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第5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鲁肃当即便站起了身,道:“肃别的东西没有,但家中徒附数量不少,陛下若是需要,臣愿意让他们来前线,负责支援陛下用兵……当然,淮汝的其他豪强,肃也愿意亲自前往,劝他们将徒附进献出来,助陛下平定豫州!”
刘琦有些惊讶地看着鲁肃:“公瑾跟你说了朕找你的用意?”
鲁肃很是镇定地摇了摇头:“公瑾乃是陛下之臣,岂会随意将陛下的心意向外人透露?即使是肃,公瑾也不会的……这些都是臣的猜测。”
刘琦乐了:“你猜的很准啊……汝南是朕刚刚占据的地盘,但还没有全据,子敬既然已经来了,那就权且暂代汝南郡丞,替朕处置汝南事务,至于郡守之位么……没有合适人选,则暂不立。”
这话说的很清楚了,刘琦破格直接提拔鲁肃当了六百石的郡丞,但事实上却不立两千石,这摆明了就是让他当个代两千石的职务,只是未摆在明面上罢了。
鲁肃心中感动,当即拜叩皇恩。
……
鲁肃走了之后,刘琦一夜未眠,脑海中翻来覆去的都在思考鲁肃的话。
自己是不是在针对袁曹的问题上,有些走的太过保守了呢?
仔细想想,好像还确实是。
不是因为别的,而是因为自己先入为主对他们的判断,认为曹操和袁绍就是他的大敌,就是极难对付的敌人,就是不能速胜的人。
《日月风华》
而这一切,都基于自己在后世时对袁绍和曹操的认知。
对于这个时代的人,刘琦对每一个人,都有一些先入为主的认知,因为他是穿越者。
有时候,这是一种优势,但有时候,这也会造成他不敢妄动,裹足不前。
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临阵换将
通过了一夜的琢磨,刘琦终于下定了决心,次日,便见他将尚书台的几名官吏统统找到了面前,向他们宣布一件重要的事情。
“朕已经决定,要向伪皇帝全面宣战,北方要临阵换将,朕将从襄阳和长沙包括蜀中,关中,凉州调遣可用之兵,全面北上征讨敌贼,骑兵方面,让凉州的法正从马场调遣良马入关中,供骑士使用,这一次,朕要颠覆伪朝,一统华夏!”
此话一出,在场的众人都惊讶了。
在众人的心中,刘琦对待河北的方式,一直都是稳扎稳打,循序渐进,同时还安排了不少的暗子,用于日后使用。
比如说被他放回河北的袁谭,太行山的张燕,还有被刘琦藏在军中的公孙瓒,还有那个在凉州军中为他效力的孙策。
但是现在,刘琦突然要起倾国之众与袁绍和曹操开战,这等于将他原来的布局全部给打破否定了。
刘琦向手下的这群年轻人表达了自己的意见,随后问道:“君等有何高见?”
诸葛亮,庞统,司马懿,周瑜等人皆低头细思,一时间竟没有人回答。
半晌之后,终见诸葛亮第一个站了出来。
“陛下,臣觉得此举过于冒险。”
“为何?”
“陛下有心一统华夏,急切之间想要对袁曹用兵,这份心情臣能够理解,但是为了对付河北,陛下这些年也做了不少的布局,若一旦大举进兵,臣唯恐陛下所做的努力将前功尽弃,而且我朝如今对北方,还是占据了优势的,而且优势会随着时间逐渐显现,臣觉此时起倾国之兵,万一让袁绍和曹操找到了空隙,使优势不存,实在是对陛下不利,还请陛下细查。”
刘琦点了点头,道:“孔明之言,有理,朕原先也是这么想的你们呢,和他一样的想法?”
说罢,刘琦看向另外三人。
却见司马懿,周瑜,庞统一个一个的站出来,对刘琦道:
“陛下,臣等赞同陛下的意见。”
周瑜道:“臣赞同陛下的意见。”
司马懿道:“诸葛令君之言有理,但臣还是比较赞同陛下的想法有些时候,不敢冒险过于小心,对于大汉而言,也并无益处,依臣之见,若是我军能够向袁绍宣战,并集中大军攻之,则河北必然有变,而届时陛下事先所布下的那些棋子,想来也都会发挥作用了。”
刘琦轻轻地揉了揉额头,随后又看向周瑜,问道:“公瑾,你为何觉得此时大举兴兵为上?”
周瑜言道:“陛下志气高远,意在平定四夷,扬中华神威,但袁曹始终为陛下最大的阻碍,如今我军兵强马壮,将士勇猛,放眼天下,谁能抵挡?况且陛下乃是天下正统,河北的伪皇帝如何能胜得陛下?”
庞统又道:“陛下,臣认为,陛下是恐毕其功于一役,万一出现失败,恐元气难以恢复,因而采取循序渐进之策,希望能够十拿九稳的拿下河北,但陛下,这个天底下,从来就没有什么事是有完全把握的,依照臣来看,一件事情,只要有七成的把握,那基本就是没有问题了。”
周瑜又道:“况且,陛下乃是当世雄主,眼光独到,我等虽非治世之名臣,但也非等闲之辈,更兼我朝中人才济济,英杰辈出,臣以为我等最后纵然胜不得袁绍,也断然不会大败,请陛下三思。”
刘琦见庞统,司马懿,周瑜的意见都跟自己一样,心中颇为安定。
他又看向诸葛亮。
“孔明,你的意见依旧不变是么?”
诸葛亮镇定的向着刘琦拱了拱手,道:“诸贤所言皆各有道理,但臣还是以为,有些事情,还是稳一些的好。”
刘琦用手支撑住桌案,缓缓起身,道:“朕心意已决,立刻下旨,派人去雒阳,请刘太傅安排人发布一份讨贼希文,务必写的言辞犀利,声讨伪皇帝、袁绍和曹操等人的罪状,然后公告天下,说朕要倾全国之力灭贼!”
“喏!”
刘琦又转头看向诸葛亮,道:“孔明,不论适才有何争端,意见如何相佐,接下来我们要商讨的,都是将如何剿灭袁绍和曹操,一统北地,你还需要给朕多出主意才是。”
诸葛亮面色淡然,道:“陛下放心,臣自然会倾尽全力。”
“还有一件事,朕要拟定旨意,前阵换将。”
刘琦在汝南,于旦夕之间就将原先的对外国策推翻全盘重做, 他一面派人前往雒阳去见刘虞,一面派遣使者去张允所在的前线阵地。
使者星夜兼程,来到了张允在河北边境的前线阵地,向张允陈述了刘琦的旨意。
刘琦想要表述的意思,大概是他已经重新调整了对外战略,将改被动为主动,同时换掉张允的大都护之职,改由黄忠接替张允担任都护,并由荀攸,刘晔等人辅佐之。
而张允身为大司马,则是转往长安,负责西凉和关中支援雒阳的中转事宜。
在场的众将,听了使者的表述之后,本以为张允会拒不交权,就算是交权只怕也会多费波折。
但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张允是个极为听话的人。
他对刘琦的旨意,没有任何抗拒,当使者宣完旨意之后,张允二话不说直接喊道:“取我印来!”
随着张允声音的落下,便见手下人将张允的大司马印拿了过来。
张允接过大司马印,然后喝了一声:“汉升何在!”
随着张允的声音落下,便见黄忠大步流星的走到了他的面前。
张允很是豪气地将大司马的印信向着他的面前:“汉升,三军将士今日就交给你了,你的经验丰富,又懂兵法,才能胜吾多矣,陛下以你为都护,定能够攻克北地,光复我大汉疆土,张某前往长安,总督后方,替你支援粮秣和兵源,祝你成就大功!”
黄忠听了张允的话,倒是有些局促了。
“大司马,末将心中惭愧”
“嗨!你惭愧什么?这都护的位置,本来就是有能者居之,又不是陛下专门为我一人所设立的,接印!”
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全面行动
张允的话,让黄忠感觉极为惭愧,虽然张允说的话是事实,但黄忠听着心中还是感觉有点不太舒服,毕竟张允身为大司马,如今被刘琦变相的剥夺了职位,让位给自己,且还是在这种众目睽睽之下,黄忠总有些觉得自己好像是在夺张允的权一样。
“大司马,末将不过是一介武夫,并无甚能力可以统御众人,末将这便上书给陛下,请陛下收回成命!大战在即,岂可临阵换将!”
说罢,便见黄忠转身向着后方匆匆而去。
“站住!”张允冲着黄忠大喝一声,表情异常严肃。
黄忠站住了脚步,疑惑地转头看向张允。
“汉升,莫要任性!一把年纪了,如何说话办事还这般不稳重?!”
黄忠的表情有些古怪,呆愣愣第看着张允,不知道该说什么。
这还是第一次有人说他不稳重的?
却见张允清了清喉咙,对着帐篷中的诸将高声道:“诸位将军,莫要替张某悲哀,也莫要替张某感到惋惜张某身为陛下之臣,自当全心全意的为陛下尽忠!别说陛下要撤我的职,便是陛下要我将这颗头颅献出来,只要能助陛下一统江山,便是将张某挫骨扬灰,又何足惜?”
张允说这话的时候,一脸的正气浩然,再加上掷地有声的话音,竟惹得在场一众诸将心中各个升起了共鸣之感。
饶是一直跟张允不太对付的蔡醺,此刻听了张允这番发言,也不由的感慨万千,心中升起了无限的佩服之情。
姓张的果然不是一般人,虽然他很是惹人厌,但不得不说,其确实有过人之处厉害的紧。
紧接着,便听张允又大声呼道:“陛下撤张某人的职,并非私怨,而是为了大局着想,本将的本事,本将军自己最是清楚,张某守成有余,但进取不足,为了能够顺利的一统,陛下阵前换将也是无奈之举,我等身为陛下的臣子,更是要理解陛下的一片苦心,不论被陛下调配到何地,这当中也必然都有陛下的道理,你们心中可都要牢记这条真理!”
说罢,便见张允来回看着众人,言道:“张某今日以大司马之名,告知尔等,陛下今日是调遣了我,来日或许便是调遣你们,张某人希望,不论陛下翌日调遣了你们何人,还请诸位能够理解陛下,不要心生怨恨,因为陛下心中需要兼顾的是整个天下!”
诸将闻言,尽皆拱手参拜,高声呼和道:“大司马英明!我等谨记大司马教诲。”
荀攸,徐庶,刘晔等人彼此对望一眼,皆是苦笑。
不得不说,张允用兵虽然不行,但在配合君王安抚诸将这件事上,做得实在是太好,好到即使是在场的所有人,都跟他无法相比。
回头这件事传到了刘琦那里,张允就算是没有建立功绩,怕是在刘琦的心中也会被评为第一功臣。
这就是张允的本事,即使他本领平平,立不下战功,但他永远都能在刘琦的心中占据一个重要的位置。
看着张允的表现,刚刚接替了张允位置的黄忠不由长叹口气,心中暗道跟这位老兄相比,自己需要学习的地方,似乎还多的很呢。
张允转回关中之后,黄忠暂代张允主持北地战局。
黄忠虽然当了大都护,但还是比较谦虚的,他找了荀攸,蒯越,徐庶,刘晔等几位重臣,商议下一步的进兵之策。
根据众人商议的策略,最终荀攸还是决定,让黄忠采取太史慈的策略,让诸位将军分兵开始强攻河北与中原的腹地,同时给张燕传递信心,让他找准时机准备配合己方反攻。
另外,雒阳的刘虞那边,命侍郎王粲撰写讨贼檄文。
这份讨贼檄文写的比较彻底,将伪帝刘袛,伪丞相袁绍,伪丞相曹操,包括荀彧、郭嘉、审配等人统统挨个数落了一遍。
檄文传到河北中原,遍布民间,大大的打击了河北伪朝的士气。
而另外一方面,刘琦还派人前往凉州,让贾诩和法正回兵支援他们。
凉州,威武郡郡署之内。
经过了大半年的征战和远交近攻,西域三十六国之中,靠近东面的诸国已经基本向汉朝表示了臣服,同时汉朝内地大批的商人和殖民者,在刘琦的国策和贾诩的实施下向西域进发,整个西域的版图已经被大汉的杠杆在逐渐撬动。
而贾诩之所以在西域能够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关键还是有两张王牌,一则是以张辽,高顺,马腾马超父子,阎行,庞德,孟达等人所组成的强军,二则最为关键,就是以李儒为首在西域暗中行使合纵之策, 让西域各国打的不可开交。
西域诸国之间,本来彼此之间就不是很太平,再加上李儒在暗中系统性的挑拨离间,致使他们之间的战斗非常频繁,矛盾也更加多。
如此,大汉朝的西域都护府,就能够借机在西域得到更大的利益。
“大都护!”
郡署之内,李儒火急火燎的走了进来,对着贾诩长长作揖,拜道:“大都护,什么事情着急忙慌的找我?我那边可全都是事呢,乌兹那边的王孙,已是有谋反的迹象,我这边还需赶紧加一把火!”
贾诩正在低头看书,听了这话,脸上露出笑容,道:“你倒是忙碌的紧。”
“你天天催我,我能不忙吗?到底是何事找我?”
贾诩慢悠悠地站起身来,道:“你得随我回中原一趟。”
“回中原?”李儒听了这话,不由浑身一个激灵:“回中原作甚?”
“陛下有急切进兵一统之意,让法正送战马回关中,为前线用,另外还让你我带着凉州军士一同回去助战。”
李儒闻言呵呵笑道:“陛下若是看到咱们凉州军士的战力,怕是定会吓一跳的不过我可不想回去。”
“怎么?害怕中原的人恨你?”
李儒轻叹口气,道:“我如今在这里过的挺好,中原的事着实不想插手了,再说了,中原之地,不容我的人实在太多。”
贾诩缓缓地站起身,道:“你有你的想法,但你该不该回去,这事可由不得你了,一统大业事关重大,陛下需要你我还有凉州的兵将,你不想回去,这次却也一定要回去了。”
第一千零九十五章 副将一名
贾诩的话说的挺不讲情面的,让李儒感觉挺跌份,但偏偏又没有什么话语能够反驳。
什么叫我不想回去也得回去?李某人是任凭你们随意拿捏的么?
但冷静下来寻思寻思,李儒不由无奈地长声叹息。
李某人还真就是任凭他们拿捏的。
想到这,李儒犹如泄了气的皮球,狠狠地剜了贾诩一眼。
换成别人这么对待他,李儒日后定然让他付出代价,但面对贾诩,李儒着实是没有这个信心。
别说报仇,他自己不让眼前这个人给玩死,就算是烧高香的了。
不曾想,李儒只是不经意的一个眼神,却已被贾诩尽收眼底。
老毒物为人,一向是眼中不揉沙子的。
“李文优,你适才瞪我了吧?”贾诩慢悠悠地说道。
李儒闻言,顿时一惊,他下意识的伸手摸了摸的脸,然后急忙道:“我、我没有啊。”
贾诩捋着自己的须子,慢悠悠地道:“到底有没有,老夫心中自然明了,不过老夫提醒你,你可切莫在心中怨恨老夫,怨恨老夫的人,一般来说都是天收拾,下场都不会特别好的。”
看着贾诩那副信誓旦旦的样子,李儒恨不能一拳打碎他那张平静的老脸。
天底下,居然还有这么威胁人的!
随后,便听李儒拱手说道:“都护的话,李某人铭记在心。”
“好了,去收拾东西吧哦,对了,有一个人我特别交给你,你替老夫哦,不,是替陛下好汉看着点他。”
李儒轻叹口气,正色道:“不知都护想要让属下看着谁呢?”
“孙策。”
“哦,是他”
关于孙策的事情,贾诩虽然没有直接告诉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