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 >

第16章

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第16章

小说: 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骑兵的马上系着响铃,手中持一高纛,旗上无有一字,却也是挂满了铃铛,奔驰之间发出了‘叮铃’‘叮铃’的响声。
  襄阳城上的弓弩手,并无人放箭,任凭他奔驰了过来。
  白日鸣铃,夜间举火——是为两军阵前信使,除非是主将特别下令,否则一般不会射杀。
  信使匹马奔驰至城池下,冲着城楼上高呼道:“汉,荆州刺史表!率江夏郡郡士二十七、士卒一万,至襄阳赴任,守城将校若闻,请速报襄阳主事者,卓其领襄阳城中官吏,开城迎刘使君入城!”
  那信使的嗓门很大,再加上城上城下的人虽多,却无一人呱噪,声音顺风飘入城头,清晰的传进了每一个人的耳中。
  城楼上,立时一阵哗然。
  刘磐的嘴巴合不上了。
  他惊讶地盯着城下的信使,惊道:“迎使君?叔父不是还在雒阳交接北军军务么?如何来了荆州?还从江夏带来这般多的兵马?”
  他扭头看向刘琦,却见刘琦一脸平静。
  “你早就知道了?”刘磐有些委屈:“你和叔父一同瞒我?”
  “我当然不知道了,我也只是在听说了江夏军来襄阳,才隐约猜到的。”刘琦缓缓回道。
  黄忠道:“少君,吾等现当如何处之?”
  “来者既然说是严君已至,定是带了信物,司马派人取他信物给我看。”
  “诺!”
  黄忠立刻去办这事,刘磐却没肯放过刘琦,追着他问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堂弟,汝如何猜出来者是叔父?”
  刘琦回道:“兵不厌诈,咱家这位刘使君,年轻时受党锢之祸,半生跌宕起伏,几经跌难,这年纪大了心思就越发精细了,想来在雒阳交接军务,本用不上三个月,但严君一直这么对外宣称,是为了迷惑荆楚之人,包括可能截杀他的袁术和孙坚,”
  “可他这么做,却是连你我也瞒过了……后我写家书给严君,请其委蔡、蒯要职,他应该猜到你我要在襄阳行大事,索性便答应你我,将五大家族统统封了个遍,算是助你我成事,然后乘宜城之乱,自己暗中前往江夏郡对付当地宗族,或招或杀,想来也是用了不少手段。”
  刘磐听的脑仁儿疼。
  “也就是说,你我一直在明处对付襄阳宗族,而叔父则是乘着这个空隙,去想办法收江夏郡了?”
  刘琦点了点头,道:“荆州七郡,南阳郡在袁术手中,荆南四郡过远,若要在荆州立足,非得平荆北的南郡和江夏郡不可,如今两郡皆定,这荆北便算是尽在严君掌中了。”
  刘磐目瞪口呆的听着刘琦说完,心中泛起了滔天巨浪。
  “真好生诡诈……”
  “嗯?”刘琦眉头一皱。
  “咳,咳!”刘磐赶紧改口:“我是说,叔父好生缜密的心思……”
  刘琦‘噗’的一下乐了,他伸手拍了拍刘磐的肩膀,心中暗道:说诡诈都算是夸他,这分明就是贱!
  不过贱的蛮让人舒服的。
  另外一边,黄忠派人用绳索拴着篮子,从城墙下放了下去,那信使将刘表的信物放入其中,城上的士卒又将篮子拉了上去。
  佐证是一卷简牍,里面是刘表的亲笔书信,外加其随身佩戴的严卯。
  刘琦仔细的核对了一下那枚严卯……正方柱体,中心贯孔,以穿系赤,上刻三十二字卯文,正是刘表的贴身之物。
  “是严君的。”
  刘琦将那严卯交给刘磐验看,待刘磐亦确认之后,便道:“堂兄,你代我去通知蔡瑁和城中官吏,让他们赶紧来此相迎……黄司马,汝速速打开城门,我亲自出城迎接严君。”
  “诺!”
  ……
  襄阳城的城门缓缓打开,刘琦率众步行出城,黄忠紧随在他的身后贴身保护。
  远处的江夏军阵缓缓打开,一队侍卫保护着一名身材瘦削高大的长者,向着襄阳城门而来。
  待到城下,那长者翻身下马,缓缓挪步来到了刘琦的面前。
  刘表身材高大,当有一米八十以上,面容瘦削且有棱角,即使已经近半百之龄,却依稀能看出些俊美姿容的影子。
  可想而知,他年轻时长得得有多招蜂引蝶。
  若没记错,汉末诸侯圈中有记载的三大帅哥,应是袁绍、刘表、公孙瓒了。
  流传于后世的篆文,对他们三位诸侯的评价,不是温厚伟壮,就是姿貌威容,可谓是诸侯中的颜值担当。
  至于三国两晋的几位大佬……曹操姿容短小,不好看。
  孙权则方颐大口,骨体不恒,多少沾了点另类,说好听些是类混血,说不好听点像串儿。
  至于刘备,目能顾耳,双臂过膝……整个就一怪物。
  司马懿更别提了……鹰视狼顾,纯野兽派。
  刘琦很是感激,在这个异类遍地的诸侯圈中,自己能遗传到刘表的基因,当一个普通的凡人帅哥,实在是上苍对他莫大的眷顾。


第三十一章 刘氏父子
  “吾儿!”
  刘表看到刘琦欣喜异常,迈开步子向着刘琦走了过来。
  待至其面前时,刘表一把便攥住了刘琦的手,老眼中竟是隐隐的罩上了一层薄雾。
  “襄阳诸贼,皆赖伯瑜为父平定,一郡之地旦夕而安宁,伯瑜不愧为吾山阳刘氏族中虎儿也!”刘表的语气略显激动,不吝言辞的夸赞刘琦。
  刘琦则是谦虚道:“父亲过赞了,孩儿不过是碰巧成事,如何敢当虎儿之称?”
  “那可不对!”刘表摇了摇头,肯定地道:“做成了便是做成了,哪有那么多的碰不碰巧?老夫说汝是刘氏虎子,那汝便是刘氏虎子也!”
  说到这,刘表伸手拍了拍刘琦的肩膀,再次肯定地道:“吾儿是真虎啊!”
  中华语言就是博大精深,放眼五大洲,也没有任何一个邦国的语言可以与汉语文学的魅力与广义相媲美。
  就好比是现在,明明是一句赞叹褒奖之言,可在刘琦听起来,跟骂人没什么两样。
  他无奈一笑,问道:“父亲几时去的江夏,却是将孩儿也瞒过了……父亲不该如此,连行踪也不告知孩儿,若是有什么凶险,孩儿恐无法相援。”
  刘琦这话是发自肺腑的。
  眼前的这个老者是自己在这个世界的至亲之人,也是他给了自己一个安身立命之所。
  无论是从情理还是感情,哪怕是从恩情上来论,刘琦觉得,自己都有对刘表尽孝的义务。
  而且这尽孝的时间越来越紧,已时不我待。
  在刘琦看来,无论刘表再怎么厉害耐,也是年近半百,在这个平均寿命并没有多高的时代,刘表可以称的上是有今天儿没明天儿的人了。
  刘表听出了刘琦的语气中的关切之意,心中老怀大慰。
  他呵呵笑道:“老夫之子,单枪匹马鼎定襄阳局势,一举收服南郡,诛除宗贼,老夫又岂能落于吾儿之后?这江夏郡宗贼实力不及南郡,老夫自己足矣定之。”
  “父亲是什么时候离开雒阳的?”
  刘表道:“汝给为父置书说要来荆州那日,老夫便已交接完北军军务了,老夫本想轻装简行,暗中潜伏到荆州行事,哪曾想汝一封家书,便先于老夫赶了过来,老夫本想在南郡与汝会和,但思来想去,不妨将计就计,就暂时待在雒阳,假意迁延,看汝能成多大气候,再做筹谋。”
  顿了顿,刘表道:“你果然没让老夫失望。”
  刘琦听了刘表的话,不由对刘表产生了敬佩之意。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刘表在军事能力上或许有些偏科瘸腿,但政治素养却绝对一流。
  自己在南郡若能成事,他便暗中前往江夏郡,分头行动,父子联手用最短的时间安定荆北两郡。
  自己若不能成事,刘表便紧随其后,暗中再来南郡见机行事,也不至于全家覆没。
  想到这,刘琦向着刘表作揖道:“父亲果然思虑周密,孩儿佩服。”
  刘表快慰大笑。
  笑罢,刘表道:“吾儿,为父为汝引荐一人。”
  便见他对身后一名身着甲胄,半晌未语的壮汉道:“承先,这便是吾儿刘琦。”
  然后他又指着那位壮汉,对刘奇道:“吾儿,这位乃是江夏安陆黄氏宗长黄祖,字承先,乃是名臣黄香之后,正是‘天下无双,江夏黄香’,承先昔年便与为父相识,其家族亦是江夏第一族,此番为父能够顺利收服江夏,皆赖承先之功也。”
  刘琦恍然的点了点头。
  跟自己猜测的差不多,刘表能够这么快鼎定江夏,背后一定是有当地望族支持。
  “刘琦见过承先公,承蒙承先公相助,我刘氏方可收服江夏,琦感激之至。”
  黄祖一脸横肉,看着是那种颇为傲气的人,想来脾气不小。
  但面对刘琦,他还是非常客气的。
  “见过公子!呵呵,这来时的一路上,多听使君说起了公子之事,听的黄某这心都长了草似的,就想跟公子见见面!嘿嘿,公子单人独马,平了南郡一十八县,还夺下了襄阳城,灭了张虎陈生,真乃当世英杰也!公子今年多大了?”
  刘琦笑了笑,道:“黄公过誉了,刘琦愧不敢当,琦过完年便十八了。”
  “还未至十八?”黄祖惊诧的看向刘表,却见刘表点了点头。
  “真是少年豪杰,唉,使君,吾辈皆老迈矣。”
  刘琦一伸手,对刘表和黄祖道:“父亲,承先公,咱们进城吧。”
  刘表抬起头,望着襄阳城高三丈的城墙,脸上露出了期待的神色。
  他身后的黄祖则是道:“使君可与公子进城,某在外指挥三军安营,军中尚有许多江夏郡宗族中人,还需我代府君相陪,今日便先不进城了。”
  刘琦心中明白黄祖的顾虑。
  黄祖是江夏望族的代表人物,此番领着江夏各宗族的一万私军来,确实不好轻易入城。
  毕竟襄阳不是他们江夏宗族的地头,所谓强龙不压地头蛇,这城里还有蔡氏和蒯氏在,黄祖若冒然进城,怕是会令蔡,蒯产生戒备与疑心,多少有些不妥。
  他陈兵于城外,作为刘表后盾,反而有威慑之力,能够让蔡瑁和蒯良对刘表更加忌惮。
  或许,这就是刘表要领兵来的原因。
  刘表听了黄祖之言,并没有惊讶,他道:“既如此,那承先便在城外安营,等吾号令。”
  “诺!”
  安排完黄祖后,刘表便在刘琦的带领下进了城。
  刚刚过了瓮城,入了内城,便见蔡瑁和蒯氏等宗族首领,以及襄阳县中大小官吏齐齐赶来。
  “见过刘使君!”
  事隔了这么久,这位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刺史,终于露了面,这对于一直在对他进行猜测的襄阳诸人来说,也算是心中一块石头落地了。
  “有劳诸公守护襄阳,表不胜感激!从今往后,吾将与诸公共驻此城,匡君辅国,共保汉室!还请诸公鼎力相助。”
  众人见刘表这般客气随和,心中的忐忑也逐渐消去。
  大家同时应道:“使君勿忧,吾等必尽心竭力,辅佐使君治理南郡!”
  刘表这个人对手下的要求不高。
  他不管众人心里到底是服气还是不服气,只要众人能在表面上应和他,不挑事不找茬,刘表便心满意足了。
  “诸公不必拘礼,表初至襄阳,对军政尚不熟悉,有劳诸位带吾在城中巡视一番,也算是体察民情,观襄阳风貌,如何?”
  众人自然是无不应诺。
  却见刘表环视了众人一圈,突然问道:“哪位是蔡德珪?诸公之中,谁人又是蒯子柔先生?”
  蒯良和蔡瑁同时站了出来,一同道:“见过府君!”
  两人向刘表自作介绍之后,便见刘表一手抓住蔡瑁之手,一手执蒯良之手,笑道:“久仰二位贤才大名,如雷贯耳,今日有幸相见,实乃幸事!表得两位相互,治理荆州七郡,犹治宅邸之后园也!”
  蒯,蔡两人得刘表这般热情相待,自然是非常高兴的。
  蔡瑁一脸喜色道:“府君初至襄阳,一路舟车劳顿,今夜不妨权且休息,瑁明晚在府内摆宴,请府君前往,以为相敬之情,不知府君可否赏光?”
  刘表哈哈大笑,道:“德珪请宴,表焉能不至?不过吾初至荆州,还未理州事便行饮宴,多有不妥,且待过些日子,咱们再言此事若何?”
  蔡瑁闻言不由大喜过望。
  刘表虽然没有答应明晚去其府饮宴,但却应了这事儿,那就说明他早晚会赏这个光!
  饮宴其实是小事,只要他答应去蔡府,自己就可以筹谋办一件大事了……
  “既如此,那便待府君闲暇之时再说,还望君勿负瑁一番心意。”
  刘表笑道:“德珪不负于表,表焉能负于德珪?”
  ……
  刘琦百无聊赖的跟在他们身后,听这些人商业互吹,感觉无趣之极。
  突然间,却有一个人拉了拉他的袖子。
  刘琦疑惑的看过去——原来是蒯越。
  “少君,不知可否借一步说话?”
  刘琦听见蒯越再次称呼自己为少君,不再改口为公子,心中很是高兴。
  这说明蒯越已经从心底认可了自己。
  看来上次的谈话并没有白谈,蒯越终于意识到,他和刘琦才是同道中人。
  “异度先生有何事?”
  蒯越斜眼偷瞄了一眼渐行渐远的刘表,蒯良,蔡瑁三人,拉着刘琦走到一边,低声道:“少君可知晓蔡瑁约刘府君去其府饮宴,所为何事?”
  “攀交情呗。”刘琦说话很直接。
  “不尽然……公子可知,这世上有条计策叫做美人之计么?”


第三十二章 夫婿居上头
  蒯越的话,若是换了别人听了,或许只会是当他说个笑话,一笑了之。
  什么美人计,也不看看我爹多大岁数的人了……
  新任上官来,本土望族请他赴宴,换谁也不会往这上面琢磨。
  但刘琦却不一样,因为他是穿越者。
  历史上的刘表来了荆州以后娶了比他年纪小的多的蔡氏女当后妻,从此枕边多了一个吹风进谗之人,而蔡瑁也因为这个女人成了名正言顺的外戚,逐步蚕食属于刘氏的荆州权柄。
  其实身为一州之主,和强臣联姻本是一件情理之中的事情,并没什么不妥,这是一种政治手段,亦是一种政治需求。
  但也要看看联姻的女人和她背后站着的,是什么样的人。
  在刘琦看来,蔡瑁首先就是一个不让人放心的外戚……他太贪婪,欲望太强,又过于自私自利,刘表尚未至荆州他便起了在襄阳夺权的心思,若是让他成了外戚得势,那刘氏的下场……
  只怕便是历史上的那般下场。
  刘琦眯起了眼睛,脑海中的警钟被蒯越一句话敲响了。
  “少君……少君?”
  蒯越见刘琦愣神,忙出言唤他。
  刘琦被蒯越喊的回过神,笑道:“适才为先生一语惊诧,有些走神了,先生勿怪。”
  蒯越奇道:“少君所思何事?”
  刘琦伸手请蒯越到旁边,问道:“我适才是在思索,先生既然敢出此言,必不会空穴来风……先生言蔡瑁欲行美人计,他用谁来行此计……”
  话还没等说完,便见蒯越急忙摆手:“某可没说蔡瑁欲行美人计,某只说这世上有条计策叫美人计!”
  刘琦不由翻了个白眼。
  老奸巨猾,话都谈到这份上了,还至于如此咬文嚼字的避祸?
  自欺欺人尔。
  “行,此言非异度先生说的,是琦说的,可否?”
  蒯越满意的笑着点头。
  “敢问异度先生,蔡氏族中,何人可称之为美人?”
  蒯越再次向四周看看,低声道:“公子,说句实话,蔡家妇人历来便多艳魅者,且多喜谋利高嫁,蔡瑁之父蔡讽,其妹嫁于当朝张太尉,而前些年为了争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