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 >

第452章

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第452章

小说: 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现在,魏延出兵; 太史慈占据了庐江郡; 黄叙的主力兵将返回襄阳枕戈待旦; 李典的兵将从宛城东向移兵……
  荆州留守部队的行动方方面面都在证明着,若是他曹操敢轻举妄动,荆州一方绝不会客气,咱们就围绕袁术方拼了你死我活。
  而唯一能够牵制荆州守军的江东主力,眼下却跟公孙瓒进行无休止的争斗……只能由曹操独自面对荆州。
  荆州的可怕,不在于军事有多么强悍,而是绵延不绝的后续支撑。
  若是要打长久战,光是粮草一项,曹操就望尘莫及。
  在这种情况下,曹操自然是不想与荆州军发生过多的正面对抗。
  当然,他也不是很想放过一举消灭袁术的机会。
  但就在这个时候,从西方的雒阳,再次传来了天子调他前往雒阳勤王护驾的旨意。
  天子在旨意中告诉曹操,刘虞和王允已经大量的调遣兵将北上支援汜水关和尸乡,雒阳城中王允的势力愈发变弱,而刘琦与袁绍之间的战斗也愈加惨烈,根本无暇顾及雒阳的形势,眼下正是曹操协助他清君侧之时……刘协让曹操赶紧行动。
  曹操在得到了天子的秘诏之后,立刻找郭嘉,荀彧,戏忠等人商议对策。
  果然,在得知了天子已经给密诏于曹操之后,三位顶尖谋士的意见,都是让曹操立刻出兵。
  乘着雒阳空虚,王允不备,袁绍和刘琦相争不下之时,此时打进雒阳,拥立天子,取得绝对的政治优势,无疑是最好的机会。
  曹操心中对三个人的意见自然是赞同的,不过他同时还有一些忧虑。
  “若是刘琦分兵回雒阳驻守,又该如何是好?”
  郭嘉则是自信地道:“这一点将军大可放心,袁绍近三十万大军从北、东两面汹汹而去,刘琦现在已经是陷身于尸乡的战场,断然不敢轻易挪兵回雒阳的,否则岂非取死之道。”
  戏忠言道:“戏某也是这样想的,袁绍也不是没有斥候在战场上,刘琦往雒阳调兵,调少了没用,若是调多了,袁绍岂能不乘机发难?所以在下觉得,刘琦不敢动。”
  曹操叹息道:“按道理来说,确实如此,问题是袁绍这个人,曹某深知,他在有些方面和你们想的不太一样……袁绍这个人虽然有才干,但在关键时刻,决心时常不足,且容易动摇,若是刘琦真的从前线撤兵回了雒阳,袁绍能不能抓住机会,也在两说之间,反倒是容易便宜了刘郎。”
  郭嘉和戏忠彼此对望了一样,开始认真沉思。
  荀彧在思虑了半晌之后,开口道:“依荀某之见,袁绍的这个性格,知道的人并不甚多,明公昔日与袁绍亲如兄弟,同在雒阳为八校尉,彼此知根知底,但刘琦与袁绍并不熟悉,见面也没见过几次,他岂能知晓这些?别说是刘琦了,就是我荀家在豫州,与袁氏多有交集,也绝不会轻易断定袁绍会是如此人物,想来,刘琦绝不会将前线的生死大事压在这样一个浅显的猜度上,况且我们眼下与天子之间的事,还是在秘密行事的,只要我军的速度够快,刘琦也未必能够做出及时的反应。”
  曹操闻言,恍然而悟。
  似乎,还真就是这么一个道理。
  既然如此,那还等什么呢?
  出兵!
  时不我待啊。
  ……
  与此同时,雒阳这边,贾诩与李儒连日来会面的次数频频增加。
  李儒目前在天子和王允之间属于双面间谍,在贾诩的授意和协助下,王允略微改变了对李儒的态度,而少年天子也自认为将李儒掌控在了自己的手里。
  自从上一次跟王允发生争执之后,刘协是学聪明了,他不再提召曹操入京的事情,而是深居简出,勤学政务,对于王允和刘虞治政不再提出任何的干预,尚书台的一切奏折秉承以及下发各地,刘协全部放手——都交给王允和刘虞一同打理。
  这在王允看来,是天子认错的表示,他心中还是很满意的。
  但他没有想的是,刘协外松内紧,暗地里联络曹操联络的更加紧密了。
  当然,以刘协的行事手段,这中间容易出现纰漏被王允抓住破绽。
  但偏偏他的身边现在可是有一个智囊,那个人就是李儒。
  李儒暗中教天子如何做这些事能够不让王允抓住把柄,同时又能够得到他的信任。
  在这点上,李儒的经验和智谋完虐王允,天子在他的帮助和指点下,自然是做的天衣无缝。
  如今,事情基本已经是水到渠成,下一步曹操就会派兵来雒阳。
  在天子看来,他马上就要自由了。
  依照李儒的推断,现在该是向王允谏言,告知他陛下行动的时刻了……也好让王允有个准备。
  但贾诩不让。
  ……
  “我说,你这么横拦竖挡的,等曹操打到雒阳这边来,再让王允和刘虞做准备,就什么都晚了!岂不是凭白将天子送到曹操手里!?”
  看着贾诩不紧不慢的样子,李儒很是生气地道。
  贾诩却很淡定:“不晚,相反的,你若现在告知王允陛下的计划,那还有些为时过早呢。”
  “什么意思?”
  贾诩慢悠悠地道:“不能让王允提前有所准备,只能是让他临时做调度……不然,现在王允派人去前线招君侯回来勤王,君侯是回还是不回来?”
  “当然是不回来了!现在回来那岂不是多面对敌?必死无疑啊。”
  贾诩笑道:“不回来,不就是故意不救驾,这跟抗旨有什么区别?那君侯的声望何在?民心何在?”
  李儒疑惑道:“你到底想干什么呀?”
  贾诩轻轻地伸手指了指天空,风趣道:“老夫想捅一下天。”
  “虚张声势。”李儒撇了撇嘴:“那等到曹操回雒阳的时候,让王允临时做准备,又有谁能与他相抗?”
  “有啊……我大汉帝都遭人劫掠,拱卫天子安全的人,自当属咱雒阳的卫将军莫属。”
  “卫将军?”李儒的眼睛眯了起来:“你是说……吕布?”
  贾诩没吭声。
  但不吱声,就算是默认了。
  “可吕布,现在在前线呢!”
  贾诩摇了摇头:“所以说啊,我现在每隔半日,都要得到一份关于中原那边的情报,卫士署派了许多人去探查了,这当中所耗甚巨,老夫听着都心疼,但没办法,老夫必须要在第一时间知道曹军的动向,如此,君侯也就能够在第一时间,把吕布军派回来。”
  “让吕布回来……”李儒捋着须子,认真琢磨着贾诩的意思:“既不能回来的太早,但又不能回来的太晚,让王允没有准备的时间,但偏偏又有吕布这一军可用……是这个意思?”
  “是。”
  “能做到吗?”
  贾诩闻言笑道:“以君侯的能力,想让吕布中套,应该是不难吧?”
  “这倒是。”李儒对于刘琦和吕布之间政治素养和能力的差距,深信不疑。
  他在原地转圈,一边转一边道:“曹操疾行而来,吕布仓促而回,王允事先没有什么准备……两方见面,根本不会有什么提前应对的措施……只有猛打?”
  贾诩轻叹口气:“这次,可不是简单的打啊,恐祸及雒阳啊,曹操已经到了此地,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若是回去,他今后的罪名可就大了,王允更是不允许天子出现什么状况,至于吕布,呵呵,不说他了……对了,你得事先琢磨个地方,雒阳这场战事,肯定会祸及无辜,你得保全自身,别让这场战事给你卷到里面去。”
  “你呢?”李儒反问道。
  “我?呵呵,老夫早在来之前,就把该往哪跑的路线琢磨好了,不劳李君操心,多惦记你自己吧。”
  李儒听到这,恨的直咬牙……不过他同时心中也有一丝庆幸。
  幸亏,自己没跟这姓贾的做了对手。
  老妖物!


第八百八十六章 忠臣
  尸乡的战场这几日又是风起云涌。
  这几日来,刘琦的军队又经历了两次袁军的洗礼,不过袁军虽然兵多将广,但攻势日渐疲软,这一点不论是刘琦还是他手下的那些荆州将领,都能够感觉的到。
  袁绍军现在是外表强悍,但实则已经是外强中干; 后继乏力了。
  刘琦心中清楚,估计现在袁绍在河北那边已经无法再继续拉来后方士族的赞助了。
  胜利的天秤已经逐渐向己方倾斜。
  ……
  袁绍的大营内,此刻的袁绍正在向手下人发飙。
  “为什么只有这么一点?”袁绍看着手中的简牍,满面怒容。
  袁绍下方,荀谌无奈地叹息道:“大将军,河北的望族豪强很多人,对于大将军发动的这场战争颇为不满; 况且此番征战耗资甚巨,不但河北诸郡的府库皆空,这些望族很多人也是掏空了家底,但如今却未见成效,他们心中自然不甘心继续出钱出粮……”
  “啪!”袁绍将手中的简牍狠狠地扔在了地上。
  “当初许诺他们好处之时,一个个都恨不能脑袋削尖了来跟我献好,如今局势僵持了,就裹足不前……呵呵,真是其心可诛!”
  荀谌叹息道:“大将军,其实此事也怪不得河北诸望,实在是这时间拖延的越长,在气势和声势上,我们拖的越久就越弱,虽然大将军打的是清君侧的名义,但毕竟我们没有陛下的诏书……就天下人来看,我们着实是与反贼无异。”
  “混账!”袁绍大喝一声; 气道:“袁某为国家兴兵,匡扶社稷; 如何就成了反贼?”
  荀谌急忙作揖道:“大将军恕罪,末吏只是说了一些河北诸望此刻心中不敢收的想法; 供大将军参考,并无其他的意思。”
  “诸望的想法?”袁绍挑了挑眉:“不光是河北诸望的想法吧,恐怕这也是你的想法。”
  “大将军,我!”
  袁绍淡淡道:“友若,别以为我不知道你是怎么想的,你们荀家历来除了家族之外,更为重视的,便是汉室正统,包括你那个荀彧,还有你那个侄儿荀攸,虽然都不是侍奉一主,但你们辅佐各方牧守的原因,不外乎一是振兴家族,二是维护汉统……袁某如今的行径,在你眼中,是不是和反贼无二?”
  荀谌闻言顿时大惊,额头上的汗顺着脸颊大滴大滴的往下落。
  随后,便见他‘噗通’一声跪倒在了袁绍的面前,颤抖着道:“大将军,末吏……绝无此意啊!”
  “我不过是随意说说,你紧张什么?”
  荀谌急忙道:“大将军随口一言,却是让末吏胆颤心境,惶恐无地,末吏对大将军忠心耿耿,日月可鉴。”
  “如此最好了……罢了,你先起来。”袁绍挥挥手,让荀谌站了起来。
  随后,他指了指桌案上的一份简牍,对荀谌道:“你持着这份简牍,亲自去一趟邺城,见审正南,让他代我向各望族征调粮秣,数量必然按照足额的数量征调,谁若是不给……你让审正南自己掂量着办就是了。”
  “诺。”
  荀谌接过了简牍,然后转身出了袁绍的帅帐。
  出了帅帐之后,正好看见田丰大步流星的走过来,来到帅帐外,要求见袁绍。
  但袁绍帅帐外的侍卫将他拦住,告诉他袁绍已经下了军令,不见田丰。
  田丰拼了命的在帅帐外面喊,请求袁绍见他一面,但袁绍就跟耳聋听不到似的。
  最终,田丰败兴而归,无奈的向着后方走去。
  荀谌一直没走,而是站在不远处望着田丰。
  如果没有记错,田丰自打上一次被袁绍斥责之后,袁绍就再也没有见过他。
  何其让人心寒啊。
  在荀谌看来,田丰的脾气虽然古怪一些,而且性格也得罪人,但毫无疑问,他是一个忠臣,对袁绍也可以说是死心塌地的效忠。
  可对待一个这样的直臣,袁绍的行为实在是太让人心寒了。
  田丰一脸颓丧的往回走,正巧看见等待他的荀谌,淡淡一笑:“友若。”
  “元皓兄,要多注意休息啊,不可过于劳心。”荀谌向他拱了拱手。
  田丰的脸色很不好,既显苍白又显憔悴,很显然是最近休息的不够好。
  他向着荀谌点了点头,苦笑道:“大敌当前,后方不稳,又岂能不劳心?”
  荀谌无奈道:“大将军眼下进不能进,退不能退,忧心忡忡,故而这脾气比起平日里,要多了几分暴躁,还请元皓不要心急,大将军早晚会见你的。”
  田丰淡淡一笑,没有回答,问道:“友若这是往哪里去?”
  “奉大将军命,回返河北,与审正南一同催粮。”
  “唉~~”田丰长长地叹了口气,然后对荀谌道:“友若,可否借一步说话?”
  荀谌四下瞧了瞧,随即和田丰一同来到不远处一处帐篷的旁边。
  “不知元皓有何指点?”
  田丰摆了摆手,道:“指点不敢,只是你此番返回河北,千万小心谨慎,不要落了把柄在正南手中。”
  “啊?”荀谌没有想到田丰会对他说出这么一番话:“元皓何出此言?”
  田丰叹息道:“友若,你虽然是颍川一系人,和那郭公则同源,但与他的为人却大不相同,田某对你的为人和操守,很是看重……只是你的身份比较让人忌惮,毕竟你们颍川荀氏三代以来在豫州皆以恪守皇恩,极力拥戴汉室而贤名远播,你荀家如今包括你在内,未出仕以及出仕的几名同辈,也都是极力推崇汉室正统的大贤……营中目下就有人传言,说你荀家人在颍川境内,有人在士林中言大将军征伐雒阳,明面上是匡君辅国,实际上不过是悖逆之贼,大将军的家乡就在汝南,与你荀家数代多有交集,恐怕早就知晓此事了,他明面上不说,心中只怕是对你多有防备,你还需万万小心才是……特别是这次让你回返河北,其实是完全没有必要的,那边的事有审正南一人足矣,何必让你回去?不过是就是想看你是否有二心罢了。”
  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荀谌也是高明之人,只不过身在局中,自己一时半刻想不通而已。
  如今被田丰点醒,荀谌急忙作揖道:“多谢元皓相告,荀某心中有数了。”
  田丰轻叹口气,点了点头,转身离去。
  还没走出几步,突听荀谌在后面问他道:“元皓先生。”
  田丰回过了头:“何事?”
  “你与我们这些颍川系士人,水火不容,为何今次却要提点于我?”
  田丰笑了笑:“田某从来没有跟任何人水火不容,田丰所做的一切事,都是为了河北,为了大将军而已,郭图与我为敌,是他自己把自己划拨到了颍川系一面,他看我乃是冀州本土系士人……但是,在田某心中从来没有什么划分,对就是对,错就是错。”
  说罢,便见田丰转身离去。
  荀谌长长地叹了口气,然后对着田丰的背影长长作揖。
  少时,待荀谌也离开之后,却见从他们两个人适才交谈旁的帐篷中,钻出来一名袁军士卒。
  他小心翼翼地看了周围一圈,确认田丰和荀谌都走了之后,便悄悄的离开了。


第八百八十七章 吕布的小心思
  次日,荀谌收拾了行囊,就准备返回邺城,但是刚刚才走到辕门口,就迎面碰上了一个人。
  是他的老乡郭图。
  “公则。”
  “友若。”郭图笑呵呵的向他见礼:“这是要走了?”
  荀谌轻轻地点了点头,笑道:“谌受大将军之命,返回河北与审正南一起督办粮秣; 事不宜迟,还需即日起行。”
  郭图有些犹豫道:“友若有大事要办,郭某本不该在这个时候拦你,只是有一个老朋友,非得要友若亲自送别一下才是,大家都是同僚; 有些事咱们大面上还需过得去……耽误你一小会; 友若勿要见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