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 >

第287章

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第287章

小说: 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为了掩人耳目,黄祖也不是一点物资都不给刘繇,而是经过精心的测算之后,才将物资给刘繇送到了柴桑去的。
  刘繇现在的麾下,有军士五千人,而黄祖提供给刘繇的一切物资,包括粮秣,甲胄,财货,粮种,衣物等等,也基本就是让这五千人勉强够用……
  而修筑柴桑城廓的材料,黄祖提供的材料也不足矣让柴桑能够修筑成高大的城墙,故而刘繇在柴桑的发展极为缓慢。
  依照太史慈的谏言,若是孙坚现在对刘繇发动进攻,以柴桑目前的情况,别说是作为战略要冲了,能不能撑过三天都成问题。
  刘琦听完之后,又对太史慈到:“这事你对严君通禀过么?”
  太史慈摇了摇头,到:“末吏自打返回襄阳之后,还未曾见到刘荆州,刘荆州这几日着实是太忙,末吏连续拜府求见数日都不曾得见。”
  太史慈这话不是作假。
  可也不是刘表不想见他,老爷子眼下确实是忙。
  毕竟,将古文经纳入到荆州官学整体的学习内容中,就好比给荆州所有的官学整体换了一套部编版的教材。
  这当中的琐碎工作,可谓是相当的繁琐了。
  以刘表的身份,他大可也不必参与其中,交给宋忠等一众五业从事办理即可。
  怎奈他本人实在是太过看重这个,不参与到其中,怕刘表浑身难受。
  以刘表本人对于经学的热爱,在这个节骨眼,太史慈向他汇报的那些事,他可能还真就是没有时间搭理。
  刘琦看着一脸无奈唏嘘的太史慈,笑到:“子义也无需着急,你想见严君汇报柴桑之事……回头我大概给你提供一个时日,你按照我提供给你的时间前往求见,必能见到严君。”
  刘琦和太史慈不一样,他是刘表的继承人,而且有很多事,刘表不方便跟别人说的,都要和刘琦说,故而腾挪出来给刘琦的时间肯定不少。
  在这个时间段里,再让太史慈过去,他想见到刘表,就自然不是什么大问题了。
  太史慈急忙称谢,二人又天南海北的唠了一会之后,太史慈随即告辞离去。
  刘琦则是在桌案上取出一卷简牍,然后开始细细的写着。
  也不知过了多久,典韦过来对刘琦到:“君候,蔡大家前来求见。”
  “她?”
  刘琦先是一愣,接着脸上露出了笑容,到:“请她进来。”
  自打上一次蔡琰和貂蝉之间有了少许矛盾之后,刘琦请蔡觅在当中进行周旋调停,虽有些许效果,但蔡琰却一直没有恢复以往的精神,对刘琦多多少少也有些避让之意。
  刘琦知道,她这是没有过自己心里那一关,故而也不着急催促,只是等她静静的想明白了才是。
  女人么,是一种感性的生物,一旦心里有事了,就跟犯神经病一样让人不可捉摸,饶是才女也一样。
  蔡琰进了书房,缓缓的坐在了刘琦的对面,她的表情不知为何,有些莫名的忧愁感。
  “还闹心呢?”刘琦见状一愣,笑道:“多大点事,这么长时间了?还没走出心结?貂蝉都想开了,你好歹也是出身名门,道理比她懂得多,这世上的许多事,哪有那么多条条框框,该放下的就得放下,不然活着多累呀?”
  蔡琰低着头,依旧没有说话。
  也不知道她今天是怎么,这般的沉默。
  刘琦轻轻地叹了口气,无奈道:“昭姬,其实你大可不用自责,人非圣贤,谁的心又可能一直是平淡如水的?你心中或是有嫉,或是有怨,也都是常理之中,这个天下没有人是无欲无求的,那样的人也根本就不能称之为人了,而且你的出发点也是好的,你怕我被美色所迷,但这点你大可放心,我是何等样人,难道你还不清楚么?难道你真把刘琦当成了那种毫无廉耻的好色之徒?”
  蔡琰依旧是抿着嘴没有说话。
  刘琦见状不有有些泄气了。
  这小才女,咋就还哄不好了呢?
  “昭姬,你到底是如何想的?”刘琦颇有些无奈地道。
  蔡琰沉默良久,突然开口道:“家严派人送来书信,说是他即刻将前往吴地旧址安居,他发书信,让琰儿择日即刻前往吴地,与其相会。”
  刘琦一下子愣了。
  他没有想到,蔡琰到这里来,与自己说的竟然是这么一档子事。
  蔡邕那个老傻货,好好的荆州丰乐之土不来,偏偏跑到吴地去。
  他想干什么?有毛病不成!
  刘琦皱了皱眉头,道:“中原战乱频频,陈留非久居之地,从陈留迁往南方我能理解,但为何不来荆州,偏偏要去往吴郡?”
  蔡琰长叹口气,到:“本来是要来荆州的,但严君中间却改了主意……是因为刘荆州。”


第五百三十章 有请岳父
  刘琦听了蔡琰的话,起初有点没想明白,但在仔细思索了一阵子之后,突然恍然大悟了。
  他大概明白了蔡邕本来向荆州而来,但中途转道的原因了,归根结底,是蔡邕对刘表有了不满。
  想来,是蔡邕的车马行驶到了半路,听到刘表在官学推立古文学派的事,因而心中愤恨不平,故而转道去了扬州。
  至于愤恨的原因……蔡邕毫无疑问,是今文派的正统名士。
  别的且不说,但说他最引以为傲的一件事,即四十六块熹平石经,当初最一开始,就是由蔡邕亲自督促,以今文印刻在了石碑之上,供往来太学的学子们抄录。
  熹平石经代表了官方对于经学的公认态度,而负责组织刻碑的蔡邕,如果不是纯粹的今文经拥护者,是绝不会总操刻碑这件大事的。
  如今刘表却一手将古文经推入了官学之中,可想蔡邕会对他如何作想。
  或许在现在蔡邕的心中,刘表就是一个哗众取宠的小丑。
  在党人之中排名靠后,却要用这种方法一鸣惊人,蔡邕估计在心中着实鄙视着刘表。
  所以他中途改道不来荆州了。
  至于他为什么要去吴郡,这也比较好理解。
  蔡邕当初给孝灵皇帝上奏,弹劾宦官与灵帝后宫之人,后事泄露,蔡邕惨遭下狱,后遭贬放逐,远走吴会之地,那里有他的故居,蔡邕在那里待了整整十二年。
  如今北方战乱不止,为了躲避战祸,大批士人和黔首南迁,这其中的首选自然是荆州,其次便是扬州,益州和交州。
  综上,蔡邕或许才会选择吴郡之地安居。
  如今还要带上蔡琰。
  刘琦皱起了眉头,看了蔡琰一眼,缺件她的脸上,此刻是愁云惨淡。
  “你打算怎么办?”刘琦出言问蔡琰道。
  蔡琰的眼眸中,隐隐地似蒙上了一层泪雾,她的嘴紧紧地抿起,看向刘琦的眼神中皆是幽怨。
  “我来这问你,你反倒是问我想怎么样?你到底将没将琰儿放在心上?”
  刘琦顿时一愣。
  蔡琰……好像是从来没这么跟自己说过话呢。
  看样子,她这一次是真的急了。
  刘琦伸手握住蔡琰的手,道:“我不是这个意思,我自然是将你放心上了,昭姬对我而言,犹如珍宝,我如何能够舍得?只是让你去吴地,毕竟是你父亲的严令,父命不可违,我得尊重你的意愿。”
  蔡琰轻轻扭过了头,撅着红唇看向窗外,平淡到:“既然你这么说,那琰儿便跟父亲回吴郡好了。”
  刘琦闻言心下好笑。
  堂堂的第一才女,蔡大家,何时竟然也变得会耍小性了。
  其实刘琦明白,蔡琰是想听自己出言挽留她。
  但老司机自然有老司机的想法。
  “昭姬既然要去寻父……那我也不能拦你,唉,罢了、罢了。”刘琦无奈地挥了挥手,佯装叹息道。
  其实若是换成以往的蔡琰,自然是很容易就能看出刘琦是在与她玩笑的,但是如今得到她心乱如麻,多少都有些丧失了以往的判断力。
  蔡琰咬了咬嘴唇,道:“刘伯瑜,你就是个负心人……蔡琰真是白白托一腔真情于你了。”
  说罢,却见蔡琰站起了身,仓促的冲着刘琦施了一礼,然后变转身离去,看都不再看刘琦一眼。
  刘琦望着她的背影,无奈一笑。
  他是故意气蔡琰走的。
  至于原因么,暂时还不可为外人道。
  少时,却见典韦闪身走了进来,他看向蔡琰消失的方向,叹息道:“使君,您好歹也挽留人家蔡大家两句啊,连某家都看出来了,人家蔡大家今日是专门来找你说蔡中郎之事的,你适才的话,没有一句是执意要留人家姑娘在荆州的话,别说是她一个姑娘了,便是某家,这脸上也挂不住啊。”
  刘琦斜眼看向典韦,声调略微提高了:“长本事了,还敢趴我的墙根?”
  典韦急忙到:“不敢!只是适才刘荆州那里派人来,请使君急过府一趟,某家前来通禀,正逢着蔡大家从使君的书房出来……”
  刘琦轻叹口气,到:“我之所以这么跟她说,也是有原因的,男女之间有些事,是要欲擒故纵的,特别是涉及到家长这方面的时候……跟你说也说不明白。”
  不是刘琦装,而是有些手段,他确实跟典韦讲不明白,毕竟典韦可能都不知道‘家长’是什么东西。
  但就算是不明白,典韦也是有一颗积极上进的心的。
  “使君可莫要小瞧某家,有些事情您不跟某说,如何就知道某家不懂呢?”
  刘琦对付女人的手段,典韦多少还是知道一些的,故而心中一直非常好奇,希望能够从刘琦身上学他两手。
  别看典韦一脸粗憨之相,但再粗憨也是男人,这天下哪个男人不希望能够吸引到女人呢?
  只是可惜,刘琦眼下并没有打算教他。
  不是不想教,真的是教不会,这玩意看天赋的。
  黄叙或许还值得培养,典韦的话……还是算了吧。
  刘琦站起身,打算去州牧府会见刘表了。
  再去见刘表之前,刘琦又吩咐典韦去办两件事。
  “典兄,火速派人去一趟太史子义的府邸,告诉他我要去往州府了,至于剩下的事情,他听了自然就明白该如何做。”
  典韦回道:“唯。”
  刘琦又到:“另外,火速派人去寻找蔡邕一行的踪迹,如我所料不错,蔡邕现在应该是刚刚转行往吴郡,他年纪大了,车队不可能行驶的那么快,而且以路线来看,她应该是从豫州境往荆州来时,中途改道去了扬州,无论如何,要给我查明他的路线!”
  典韦拱手应道:“唯!”
  但随即,典韦又有些犹豫了。
  他缓缓开口,问出了一个难题:“敢问使君,我们的人若是找到了蔡中郎,那之后又该如何呢?”
  刘琦一边收拾桌案上的简牍,一边对典韦道:“如何?自然是把蔡中郎请到荆州来。”
  “请来?”典韦有点不明所以了。
  蔡邕不是不想来荆州了么?
  “使君,当如何请之?”
  刘琦抬起头,白眼一翻,无奈到:“请来,请来!”
  典韦点头道:“是请来,问题是……如何请来?”
  刘琦用手指隔空轻轻地虚指着典韦:“我要的是他来!至于如何请,那是你的事情,懂吗?”
  典韦眨巴眨巴眼镜,似乎是在消化着刘琦的这番话。
  少时,却见他那张大脸上的嘴角一咧,笑道:“懂,懂!使君若是这么说,那我就了然了!”


第五百三十一章 蒙学
  典韦领了刘琦的命令,急匆匆地走了。
  刘琦收拾了一下仪容,派人套好了施轓车,在骑侍的护卫下,向着州牧府缓缓而去。
  来到了州牧府后,太史慈还并未赶来,刘琦便先行进府去见刘表。
  刘表最近因为忙着将古文经纳入到荆州官学体系中的事,也没怎么见刘琦,今日见了他,刘琦看到的,是他的父亲因为疲劳而顶着两个黑眼圈,脸色略略有些苍白蜡黄,看得出来,刘表最近不是假忙。
  他是真的真的在用心血去构建他心目中的理想之乡。
  一块可以供天下学子修身养性,钻研学术的乐土。
  如今,随着古文经学被纳入到荆州官学的范畴,刘表离他想要的目标,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此刻的他,虽然疲惫但却非常的幸福。
  刘琦向着刘表施了一礼,然后坐在了刘表的对面,静听吩咐。
  “伯瑜,可知为父今日找你来所谓何事?”刘表虽然疲惫,但精神头尚好,一脸的笑意可见他现在心情非常之好。
  “孩儿兵权已交,父亲找我,想来是想给我布置些事情做吧?”刘琦很轻易的就猜到了刘表的心思。
  “唉,你这孩子,真是聪敏,我像你这般大时,可不似你反应这般快。”刘表感慨地叹道。
  “父亲谬赞了,父亲想要孩儿做些什么?”刘琦微笑着问道。
  刘表却摇了摇头,道:“不是为父想让你做些什么,而是你想做些什么?”
  刘琦闻言不由一愣。
  看刘表这意思,自己好像还有自主的权力呢?可以任意选事做?
  当着刘琦的面,刘表也并不怎么拘束,而是向着一旁的木撑上一靠,语重心长地道:“为父今年,五十有二了,早已过了天命之年,这今后的日子,为父是过一日,赚一日……大汉朝日后的中兴,为父恐未必能够看到。”
  刘琦言道:“父亲这话说的,委实有些泄气,父亲正值春秋鼎盛之年,如何要妄自菲薄?大好的日子还在后面呢。”
  刘表笑着摆了摆手,道:“无所谓,人固有一死,没什么可避讳的,只是为父若有朝一日亡故,山阳刘氏还得要靠你一力承担起来才是……还是那句话,论及用兵,在族中已无人可出你之右,但论及治政和治学呢?你行么?”
  说到这,刘表长叹口气,道:“你我父子好歹也都是出身于经门,为父可不想看你变成了一个只懂得征伐的武夫。”
  刘琦点头道:“父亲教导的是,孩儿这段时间,也一直在想,若是不带兵,在这荆州之地,孩儿应该去做些什么。”
  顿了顿,却听刘琦道:“父亲治政有道,治学亦有道,远非孩儿所能及,孩儿此番想像父亲一样,在荆州治学,以扬我刘氏贤学之名。”
  刘表似乎没有想到刘琦居然想要跟他一样在荆州治学,心下顿时大喜过望。
  虽然刘琦做出的功绩很多,但又有哪个爹不希望儿子能够跟自己同脾气呢?
  刘表满意地点了点头,道:“你有此心,也是最好不过,如今南郡之地的官学,虽然已经被为父加入了古文经,但荆州其余诸郡中的官学,还需有人将古文经推入,并实地验看,以免有人心怀不满,暗地不尊吾令……伯瑜,你可明白为父的意思?”
  刘琦对于刘表的意思,自然是明白。
  “父亲放心,孩儿前往荆州以及江夏诸地,一定将官学之事尽皆落实,定让古文经彻底进入我荆州官学之中。”
  刘表满意地点了点头,道:“如此最好。”
  “另外,针对治学之事,孩儿还有一事,想请父亲定夺。”
  “何事?”
  刘琦言道:“孩儿有几件东西,想请父亲一观。”
  对于刘琦献上的东西,刘表自然是不会拒绝的。
  “吾儿有何物要于为父磋商?”
  刘琦随即命人,将他出门前整备的那一小箱子简牍,抬到了刘表的面前,并亲自打开。
  刘表略微疑惑地打开了那个箱子,取出上面的第一卷 简牍,展开来看。 
  但见开头的一长条木犊,清晰的用隶书标写着几个字:
  《弟子规》
  刘表诧然地看向了刘琦,指了指那卷简牍道:“你写的?”
  刘琦一点也不害臊,肯定地向着刘表点了点头,道:“我写的。”
  刘表低头认真地看了一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