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第1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琦冷眼看了一下马玄,嘴角挂起了一丝冷笑。
后世鼎鼎大名的马氏五常中的老大哥……马伯常。
眼下族中尚有二弟马康马仲常为其臂助,其余三个人因为年纪太小尚未出仕。
刘琦冷然道:“马掾史此言差矣,正是因为我身为刘荆州之子,就更应该替汉室分忧,替父亲解难,如此方不负为刘氏之后。”
“府君此言差矣。”另外一边,则是襄阳名士杨统站起身来,对刘琦施礼言道:“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府君若要为父分忧,方法甚多,何苦拘泥于征战一道?以命博功名者,未免落了下乘。”
刘琦眯起眼睛看了看杨统。
他是襄阳名士,为南郡士人所尊崇,他的长子杨虑现下不过五岁,却因为杨统的教育和推波助澜,目下已经有了”沔南少子冠冕”的称号。
区区一个小儿竟能被冠之荣,足见这些士族为了荣誉什么惹人笑柄的事情都做的出来。
想想他历史上的另外一个儿子杨仪的那副牧竖小之德行,此人心胸便亦可知。
“不以命博功名,那又以什么博?太学吗?举孝廉?还是力求两千石之官位?不好意思,我全都考过了。”
却见其余的南郡诸官你一言我一语,纷纷“苦口婆心”的向刘琦和刘表谏言。
各种义正言辞的大道理层出不穷,听的刘琦耳膜嗡嗡作响。
饶是他善于言辞,但面对这么多人的诸多意见也根本无法反驳。
面对南郡诸族如此强力的反扑,刘表算是被震惊了。
他原本以为凭刘氏目下的势力,是完全可以压制这些宗族的,但就目下看来,情况似乎跟自己想的很不一样。
军事姑且不算,但在政治力量上,他们一旦齐心,还是非常恐怖的。
刘表觉得自己先前有些把事情想简单了。
看来要彻底让他们拜服,似乎并不容易……绝非朝夕之事。
刘表捋着胡须,缓缓出言道:“既如此,那就让德珪去南阳郡吧……”
话音落时,突见刘琦问在场诸人道:“诸公说了这么半天,只是说了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皆属空谈,我想请问诸位,打仗最重要的事是什么?”
蒯良站起身,道:“重中之重自然是……打胜仗了。”
刘琦的脸上露出了微笑,道:“有劳子柔公,有公此一言,那事情便好说了。”
蔡瑁在一旁说道:“听姐丈之言,似是觉得瑁打不下南阳郡?“
刘琦微笑道:“正是。”
蔡瑁闻言不由恼火:”我打不赢,而独独你能打赢?”
“是。”刘琦微笑着点头。
“何以为凭?”蔡瑁气道。
刘琦一字一顿地言道:“愿立军令状。”
这一句话说出来之后,顿时满堂皆静。
刘琦认真的看着刘表,道:“父亲,此番攻取南阳郡,乃是我荆州的首要大事,更是事关护君之盟的威严,若不能胜,父亲威名堕地,何人担待的起?孩儿愿立下军令状,以死取下南阳!”
一直不曾吭声的黄忠站起身,应道:“南阳郡乃是袁术重镇,若无舍生忘死之心,却难攻克。”
文聘亦是道:“汝南袁氏,岂非等闲?不抱死志,恐难胜矣。”
刘琦道:“父亲,孩儿愿率两万精锐,北上攻打南阳郡,如若不胜,情愿自裁于北,绝不反回襄阳。”
这一番话,说的南郡诸族长勃然变色,他们心中忐忑,不知应如何是好。
他们万万没想到,刘琦居然会釜底抽薪,来了这么一招。
他这是要把事情做绝!
却见刘琦已经转头喊道:“来人,送笔墨縑帛来。”
少时,便有牧府的侍者用托盘将刘琦需要的东西呈递了上来,放置在了刘表面前的桌案上。
刘琦信手捻来,将笔攥在手中,然后沾了沾墨水,就准备向縑帛上落。
在落笔之前,他还似笑非笑的看了一眼蔡瑁,那个中的嘲讽之意非常明显。
大舅子,你完了,到底又是我在表演了!你敢不敢接招?
蔡瑁似乎是读懂了刘琦眼眸中的意思,藏在袖中的双手开始攥紧了拳头,手背上青筋暴露。
就在刘琦即将落笔沾上縑帛的时候,突见一直犹豫不决的蔡瑁猛然开口,冲刘琦喊道:“姐丈且住!”
刘琦的嘴角快速闪过一抹笑意,但随即又变的正经了起来。
“蔡将军,又有何事?当此时节,你如何还想与我争?”
却见蔡瑁冲着刘表拱手道:“明公,瑁亦能立军令状!还请明公将北伐南阳郡之事委任于蔡瑁。”
而那些南郡诸族的首领见蔡瑁与刘琦争立军令状,此刻一个个心中也不由慌了神,但又不想蔡瑁竞争大都护失败,因而颇显踌躇,不知道该不该继续谏言。
若是蔡瑁也去立军令状,那便是将蔡瑁的后路给断了。
但只要是稍稍有些政治头脑的人,例如蒯越和蒯良,马玄,杨统等人都知道,这军令状不论是刘琦还是蔡瑁立了,就算是失败了,刘表都不会杀他们。
哪个他都杀不起。
但问题是,不杀归不杀,军令状一旦立了,北伐一旦失败,那这份军令状就会变成一个把柄,从此被刘表牢牢的抓在手中,用来钳制立军令状者。
而以刘琦嫡长子的身份,刘表自然是没有用这份军令状威胁他的必要。
那这份军令状是用来对付谁的呢?
蒯越长长的叹了口气,暗自摇头。
上当了!
第二百三十二章 蔡瑁索要副将
在满厅众人中,蒯越的智谋和机变毫无疑问可排第一,虽然刘琦的戏演的很像,但还是被蒯越看出了一些破绽。
可是眼下这种情况,蒯越也没法出言提醒蔡瑁了,就算是他能够提醒,蔡瑁能不能应也是两回事,
毕竟当着所有襄阳官吏的面,蔡瑁若是在刘琦的面前退缩了,那回头他这个中郎将在南郡军中将不会有任何威信。
眼下的蔡瑁是赶鸭子上架!
这军令状今日是签也要签,不签也得签。
眼看刘琦和蔡瑁两个人都要立军令状,刘表的面上露出了为难的神色。
他捋着胡须,将眼睛闭了起来,任凭两人在下方不断的请缨,也不管那些拥护蔡瑁的人不断的向自己谏言。
他只是闭着眼睛,仿佛老僧入定一般,就是一言不吭。
若非他捋着胡须的手还在动,以及他上下起伏的胸口,旁人或许都得觉得刘表是坐化了也说不定。
众人嚷了好一会,却见刘表只是坐在那里,谁的问话也不回答……却是不知道他究竟在搞什么鬼。
厅堂中的声音,也因为刘表的表现,而变得越来越小了。
直到好一会后,方见刘表缓缓的睁开了眼睛,道:“既是你二人执意都要立下军令状北上,也罢,老夫适才也琢磨了,那你二人便分领一军便是。”
“你二人分别领军,一人去南阳郡夺宛城,一人前往江夏郡与承先会和兵发汝南袭取袁氏本家,谁若败了,便以军法处置,如何?”
“孩儿(瑁)愿往。”
刘表见二人皆应,遂道:“既如此,你二人谁愿意去南阳郡?”
蔡瑁这一次却是长了记性,忙抢道:“末将愿往!”
刘琦亦道:“孩儿愿往。”
刘表来回看了看二人,最终将目光落在了蔡瑁的身上。
“终归是德珪先应,那这南阳郡,便由德珪去吧,伯瑜你率兵往江夏郡,与承先去攻汝南。”
“诺!”
随后,二人在众人的见证下,皆是立下了军令状。
……
离开了州牧府之后,蔡瑁与蒯氏兄弟一同乘坐辎车回返其府邸。
路上,蒯越长吁短叹的对蔡瑁道:“德珪公,你……不!不是你!是咱们诸族中人,这次却是都中计了。”
“中计?”蔡瑁皱起眉,颇为不解地道:“中什么计了?”
“那军令状就是计策,刘使君父子打从一开始就没想与咱们争南阳郡,我料他父子二人必然是算定我们会抢此番北上之功,索性设下计谋,故作此态,引我们入瓮……厉害啊!”
蔡瑁听的晕头涨脑,奇道:“什么意思?”
蒯越遂将他的理解大致为蔡瑁解释了一遍:“刘荆州父子料定我们会聚诸族立谏让伯珪公为都护北上,因而方才故意让刘府君与德珪相争,引诱德珪签下那份军令状。”
蔡瑁闻言,脸色一下子白了:“异度此言,是刘荆州有杀我之意?”
蒯越摇了摇头,道:“那倒不至于,咱们南郡诸族一直尽各家之力辅佐刘荆州,可谓忠心耿耿,将军目下与刘荆州又有姻亲之好,刘荆州非嗜杀之人,不会有害你之心的,况且有这么多南郡族长保着你,刘荆州岂敢违背众意?那军令状最终不过是废卷一份而已。”
“那刘荆州此举又是为何?”
蒯越长叹口气,道:“德珪,你想没想过,万一你败了,而刘荆州又借军令状之事饶了你一命,从今往后,你在他面前该如何抬头?一则你是败军之将,从此在军中威信全无,二则刘荆州饶你一命,从此你亦是欠了他一个天大的人情,岂能不知恩图报?三则你身上从此亦是有了一个天大的污点,数年之内皆为人所制!”
这话说出来之后,只把蔡瑁说的浑身颤栗,双拳紧握不停的哆嗦。
他摇了摇头,咬牙道:“不想刘荆州父子居然这般诡狡,居然设计坑害于某!”
一直认真聆听二人对话的蒯良突然出言道:“异度,为兄有一事不明。”
“大兄且讲。”
蒯良皱眉疑惑道:“刘荆州虽然让德珪立下了军令状,但前提是需得要德珪打不下南阳,只是他又凭什么认为德珪一定会输?”
蒯越叹息道:“如今荆南之兵,皆在刘氏掌握之中,南蛮营亦是为刘琦统领,江夏之军尽在黄祖手中,南郡兵马,一般在我蔡蒯等族手中,另外一半在黄忠,文聘等刘氏亲将手中掌管,如今刘琦欲带两万南蛮营走江夏打汝南,怕是刘荆州也不会多予德珪兵马,最多不过是将军与我兄弟统管的这两万郡兵。”
蔡瑁冷冷的哼了一声,道:“两万人马亦属重兵,北上攻袁有何难哉?”
蒯越低低的嘿了一声,道:“问题是袁术近年来在南阳郡和汝南军广招兵将,此两郡乃是天下排名数一数二的大郡,人口稠密冠绝当世,如今九江郡亦为其所得,袁术麾下兵马数量大增……以我度之,袁术眼下麾下最少有兵马七八万人,只是还未操练精熟罢了。”
蔡瑁闻言顿时一惊。
“就算是他需要分兵在汝南与刘伯瑜和袁绍相争,但留守南阳郡的人马绝不会少,而且以刘荆州的心性,恐南郡的资源和兵力,大多会往东援助刘伯瑜……而后方粮草亦是由刘荆州统一调配,是多是少皆由其一言而决,粮草是否供应的上,也事关前线征战,想要你打南阳郡不下,方法着实太多了。”
蔡瑁闻言不由皱起眉头,暗暗攥拳。
“原来如此……不过区区小事却也难不倒蔡某,这一次我说什么也要打下南阳郡,刘荆州予我的兵少,那我就请南郡诸族出私士助我,他若少予我粮秣,我就让各家出资出粮!”
说罢,却见蔡瑁抬头望向二蒯,道:“这一次攻打南阳郡,事关南郡诸族日后在荆楚的地位,事关重大,当此时节诸族不可藏私,还请子柔公和异度公帮我与诸族沟通,务必倾各族资源助我北上,待事成之后,瑁绝不相负!”
蒯良长叹口气,道:“事已至此,又能如何呢?德珪放心,此事我一定好生相劝诸族,各族有人出人,有钱粮出钱粮,绝不藏私。”
“多谢!”
蒯越突然开口道:“其实,某还有一法,可在关键时刻应付主公之计。”
蔡瑁忙请教道:“还请异度先生坦言相告。”
“蔡将军此番北上,可问主公要一个人为副将!有此人在,将军纵然就是打不赢,亦则无忧矣。”
“哦?何人?
……
州牧府,静室之内。
“吾儿,为父这一次的戏,演的可真?”刘表和刘琦回到了静室后,刘表笑呵呵的问他。
刘琦微笑道:“父亲果然善藏……只是以蒯异度,马伯常等人之智谋,定能思虑的出那军令状的深层涵义,他们会以为父亲和我是打算故意不让蔡瑁取胜,届时诸族怕是会全力支持蔡瑁北上……殊不知,孩儿也万分希望蔡德珪能够夺下宛城!”
“不错,袁术才是我们的大敌,打赢了他,夺下南阳郡才是正经大事,若是你领兵去南阳郡,想让诸族予以资源相援,恐难上加难,如今蔡瑁亲自领兵,怕是南郡诸族得下血本了!”刘表笑呵呵地道。
“其实,我还真就是有点害怕蔡瑁不是南阳郡袁军的对手。”刘琦略有些担忧地道:“万一蔡瑁真的打不赢怎么办?”
刘表沉思了片刻,方才慢悠悠地道:“走一步看一步吧,若是蔡瑁当真打不赢,届时老夫便亲自领兵北上。”
就在父子二人商议的时候,却听静室外响起了刘表亲卫的声音。
“主公,蔡将军派人将出征的随将名册给主公送来了,想请主公恩允。”
刘表闻言奇道:“这么快?这刚离开多久的功夫,就派人送名册来了?”
刘琦笑道:“这说明蔡德珪对于这次北上之事,早就做好了准备。”
“将名册送进来。”
侍从随将名册送入静室,遂又缓缓退了出去。
刘表将名册慢慢地打开,仔细的看了一遍之后,不由笑了。
“好个蔡瑁,居然也懂的跟老夫耍小心思了,这定是蒯氏兄弟给他出的主意。”
说罢,却见刘表将手中的名册缓缓合上,转头问刘琦道:“我儿,蔡瑁这份随军名单中,跟为父要了一个并不归属他统管的人为副将,你可能猜出是谁?”
刘琦抱着膀子,摸着下巴,认真的想到:“莫不是黄忠或是文聘?”
刘表摇了摇头道:“非也。”
“那是?”
“是为父那外甥……张允。”
第二百三十三章 派张允去当内奸
刘琦身为南阳郡守,已是有了开府之权,更兼他早就已经已冠礼,故刘表在当上州牧之后,已是在襄阳城内为他设立了属于其自己的府宅。
一个两千石的郡守,若是连一间属于他自己的像样府邸都没有,也实在是太没有面子了。
刘琦再与刘表一番密探之后,刘琦遂告辞刘表,往自己的府邸而去。
一路上,刘琦都在考虑着蔡瑁索要张允为副将的真实用意。
按照刘表的想法,蔡瑁是想借机拉拢张允,是打算收其心,以为己用。
但刘琦觉得应该不会这么简单。
可蔡瑁具体要干什么,刘琦也说不上来。
历史上的蔡瑁和张允是一对奸佞小搭档。
俩人是怎么搭扯上线的刘琦不清楚,但是这两个人确实是串联在了一起,一同蚕食刘表在荆北的军权。
按道理,他们一个代表荆州本土望族,一个代表宗室皇权,无论如何也走不到一起(东汉末期的主要政治斗争就是世家望族与皇权的斗争,其余清流,宦官,外戚,寒门豪强不过是围绕这两大主要阶级矛盾体的斗争而产生的周边性势力)
所以代表不同阵营的蔡瑁和张允能够联合在一起,就只有一个可能,就是张允彻底的背叛了刘表。
通过适才的对话,刘琦知道刘表为顾全大局,还是会让张允随同蔡瑁去的。
如今的情况已经与历史大有不同了,但即使如此,刘琦对张允多少还是有些不放心。
谁让这位他山阳刘氏的外戚大将为人实在是有些太不靠谱呢。
……
回了自己的府邸,天色已经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