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第5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备在幽州,一直都没有打出漂亮的战绩,不是因为他能力不够,而是因为他一直统领的兵将都是临时组成,而这些兵将大部分都是由各地的豪强所统领的,对他并不服气。
军心既然不可用,那还谈什么打胜仗?
这一次,刘琦决定给刘备设立足够的名望。
在高台之上,他亲自将天子剑当着众将的面,交付到了刘备的手中。
执天子剑者,自当能够号令天下王师。
刘备低着头,双手颤抖着接过了刘琦递送过来的剑。
他小心翼翼地抬起头,看向刘琦,语气略显激动:“陛、陛下?”
“皇叔,不要看朕,转身去看台下的将士们!”
刘备小心翼翼地转过身,他望向下方的一众行军司马,曲军候,屯长……
那些望向他的人,此刻的眼神中并没有丝毫的藐视与不服气,相反的,他们的眸中是刘备原先很少看到的敬畏。
一瞬之间,刘备的信心爆棚了。
他将长剑举起,高高的举过头顶,口中高呼:“天佑大汉!讨贼必胜!”
“必胜!”
“必胜!”
“必胜!”
高台之下,一众将官们高声呼喝,声势震天彻地。
下方众人之中,关羽和张飞望着高台上,举着佩剑带动三军大声呼喝的刘备,一时间竟情难自禁。
关羽默默地闭上了眼睛,嘴唇微微抖动,似不知该说什么好了。
而张飞竟然当场流泪了。
他们知道,他们兄长劳苦奔波半生,就是希望能够有招一日,站在这个位置上,去发挥他真正的本领。
不论是于公于私,他们的兄长今天终于达成了心中的愿望。
台下的士兵是不多,南阳郡能够调拨出来的人马也不多,但与在幽州时,统领那数万根本不听从自己指挥的豪强私士相比,眼下的感觉才是最真实、最有意义的。
也就是在这一刻,他们的兄长刘备,彻底的心服了刘琦,愿意为这个皇帝舍身赴死。
而他们兄弟,在这一刻起,也变成了真正忠诚于刘琦的汉臣。
他们知道了,谁对于他们而言,才是真正的伯乐。
当刘备走下台之后,紧接着诸葛亮再度走了上来,刘琦当众宣布,让诸葛亮担当军师将军,负责辅佐宛城的军队北上。
当众替刘备和诸葛亮撑完场子之后,刘琦将诸葛亮和刘备等人召集到宛城的正厅之中,与他们共同磋商如何进攻中原。
年轻的诸葛亮身为军师,遂道:“依照目下的局势,亮认为当下的关键,依旧是在于豫州,中原之战谁能先拿下豫州,谁就会占据南北支援的主动权。
“依照孔明你的看法,袁曹方面会制订什么战略来与我军抗衡?”
诸葛亮道:“陛下自登基之后,西向拓展,积攒粮谷,操练士卒,开垦新田,冶炼铁器,现如今,已经是兵精粮足,实力大增,这场战争,依照亮来看,短时间虽然会陷入胶着,但最终的胜利者一定非陛下莫属。”
刘琦闻言笑了,继续听。
“至于具体的战术,亮没有直接领过兵,不好妄言,但依照亮的观点,敌军未必会坚持守势,他们很有可能会兴兵南下,直取淮南,打破两路受敌的僵局,这对北军来说乃是关键。”
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文,武的意见
诸葛亮的意见引起了众人的关注。
虽然就如何具体用兵而言,诸葛亮并没有给出指导性的意见,他只是就着当下的大局势,向在场的诸人解释南北两军目下在中原对峙的格局。
“陛下,不知可否有荆州与豫州,两淮之地的皮图,借为臣一用。”
诸葛亮的表现让刘琦很是满意,虽然年轻,但经过在尚书台一段时间的历练,诸葛亮已经渐渐开始有了身为名臣的那股气势,虽然与他历史上做季汉丞相的时候还无法相提并论,但雏形已现。
“取图来。”刘琦吩咐道。
少时,皮图被李典派人送上了正厅,刘琦命人挂于正厅之前,然后对诸葛亮招了招手。
“过来,将你的想法告知于诸公。”
诸葛亮也不含蓄,迈步来到了皮图之前,用白羽扇在皮图上来回指点着。
“陛下请看,诸位将军请看,亮为什么要说北军或许不会固守,而是派人南下先夺下淮南……因为就北军看来,荆州的江夏和南郡在南面,如同一只猛虎,凶狠的直盯着中原腹地,而这只猛虎的两只利爪,分别是南阳郡和江淮之地,而南阳郡虽然富庶,但从南阳出兵,终归还是需要越过梧桐山脉和方城山脉,对于中原来说,好歹也算是有一层屏障……但是江淮这支利爪就不一样了,这是真正可以洞开中原的门户!”
刘琦转头看向众人,却见在场的一众将领的脸上皆是露出了恍然的表情。
“所谓欲固东南者,必争江汉;欲规中原者,必得淮泗……其实对北军来说,江淮之地的战略威胁,远远要超过荆州。”
刘备在一旁道:“令君之意,是让陛下着庐江的守军北上,与我军共同夹击中原?”
诸葛亮摇头道:“左将军此言颇合兵法,但却不符合眼下我军的情况。”
刘备听了诸葛亮驳斥他,并没有生气,反倒是站起身来,认真地作揖道:“还请令君指教。”
刘备的年纪那可是比诸葛亮大多了,而且如今刚刚被刘琦拜将,在一定层面上来说,诸葛亮眼下是他的副手,他能够如此谦恭的对待诸葛亮,倒很是让人惊诧。
诸葛亮也似乎没有想到,刘备居然对他这么客气,急忙还手作揖。
随后便听他道:“按照常理而言,通过宛城和淮南,两路兴兵夹击中原,对我军而言确实是最好的战策,但就庐江和九江而言,却并不合适。”
“为何?”
“左将军忘了,在陛下接手淮地之前,这两地一直都在谁的掌控之中?”
“自然是袁……”
说到这的时候,刘备一下子哑然了。
他明白了诸葛亮的话中所指,开始认认真真地思索了起来。
刘琦听了,当下无奈一笑。
“是啊,九江和庐江郡,在朕派人接手之前,是有袁公路执掌的。”
众人听到这,都纷纷恍然。
袁术是什么德行,大家心中都有数。
他虽然是汝南袁氏子弟,却多才华,但问题是袁术这个人在行为上异常奢华,且不懂得体恤百姓。
淮南的军民,在他的横征暴敛之下,已经是穷困潦倒,屡次遭遇饥荒,直到淮南两郡大面积的种植镇西稻之后,情况才有所缓解。
如今的淮地,已经逐渐走上了正规,流离的百姓开始安定了下来,开垦田地,凭借优势的地理位置开始逐渐恢复繁荣,但因为先前被袁术祸害的太过厉害,当地的民生凋零的过重,如今只是刚刚趋于恢复安定。
如今淮地正在刘琦任命的郡守庞季和刘先的治理下,恢复了勃勃生机,同时淮地旧臣阎象,杨弘等人也在淮南协助治政,一副欣欣向好,但也不过是刚起步,军事方面除了足够镇守本地县城的兵马之外,并无过多招募。
若是遇到重要情况,淮南的军事守备,可能还需要依靠江夏的魏延帮忙。
在这种情况下,根本不可能指望淮南方面出兵相助。
说的直接一点,他们甚至可能连守卫的力量都不足。
沉默了一会之后,方听刘琦缓缓言道:“孔明的意思,朕明白了,你是让朕迁军东向,前往寿春守备,预先埋伏,等待北方的军队南下,在江淮与对方决一雌雄,然后再携大胜之威北上?”
诸葛亮道:“这正是臣的意思。”
话音落时,却见关羽站了出来。
“云长有何话讲?”
关羽郑重地对刘琦道:“陛下,所谓兵贵神速,我们如今已经在南阳郡集结了兵将,大有一鼓作气北上之势,如今反倒是舍近求远,率兵前往淮南,如此一旦北方兵马赶到豫州,排兵布阵已毕,我等岂非坐失良机?眼下,我军若是能够向北出兵,先打下西平,上蔡诸地,占据中原,直逼黄河北岸,与雒阳主力军两相呼应,则大事定矣!”
关羽的话,惹的李典,许褚,典韦,张飞等人纷纷点头。
不是他们与关羽的关系好,而是在他们看来,关羽的战略确实更加的符合兵家常理。
“你们,都同意谁的意见?”
刘琦的话问完了,半晌并无人应答。
“问你们话呢?”
终于,却见典韦先站了出来。
“末将同意云长的意见,确实符合兵家之策。”
典韦在这些人里面功绩颇高,别看他只是禁军统领,但说起话来,怕是比左将军刘备都有分量。
而身份最高的李典见典韦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也随即轻咳了一下,道:“陛下,诸侯令君所言,不无道理,不过眼下局势紧张,剑走偏锋确实不太合适……还是关将军的意见颇为稳妥。”
许褚道:“我等愿意北上中原,为陛下建功。”
关羽与在场的一众人,并不熟悉,这些战将所言皆是发自肺腑,并无徇私。
刘琦又看向了司马懿,周瑜,庞统三个人。
“你们呢?不站出来替你们的上官说一句话吗?”
庞统轻咳了一声,想要站出来说话,但却有一只手拽住了他。
司马懿抢先他一步出来。
“陛下,我等年轻,又不曾领过兵,不知军旅作战玄机,旁听就可,旁听就可。”
庞统挑了挑眉,似乎是觉得司马懿这样做很是不妥,但他话已经说了,他此刻若是再多言,似有些妄自出风头的意味,于是便不再多言。
刘琦站起了身,道:“好,你们的想法,朕知道了……今日权且散帐,容朕三思。”
第一千零七十章 谦让
当天晚上,刘琦没有过早的入睡,他坐在郡守府院子正中的凉亭中,命人端上了酒菜,自斟自饮。
直接夜幕降临,天色已经漆黑,天上星河一片,刘琦依旧也没有想要回房安睡的意思。
他只是一边喝酒,一边仰头观看星河,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舒适感觉。
说实话,穿越到汉朝这么多年了,每次仰望星空,心中还是有一种说不出的快慰。
这个时代的星空,跟自己穿越前的时代相比,实在是透亮了许多,漫天星河的光彩,只有在这个时代的天空才能享受的到,偶尔还会有流星从天际划过,其壮丽的景色真可谓是美不胜收。
刘琦又饮了一口酒,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就在这个时候,亭子旁边,有侍卫前来询问:“陛下,左将军前来觐见。”
刘琦听了这话,并没有感到惊讶,他满脸笑容的放下了手中的酒爵,淡淡道:“朕就知道,他一定会来的。”
随后,便见刘琦吩咐那名侍卫道:“让他进来吧……哦,对了,在准备一副酒爵盏筷。”
“诺。”
不多时,刘备来到了郡守府的花园。
“臣刘备,拜见陛下!”
刘琦端着酒爵,轻泯了一口:“为了白天的事来的吧?”
刘备直起身,笑道:“陛下神算。”
“坐吧,一起喝点,谈谈心。”
“诺。”
刘备在刘琦的对面坐下,刘琦则是亲自给刘备倒上了酒。
“今日白天在正厅,众人都发表了意见,诸将都是同意云长的意见,让朕发兵从南阳直接去中原,你是朕刚刚登台拜将的南军主将,这到底要不要迁兵往江淮,你给朕出个主意。”
刘备将酒爵中的酒一饮而尽。
随后,他擦了擦嘴道:“陛下,诸葛令君的话,确实很有道理,但实际来看……并不现实。”
“为何?”
刘备长叹口气,道:“陛下,从南阳往寿春,何止几百里?这从宛城发兵,过方城山,过义阳,再过新夕,戈阳,安丰,最后再行两百里方至六安……这么大一段距离,要耗费多少兵粮,耗费多少士气?这不可取啊,三军的锐气,都会磨没了,就是到了寿春,拦住了北军,咱们就一定能打赢吗?”
刘琦吃了一口菜,道:“你说的对……如此说来,你是赞成云长的战策么?”
刘备有些犹豫地道:“云长的战策,确实符合兵家用兵之法,但臣却总觉得,哪里会有些疏漏,若是咱们起兵攻入中原,一切顺利还好……可若是不顺利,又该如何是好?”
刘琦闻言笑道:“若是不顺利的话,那就是将宛城之兵全部深陷于中原战场,而荆州和益州的财货,则将大批量的用于支持中原之战,若是果如孔明所说,北军会派遣一军前往淮地偷袭,届时淮南势危,我们就等于是以地换地……而且,最重要的一件事,云长没有想到,那就是还有一个江东孙坚!”
“江东孙坚?”刘备泯了一下嘴唇道:“陛下是觉得孙坚会起兵攻打荆州?袭我之后。”
“他不敢。”刘琦摇了摇头,道:“他儿子还在我手下为将,再说荆州方面还有刘磐,黄叙,魏延等人,借孙坚十个胆子,他也不敢偷袭我的腹地……但九江和庐江一旦势危,孙坚就会以相助之名,派兵直捣寿春,到时候朕不但不能怪罪他,还得感谢他……还记得孔明那句话吗?欲进中原必取江淮。”
刘备长长地叹了一口气,感慨道:“的确,这对孙坚而言,最是有利,陛下想的深远,臣服气了。”
刘琦摆了摆手,道:“想的在深远没用,朕现在也没有解决的办法,你给朕出个主意,怎么来破眼下的僵局?”
刘备皱起了眉头,开始细思。
刘琦也不紧不慢的喝着酒,叔侄两人就这么对坐而饮,考虑下一步的战略。
半晌之后,终见刘备重重地一拍手。
“有了!”
“哦?皇叔有了什么主意?”
刘备站起身,对刘琦道:“陛下,不是还有李通在此么?”
“李通?”
刘备的表情显得有些兴奋:“前番陛下逼迫李通从朗陵前往江陵归顺,如今李通就在陛下麾下,随时可以调用,据臣所知,朗陵这些年有李通筹集打造的大小船只几逾五百,都是他用来巩固朗领县和运输财货的,如今何不让李通献出,咱们用这些船只,从梧桐口岸为始,然后东向进入淮河,顺流直下可行经固始口岸,然后再去往淮滨……”
刘琦皱起了眉,道:“可是要从淮河直入寿春?好像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毕竟这一段要经过豫州腹地,恐为北军半渡而袭。”
刘备急切道:“陛下放心,我们无需走那么远……只要在中途将兵马放下便可,北军方便,不是要派偏师来袭江淮么?我们就在半道截杀他们,再携得胜之危,直接从颍上之地北进,如今既破了对方的局,还可以威震江东孙坚,让他不敢乱动!”
刘琦的脸色瞬时间就变了。
他颇为诧异地看向了刘备,浑然想不到,这个大耳朵叔父,在军事上居然有这般敏捷的思维。
看起来,若是论及用兵,刘玄德怕是还远在关云长之上。
“皇叔此言甚善……快,速去替朕将李通找来,现在就找!”
“臣遵旨,臣这就去找李通!”
……
刘琦与刘备商量出了北进的策略,但另外一边,诸葛亮和庞统这对师兄弟,也没有睡。
庞统深夜来拜访诸葛亮。
“你说你今日白天出的是什么馊主意?哪有你这么向陛下献计的!说话竟挑一半讲!”
诸葛亮轻轻地摇摆着羽扇:“师兄,咋把你气成这样?”
“我能不气么!好端端的,你让陛下尽遣大军去淮南,这不是胡闹么?这隔着多少里呢?你当用兵是小孩子过家家,好玩的么?那可是跨州移兵,不现实!”
诸葛亮淡淡笑道:“这只是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