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第2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立刻作书请严君来……但他肯不肯来荆州,这点就不太不好说了。”
刘琦明白蔡琰话中之意,这些文人骚客一个个倍儿好面子,想法有时候一个比一个怪,还总爱玩特立独行。
特别像是蔡邕这种名气挺大,偏偏军政本事一般的糟老头子,性格一般都很怪,估计他最讨厌的就是别人指挥干涉他。
你越让他怎么干,他还越就不干什么。
说白了,就是东汉末年的文人学子给他们惯的臭毛病,矫情病。
爱来不来,反正我是邀请你了。
“对了,伯瑜,有件事琰儿想让你知道。”
“何事?”
“是关于陈王的。”
“陈王?”刘琦疑惑地看向蔡琰。
蔡琰慢条斯理地道:“据说,陈王薨前,一直是由一名长安的貂蝉官精心照顾,这个女子不但妥善照顾了伤重时期的陈王,且在黄汉升和荀公达守长安时,也谏言献策,相助守城,保陈国军队无恙,可以说算是陈国三军将士的恩人。”
“你是如何知晓的?”刘琦颇有些疑惑地道。
蔡琰淡淡笑道:“因为事关陈王,所以此事传的倒是很快。”
刘琦心中默默念叨……貂蝉官?
历史上,王允巧使连环计的时候,倒是有一个貂蝉,但问题是那应该属于演义杜撰的,貂蝉这个名字是不可能存在,因为这压根就不是个人名。
在皇宫之中,管理衣帽的貂蝉官这个职位倒是确实存在的。
如今蹦出来这个一个女子,到底是因为演义采集于历史,还是纯粹是巧合,真是让人不得而知。
不过就冲着‘貂蝉’这两个字,这个照顾陈王的貂蝉官,刘琦倒是有兴趣见上一见。
刘琦看向蔡琰,道:“昭姬,你对我说此事,是何意?”
蔡琰眼下真的是一心一意的为刘琦着想。
“伯瑜,身为一方之主,贤名义名非常重要,陈王薨前,诸子诸亲皆不在身边,这个女子在行为上,算是替刘氏尽了孝道,毕竟她送走的是一位诸侯王,琰儿想,你若是能褒奖这名女子,替刘氏宗亲谢他照顾老王之恩,则也不失为一段佳话。”
这是要用这件事来做文章提高声望了……汉末的人最擅长干的就是这个。
刘琦心中感慨,蔡琰若是一个男儿,以他的政治素养,在这个天下必有其一席之地,这活脱就是个老谋深算的政客啊。
“昭姬的话有理,择日我便亲自去慰问一下这个女子。”
……
于此同时,袁绍返回了在返回河北的途中,暗中派遣了逄纪为使者,携带他的亲笔书信南下,通过曹操所管辖的兖州境,暗中潜入了九江郡中。
此时的九江郡,袁术已经收缩兵力在此,休养生息,徐图发展。
逄纪领袁绍之命,暗中前往寿春,去拜见袁术。
第四百九十三章 袁绍的想法
袁术起初,在知道了袁绍派遣使者来见他之后,第一反应就是不见,直接命纪灵乱棍将那使者驱逐出寿春。
但是袁术的这无礼举动,却让阎象等人给制止了。
袁绍和袁术乃是袁氏门中的一对老冤家,他们之间的仇恨已经超出了老死不相往来的程度,完全是已经到了不死不休,挫骨扬灰的地步。
当然,实质性的仇恨完全没有,一切都来自于对权力的欲望。
阎象告诉袁术,以袁绍和袁术之间的关系,若是没有非常重要的事宜,袁绍绝不肯屈尊亲自派人来找袁术,他眼下既然已经派人来找了袁术,那就说明事情的发展似乎已经超出了袁绍的控制。
更何况朝廷刚刚在雒阳新立,这当中许多内幕,己方暂时是不知道了,如今袁绍、曹操、刘琦等人威加海内,皆成了匡扶社稷的忠贞志士,但内情到底如何,谁也不知道。
所以,为了未来计,阎象诚恳的请求袁术能够见一见逄纪。
至少听听他说的是什么,对己方也没有任何的坏处。
不只是阎象,包括杨弘等人,亦是苦苦相劝。
同族之人,派使者前来,若是被袁术拒绝不见,事情传了出去,袁术的声望一定会大跌。
袁术见众人苦苦相谏,便遵从了大家的意愿。
他在正厅召见了袁绍的使者逄纪。
逄纪大步流星的来到了正厅,面见袁术,并向袁术送上袁绍的问候。
袁术冷冷地看着逄纪,道:“袁本初与我,乃是生死仇敌,他今派你来此,所谓何事?”
逄纪笑呵呵地道:“将军此言差矣,我家主公与将军乃是同宗兄弟,同出自汝南一门,更兼又是同父所出,虽不同枝,但却同根,一家之亲何来生死仇敌之说?”
袁术冷然道:“一家之亲?呵呵,袁本初昔日与我为敌之时,我可没见他把我当成是一家之亲。”
逄纪叹息道:“将军,何必呢?当初的事,你和我家主公乃是各为其利,主公在北,将军在南,皆为雄霸之主,这天下之间的纷争,哪路牧守不要看袁门之颜色?今袁门之中,虽有不少人就任于地方牧守之位,但执其牛耳者,不外乎我家主公和后将军,两位既掌天下权柄,那彼此之间就难免会产生摩擦,也是常理,又何必忧虑呢?”
袁术一伸手,‘啪’的一声拍在桌案之上,喝道:“袁本初不过小妾之子,又有何资格与某相争?”
逄纪心中暗暗惋惜。
这袁术真是魔怔了,如今你们两个人都已经到了这般高的地位,你还计较他是不是小妾之子?计较又能如何?又能改变什么?
逄纪心中颇有些鄙视袁术的心胸,但面上还是颇认真地道:“我家主公纵然是小妾之子,但好歹也是袁门中人,似那董卓原先也是凉州蛮夫,吕布不过是并州边郡之将,公孙瓒亦小妾之子,孙文台小吏豪杰之后,刘景升虽为名士,但当初在京中也不过一六百石的中侯,论及身份,他们各个还比不上我家主公,可如今不也是各霸一方,皆成气候了么?他们能成大事,我家主公为何就成本得?好歹也是袁氏中人,总比便宜了外人强吧?”
袁术脸上的肌肉来回抽动着,他恼怒地看着逄纪,咬牙切齿地道:“你从河北来此,莫不是专门与我斗嘴不成?”
逄纪忙道:“不敢不敢,某只是据实而论而已……逄某奉袁公之命,持节前来,特代表我家主公与后将军修好,我临行前,袁公曾言,如今天下纷争不断,若是袁门中人还是彼此相互征伐,彼此互相衰弱,岂非便宜了外人?”
阎象在一旁听到这里,不由精神一震。
其实他原先就一直觉得,袁家兄弟若是能够联合,则便可占尽天下门阀资源,当世谁可敌也?
阎象急忙转身作揖,对黑着脸的袁术道:“明公,逄元图此言……颇有道理啊。”
袁术的潜意识里也自然知道二袁联合的好处,但他心中那股与生俱来的傲气,让他低不下这个头。
逄纪耐心地劝谏道:“自打我家主公与后将军起事之后,雒阳城中,太傅和(袁隗)和安国亭侯(袁基)皆遭荼害,如今袁门无主,我家主公有意,请将军继承汝南袁氏的家主之位,他甘为附翼,不知后将军意下如何?”
这话一说出来,别说是袁术,便是阎象也震惊了。
呆愣了好半天之后,方听袁术慢悠悠地说道:“逄元图,你该不是在此耍笑袁某吧?”
逄纪取出一份缣帛,交付给旁边的阎象,请他代为转交给袁术。
缣帛到了袁术的手中之后,袁术低头认真观瞧。
那上面确实是袁绍的字迹。
袁术的心在不知不觉间,被震撼到了。
……
与此同时,袁绍已经率领麾下一众兵马抵达了邺城。
到了邺城之后,荀谌前来向他禀报,说是自己的兄弟荀彧传回信来,想要暂时以客宾的身份待在濮阳,密切关注曹操的动向,也好替袁绍看住他。
袁绍知道了消息后,不由哈哈大笑。
“荀文若既是想留在孟德身边,那便尽管留在他身边就是了,又何必用这些话语来敷衍于我?难道我袁某人这般气量狭小,容不得他人改换门庭么?”
荀谌急忙道:“明公误会了,文若他的真意,确实只是想帮袁公看住曹操而已。”
袁绍摆了摆手,并不在意。
“抽空派人将文若的家眷,送到兖州去吧,孟德的为人袁某也是了解的,除去气度之外,他身上确实有很多地方袁某无法与之相提并论。”
荀谌听了袁绍的话,心中很是感慨。
袁绍的胸襟着实令人敬佩,除了出身袁家之外,这位诸侯盟主身上,确实有旁人所不能企及的地方。
“多谢明公。”
袁绍问他道:“元图那边有信了么?”
荀谌摇头道:“还不曾有。”
袁绍微微一笑,道:“也是,依他的秉性,断然不会这么容易就答应的。”
荀谌又问袁绍道:“明公为何突然要联合袁术,还甘愿扶持他为袁家家主?”
袁绍笑道:“一个家主而已,空名头而已,袁术想要我让给他便是,袁某如今已经位列上公,还在乎一个家主之位么?”
荀谌闻言,恍然而悟。
“大将军是想利用袁术限制……荆州?”
袁绍点了点头:“刘琦当了益州牧,若是他真借此占据了益州,颇有不妙,还需有人帮我限制荆州人的发展才是。”
第四百九十四章 真正的心胸
荀谌听到这才算是明白了,原来袁绍是因为担心山阳刘氏借着刘琦成为了益州牧的名义,借机击破刘焉,攻取西南半壁。
益州和荆州,就地域而言都不算是大汉朝四百年来的经济重镇和农业重镇,按照中原地区人的眼光来看,益州乃至于荆南地区,都算是边陲的蛮夷之地。
但问题,近些年来北地战乱频繁,很多人口南移,虽然南迁的人数比例不能说在中原占据了大多是,但大量的人口南迁,势必会对南方的经济和产业发展造成一定的刺激。
若是真让刘表和刘琦父子占了西南半壁江山,那以后对于袁绍而言,这父子两个人可就有些危险了。
绝不能让他们拿下益州之地。
眼下益州的刘焉垂垂老矣,据说还卧病在床,不过益州终归是有山川险阻,若是据守关隘谨守之,倒也不会被刘氏父子轻易打下,但最好提前设计以防万一。
最好的方法,就是将山阳刘氏的注意力从益州那边拉出来。
江淮之地,临近中原,再加上江东之地……若是能将这些地域的牧守再次串联成一个势力,则势必会对刘氏父子产生威胁,令他们不敢轻易展足。
这就是袁绍的策略。
荀谌对此当真是佩服不已。
两人又谈了一些关于冀州境内的政事后,荀谌随即告辞,而袁绍则是回到了自己府邸的后宅。
当袁绍到了后宅之后,他适才还是平静随和的脸色突然变了——变的愤怒扭曲!
而袁绍的后妻刘氏,看到袁绍这幅样子,吓了一跳。
她了解袁绍,知道他定是心中有气却又不好在外人面前表现出来。
她急忙为袁绍斟好了一盏清水,送到他的面前,看着袁绍慢慢的泯着嘴,然后还为他抚背顺气。
少时,眼见袁绍的表情似乎不是那么刻板了,刘氏方才低声询问道:“本初,脸色如何这般差?莫不是有什么不顺心的事?”
袁绍的语气冰冷:“荀彧走了,舍某而去,要去投了曹操。”
刘氏听了这话后,大吃一惊。
“荀家的人居然舍夫君而去投那曹阿瞒?那曹阿瞒又如何能比得上夫君?”
袁绍深深地吸了一口气,道:“袁某亦是想不通透!袁某待他甚厚,他见了曹操一面便改换门庭,岂非公然告知天下人袁某不如曹操?这荀文若着实该杀!”
刘氏也是见过些世面的,不等同于寻常女子,他听了这话,心下一惊,忙道:“夫君,你该不是真的要杀了那荀彧吧?”
袁绍深吸口气,平复着心情,咬牙道:“我倒是想……不过他终究是出自于颍川荀氏,是八龙后人,何颙等人昔日亦评价其为王佐之才,若是杀了他,我岂非自污名声?眼下还动不得,动不得……况且孟德乃我盟友,现为我做那南面的屏障,若是因荀彧投他而杀之,某与孟德,岂不就此离心?”
刘氏叹道:“曹阿瞒颇受君恩,却这般行事,也不是什么好人。”
袁绍哼了哼,道:“孟德是什么样的人,我心中自知,他胸有大志,腹有良谋,恐非久居人下者,但为夫自认为现在还震的住他。”
“那荀彧……”
袁绍摆摆手,道:“放他一马,任他去吧,也让河北众英杰看一看某之胸襟。”
刘氏闻言笑了:“夫君既有此心,那就不要在为荀彧的事忧愁恼怒了,妾身去为夫君煮些清金降火的汤来,夫君远征劳累,也该好好歇歇了。”
袁绍挥了挥手,道:“去吧,多煮些时辰。”
刘氏走后,袁绍慢慢地捋顺着自己的胸口,感觉气不顺,颇不自在。
每一次生气后都是这样,在外人面前装完大度之后,就感觉这胸口说不出的难受。
其实袁绍的心眼比袁术大不了多少,但他比袁术强的一点就是,他虽然心胸不甚开阔,但却明事理,万事不强求,而且最重要的是能装相!
天下楷模袁本初,这一装就是几十年。
若能装一辈子,他袁绍便也算是成功的人了。
……
寿春那边。
逄纪会见了袁术之后,在寿春足足静候了他五日,最终才得到了袁术的答复。
虽然说得不甚明了,但袁术也算是答应了袁绍的‘善意联合’,不过他也有他自己的条件,那就是要袁绍先承认他的家主之位,才愿意配合袁绍。
逄纪心中对袁术此举颇感不屑,但面上却是好一顿神夸,一顶接着一顶的高帽扣在袁术头顶上,让他感觉甚是惬意。
随后,逄纪向袁术讲解了这次联合的意义,大致的说辞也不过是荆州人目下势力强横,刘表已是荆州牧,而刘琦又被委任为益州牧,若是真让刘琦进驻了益州,使蜀地成为了荆州在西南的后方阵地,那跨有荆、益的山阳刘氏父子,在南方就没有对手了。
而距离荆州地缘最近的袁术,则就是最为被动的。
眼下之势,汉室重立于雒阳,天下诸牧守皆蠢蠢欲动,袁绍和袁术兄弟当一南一北联合起来,对诸牧守进行钳制,而袁术当下最需要做的,就是不可以让荆州人的势力快速发展。
而袁绍也将逐步收取河北之地,日后若两雄争霸,袁家兄弟在疆场上或可公平的决一胜负……但现如今还不到那个时候,在那个时候来临之前,还需两人彼此配合,对周边那些虎视眈眈的势力多多钳制才行。
袁术这个人好大喜功,性情骄狂,他原先讨厌袁绍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因为袁绍总是跟他争……家主之位,关东联盟盟主等等,而且他还老争不过袁绍,袁术最恨的就是这点。
但如今袁绍服软,虽然并没有实质性的表示,但却给予了袁术的内心极大的满足,虚荣感的满足。
而且荆州发展的势头之猛,也确实让袁术有些担心。
于是他答应了逄纪的提议。
随后,逄纪又向袁术谏言,说刘表和刘琦实力强横,光凭袁术一人恐无法牵制他们,袁绍方面愿意让曹操配合袁术,而他逄纪则是在离开寿春之后,会在前往吴郡拜见孙坚,说动孙坚重新与袁术联合。
对于这一点,旁边的阎象深表赞成。
阎象表示,愿意和逄纪一同前往扬州,去说孙坚与袁术站在同一阵线上。
孙坚本来与袁术之间也没有什么过大的间隙,只是当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