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第29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琦微笑道:“无所谓,只要能留住昭姬在这里就行……哪怕届时蔡中郎有冲天之怒,也自有刘某人一人当之。”
这话说的很平淡,但个中却是情意满满。
蔡琰的心,犹如平静的池水被仍入了石子一样,涌起了阵阵的波澜。
沉默了良久之后,方见蔡琰疑惑地抬头看向刘琦,试探着道:“如此说来,当日你不肯应承于我,就是为了私下里行事,将严君请到荆州来?”
刘琦点了点头,道:“勿要怪我自私,只是我若不如此做,实在想不出别的手段能够让你安心留在此地,而且我若是事先与你讲明……怕你也未必能够答应。”
蔡琰是聪慧之人,她只是稍稍细想想,就能够明白刘琦所指为何。
自己那个时候心乱如麻,做事瞻前顾后,若是刘琦对她说要强请蔡邕到荆州,只怕自己那个时候也会担心过激的行动会使蔡邕对刘氏父子更加抵触……若是自己犹豫不决而组织了刘琦,怕是蔡邕一旦到了吴地,就再没有转圜的余地了。
刘琦这是怕自己耽误事,所以故意敷衍于自己,然后暗地里行事,直到事情办妥了之后,才来向自己坦言相告。
想到这,蔡琰不由嘟起了红唇,不满意地道:“你故意瞒我,就不怕我一气之下甩手而去了?”
刘琦微笑道:“你若真是那种轻重缓急不分的人,只怕你我也未必能够定情了……在我心里,昭姬一直都是这天下最知书达理的女子了。”
蔡琰掩嘴一笑,道:“久闻山阳刘郎善于揣测女人之心,手段高超,今日一见,方知不虚,似君这般,三言两语之间还不忘夸赞我的男人,当真是天下少有。”
刘琦哈哈笑道:“就是不知道你蔡大家吃不吃我这一套了。”
蔡琰突然脸色一正,道:“休油嘴滑舌,说正经的,刘郎派何人去请我父亲来荆州?”
刘琦淡淡一笑,道:“我让典君去的。”
蔡琰浅浅的笑意瞬时间僵住了。
典韦?
“刘郎,你确定让典君办此事,真的妥当么?”蔡琰的语气中充满了不确定。
刘琦轻轻地用手摸了摸鼻子,无奈一笑。
他倒是也想派个精明人,不过论及心腹,还得是典韦,这事不交给他,着实不好处理啊。
而且,以典韦的人脉,去找襄阳城中的别人,大家也都能帮忙。
总比自己挨个去找要省事一些,毕竟自己也是有身份的人,挨家挨户的托人帮忙去抢个老丈人回来,多少有些抹不开面子。
……
又过了数日,张允和典韦带着蔡邕回到了襄阳。
蔡邕抵达襄阳的消息,第一时间就被刘表所知。
刘表听了这个消息之后,亲自率人前往相迎。
毕竟蔡邕是当世名儒,书法和琴艺双绝,更兼他还赠送过刘表两万余卷简牍典籍,对于荆州学宫来说,蔡邕乃是大大的恩人。
襄阳东门翁城外,刘表以及一众文物诸官看着蔡邕从车上缓缓地走下来,急忙快步上前,道:“兄来荆州,为何不事先派人通知于某?某也好多做准备才是。”
蔡邕有些郁闷的看着刘表,此刻襄阳的很多官吏都在场间,他若是当众跟刘表发飙,回头传了出去,他这当世名士的声誉怕是就毁于一旦了。
蔡邕和刘表一样,都是极为爱惜羽毛的。
他侍奉董卓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就已经是违背了其名士原则。
如今若是在当众出丑,只怕回头就没法做人了。
况且,这一路上蔡邕也跟张允不少交流,知道这事与刘表无关。
他也不能把气往刘表脑袋上撒。
还得是找刘伯瑜说道说道。
为此,蔡邕深深的压制住了怒气,尽量以平和的态度跟刘表交流。
“唉,垂垂老朽,如何好劳烦刘使君这般厚待?今日这阵仗,大了,大了。”
刘表摇了摇头,道:“不大,公乃是我荆州恩人,当年赠书之德,我荆州士人皆不敢忘,今日伯喈兄来此,刘表岂能不厚礼以待……从即日起伯喈兄便是我荆州之上宾也!”
蔡邕呵呵干笑了两声,突然转头看向四周,道:“不知哪一位是刘伯瑜?”
随着蔡邕的询问,却见刘琦闪身走了出来,向着蔡邕拱手道:“晚辈刘琦,见过伯喈公。”
蔡邕上下打量了一会刘琦,眼睛一眯道:“你就是刘琦?”
“是。”
“好小子,你手段挺高啊。”
第五百三十九章 三生之约
蔡邕的声音不大,声调也不高,但在离他近的这几个人听来,却多少都能听出些异味来。
刘表颇有些诧异地看向了刘琦。
这个小子,到底是如何得罪了蔡伯喈了?
但很快,刘表便大概想明白了个中的道理。
身为熹平石经的最初雕刻人,蔡邕自然是倾向于今文经学的。
而刘表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自然是触碰到了蔡邕的底线,所以刘表估计,以蔡邕的脾气,很可能是不想来荆州的……
但如今他却突然出现在这里,还这么跟刘琦说话……再加上张允和典韦一直陪同着蔡邕,刘表估计蔡邕此番来襄阳,是刘琦在后面使了什么手段。
但具体使的什么手段,刘表自然也不是很清楚,他也不想清楚。
他只是想对自己的儿子说上一句……做得好!做得漂亮!
身为名士的刘表,不可能什么下做的事情都干,他没有那个手段也没有那份面皮。
但他不敢干的事,儿子却都替他做了。
妙哉!
蔡邕脸色发黑,死死的看着刘琦。
刘琦颇有些不解地道:“伯喈公,您这是怎么了?”
蔡邕拍了拍手,道:“过来!”
便见他蔡家的几名伴当来到了刘琦的面前,站成一排。
然后他们一起将袖子撸起,给刘琦看他们胳膊上的鞭痕和淤伤。
刘琦见状也不由一愣,然后诧然地去看典韦和张允。
张允轻咳了一声,然后仰头看天,却是不知天上有什么飞鸟,能够这般吸引他的目光。
典韦更绝,直接蹲在地上,眯着眼睛找东西……装成他掉钱了。
刘琦深深的吸了一口气,调整了一下情绪,然后皱眉道:“伯喈公,一路上是遇到了什么贼子?如何随行之人竟都受到了这般虐待?”
蔡邕方要张嘴,却见刘琦又自顾自地道:“伯喈公放心,此事刘某定然查清,派兵擒拿这些贼人,还伯喈公的侍从一个公道!”
蔡邕方要张嘴,又听刘表道:“吾儿此言甚是,此等欺压良善的恶人,万万不能姑息!”
说罢,却见刘表转头看向蔡邕,笑道:“是吧?”
蔡邕脸上的肌肉来回跳动着。
但在场之人太多,刘氏父子又这般说了,其言下之意是会给自己一个交待。
这么多人在场,自己也不能弄的太过分了不是。
毕竟大家都是名士,彼此之间还是留几分颜面,日后也好相见。
“既然如此,那便有劳了!”蔡邕淡淡地说道。
“区区小事,不足挂齿。”
一行人寒暄过后,随即一同返回州府,刘表设宴亲自招待蔡邕,并着自己麾下有名望的荆州士人和名士作陪,场面可算是空前热烈。
便是庞德公和司马徽当年来襄阳,也未曾受到了这般的待遇。
酒宴之上,蔡邕自然也是见到了他的女儿,蔡琰。
父女相见,自然是悲喜交加,心情之复杂不能言表。
“父亲……您还好么?”看到蔡邕时,蔡琰的眼泪差点没涌出来。
“昭姬!”蔡邕急忙拉着蔡琰坐下,满是欢喜的上下打量着她。
少时,便见蔡邕感慨道:“大了,俊俏了,再过几年,怕是为父也认不得了。”
刘表笑呵呵的举起酒爵,道:“诸位,今日蔡家父女在咱荆州重逢,这真是可喜可贺的一大幸事,伯喈公和昭姬一个是荆州的恩人,一个是咱荆楚的五业从事,为了荆楚的学宫之盛都大有贡献,今他们父女重聚,咱们当共贺一爵!”
在场诸人皆高举酒爵,道:“敬伯喈公!敬蔡大家!”
蔡邕自打到了襄阳,一直都是以假笑示人,唯有此时才是真乐。
他颤巍巍地举起了酒盏,连声道:“多、多谢,多谢诸公!”
说这话的时候,蔡邕的话音都有些颤抖了。
众人共饮一爵之后,蔡邕感慨的望向蔡琰,眼眸中尽是关怀之情。
“昭姬,你这些年在襄阳过的如何?”
蔡琰轻轻地擦了擦眼泪,道:“父亲放心,女儿在荆州日子过的很顺,刘荆州和刘郎对女儿都很好,女儿如今不但是衣食无忧,还被刘荆州委任为从事,有幸参与《汉记》《汉书》等作的编撰,刘郎更是待女儿甚好……”
蔡邕脸上的表情一瞬间僵硬住了。
刘郎?
这称呼算是怎么回事?
刘表笑呵呵地道:“伯喈兄今后在襄阳,大可放下俗事,与昭姬一同治学,一展生平之抱负,每日沉浸于经学和古曲之中,岂非人间至乐之事?”
刘表的话音落时,众人都纷纷拍手称大妙。
蔡邕的表情却显得非常严肃。
少时,却听蔡邕缓缓开口道:“刘荆州一番美意,蔡某感激不尽,只是蔡某的故宅在吴地,眼下无人照看,老夫这一次从陈留离开,为的就是返回吴地故居,前往吴郡,每日读经弹曲,了此残生,荆州虽好,却终非蔡某可居之地,只怕不能承刘荆州的一番美意了。”
刘表见蔡邕当厅说要去吴郡,而不留荆州,大感没有面子。
蒯良急忙起身,道:“蔡公此言差矣,如今这天下纷乱,若要说天下士子躲避战乱、安心治学之所,非荆州莫属,吴郡虽然也可躲避战祸,但终归不及我荆州富庶安宁,刘荆州一番美意,蔡公何必执意拒绝?”
蔡邕很是认真地道:“吴郡虽不及南郡,但终归是老夫故居之地,那里的一草一木老夫都熟悉的很,荆州再好对老夫而言终归也属他乡,不可同日而语。”
蒯越起身道:“伯喈公,吴郡如今在孙坚手中,公可知晓?”
蔡邕淡淡道:“知道。”
“伯喈公可知,那孙坚何等样人?其人乃是武夫出身,生性好战嗜杀,昔日的荆州刺史王睿和南阳太守张咨皆亡于其手,此人绝非善类,公若往吴郡,岂能安泰?还请三思。”
蔡邕摇头道:“孙坚想打想杀,那是他的事,老夫如今只是一介平民,去了吴郡只管守法为民,与他互不相干,他再残暴好战,又与老夫何干?”
刘阖起身道:“伯喈公,吴郡之地偏狭,且多有山越流寇,民风不纯,公若往之,恐有不妥。”
蔡邕笑呵呵地道:“公此言差矣,老夫昔日在吴郡待了十二年,连一山越都不曾见到,何来民风不纯一说?夸大,夸大了!”
刘表见三个人说蔡邕,都说他不动,不由皱起了眉头。
这老家伙,也太不给面子了。
董卓留他能留住,如何到了老夫这里就推三阻四的?
就在这个时候,却见刘琦站起身来,冲着蔡邕作揖。
“伯喈公……”
蔡邕猛然转过头去,颇有些恼意地盯着刘琦。
这小子,也好意思来劝老夫么?
你自己干什么你心里没点数?
刘琦看见了蔡邕的目光,先是一愣,接着笑道:“伯喈公放心,刘琦不是来劝你留下的,只是有一件事想求伯喈公。”
蔡邕闻言一愣,心中隐隐升起了一丝不安。
“你有何事要求老夫?”
刘琦转头看向了蔡邕身边的蔡琰,那目光深沉而又显的情意满满,只把蔡琰看的脸色一红,头轻轻地低了下去。
“伯喈公,实不相瞒,刘某已经与昭姬……定下三生之约了。”刘琦微笑着对蔡邕道。
“什么什么什么?”蔡邕的眼睛一下子瞪的浑圆,鼻孔都有些控制不住的张大了。
“三生之约是什么?”
刘琦微微一笑,道:“佛教讲究来生,我与昭姬情投意合,此生相伴尚不足够,便是来生和再来生,也誓要相守于一块,还请伯喈公能够成全!”
蔡邕愣了好半晌,心中陡然升起了一个念头。
他想把桌案上的酒爵对着刘琦的那张笑脸扔过去。
你祸害我女儿一生不够,还想祸害她三生!
竖子!当初真不应该让女儿来这里,这岂非是羊入虎口,凭白便宜了这小子?
蔡邕深吸口气,转头看向了蔡琰,向自己的女儿求证。
却见蔡琰脸红低声道:“女儿此生,非刘郎不侍,还请父亲成全。”
我就……
蔡邕来回看着刘琦和蔡琰,又环顾了一圈周边都在看着他的那些荆州名士,心中陡然一凉。
自己今日,这是让女儿和刘伯瑜给一起算计了!
第五百四十章 伐楚的六路兵马
蔡邕虽然有些古板,但智慧可不低,刘琦和蔡琰如今在大厅广众之下,向自己说起他们两个人的婚配之事,着实有些让蔡邕有些防备不及。
如今以刘表为首的荆州诸士族文人皆在,各个敬他蔡邕是位名士,如今这个问题当头抛掷过来,蔡邕必须要妥善处理,不然回头恐对他的声名有影响。
刘琦的身份和地位自不必说,他蔡邕虽是名士,但山阳刘氏目下已经是南方霸主,刘琦身为州牧,论及身份要娶他的女儿绰绰有余。
而且两个人还是情投意合,也算是绝配之人。
只要是看到他们两个人的,无不认为这是一对。
若是蔡邕当众否定这两个孩子的婚事,必须要说有一个好的理由,不然的话恐惹非议,让旁人笑话,也觉得他心胸不够。
刘表对他只怕也会有些想法……
其实若是要找出理由拒绝刘琦,蔡邕只要细细思索,也不是找不出合适的理由。
怎奈眼下事情太急,着实没有给他仔细思考的时间,这理由一时半刻难寻……
刘表也是笑呵呵地举起酒爵道:“伯喈兄,两个孩子情投意合,老夫也有意成全他们,不知伯喈兄可愿意与老夫做一对亲家,结秦晋之好?”
蔡邕的脸上的肌肉略微有些抽动。
不愿意……
其实,若是就这么答应了,然后安顿在荆州,从此过上无忧无虑,不问政事,一心治学的生活,倒也是不错……
但问题对于今古之文,蔡邕心中就是有点过不了自己心里的这道坎。
你刘表凭什么违背祖制!
思虑了片刻,却听蔡邕突然开口道:“刘荆州,敢问老夫昔日赠予荆州的两万四千余卷典籍,目下放置于何处?”
刘表未曾想到蔡邕会突然向他询问那些典籍,稍微有些愣神。
但他很快回过劲来,笑道:“伯喈兄所赠的典籍,老夫已经命人抄送于各郡的学宫,用于学生治学,原本目下尚在襄阳存放,一卷也未曾遗失,兄若是想要回去,老夫自当奉还。”
书本来就是人家蔡邕的,当初借给刘表抄录治学的,如今蔡邕想要回去,刘表自然是没有理由阻拦。
大家都是文明人,有借自然要有还的。
蔡邕立刻从原坐上站起了身,道:“老夫思书若渴,便是梦中也惦念着,还请刘荆州速速派人领老夫前往一观。”
刘表心下奇怪,暗道这书我又不是不还你,你着急个什么劲你?
但吃人嘴短,拿人手软,蔡邕提出要求了,刘表也不好意思拒绝,随道:“待过食之后,老夫便派人领伯喈兄前往一观。”
蔡邕急忙起身,道:“那些典籍,乃是我蔡家六代家私,老夫这些年心中一直惦念着呢!故而多少有些失态……这饭权且不吃了,如何?”
还至于这般着急么……
刘表笑呵呵地摇了摇头,然后转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