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 >

第264章

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第264章

小说: 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们要明白,是谁在背后做推手,挽救了你们的人生。
  次日,天子刘协在郿坞亲自召见了王允,袁绍,曹操,刘琦,吕布等一众人。
  君臣相见,自然是好一番彼此相互抚慰,以及双方表忠心等事。
  随后,刘协当众宣布,迁司徒王允为太傅,位列上公。
  迁吕布为卫将军,温侯,金印紫绶,掌握禁兵,预闻政务,统领南北军。
  迁袁绍为大将军,位列上公,冀州牧,邺侯,假节,有督北地三州之权。
  迁曹操的骠骑将军,兖州牧,武平侯。
  迁刘琦为镇西将军,益州牧,高平侯。
  其余各人麾下有功之人,可由诸位将军拟定请功表册,禀功升迁调用。
  另外,刘协还与众人商议了关于李傕,郭汜,牛辅等董卓附逆的处置方案。
  经过一番商议,最终刘协下旨赦免了凉州诸将,并挨个为他们在关中寻找驻军之县,让他们能够歇兵,以安其心,待翌日刘协羽翼丰满之后再行图之。
  至于董卓的家眷,刘琦则是将董旻献给了朝廷。
  王允当即下令,将逆贼董旻处以极刑,并夷灭董卓三族。
  这当中涉及了董卓九十岁的老母,也包括他十六岁的孙女,还有很多无辜的男男女女,牵扯之人愈以千计。
  在袁绍和曹操这些古代人的眼中,这种处置方法并没有什么不妥,很正常。
  古代就是这样,政治斗争中连坐属于常事,一人失势死一大片人,并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
  但以刘琦的认知来说,将董卓最亲近的直系亲属处置了,倒也罢了,什么老母,孙女,兄弟姐妹之类的,这些人中虽然有些无辜,但毕竟跟董卓沾亲带故,以当权者的角度而言,没法留。
  但有些人被董卓波及,就未免显得有些无辜。
  三族包括,父族、母族、妻族。
  只要是跟这里面搭上关系的,不管是什么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都得死。
  什么七舅老爷、九大姑的小表弟,大姨父的倒插门表侄儿,可能有些人一辈子都没跟董卓见过一面的……不好意思,那也全都得死。
  虽然觉得他们确实无辜,但刘琦并没有去为他们争取生还的权力。
  认知归认知,但为了一群不想干的人去据理力争,多少就有些多余了。
  而且他也确实争取不来。
  事情敲定之后,众人又开始商讨起一件大事,就是迁都返回雒阳。
  针对这件事,刘协请诸人谈谈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刘琦第一个站了出来:“陛下,董卓的郿坞之中,虽有董卓搜刮的宝物和粮秣可以用于重建朝纲,但陛下若要重振天威,首在于人,依臣之下,陛下耽误之急,是要急召前番长安事变时,散落于各地的臣工,使他们返朝辅佐朝政,日后回返雒阳之后,方可使各官署重立。”
  王允言道:“伯瑜放心,此事老夫已经处置了,假以时日,必有结果。”
  刘琦又道:“太傅处事周全,令人敬佩,另外,尚有朝中军务必须要重视,温侯虽是天下名将,又是大汉股肱,但毕竟只有一人,如今天下纷乱,更兼董卓余党虽遭赦免,但凉州人皆朝秦暮楚之辈,不可尽信,需得有名将立于朝,与温侯同保陛下基业,方得万全。”
  王允和刘协听了刘琦的话,很是满意。
  至少直到目前,刘琦的言行都表现出的是个一心一意为了朝廷的重臣,他所提议的事情,几乎没有一样事情是为了他自己,都是为了朝廷,为了天子,可谓是忠心耿耿,一心为国。
  这样的青年,放眼天下,不知道还能不能再找出第二个了。
  “兄长口中所指的是?”刘协下意识的开口问道。
  袁绍和曹操闻言皆是一惊。
  兄长……?
  曹操似笑非笑地斜眼看了看刘琦。
  好小子,短短几日,竟然便已然抓住了这少年天子的心了。
  刘琦好似没有听见似的,只是恭敬地道:“回禀陛下,皇甫义真乃是凉州人,对于凉州本地人的了解,远胜于旁人,若是由他辅佐陛下,管制董卓军的余孽,必可令李傕和郭汜之流诚心服于陛下,再请朱公伟回朝,更可平添陛下在雒阳诸军的威势,令天下诸州的郡守不敢生出异心,有此二人与温侯同驻雒阳,定可保陛下不受宵小滋扰。”
  袁绍轻轻的哼了一声。
  刘协鼓掌道:“兄长所言,必无差错,太傅,依您之见如何?”
  王允拱手道:“陛下可敕皇甫义真为车骑将军,督李傕,郭汜,李蒙等凉州余部,朱公伟可为太尉。”
  “如此最好。”刘琦满意的笑道。
  刘琦又道:“陛下迁都回雒阳,臣愿献土木,民夫,铁器等物资于朝廷,助陛下立朝。”
  刘协感慨道:“爱卿真忠臣也。”
  见刘琦主动献上物资,王允亦是捋着须子不断的点头。
  这孩子,确是个一心为了国家之人啊。
  想到这,他又斜眼看向了袁绍和曹操。
  刘琦起了高调,袁绍和曹操自然也不能无所表示,当即声明,愿意全力从地方调运物资送往雒阳,资助天子立朝。
  就在这个时候,突听天子又向众人询问道:“诸位爱卿,那请问关于韩遂和马腾两人又该如何?他们此番对于讨董,也似颇有功劳,昨日他们两人也派人上表称臣,不知对二人该予之以何用?”


第四百八十三章 三千俊男美女
  其他相助刘琦讨董的凉州诸豪,在一定程度上而言都是小门小户,甚至是包括羌族,只需要刘琦将名单呈递给王允,朝廷随意抛出几个地方的官职,就可以对他们进行安抚,况且他们当初主要的目地,也不过是为了不让董卓控制凉州,影响到他们的正常生活而已。
  但是韩遂和马腾的性质可不一样,他们两个人毕竟是西北地区最强大的叛军,对东汉政府当初形成过政权威胁的,而且若是要对他们进行安抚,只怕给予他们的官职,绝不会小。
  刘琦若是没有记错,历史上李傕上位之后,给予马腾和韩遂的位置都是四镇四征中的。
  这就代表了当时的东汉政府,对于这两股强大的兵力在态度上是极为重视的。
  马腾和韩遂的话题,相对而言是比较敏感的,故而众人暂时都未回答。
  宫殿内陷入了一片尴尬的沉默之中。
  王允来回看着众人,最后将目光落在了袁绍的身上。
  毕竟,在这四个人当中,还是以袁绍的资历和职位都是最高的,这种难以决断的大事,朝廷方面和自己还是得看看他的意见和立场。
  “本初,依你之见,韩、马二人当如何安置?”
  袁绍的政治中心和军事中心都不在西北,故而对于韩马二人的态度,他还是比较持中稳重的。
  只见袁绍捋着须子认真道:“太傅,依袁某看来,韩遂和马腾此番确实是立下了功劳,而且他们也确实诚心归附,眼下乃是多事之秋,朝廷最好不要多竖外敌,陛下还需以稳住朝纲为主……韩马二人,当派人抚慰,并招安敕以官位。以显朝廷之恩德,若是有功而不敕,只怕是会失却朝廷的威信。”
  王允皱眉细细想了一会,道:“此言甚是有理,如今之势,确实不宜不赏有功之人,只是韩遂和马腾皆是叛贼,现虽是弃暗投明,毕竟当年他们可是都太……唉,但这官位当如何敕封,这个中的平衡还需细细拿捏才是。”
  王允这话说的颇是委婉,又是平衡又是拿捏的,说白就是他就是不知道该封马腾和韩遂什么官。
  董卓倒是许诺了韩遂和马腾镇西和征西的职位,但以王允的个性,若是上来就给这两个叛贼以将军之位,他是万万不能接受的。
  惯的他们臭毛病!
  袁绍和曹操都没有说话,对于这两位来讲,马腾和韩遂眼下都是边陲之人,跟他们这种在中原之地打拼事业的人不在一个水平线上,暂时还入不得他们的法眼。
  这种难办的事,就交给王允自己去琢磨好了。
  刘琦也不想操这个闲心,也是闷声不言。
  眼见三人都不说话,王允只能长叹口气,道:“陛下,今日所要计议之事,都已经与诸人计议完了,不知陛下还有何吩咐?若是没有旨意,那臣等便权且告退了。”
  刘协急忙喊王允道:“太傅,朕眼下倒是还有一事。”
  王允奇道:“什么事?”
  刘协沉默了一会,方道:“朕在这郿坞的宫殿中居住了几日,这宫殿中都是俊美的少男少女,养眼倒是颇为养眼的,但就是他们都是董卓的人,朕有些不习惯……这些人,朕不想要。”
  吕布听到这,不由愣住了。
  这小皇帝是真傻还是假傻啊?
  董卓从天下间网罗来了这么多十几岁的俊男美女,一个赛一个的俊俏,一个赛一个的美丽,拥有这样一群伴当,怕是天下所有人都梦寐以求的,如今刘协他居然不要?
  不过想想也是,这孩子刚十二岁,根本还是个孩子,哪里懂的真正的男女之事?怕是再过几年,他就不会这么想了。
  但吕布这个人的想法未免浅薄了,其实并非刘协太小不懂男女之事,并不是他执意想将这些少男少女轰走的原因。
  而是他们都属于董卓的私有物品。
  刘协九岁的时候,就被董卓强立为帝,亲眼看着董卓当着他的面,祸害先皇留下的宫女侍妾,又荼毒反对他的士人,暴行于朝,让刘协每日都生活在恐惧之中。
  他对董卓是有心理阴影的。
  这郿坞中的一切,都是董卓精心打造而成。
  在刘协看来,这郿坞宫殿中的一砖一瓦,包括这些少男少女,都仿若代表了董卓,只要刘协一看见他们,他的脑海中就会泛起董卓那胖大的身影。
  因此他急于摒弃眼前这些能让他回忆起董卓的一切。
  若是换成在后世,心理医生会告诉他,这就是青少年时期的心理创伤。
  王允闻言不由犯了难。
  若是人少,倒也是好处理了。
  大不了全都杀干净了就是。
  但这些少男和少女不是董卓三族中人,也非他的手下,王允这几日也了解过,大致能够看出这些孩子的底子一个个都很干净,他们都是被董卓的手下给抢来郿坞的。
  而且经过战乱,他们很多人都已经丧失了亲人。
  人数太多了,加起来足足有三千的俊男美女,难道还都杀了不成?
  王允不是那种有同情心的人,但不到万不得已,他也不想滥杀无辜。
  但他同时也能够理解刘协的心情。
  换成自己,也不愿意看见这些腻歪人的玩意。
  “这个……这样吧,陛下,臣回头就将他们遣散,让他们各自归乡。”
  “司徒,如此太暴殄天物了吧!”吕布突然开口道:“陛下若是不要,这三千少年,布就代陛下收下如何?”
  王允皱起了眉,厌恶的看向吕布。
  能说出这样话的人,就骨子里的那股酒色之性,和董卓有什么两样?
  着实是让人恶心!
  刘协认真地思考了一下,摇头道:“不行,这些人,朕不想让他们留在雒阳,离朕远些最好,卫将军也是要在雒阳负责宿卫的,不能由你带着这些人。”
  吕布听了,不由惋惜道:“陛下,这下少年都是董卓在司隶和京兆之地,多番遴选才筛选出来的俊俏人物,又派人仔细调教,若是就这么放走了,实在是太过可惜了……这天下间,今后怕是再难出现一支这样的队伍……”
  刘协只是一个劲的摇头,坚决不同意把他们留在雒阳。
  突然,却见刘协猛然想起了什么。
  他看向刘琦,道:“兄长可否代朕将这些人带往荆州去?这三千少男少女,从今往后就是兄长的人了,兄长愿意如何处置,都任凭兄长,如何?就算是朕答谢兄长此番功劳的心意。”
  “嗯?”刘琦千算万算,也没想到刘协居然会把这事扣到他脑袋上来。
  这几千的俊男美女,自己要是收了,回头让人知道了,不得寻思自己是一个酒色之徒?
  而且是男女都不惧的那种!
  其实刘协是一番好心,这少年郎的心中一直耿耿于怀,觉得此番得救,就属刘琦的功劳最大,但偏偏被敕封的将军之位最低,心里很是过意不去,但适才听了吕布的话,听他这话中的意思,这三千少男少女乃是不可多得上佳队伍。
  既如此,那何不就转赠于兄长,也算是聊表感激之情。
  刘琦方要拒绝,不经意间,眼角的余光却是扫到了旁边似笑非笑的袁绍,和正认真看着他的曹操。
  刘琦心念一转,计上心头。
  他当即改了口风。
  “臣,谢陛下恩典。”


第四百八十四章 风云
  刘琦领了皇命后,又和袁绍、曹操等人共同和天子议论了一些关于迁都细节上的问题后,便走出了宫殿。
  曹操和袁绍在刘琦身边,和他一同往宫殿外走去,路上两人一同看着刘琦,各个皆是若有所思之色。
  待来到郿坞的皇宫门口之后,便见曹操笑着伸手拍了拍刘琦的肩膀,道:“刘郎君当真是好福气啊,三千的绝色少男少女啊,天子恩典将这些人都送给了你……只要稍作试想,便知刘郎君今后定是艳福不浅了。”
  刘琦听了这话,不知为何有一种说不出的别扭。
  都是绝色少女你这么说也就算了,这里面分明还有男性,你这么唠嗑不是损我么?
  刘琦微笑着冲着曹操笑道:“曹公若是喜欢,那刘琦愿意分一半人给曹公……我把这里面的少男都赠予曹公如何?”
  曹操闻言顿时一愣。
  把少男都送给我?
  好小子,拐着弯的骂曹某人是不?
  袁绍在一旁捋着须子,憋着劲想笑但又不好意思笑。
  只听袁绍道:“刘公子无需如此客气,孟德这个人就喜欢岁数大些的,少男少女什么的,非孟德所喜。”
  曹操的脸有些发红,他伸手拍了袁绍的肩膀一下,嗔道:“一天天的,就知道取笑于我,交了你这般的朋友,也不知道是曹某的幸与不幸!”
  刘琦认真的观察着曹操和袁绍的状态,发现他们之间确实非常的亲近,两人彼此之间的表现一点都不显得做作。
  这种亲密的关系,非得是一同经历过大风大浪后,才能达到的程度。
  只是可惜,历史证明了,再亲近的朋友关系,也经受不住权柄的诱惑和摧残。
  三人到了宫殿外,见到了自己的手下,随各自告辞准备离去。
  刘琦头一个先行走了,但袁绍和曹操都暂时没有动。
  他们还是在宫殿门口,遥望着刘琦离去的背影,彼此间相互议论。
  “孟德,你觉得怎样?”
  “曹某的看法依旧没有变,此子是个成大事的。”
  袁绍苦笑着看向曹操:“即使他收了那三千少男少女,孟德的想法依旧不变么?这小子,分明就是个酒色之徒。”
  曹操叹息道:“终归还是小心一点好,本初对刘家不可大意,毕竟刘琦已经受封成了益州牧,而且刘表和刘焉,彼此之间早已互成水火之势,一旦让他们借着这个时机占领了益州,合荆益两州之力,就算是庸才也足可问鼎天下了。”
  袁绍淡淡道:“孟德所言,绍自然知晓,放心,此事我自有分寸,刘表父子想要拿下益州,却也要看袁某同意与否。”
  ……
  刘琦离开了郿坞的宫殿,返回了自己的行营,待回到了自己的营地之后,便立刻将马玄和法正找了来。
  刘琦将宫殿中发生的事一五一十的跟两人诉说了一遍后,遂问二人道:“这三千少男少女,依二位之见,刘某人当如何处置?”
  法正笑呵呵地道:“恭喜府君,贺喜府君,一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