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第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便记录封赏。”
张允点了点头,道:“表弟此言甚善,此事且待日后慢慢再做调整,不过可以先大概制定个纲要……以愚兄之见,京中八营皆以精卒锐士分营设立,并以两千石校尉统管,中垒、屯骑、步兵、越骑、长水、胡骑、射声、虎贲……表弟可因此为例,将兵马分以为部,并卓以司马统管。”
刘琦明白张允的意思,说白就是让他仿效京八营,以兵种属性分部,并以其特长命名,一则可提振士气,二则可彰显军威。
但其实刘琦心中还有一个问题,就是重新拟定军职的问题。
刘琦目下是刘表引任的襄阳校尉,说白了就是没有朝廷明确敕封的校尉。
他现下所统管的兵马,已经超出了校尉应统管的两千人范畴,但以他目下的地位,就是给他十万兵将,他也依旧是襄阳一县的校尉。
他倒是没什么,但底下的军职就容易乱套。
他麾下的黄忠,文聘等军司马,目下所管之兵数量,早已超出了四百人一部的统管范围,但即使人数增多,黄忠和文聘也不过还是军司马,而他们二人再往下的军侯、屯长、曲长亦如是。
如此看来,却是只能走上那条老路了。
汉末时期,因为地方军阀的快速发展,在编军卒的人数大幅度增多,有军功的人越来越多……原地方郡县原有的部曲编制和军衔已经完全不能满足各级军阶的需求。
因此,一些的军阶应运而生了。
那就是各种杂七杂八的中郎将。
之前,由于将军并不常置,有战时统兵者才会被冠以将军之称,因此一般武官平日里所能获得的最高官职才是中郎将。
但在汉末,这些中郎将却被各级军阀乱用的颇不值钱了。
各种杂七杂八的中郎将一出,这个曾经拥有无上荣誉的称号便算是被打入凡尘,以大白菜价往外抛售。
杂号将军遍地滚,抬眼望去尽中郎。
……
“眼下军中大部分锐士皆为步卒和弓弩手,另有马军两百……看来,待北上之后,日后大致可分为三营。”刘琦淡淡念叨道。
张允谏言道:“应为四部,表弟可从步卒之中另马军中,少量抽调精干士卒,再独建斥候部,于临阵决机大有裨益。”
眼下荆州军的斥候皆属各部临阵指派,暂无独立机制,虽然也不碍于行军,多没有单独的指派调动确实不方便。
刘琦满意的点点头,道:“这一块倒是无需耽搁,我即刻将让三军将各部斥候统于一处,统一调配,由表兄代为统领,今后阵前有何机密要事,就全依仗表兄了。”
张允没想到初至刘琦麾下效力,就能得到这样的重用。
刘琦这等于将自己当成了他的耳目了。
虽然仔细算来,也不会超过两曲人马,但这也体现了刘琦对他的重视程度。
张允心中喜不自胜,忙道:“多谢公子,末将愿效死力也。”
刘琦随意的挥了挥手,道:“如何又叫公子?这里也没外人。”
两人相视大笑。
少时,却见张允的脸上露出了一些意味深长之色。
“对了,表弟,某离开雒阳之前,听说舅父和蔡家已是准备纳彩问名,互通生辰,却是为你准备的……嘿嘿,听闻那蔡二小姐的年纪虽大,不过却相貌美丽,表弟你也算是颇有福气了。”
第七十六章 刘琦的“伴伴”
张允带来的这条消息,确实有点出乎刘琦的意料之外。
自己这刚出兵好像还没多久吧?襄阳那边便已经等不及了么?这么着急结亲……蔡瑁的行动速度倒也是够快的。
看来,他是不再抱希望能够让蔡觅嫁与刘表当后妻了,于是孤注一掷,索性就把赌注全都转移压在了自己的身上。
蔡瑁若是想联姻,刘表自然不会拒绝。
与目前的南郡第一大族蔡氏联姻,本身也是刘表维稳荆州计划中的重要一环。
那两个家伙也算是互惠互利了。
不过想来,整件事情中最高兴的人莫过于蔡觅了。
自己终归是逃不出她的魔掌,呵呵。
刘琦拱手道:“多谢表兄相告此事,不然等上雒之事万后,待回了襄阳才知晓要成亲,也容易将我弄的措手不及。”
张允不知道刘琦和蔡觅私下里早就已经突破了男女界限。
在他的概念里,刘琦现在应该还是个雏,怕是连女人是什么滋味都没有尝过呢。
张允这个人,不仅仅有军事才干,同时他的脑筋也活络,情商也比一般人要高。
他深知,他在荆州若想仕途通顺,不但要借助刘表父子与他的亲戚关系,还要干出一番事业……
当然,他自认为还得要去取悦上官。
刘琦目下就是他的上官。
在得知了刘琦将会和蔡氏联姻后,张允便在心中打起了小九九。
思来想去,取悦刘琦这样的年轻人,可用一法,定保成功。
“表弟自举孝廉后,便一直混迹于巨野县府官圈,来南郡之后,也是致力于为舅父分忧,立主荆楚,甚是辛苦,然竟是将自己的大事都耽误了。”
张允的话,说的模棱两可,让刘琦有些疑惑。
自己耽误什么事了?
“表兄有话不妨直说,我猜不准表兄言下之意。”
张允捋着自己的美髯,一脸肃然的从怀中取出一个一卷缣帛,放在刘琦面前的长案上,轻轻的推向了他。
“表弟,你也是年轻气盛的年纪,切不可辜负了大好的年华啊。”
张允这个动作……让刘琦感觉很熟悉。
后世的时候,社会上那些走门后打关系的时候……给人送现金或是送卡送名贵物品的时候,不都是这个姿势么?
把装满现金的箱子摆在桌上,打开箱子露出那一捆捆的鲜红纸张,满面微笑,身躯半躬,然后缓缓的将东西推向他要贿赂的人……
时隔一千八百多年,这姿势居然一点没得到进化,竟然是贯穿古今。
不过张允送的这个东西只是一卷缣帛,从外观上看没有一点金贵的样子。
这什么东西,居然还值得这样一送?
张允捋着美髯,挺直腰背,依旧是那副忠义两全的模样。
“衣解金粉御,列图陈枕张,素女为我师,仪态盈万方……表弟也到了适龄之年,该是学些正经东西的时候了。”张允的表情严肃,但说话的语调,让刘琦听着感觉有点不三不四,
刘琦将那缣帛展开,大致扫了几眼后,乐了出来。
不过他不是因为高兴的乐……而是被张允气乐的。
难怪曹丕著作的《典论·奸谗篇》中,会把张允位列于佞臣之中……
虽然汉时已经有了类似于‘素女书’这样的各种关于人类应如何创造下一代的文字与图谱教育性典籍……但张允刚刚到自己麾下,就给自己送这样的东西,这不是有意把自己往歪道上领么?
就算是此物在士族群体中也算是流行风靡,但终归有点……
张允这是选错职业了,以他的所作所为,其实更适合当宦官伴伴之类那样的角色。
刘琦觉得张允有点生不逢时,他要是早生几十年入宫打拼,接近刘宏,或许就没有十常侍什么事了。
“表兄!”刘琦的面色有些发沉,用食指关节轻轻地敲打了两下桌案,严肃道:“汝需知晓,这里是军营,可并非是那勾栏之所。”
张允听出刘琦的语气似有不悦,心中不由一紧。
这怎么还给他惹急眼了呢?
张允忙拱手道:“末将知罪!末将绝无疏渎军营之意,然末将毕竟与公子有亲,相赠此物,实乃是知公子不久就将成亲,完全出自于一片热枕之心,只是时宜不对,还请表……还请公子恕罪!”
说罢,便见张允单膝跪地垂头。
刘琦很满意张允的态度……其实他对于张允的性格并不讨厌。
张允有一定的军事能力,而且非常会察言观色,颇会谄媚。
说白了就是有眼力见,知道怎么让人高兴开心!
这样的人虽然不如黄忠和文聘这样的忠义之士用着放心,但在一些不能见光的事情上,用张允这样的人反而比用黄忠和文聘更加顺手。
再说了,人非草木,需要精神和身体上的满足。
刘琦再有志气,他也是一个男人,特别他还是从充满了娱乐活动的后世穿越回来的。
汉朝的娱乐活动对于他来说实在是太单调了。
他也需要放松,也需要快乐。
他也想在日常生活中,找几个有意思的狐朋狗友……或者说是狼友帮他找乐子,解解闷。
为什么历史上很多皇帝明知道谄媚之臣不好,却还偏偏要亲信那些人?
将心比心,谁也不希望身边的人一天天都跟苦大仇深似的,一天天从早到晚高喊什么‘匡扶汉室’‘救黎民与水火’‘平定天下’‘拯救苍生’之类的云云。
干大事归干大事,但该悄悄享受的时候也得享受一下。
谁也不是生来就注定要一直背包袱的。
只要刘琦自己心里有杆秤,有个底线,别被忽悠大劲了就行。
刘琦漠然的盯着张允,手指在桌案上一下一下的敲打着。
“咚、咚、咚……”
两个人就这样彼此对视了大概一炷香的时间。
张允的心随着桌案上发出的响声而变的越发忐忑,他后背的衣物亦是被汗水浸透了。
太大意了!
眼前这个表弟,早就不是他当初所认识的那个人了!
适才他让自己统领斥候部的时候,自己就应该琢磨过来的。
真是一时大意,还将他当成了懵懂的少年郎……
殊不知军法无情,刘琦若是真想以魅惑主帅的名义治张允的罪,张允就必须认栽。
看着张允脑门上的汗珠开始顺着脸颊滑落,刘琦估计自己给他的心理压力差不多够了。
让他心中明白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即可,无需逼迫的太狠。
毕竟,还得让他以后给自己当个伴伴呢。
驾驭手下之人,一在平衡,二在气势威压,三在威压后……打一棒子给个甜枣。
“罢了,表兄也是一片好心,这份心意,琦领了。”刘琦拿起桌案上的那卷缣帛,冲着张允晃了晃。
张允如释重负,赶忙道:“多谢公子!”
“不过下次要是再给我这些东西,却要分分场合,军中无父子,更何况你我兄弟乎?该在军中呈的东西在军中呈,该在家中赠的东西在家中赠,明白了吗?”
张允闻言不由长出口气。
好厉害的小子,年纪轻轻,竟已经有人主之势了!
“末将谨记!”
“好了,兄长且先去休息吧,随时等候调用。”
张允一边向着刘琦道谢,一边出了营帐。
刘琦则是拿起张允送给他的那卷缣帛,翻看了几下之后,便扔在了桌案上。
“画的什么东西,一点立体感都没有,都是平面图,五头身男,三头身女的,而且姿势也单调……还不如我自己画的耐看呢,回头需找时间让这个时代的人知道什么是妙笔丹青。”
……
南阳郡,鲁阳县。
袁术正坐于上位,仔细的静听主簿阎象向他汇报各地的情报。
袁术大概三十五六岁左右,高高的个子,略显青白的脸,唇上的两撇横须和下颚的短髯修理的整整齐齐,很是耐看,英武中略带一丝戾气。
他的身边矗立着四名甲士,个个横眉冷目,严肃而齐整,这都是他当初离开雒阳时,从典军师卫营中带出来的将士。
主簿阎象今天带给袁术两个消息。
一个消息是由韩嵩书写,刘表命人传抄散布于天下的护君盟文。
刘氏宗亲中的两牧一史齐齐出兵,南北呼应准备齐至雒阳护君,声势颇大。
另一个消息则是袁绍派人给袁术带信。
袁绍此刻已经返回了渤海,欲往渔阳同刘焉谈判。
他给袁术写置书,阐明了目下宗亲之盟以护君为名,占据大义,不可力敌只可智取。
他此次去见刘虞,是想拥立刘虞为帝,希望袁术能够支持他。
袁绍的盘算,此事一旦事成,不但可以分化宗亲之盟的势力,将其彻底打压下去,同时关东郡守们也可以指雒阳的天子刘协为孽种废帝,届时己方在名义上便与董卓相持平,不会再有丝毫的政治劣势。
阎象说完这些时事后,却见袁术长叹口气,暗自念叨一句:“刘氏宗亲还有袁本初……真是一个比一个想的美啊。”
第七十七章 袁术的表情
在当下诸郡守的联盟中,虽然应盟的刺史和郡守不少,但敢于和董卓麾下的西凉军正面对抗的,其实并没有几人。
如今与董卓对抗的关东联盟,其主要兵力分别屯扎于河内,酸枣,鲁阳三处。
河内战场处主以袁绍和王匡为首。
但袁绍已是去往渔阳与刘虞摊牌,而王匡麾下的从事韩浩则屯兵于孟津,并分泰山兵在河阳津驻守,却被董卓以精锐兵将经小平津渡过偷袭其后,将王匡军打的几乎全群覆没。
酸枣那一面是以臧洪,刘岱,桥瑁,张邈等一众为首的联军,但因为兖州诸郡守的内部关系较为微妙,彼此暗藏心思止步不前,只派遣零星的小股战力去骚扰董卓,根本没有什么大规模的军事行动。
河内和酸枣战场一个失利,一个裹足不前,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能够对董卓造成威胁的只有袁术和孙坚这一路。
这两个人目下分工明确。
袁术在鲁阳征调粮秣,为前方的孙坚供粮。
而孙坚也不负众望,虽然在梁地先被徐荣击败,但孙坚后发制人,在阳人一战中战败胡轸,斩杀华雄,一举扳回劣势,也算是和西凉军打的有来有往。
可也就是在这个节骨眼上,汉室三刘的护君联盟结成了。
护君联盟成立,盟书布告天下,一时间竟将袁术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到底是让孙坚进兵,还是不让他进兵?
而且袁绍的书信也同时送了过来,说是他准备拥戴刘虞称帝,让袁术支持他。
这两方的行动,算是彻底将袁术原本率先打下雒阳占据制高点的计划击了个稀烂。
所有的事情,都得推盘重新起做了。
……
袁术坐在正厅,听阎象将这些事一样一样的给自己分析完后,不由大感头疼。
他闭着眼睛,用手揉着自己的太阳穴,问阎象道:“如今三刘联盟结成,形势骤变,袁绍又要拥刘虞为帝……以先生看,值此非常时节袁某该当如何行事?”
阎象这个人在袁术麾下以思虑周全而著称,无论是什么事情都能够考虑的面面俱到,因此袁术方才委任他为主簿……放在后世差不多是各级领导的两办主任一样。
果然,阎象又和往常一样了。
他面对袁术的提问他并不着急回答,而是站在原地仔细的思考着,在脑海中将各种情况都大概推演了一遍。
袁术也知道阎象的这个习惯,并不着急催他,就这么静静地等待着。
大概是一炷香的功夫后,阎象终于开口:“后将军当卓令孙坚歇兵,让其暂止攻伐董卓,并立刻置书于袁绍,同意与其联合共扶刘虞为帝。”
袁术皱起了眉头。
“为何?”
阎象耐心的为袁术解释道:“三刘以护君为名,占了大义,其真意是在关东诸君与董贼相争时谋利,值此时节,若是视宗亲联盟如无物,强行攻伐,若真导致天子有失,便正是给了刘氏诸宗室以借口,如此不但失了大义,还会为天下人所唾弃,因而不能强攻。”
袁术皱紧了眉:“未防成为众矢之的,便只能暂且退让了,是么?”
“然也。”
袁术仰头看向天蓬,长叹道:“既是如此,那便派人去阳人县传讯,召孙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