?”曹操的语气终于有所松动。
  “事到如今,冀州已经不能待了,邺城一降,常山,中山诸地也很快会受到刘琦的攻击,听说徐州方面诸葛亮进展顺利,孙坚也已经击败了陈登,如嘉所料不错,诸葛亮在收复陈家之后,或许就会转到北上来攻青州,如今有我们的情况,只能是且战且退,先往幽州,再巡机往辽东去。”
  曹操沉默半晌,一声叹息:“多亏了曹某的族人家卷并未在邺城,而是置于中山。如若不然,此番邺城被攻破,便是荀或,也保全不了我的族人。”
  郭嘉听到这儿,不由露出了几分无可奈何的苦笑。
  “将军,难道事到如今,你还没有看出来吗?许攸在邺城是不可能成事的。”
  郭嘉虽然没有把话说明白,但他语其中的意有所指,曹操也不是听不出来。
  “你是说……天子投降,这当中有荀或的支持?”
  郭嘉叹息道:“郭某不敢妄言这当中是否是荀或做主,但至少可以肯定的是,一定有他的参与。”
  曹操的表情似怒似悲:“曹某只是一个劲儿的盯死了袁家那两个小子,却忽视了真正该注意的人……可悲可叹啊。”
  ……
  袁绍身死,袁尚和袁谭不敢轻易发丧,怕让三军知道事情,会出问题。
  而且两个人现在已经开始准备明争暗斗了,他们想要抢夺主持袁绍大军的指挥权。
  在这种时刻下,刘琦就在近前,但他们却已经开始准备内动,说实在的,实在是有些不切时宜。
  但两个人就算是不想内斗,但彼此对对方却都有芥蒂,生怕对方会暗算自己,所以想不斗也不行了。
  但是这个时候,曹操站了出来。
  他以叔父的身份作为中间人担保,劝谏两位贤侄,在这种关键时刻,一定要携手抗敌,千万不可以让刘琦占了便宜,不然的话,风雨飘摇的河北政权就此轰塌,他们谁也活不成。
  袁谭和袁尚只是对彼此不放心,但事实上他们还是知道,眼下并不适合跟对方翻脸。
  有曹操在中间作保,他们的心就落了下来。
  袁谭和袁尚暂且放下了成见,开始一同联合对抗刘琦。
  眼下后方的邺城还是一个问题。
  曹操向二人谏言,说是邺城方面由他去负责攻下。
  毕竟刘袛想要投降,这是刚刚发生的事情,邺城方面,许攸他们还不能完全控制,趁着这个时候回返邺城,可一举拿下。
  袁谭和袁尚平日里虽然都自视甚高,但这两兄弟关键时刻想的肯定没有曹操深远,这点他们也明白。
  在这种关键时刻,曹操说什么什么,他们自然就同意什么。
  是曹操和袁家兄弟分兵两路,开始向着各自的目的地行进。
  曹操转向邺城,事实上,他根本就没有去取邺城的打算。
  事到如今,他就是杀回了叶城,又有什么意义?拿下邺城,逼死刘袛,他一样是天下不容的罪人。
  他的目的是要借由袁尚和袁谭对抗刘琦的时间,集结手下人,转道向北,先去幽州站住脚跟,然后再寻机对抗朝廷,如果是不行的话,他就转向辽东。
  ……
  与此同时,另外一边,曹操和袁谭等人的动向已经被刘琦知道了。
  袁绍的情况,目前被袁军隐瞒的比较深,一时间还不能完全探查。但是根据卫士署的回报,敌军的情况确实有较大的异动。
  敌军隐隐已经有了分兵的迹象,曹操率兵开始向北方进击。而袁军一方,则是继续固守本阵。
  “这是邺城的情况,已经被袁军知晓了吗?”刘琦将众人召集到自己的王帐。
  “陛下,如无意外,袁军已经知道了邺城情况,而曹操分兵就是为了回去夺邺城,我们当下的速度一定要快,不可让邺城再度回到曹操的手中。”
  说这话的人,是蒯越。
  不过,徐庶很显然有他另外的见解。
  “陛下不可急躁,眼下当稳扎稳打,先破前阵的袁军。曹操虽然撤兵了,但是他就算是打下了邺城又能如何?曹操若打下邺城。东海王必死,届时情况和现在也没什么区别,甚至更好!逆贼杀了自家皇帝,更是为天下所不容,三州失地,反而能够更顺利的被我们收复。”
  徐庶的话,让众人都很是叹服,这份不同寻常的远见,确实不同于一般人。
  “不过,朕不打算这样做。”刘琦突然开了口。
  徐庶颇有些诧异的看向刘琦。
  刘琦很是沉静的道:“东海王既然已经投降,而朕也准其投降,那他就是依旧是汉室宗亲,依旧是朕的子民,朕不能利牺牲宗亲,去完成统一大业。”
  众人闻言都非常惊讶。
  “陛下,可这对于我军来说,确实是一个千载难逢的……”
  刘琦摇了摇头,道:“不,没有什么千载难逢,机遇不都是天赐,我军能够走到今天靠的是公等的鼎力相助,千秋基业首在于人,不可因这一时之气而毁了帝王声誉。”
  “陛下高见。”一众臣子们皆是纷纷对着刘琦坐作揖。
  “传朕的旨意,全力进攻袁绍的主营,另外由皇叔、吕布、赵云分兵去截曹操攻打邺城的队伍。”
  “诺!”
  就在这个时候,满宠快步走到了殿内向着刘琦长长作揖道:“陛下,臣来晚了。”
  “满爱卿帐议何故来迟?”
  “回陛下,臣接到了一个人的归顺之请,一直在处置此事。现今已经有了眉目,故来向陛下禀明,还请陛下恕臣之罪。”
  “何人要归顺?”刘琦好奇道。
  “回禀陛下,乃是袁军的校尉徐晃,他暗中派人找到了陈,想要弃暗投明,脱于泥道,归于陛下。”
  “是他。”
  刘琦自然是知道徐晃的,不过他毕竟在这个时代呆的久了。再加上当了皇帝几年,心沉似海,再也不像当初那样,有什么事就会喜露于色。
  眼下对于他来说,局势已经是越来越好了。但是局势越好,反而是更加的小心。
  毕竟历史上的曹操在赤壁之战中,中了黄盖的诈降计,刘琦他心中一直记着。
  越到最后关头,越不允许自己有一丝的失误。
  “你确定这个徐晃是真心来降的?他若是真的来诈降,恐怕对我军会有不利。”
  满宠郑重的说道:“陛下放心,臣今日敢走进陛下的王帐来汇报此事,就代表臣已经将这件事查探的明明白白了,臣愿以全家性命担保,这徐晃这次是真降。”
  满宠既然敢这么说,就说明他对这件事一定是查办的准确,以他的性格,断然不会轻易替人担保。
  刘琦这才放下了心。
  “徐晃打算何时归降?”
  “徐晃请陛下明日晚间派兵攻打袁军营寨,他为内应,相助陛下破敌。”
  刘琦略微有些不解:“如何这般急躁?”
  “陛下,徐晃其实是知道一些袁军中的小道消息,袁绍如今其实已经死了,在袁军中也不曾外传,徐晃也是偶然得知。请陛下抓紧时机。”
  一番话,帐内众人皆惊。
  刘晔道:“伯宁,这事非同小可,你可切莫弄错了。”
  满宠道:“袁绍之死,事关重大,臣也不敢轻易妄下断言,徐晃欲投之后,臣一直派中暗中查探,观察袁绍营中动静,虽然不多,但有一些痕迹确实印证着徐晃所说的话,袁绍或许真的已经死了。”
  “好家伙。”刘琦低声自言自语道:“他居然就这么死了?”
  刘晔言道:“难怪曹操会突然分兵返回邺城,我看他是另有打算并不是真心打算替袁家两个小子去对付东海王。”
  “袁绍身死,曹操回兵……此时不打,更待何时?”刘琦勐然站起身来,道:“就依照诸位之言,先出兵攻打二袁, 不过诸位还需小心,明日攻营的时候,也要留一个后手,要防备袁绍诈死,也要防备曹操去而复返。还要防备徐晃使用诈降计。”
  “诺!”
  ……
  刘琦组织军队开始对袁绍的营寨发动了勐烈的进攻。
  曹操在这个时候则是分兵去了邺城。刘备方面也已经率兵直追曹操。
  没有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