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 >

第465章

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第465章

小说: 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太师,太尉!”一个响亮的声音响彻在厅堂之中。
  正在研究新帝登基大位祭天仪式流程的刘虞和杨彪抬起了头。
  映入他们眼帘的,依旧是慌慌张张的司马防。
  “司马公,何事这般惊慌?”
  司马防来到两人面前,也顾不上礼仪,端起桌案上的水壶,‘咕咚咕咚’的连续灌了好大几口,惹的杨彪直皱眉头。
  “司马公,到底怎么了!”
  司马防放下水壶,使劲地擦了擦嘴,道:“刘正礼,走了!”
  “什么!?”杨彪闻言大惊失色,忙道:“他走去哪里了?”
  “不知道!只是我手下的城门令说,刘正礼今日白间,伙同他昔日的旧部张英,于麋,樊能三人,并携精锐部曲,辰时末从南门纵马而出,奔东而去,守门令拦他不住,特来禀报于我,应如何处置此事!”
  “还能怎么处置,派人追啊!”杨彪使劲地跺了跺脚,道:“赶紧派人追!”
  “已经派人去追了!”司马防的面色极为愁苦:“可据城门令言,刘正礼等人都是全副武装,驾驭快马,背后轻简行囊,想来是已经早就做好了准备,我怕……我们的人追他不上!”
  “怎么会这样?怎会这样!好端端的,为什么要跑!”杨彪急的在厅内来回打转:“刘正礼一走,又该找何人来继承大位?如今整个雒阳,司隶……哦,是整个天下都知道新帝即将继位,在这种时刻,新皇帝居然跑了?这、这让我们这些先朝老臣的脸往哪里放?”
  刘虞一时间似乎也没有反应过来,他呆愣楞地杵在原地,好半晌才自言自语地说道:“他为什么要走呢?这对他有什么好处?明明大位唾手可得,他为什么要放弃?”
  司马防说出了自己的见解:“会不会是凉州叛军来犯,声势颇隆,听斥候说他们已经绕过长安,直奔雒阳而来,刘正礼会不会是惧怕凉州人之势,故而奔走避难。”
  “凉州贼过了长安?谁人说的?”
  司马防道:“京中的斥候今日白间返回雒阳禀报的,二位在研究大典之事,故而未敢惊动你们……听闻庞德和阎行在长安龟缩,不与凉州贼交手,凉州贼试着进攻了一下长安城,见庞,阎二人并无动静,于是乎便绕过长安,直奔弘农而走,怕是过不了多久,就会抵达雒阳了!”
  刘虞闻言急道:“那庞德和阎行,知凉州贼绕道而行,可有什么动作?”
  司马防无奈地摇了摇头。
  那意思表示的已经很明显了。
  “这两个叛臣贼子,居然眼睁睁地看着从他们面前偷过!也不出兵阻拦!”杨彪愤怒地跺脚大吼着:“其心可诛!”
  但杨彪此刻,也不过就是跺跺脚,发发牢骚而已,根本改变不了实质性的问题。
  人家庞德和阎行就是这么做了,你能拿他们怎么办?
  杨彪抱怨完了之后,厅中陷入了一阵短暂的沉默,然后突听司马防缓缓开口道:“我们要拥立的新帝,跑了,天下人都在看着我们……西面的西凉叛军也越来越近了,若是他们来到雒阳城下,我们空有祭奠仪式,却没有最重要的天子,还有虎狼环顾于外……如此下去,被不被西凉叛军杀死倒在其次,只恐咱们这些先朝老臣,全都要成为天下人的笑柄了。”
  杨彪和刘虞的脸色不善。
  确实!
  自古以来,朝臣们拥立新帝,大张旗鼓的准备仪式,筑建高台,重拟国法,可是到如今,眼瞅着事情就要成了,新皇帝却撂挑子不干了,世界上怎么会有这么荒谬的事情?
  少时,却听刘虞长叹口气,道:“事到如今,只怕只有一条出路了。”
  “什么出路?”
  “老夫想说的出路,既可以让这场闹剧收场,又可以平定凉州叛逆,一举两得……至于老夫想说的出路是什么,你们俩心中也清楚的很吧?”
  杨彪急忙道:“万万不可,如此岂不是证明我们……”
  “岂不是证明,我们这些朝臣和公卿,输给这位继承大汉朝的新君了?呵呵,可你凭什么又一定要赢呢?凭什么?”刘虞斜眼看向杨彪,脸上第一次露出了不满。
  “杨公,难道在你看来,你这场所谓的输赢,难道比雒阳被凉州叛逆攻陷更重要?难道比为大汉朝找一位明主更重要?难道比让我们这些老家伙,一个个被天下人戳着脊梁骨嘲笑,更重要……你的脸面,就这么重要?”
  一番话,说的杨彪哑口无言。
  刘琦不再看他,而是吩咐司马防道:“以老夫的名义,给伯瑜写一封书信,请他火速返回雒阳……登基!只要他肯回来,所有的事情,都好商议。”


第九百一十三章 刘虞的想法
  杨彪气呼呼的从刘虞的府邸走了。
  他走时,脸色极度铁青,一双眼睛瞪旳浑圆,鼻孔一张一闭的,犹如一头发怒的公牛。
  杨彪很生气吗?他此刻当然是生气的,气到爆炸。
  一番苦心筹谋,为天下士族中人争利,到头来却得到这么个结果,让他怎么能不生气?
  而且一直与他站在同一个阵线的刘虞,居然在适才改了口风,一股脑的转过头来去支持刘琦,这又岂能不让杨彪愤怒伤心?
  为此,他适才与刘虞大吵了一架。
  这一架吵的很是严重,两个人的嗓门放的都很大,就是厅外的侍从们都能听到他们两个人的叫喊。
  不光是杨彪扯着嗓子喊,便是刘虞,也少有的发了大脾气,跟杨彪对着吵了好久,什么难听说什么,两个人争吵时的状态就差抄刀互相对砍了。
  泼妇骂街,也不过如此。
  而一旁的司马防则是被吓的瑟瑟发抖,左顾右盼,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最终,刘虞坚持己见,一定要给刘琦把书信写了,请他率兵回返雒阳御敌。
  杨彪的肺管子都要气炸了,可他拦不住刘虞,最终只能无奈愤而离去。
  杨彪走了以后,刘虞反倒是恢复了正常的状态,他跟没事人似的,命人取来笔墨,开始给刘琦写信。
  眼看信都快要写完了,刘和匆匆忙忙地走进了厅中。
  “父亲。”
  刘虞抬起头,冲着刘和招了招手,让他靠近到身旁。
  “儿啊,快过来看看,这是我给刘伯瑜写的书信,你看看为父的这些个措辞,可还得体?”
  刘和走到了刘虞的桌案边,拿起桌案上的书信,仔细地读了起来。
  读完之后,刘和额头上的眉头不由深深皱起。
  这信中的姿态,放的不是一般的低呀。
  他疑惑地看向刘虞,奇道:“父亲,您给前将军写的这封书信,这行句措辞之间,是不是有些客气过分了?”
  刘虞笑呵呵地捋着须子:“客气点好,不吃亏……太横了,为父怕回头挨收拾……毕竟,这可是写给即将上任的新天子!”
  “新天子?”
  刘和很是疑惑:“这昨日不是还说要拥立正礼公为新帝吗,这怎么突然之间,就变成伯瑜了?”
  刘虞站起身,用力的扭了扭肩膀。
  他的年纪大了,一坐的时间长,这肩膀就酸疼。
  刘和很有眼力见的上前帮他揉捏。
  他了解自己的父亲,这是阿父要跟自己显摆学识渊博的前奏。
  “你为什么突然来了正厅?”刘虞看向刘和。
  “这个……”
  “是听到为父和杨公争吵了吧?”
  “是。”
  “不明白?”
  “刚才不明白。”
  “现在明白了吧,为父和他为何争吵?”
  刘和抿着嘴,半晌之后,冲着刘虞拱手道:“父亲为何突然转了口风,要拥戴伯瑜继位,这当中究竟有何深意?”
  正厅外,一股清风吹过,吹在刘虞的脸上,格外凉爽舒适。
  他闭上眼睛,满足地深吸口气。
  “痴儿,老夫何时说不拥戴前将军了?我一直看好的都是他。”
  刘和闻言顿时一愣:“那你这段日子,一直以来都是……?”
  “这段日子,朝中诸公卿皆要推举正礼上位,老夫不好违背众意,况且他们心中各有筹谋……老夫跟他们执拗有何用?不如相随其见,静观其变……老夫可从来没有说过,老夫看好正礼能够当好天子。”
  刘和想了想,刘虞好像一直没说过刘繇一个好字。
  “父亲,您心中到底有什么筹谋?”
  “坐。”刘虞伸了伸手,让刘和坐在了他的身边。
  刘和坐下之后,便见刘虞长叹口气,道:“我儿,其实为父打从一开始就知道,若要汉室昌隆,国家安泰,纵观宗亲之中,也唯有伯瑜有实力能够兴汉,不光是为父,所有的朝臣们也都知道。”
  “既然知道,那为何还有弄出正礼公这件事来?”
  “刘伯瑜可以兴汉,但通过他这数年的手段来看,他却一直在压制着门阀望族与各大士族。”
  “压制?”
  刘和皱起了眉头,颇有些不解地看向刘虞:“父亲,你若说伯瑜压制望族与各大宗族,那我相信……那改口赋于田亩之中的税制,便是最好的证明……但伯瑜这些年在荆州,却大兴学宫,大汉南境的学术氛围,比之北方不知好了多少……如何说压制呢?”
  刘虞摇头道:“兴学,却不等同于‘兴士族’……呵呵,看着吧,伯瑜是一个非常善于抓权的人,他绝不会允许权力外放,受他人钳制的,这就是以士族为首的公卿朝臣们的心结所在,伯瑜的手腕,他们心中清楚的紧。”
  “那父亲您……”
  “唉,陛下新丧,王允也死了,雒阳朝中无兵,社稷有累卵之危,值此时刻,我不应与朝中诸臣产生太多意见分歧,毕竟就算是有了分歧,也解决不了任何事情,只会让曹操和袁绍那些贼子得利,于汉室江山无益。”
  “父亲一直不发表自己的意见,是想纵观时局?在最后时刻再做定论。”
  刘虞点了点头,道:“是啊,而且我也想看看,刘伯瑜到底有没有能力,应付得了朝中的这些士人……朝中的这些士人,没有兵没有将,但他们却代表着天下士人的风向,若是一味强行压制残杀,那和董卓有何区别?老夫想看看,伯瑜有没有手段,能够对付得了这些人。”
  “那如今呢?”
  “如今?呵呵,结果你也看到了……一个刘正礼,一个凉州的叛乱,刘伯瑜用这两事就把这些老家伙玩弄于股掌之间,到了这个时候,为父若是还不出来说句公道话,那就说不过去了,怕是会惹新君怪罪。”
  刘和听了这话顿时一惊。
  他惊诧的站起身来,左右四下看了一圈,然后方才瞧向刘虞,哆嗦着道:“父亲这话什么意思?你说西北叛乱,还有正礼公离开雒阳,这都是伯瑜的手笔?”
  “是。”
  “有何凭证。”
  “没有,为父猜的。”
  顿了顿,却见刘虞笑道:“我猜的,其实杨彪和士孙瑞他们也是这样么猜的,只是没人敢在明面上说……因为像你说的,没有凭证,只是瞎猜,万一惹怒了伯瑜,后果不堪设想。”
  刘和轻轻地叹息口气。
  “儿啊,且就算是为父猜测的是真的……那单单通过这两件事,就足矣证明,伯瑜有控制朝中的能力,大乱大治,皆在他一手掌控之间,这对于汉室而言是天大的好事,百多年了,我汉室皇权一直为外戚,宦官士族等掌控,若无能够一个手段强硬的天子推翻弊治,则天下纵然平定了,不出两三代人,也比延续其祸。”
  “父亲这是在考验伯瑜?”
  “也不算考验,只是观察观察……嗨,你我父子当年能够顺利来到雒阳,不也是沾了人家伯瑜的光了。”
  刘和闻言笑了。
  “好了,这封书信,你亲自替我送一趟,告诉伯瑜,老夫在雒阳……等他来!”


第九百一十四章 大人物入京
  刘和携带着刘虞的书信,匆匆离开了雒阳,来到了尸乡刘琦的大营处。
  当年对抗袁术之前,刘琦曾见过刘和,两人也在那个时候结下了较为深厚的友谊,作为同宗兄弟,两个人见面的次数少;  但对彼此都是非常的认同。
  看了刘虞的书信后,刘琦感慨的对刘和道:“太师如此推崇,实在是太过客气了,其实论及血脉与人望,太师比我更加合适。”
  刘和摇头道:“我父年迈,能定天下者,必伯瑜是也。”
  二人又聊了一些琐事;  刘和又问刘琦道:“伯瑜,眼下西凉兵来攻雒阳,已过长安境,事情紧急,你还需早做处置才是。”
  刘琦低头看着桌案上刘虞写给他的书信,微微一笑,没说话。
  刘和明白他的意思。
  “你放心,尚书台那边,关于昭告你功绩的功德颂已经拟好了,不出三日,便可公开广布于天下!”
  刘琦闻言乐了。
  他哈哈一笑,道:“兄长多心了,我根本就没有惦记这个事,我适才只是在思索,当如何去逼迫西凉军退兵;  因而一时走神而已,还请兄长勿怪。”
  刘和干巴巴的笑了几声,没回答。
  信你才有鬼。
  “兄长放心;  西凉军之事;  我自有办法……唉,我大军与袁绍交战太久,虽然胜了,却也是损兵折将,损失颇大,眼下当休养生息,不宜再与叛军交战,不过若要退叛军不难,我让黄忠,甘宁率三万金精锐,先行返回雒阳驻扎,只要他们到了,叛军一听雒阳有大军驻守,必不敢来犯,届时自当撤退。”
  刘和捋顺着自己的胡须,表情虽然不变,但心中却暗呼高明。
  他这是让自己的先头部队,以一个最合理的方式入驻雒阳,用强大的军事力量掌控雒阳城的各重要机构,奠定大局;  让朝臣们无从反悔,然后他在慢悠悠地返回雒阳登基。
  刘和站起身来,冲着刘琦道:“既如此,那某便先回雒阳,还请君侯早日行动,以免出现疏漏。”
  “多谢兄长惦念,你放心,西面的贼寇,包在我身上。”
  ……
  三日后,对刘琦的功德颂终于从雒阳发了出来,虽然没有天子的印玺加盖,但毕竟是以尚书台的名义发出来的,在朝廷的方面来讲,自然是充分的肯定了刘琦的功业。
  在功德颂发出来的没几日,以黄忠为首的荆州军精锐,便从尸乡出发,直奔雒阳而来。
  若是换成以往,刘琦这么多的军队直接驻扎进雒阳,虽然不会得到朝臣们的直接抵抗,但背地里一定会不少对他进行污言诽谤。
  可如今,西凉叛军眼瞅着就要抵达了雒阳,整个雒阳是一片人心惶惶,雒阳的朝臣公卿,城中的豪富面对数万荆州军,那是欢迎的不能在欢迎了。
  黄忠进入雒阳城的当日,整個雒阳城的豪富们组织百姓和各大族中人,在雒阳城外夹道欢迎,不论是什么阶层的人几乎都挤满了街道,看见军队来了都是放声欢呼。
  仿佛一个被奴役了百年的城市被解放一样的隆重!!
  黄忠打过多少年的仗了,走访过的城池极多,但是像雒阳城中的人一样,这么热烈欢迎他们的,属实还是第一次碰见。
  这不和常理呀。
  雒阳城人的热情,刷新了荆州将士们的三观。
  而且还有很多人在荆州军队走过的时候,冲着天上撒花!
  在这个年代……鲜花,真的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弄到的。
  这年头,种粮的都成难事,还有谁有闲心去弄花圃?
  能当饭吃吗?
  甘宁骑马跟在黄忠的后面,左右环顾这种空前盛况,很是感慨。
  “多说雒阳城中之人是天下最权贵最富裕的一群人,依我原先的想法,这些人应该都是眼高于顶,拿鼻孔瞧人,牛的不能再牛了,我以为咱们进城,人家瞅都不会瞅咱们一眼的,毕竟人家都是京城人,哪曾想竟这般好客!!这也太热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