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第5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这段时间里,刘琦对于庐江周氏的人进行了一些调度和任命。
周瑜的父亲是雒阳令周异,人已病逝,周瑜为周异嫡长子,其下还有三个弟弟。
这三个弟弟有两个年幼,一个刚刚冠礼,刚刚冠礼的那个,被刘琦召入雒阳为羽林郎,而另外两个弟弟,在庐江进入刚刚承建的官学,安排读书参加乡、省科举。
而周瑜的从父周忠,昔日官职大汉太尉,乃是实打实的三公,他的亲子周持和周伏,也被刘琦调往蜀中任郡吏,同时由刘琦亲自主持,将周忠的一个小女儿,指给了郎中王粲为妻。
这来来回回的几番操作之下,基本上就将庐江周氏和大汉朝廷捆绑在了一起。
而庐江周氏本就是两世三公之门,其成就来源于大汉朝,在这种背景之下,身为家族中流砥柱的周瑜,为了家族的前途,则愈发的忠于刘琦,忠于朝廷。
宗法家族,理应如此。
虽然他心中还是惦记着孙策的安危,但为了周家大局,周瑜不得不刻意与孙策保持距离。
只因他知道,孙策与刘琦之间的矛盾是无法调停的。
如今孙策找上门来,周瑜的心中实在是有些犹豫。
不知道是该不该见孙策。
但也只是稍作犹豫,周瑜立刻决定去见孙策。
毕竟也是昔日的主从,更有兄弟之情,就算是如今因为志向不同,不得已而分道扬镳,但若是因此连面都不见了,那他周瑜也未免太过不近人情了。
若果真如此做事,还算什么大丈夫。
……
正厅之内,周瑜和孙策见了面。
“伯符,今日如何这么闲,有空来找我?”周瑜拉着孙策坐下,亲自为他倒茶。
孙策似乎有些犹豫,他面露为难之情,道:“今日来此,是专门向公瑾道歉的。”强牺读牺
周瑜给孙策倒茶的手一松,将一些茶水倒出了觞外。
他惊诧地看向孙策,似有些不敢相信地道:“给我道歉?”
孙策双手环抱,郑重的向着周瑜行礼道:“公瑾以金玉之言劝我,我却不能体会贤弟苦心,一味固执,险些伤了我们兄弟之情,我思来想去,终归是我太过执着,太过强势了,故特来向公瑾道歉。”
周瑜半晌之后才缓过神来,他急忙放下水壶,冲着孙策还了一礼:“贤兄切莫如此,实在是折煞小弟了。”
两人行礼完毕,各自起身,周瑜脸上的笑容明显比一开始孙策入府时多了。
“伯符,你能够想通此理,实在是让我高兴,以你的才华,陛下必然重用,日后南征北战,为大汉朝开疆拓土,留名青史的盖世名将必然有你的一个篇章,孙氏一族必将以你为荣!”
孙策却摇了摇头,道:“我并不在意此事,况且陛下已经知晓我不愿出仕,我又何须再去多此一举?我今日来此,只是想博得公瑾的原谅,只要贤弟原谅我了,则为兄这心便踏实了。”
周瑜闻言笑了笑,并没有多说话。
他长吁口气,道:“且不说这些了,伯符,我命人准备酒肉,你我兄弟好久没共饮了,咱们今日同谋一醉如何?”
“如此甚好!”
……
周瑜与孙策见过面之后,两人喝了一夜,喝的是酩酊大醉,彷佛找到了昔日在舒县时的感觉。
次日,周瑜起床之后,便去尚书台上卯。
处理过公务之后,周瑜找到了尚书令诸葛亮,请他帮忙出面,去见刘琦,向刘琦举荐孙策。
诸葛亮听了周瑜的请求之后,颇有些惊诧,道:“关于孙伯符的事情,亮也是略知一二,听闻当初陛下有意征召孙郎为将,但孙郎因为对陛下心中有怨念,故而不从,如今为何反让令去向陛下举荐?”
周瑜忙道:“伯符当初气盛,一时拗不过劲来,理解不了陛下的苦心, 也不晓得陛下的志向,如今他在雒阳待了一段时间,观陛下所作所为,对陛下也是愈发的佩服,如今他心中已经有了悔悟之情,悔不当初……在瑜看来,伯符毕竟是一名难得的良将,若能启用,必能成为陛下的一大助力。”
诸葛亮闻言笑了:“公瑾既然觉得启用孙郎对大汉有益,那自去向陛下谏言便是?为何要委托于我?”
周瑜苦笑道:“瑜在陛下面前的威望,自然是远不及令君的,令君若能去说,效果定然比周瑜去说要强上千百倍。”
诸葛亮闻言略微犹豫了一下,随即道:“既然公瑾觉得亮合适,那我就前往陛下面前举荐一番试试,但却不保证陛下一定会听我的。”
周瑜急忙道:“多谢令君。”
……
晌午过后,诸葛亮便前往了雒阳南宫拜见刘琦。
见了刘琦之后,诸葛亮先是大致向他诉说了一些尚书台近日处理公务的进度。
不得不说,在诸葛亮的执掌下,尚书台已经变成了刘琦最得意秘书处,用起来极为顺手,任何事情都有解决的方桉,运转效率着实是快的惊人。
听完诸葛亮的汇报之后,刘琦满意地点了点头,夸赞道:“孔明真是良相之才也。”
诸葛亮听了刘琦的夸赞,很是开心。
这样的夸奖,可以说是一种最高的赞誉了。
“陛下,臣还有一件事,想要向陛下禀明。”
刘琦澹澹一笑:“你想说的,是周瑜和孙策的事情吧?”制大制枭
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下放凉州
诸葛亮见刘琦一语道破天机,不由大为吃惊。
“陛下如何知晓的?”
刘琦乐道:“孔明,这是朕的都城,这雒阳城中发生的桩桩件件,都逃不过朕的眼睛……朕不说,不代表朕不知道。”
诸葛亮何等聪明,刘琦如此一说,他立刻就明白了。
孙策会见周瑜的事,刘琦一定早就知道。
说不定,孙策和周瑜会面之后,说过什么刘琦也知道。
诸葛亮的心中多少有点紧张。
这个雒阳是刘琦的,这个天下是刘琦的,在这个属于他的天地里,他早就布好了如星空漫天般的耳目。
刘琦轻轻一笑:“怎么,害怕了?”
“不,只是……”
“只是什么?”
“只是震惊于陛下的手段。”
刘琦无奈地摇了摇头:“这有什么好震惊的,难道你觉得,天下所有的皇帝,只有朕有这样的手段?先帝便没有么?如果先帝没有这样的手段,党锢又是如何来的?”
诸葛亮心中暗嘆口气。
天底下最能难揣摩的,就是帝王之心,特别还是这样一位足矣称得上是英明神武的帝王。
“陛下神威,实是令臣战兢。”
刘琦呵呵一笑,不在这个话题上与他继续说了。
“说说吧,周瑜对你说了什么?”
“公瑾说了,孙策心中已有悔意,他希望陛下能够看在孙策乃是一名良将的份上,委任其以军职,让他戴罪立功,孙郎骁勇,陛下若是能善用之,对于大汉而言,必是一匹千里良驹。”
刘琦轻轻地摆弄着手中的笔,道:“这话说的确实有些道理,不过依你看来,这孙策到底是一匹千里良驹,还是一头随时会反噬主人的饿狼?”
以诸葛亮的智能,自然是能够想到,刘琦不可能凭白说出此言,他一定是掌握了什么证据,才敢这么说的。
刘琦不是一个会轻易相信别人的人,但他也绝不会轻易冤枉一个人,这是诸葛亮对他的评价。
“敢问陛下,孙策之事究竟如何?”
刘琦很信任诸葛亮,于是他便把前因后果,包括士干和士颂给他传递归来的消息,大致向诸葛亮叙述了一遍。
诸葛亮听完之后,将前后的事情串联在一起,有些恍然了。
“亏了陛下早就筹谋已定,不然此事倒是还颇为棘手。”
刘琦摇了摇头,笑道:“不棘手,你以为袁谭和孙策已经联合,但若是没有朕在中间设计,没有朕刻意从旁让士家人撺掇,他们又岂会联合到一块去?有些人,你越是管他,他便是藏的越深,越不容易让你抓住把柄,你把机会送到他面前去,一切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诸葛亮拱手施礼道:“陛下英明,臣拜服!”
说罢,却见诸葛亮露出了犹豫之色。
“只是,周公瑾那边……”
刘琦嘆了口气,道:“当局者迷,朕不认为此事与公瑾有关系,孙策心中有鬼,但想来公瑾并不知情。”
听刘琦这么说,诸葛亮不由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说实话,他还是不愿意让刘琦惩罚周瑜的,毕竟周瑜现在作为诸葛亮的副手之一,能力极为出众,让诸葛亮异常欣赏。
随着相处的时间愈长,诸葛亮愈加发现周瑜是一名文武双全的能人,不论是提笔治国,还是上马安天下,他都能做,而且比大部分人做的都好。
诸葛亮是一个心胸宽广的人,他从不妒忌他人,周瑜的能力让诸葛亮感到欣喜,他也真心希望周瑜能够跟他一样,尽心竭力的效忠大汉朝。
“公瑾乃是聪慧之人,想不到这一次竟也未能识破孙策,看来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啊。”诸葛亮长嘆道。
刘琦却摇了摇头,发表不同的见解:“他并不是未能识破,而是没想识破,或者说,在他的内心深处,一直都是希望孙策能改变初衷的……关心则乱。”
诸葛亮闻言点了点头。
“你回去告诉公瑾,就说朕明日过几日就会召孙策入宫,到时候自会敕封他官职,让公瑾耐心等待消息就是了。”
诸葛亮拱手称是。
……
次日,刘琦带着荆武卒亲自出宫,他以射猎为名出游,实则却是北上去迎刘琮。
兄弟二人见面,分外感动。
刘琮抓着刘琦的手,眼眸中似都要流出泪来。
“兄长,半载不见,兄长似是瘦了……看来是国事繁忙!”
刘琦被刘琮晃着手,似笑非笑地打量着他。
“仲璜,你倒是有些胖了,这脸上都出小酒坑了……看来这段日子,在邺城过的不错?”
刘琮的脸一下子就变红了。
“兄长莫要拿我玩笑!”
“朕拿你玩笑?”刘琦似笑非笑地看着他:“知道朕为什么特意来这里迎你么?”
刘琮一下子紧张了。
“不,不知。”
“父亲都快要被你气死了,朕若是不亲自来这,怕你回去直接被父亲打死!”
刘琮的表情变得异常紧张。
“兄长,你可得帮我啊,弟弟知道错了。”
刘琦无奈地摇了摇头:“朕倒也能理解,你一个人在雒阳憋闷, 找些乐子解解闷,这也是人之常情……但你是不是也有点太没底缐了?这还弄出一个大肚子的来,咱们现在可是皇族,不比原先了,你说父亲他能乐意么?”
刘琮一个劲地点头道:“是,是!兄长说的是,这事是弟弟办的不对。”
“那个女人呢?”
“在,在队伍后面呢?”
“带过来让朕瞅瞅。”
随后,那名被唤做丽姬的女子被带到了刘琦面前。
隔着老远,刘琦就看到挺着个大肚子,走道都有些步履蹒跚了。
“行了行了,不用过来了,搀回车上去,好生歇着……这眼瞅着就要临盆了。”
那叫做丽姬的女子随应了刘琦的吩咐,转头又回到车上去了。
看着丽姬回去了,刘琮急忙转头看向刘琦,道:“兄长,父亲这一次打算如何处置我?”
刘琦沉吟片刻,道:“父亲对你的处置,在朕看来,有些重,但朕认为,倒也不是不行。”
刘琮闻言不由一阵紧张。
“父亲不会是让兄长罢了我的宗正之位吧?”
刘琦点了点头道:“这只是其一。”
“什么,只是其一?”
“他还让朕把你外放的凉州去。”
刘琮闻言,一下子傻了眼,噗通一声坐在了地上。
“凉、凉州?那破地方我不去!我绝不去!父亲为何要这般对我!我不去啊!”
刘琦上前直接给了刘琮一脚,怒道:“起来,瞅瞅你像是什么样子!”
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人质回返
郊外的帐篷内,刘琮满面委屈,坐在刘琦的下首边,时不时的还擦拭着眼泪,抽噎几声。
但上面的刘琦,却丝毫没有反应,他只是端着一个长条的木制水壶,不时的向着自己的嘴里倒上两口。
“兄长,我必须要去凉州么?”刘琮见自己怎么哀求都没有用,终于是无奈的接受了现实。
但他还是出言再次确认,做最后的努力挣扎。
“必须要去,没有任何推脱的借口。”刘琦的回答斩钉截铁。
一开始,他似乎还觉得刘表的建议多少有些苛刻,但事到如今,看来刘表的想法是对的。
过去几年刚到荆州的时候,刘琮还是比较有心气,也比较努力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小子的性格越来越懦弱,越来越慵懒,不论是心智还是能力,都明显趋于退化。
这次邺城为人质,也算是将他的劣根性彻底暴露了。
山阳刘氏如今已经是皇族,若是继续统治这个王朝,不但需要大量的人才,更需要族中的精英,特别是刘琮和刘修这样跟刘琦同根的兄弟,在关键时刻,是最能够引为臂助的。
但刘修目下还好,刘琮这个样子,让刘琦日后怎么依靠他?
若是不放到苦寒之地锤炼一下,只怕就是废了。
“凉州那边,贾诩和法正已经发展至了西域,这中间需要操作的事情极多,难度也大,你身为皇族,前往坐镇,也能鼓动西州人的士气,彰显我大汉天威。”
刘琮听刘琦说的斩钉截铁,顿时心如死灰。
他强打精神对刘琦道:“兄长,那丽姬又该怎么办?她还怀有身孕呢。”
刘琦淡淡道:“你去凉州磨砺吧,你那个丽姬,朕自然会派人照顾,你的孩子是朕的亲侄,更是皇族血脉,我又如何会薄待他们?”
刘琮的眼眸中似乎是闪出了几许泪花。
刘琮这一哭,差点将刘琦弄的心软,不过他却没有松口。
刘琮头些年已经给自己惹过几次事了,但刘琦都替他圆了回来,虽然这个弟弟对自己很尊敬,也很听自己的,但刘琦也不能任凭他这么发展下去。
终归,还得让他成才。
“事情就这么决定了,你也不要回雒阳了,以免见了父亲伤感,你在此驻扎,回头有需要的东西,朕会一并派人送过来,有什么需要的,你只管跟朕说就是了。”
刘琮沉吟许久,道:“大哥。”
“嗯?”
“我、我什么时候能回来?”
“卫士在西域会将你的情报送到雒阳……至于你何时回来,就看你在西域的表现如何了。”
刘琮闻言,不由长叹口气。
“是。”
“朕先走了,你在此驻扎几日……这几日,就让丽姬陪一陪你。”
说罢,刘琦便站起身来,走到帐篷口。
他突然停下了脚步,回头望向刘琮。
“二弟。”
“嗯?”
“不要让父亲失望,也不要让朕失望了。”
……
刘琮返回了雒阳,但很快就又被遣送到西域去了,另外一边,袁谭也是抵达了邺城。
袁绍见了袁谭,老怀大慰。
他心中感觉很是对不住这个儿子,但又不知道该如何弥补他。
现在的袁绍,不能找袁谭谈心,只能是当着众人夸赞袁谭,表扬他的功绩,诉说他的委屈和不易。
袁谭这半年来,在雒阳也学聪明了,袁绍不问他心中满意不满意,他也就不主动问,反正表面上,他还是满意的。
他口中直说想念父亲,想念邺城,想念几个弟弟,其余的则一概不提。
袁谭这样的表现,倒是令袁绍倍感安慰。
于是乎,袁绍当着众人的面大肆夸赞了袁谭一番,同时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