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亮剑开始崛起-第5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时的两辆e75重型坦克就是德意志最巅峰的工业杰作。
而且因为物资充足,以及一部分技术升级,还有一部分优秀零部件直接供应,性能大幅提升。
全车重量提升至八十吨,装甲更厚,防御力更强,动力也更换为仓库直接供货的一千两百马力的汽油机,变速箱也是仓库直接供货,但火炮是德国人自己设计生产的,发动机德国人也拆解了进行技术消化,自己也能勉强生产,虽然技术差一点。
当然,实际生产型,很多零件都是直接仓库供货,包括成品火炮,毕竟成本差距摆在那里,几百马克的运费和几个小时的安装工时,对比十几万马克生产和几千工时,再加上质量的差距,谁也无法阻挡,小胡子也不行。
“继续进攻。”
有了两辆重型坦克支援,团长决定继续进攻,去拔掉更多的堡垒。
眼前这座城市,虽然敌人精锐主力已经撤离,但留下了大量士兵,构筑了海量堡垒,一个月的进攻,德意志以仆从军已经损失了超过十万人,甚至不少是德意志自家的部队。
当然,敌人的损失更多,是三倍甚至还多一点。
·····
十一月二十七日。
波澜。
某个小镇。
一列车队缓缓驶进镇子,为首的车辆一眼豪华,显眼的十字旗帜随风飘扬。
车队还没抵达,在小镇外的时候,就吸引了所有人的眼光,镇民们纷纷看向车队,推测车队的目的。
虽然刚刚才脱离战争,甚至镇子外可以看见曾经炸弹爆炸留下的痕迹,但这个小镇却颇为繁华,能看见不少新修建的建筑,以及正在修建的建筑。
雪地上,一群群儿童欢快玩耍,农场里,牛不能说练成一片片,但也不少。
甚至还能看见不少健壮马匹,以及在田间突突的几十辆拖拉机,还能听到汽油抽水机工作的声音。
这个场景,和平时期很正常,但放在战争时期,实在是不常见,甚至是不可思议。
健壮马匹没有被征召还能理解,但拖拉机在田间就属实不可思议了,还有抽水机,这年头,燃油可是军事管制物品。
此时能看出不对劲的,仅仅是田间劳作的,甚至驾驶拖拉机的,都是老人,女人,整个热闹沸腾的小镇很少看见青年男性。
不过也仅仅是少,而不是没有。
在人们的视线中,车队继续行驶,一直到车队停在了一栋新房屋外。
众人心里浮现这栋房屋的信息。
这个小镇虽然规模不小,随着生活稳定,人口已经恢复到两千多人,但很多人都互相认识。
这是赫尔特家,
是个大家庭。
赫尔特今年五十五岁了,有十一个子女,其有七个儿子,大儿子早就死在战场了,但二儿子和三儿子都在德国人部队中服役,两个儿子据说都还在空军服役,靠着两个儿子每个月寄回来的薪金,原本贫穷的赫尔特家富裕起来,盖了新房子,买下了一大块土地,购买了三辆小型拖拉机租借做生意,瞬间成为小镇富裕家庭,赫尔特夫妇的老毛病也因为有钱了,能去医院看病控制住了。
人们不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
但半个小时后,车队离开,但却在赫尔特家门口留下了一辆崭新的大十轮轮卡车,一辆保时捷豪华轿车,以及足足二十桶燃油。
这一幕让众人瞪大了眼睛。
这些东西,显然是留给赫尔特家的。
虽然在普鲁士人来了之后,人们的生活好起来了,主粮价格勐跌,生活必需品价格勐跌,工作岗位多起来了,甚至燃油也放开供应。
但二十桶燃油依旧不是一比小数目。
至于这种能载重十几吨的新式十轮重载卡车,那更是天价,一辆的价格能买近二十多辆小拖拉机,不是一般人能买得起的。
还有这个保时捷豪华轿车,价格甚至比十轮载重卡车还要贵。
到底发生了什么?
然后,众人就看到满脸悲伤的赫尔特夫妇走了出来,他们的二十岁四儿子以及十八岁的五儿子奔跑出来,一个人迫不及待的打开卡车驾驶室,发动卡车,一个人迫不及待的奔向保时捷豪华轿车。
这对于小镇年轻人更是瞪大了眼睛,满脸羡慕。
当天夜间,一个劲爆的消息如同漩涡般传递出来。
赫尔特家两个儿子牺牲了,在和邪恶的英美资本家部队作战中,二儿子死在美利坚本土,据说是为了消灭一个邪恶的生产超级武器的工厂,三儿子驾驶喷气式战斗机和敌人空军作战,被围攻。
因为都立下了功勋,所以赫尔特家得到了一辆十轮重卡,一辆保时捷轿车,以及据说高达几十万马克的抚恤金。甚至,还有一架飞机即将运输过来,也是给赫尔特家的。
消息一出,顿时引起轰动。
尤其是年轻人们,更是蠢蠢欲动起来。
参军!
一旦进入空军,不仅仅能改善家庭条件,看赫尔特家就知道了,从之前的小木屋,直接住进三层楼房,还买了土地和拖拉机,死了也有大笔抚恤金。
眼见好处实实在在,原本那些不同意的家属们也渐渐妥协了。
第九十一章 机翼下的英格兰
十一月二十五日。
带英,
爱尔难州。
十一月末梢,已经是深冬,是天寒地冻的时节。
摩斯科冰封万里,晋西北冰天雪地,就是在这个时期。
但位于海洋性温带阔叶林带的大英帝国此时并不寒冷,来自北冰洋的寒流并不会笼罩大英帝国,所以此时平均气温依旧在零度以上。
明明在纬度上和摩斯科相差无几,比晋西北要靠近北极圈很多,但气候却一个天一个地。
不得不说,大英帝国得天独厚。
“该死的。”
傍晚时分,从防空洞归来的大英帝国普通公民克来斯特看着自家房屋,先是目瞪口呆,随后反应过来,开始气急败坏,歇斯底里的破口大骂:
“怎么会这样?!”
“空军都是一群废物么?”
“····”
一连串毫不顾忌,语无伦次骂骂咧咧,很轻易就能听出来,声音的主人因为无法接受现实而情绪失控。
众人纷纷看过来,顿时明白了为何克来斯特如此崩溃。
眼前,摧毁克来斯特房屋的,
是一架飞机。
准确的说,是一架坠毁的喷气式战斗机直接的将他的房间撞毁了,而且看碎片上看,还是一架自己人的喷气式飞机。
飞行员似乎没来得及跳伞。
飞机上的燃油引燃了整个房屋,已经没有任何抢救的必要,全部都烧成了灰尽。
“最近敌人的战斗机越来越多了,约尔逊家也被坠落的飞机破坏了,不过是德国人的。”
一众的邻居滴滴咕咕着,离开这里不再看热闹。
遇到这种事,只能认倒霉。
哪怕是自家飞机坠毁破坏的,但只能自己吞下苦果,政府可不会帮忙,最多发放一些必要生活用品和物资,外加一顶帐篷,想要修复房屋只能靠自己。
不过··
感觉也没必要修。
不然刚修好,然后飞来飞去的德国人飞机丢一枚炸弹,或者干脆再落下来一架飞机残骸,那乐子可就大了。
“早知道就去那边了,至少安全,这里是越来越危险了。”
许久之后,瘫坐在地上,冷静下来的克来斯特深深的叹了一口气,随后他打了个冷战,紧了紧身上的棉衣,离开了这里。
大英帝国本土遭到德国人狂轰乱炸,甚至丢下了数百亿发蝴蝶雷,但起初爱尔难遭到的炸弹并不多,毕竟这里以农业为主,工业很差,少有轰炸的目标。
小胡子直接无视了这里。
等小胡子炸平了大英帝国其余州大半年,将目光投向爱尔难,邱胖子已经联合罗瘸子在爱尔难建设起了完善的防空体系,大量美利坚军营被建立起来,一门门大口径防空炮林立,一台台雷达铺满海岸线各个城市,新组建的喷气式战斗力也就驻扎在这里,小胡子好几次轰炸都损失不小,每次损失都不少于两百架轰炸机,吃了几次大亏之后,小胡子也老实了。
反正爱尔难这里是真的没有什么值得轰炸的地方。
大英帝国数百年积累下来的精华,都在英格兰,苏格兰,还有威尔士。
至于滑翔炸弹,这玩意射程也在几十公里,虽然能躲开防空炮,但依旧在战斗机的拦截范围内,而且轰炸精度实在是一言难尽,轰炸大型城市还好,几万枚丢下来,足够形成破坏力,但爱尔难这种空旷荒野,实在是不适合。至于军事基地,重要工厂,这种精度十公里起步,五十公里不止的炸弹,也完全不适合。
而随着美利坚喷气式战斗机大规模服役,第九航空队开始驻扎这里,爱尔难几乎没有大规模轰炸,仅仅有少量轰炸机夜间超高空投下一些滑翔炸弹。
所以,此时的爱尔难,是大英帝国安全区域。
大量的人们涌进这里,海量的军事基地在这里建立,数以万计的军营,数以百万的士兵驻扎在这里,数百万吨物资在这里中转。
这里是西线的前进基地。
物资中转站。
不然靠着从美国本土运输,西线几百万大军怕是根本无法获得稳定补给。
小胡子自然深知这一点,虽然放弃了损失惨重的轰炸,但他也在不断派出战斗机部队和驻守爱尔难的美利坚第九航空队,大英帝国喷气式战斗机部队交战,试图歼灭英美喷气式战斗机部队。
随着喷气式战斗机飞行员的大量服役,尤其在十一月之后,大联盟初步完成,开始放开其他仆从国人员入伍后,更是达到巅峰。
每一天,大英帝国上空都是热闹非凡。
尤其是轰炸的时候,更是堪称群魔乱舞,每一场,双方最低损失百余架喷气式战斗机。
被击毁的战斗机,宛如流星群坠落,壮观无比。
······
十一月二十五日。
夜间十点。
爱尔难某座小县城周边的军用机场,大英帝国皇家空军第三喷气式战斗机大队,第九十七飞行中队。
“有多少人回来?”
中队长格来富中校看向一旁的中队参谋。
得益于充足的物资。
来自对岸大陆的充足燃油等军用物资,充足的粮食,钢筋、水泥等全套基础物资,来自大陆的充足螺旋桨飞机,带英得以能全力建设飞行员队伍。
全英联邦和殖民地招募飞行员,
然后,
放宽入伍条件,减少训练时间,理论培训减半,直接实机训练拉满,放宽训练减员要求,
一系列手段下来,大英帝国飞行员数量暴增数倍,之后,再从中提取精锐部分组成喷气式战斗机飞行员,因为喷气式战斗机缺乏,这里自然不可能照着之前的训练模式,只能按照老规矩,老兵带新兵,一步步熟悉喷气机。
好在大英帝国底蕴深厚,高端人力资源充沛,所以,当前每一个喷气式战斗机中队都是齐装满员,每一个中队都是二十四名飞行员。
而来自米利坚的充足喷气式战斗机,虽然不能像对岸大陆采购的低端螺旋桨训练飞机一样,充足充裕随便用于训练消耗,但满足作战部队还是充足的。
自然,每一个喷气式战斗机中队都装备了二十四架喷气式战斗机,甚至还有四架备用战斗机。
“起飞二十三,回来十三人,其中四人跳伞受伤。”
参谋停顿了好一会,才回答中队长的问题。
因为作战强度太高,所以皇家空军指挥部将飞行部队以中队为单位,编成三组,分别参战,备战和修整,今天是他们中队迎战德国人战斗机。
“十三个。”
中队长格来富中校愣了很久。
“哎···”
他也没有说什么,只是深深的叹了一口气。
早上起飞二十三人,但现在包括他在内,只有十三人飞回来。
当前已经是夜间九点了,飞行员都带有信号发射器,如果跳伞活下来,肯定会和基地联系,或者被搜救,这里毕竟是大英帝国本土。
现在依旧没有消息,说明其他人基本上凶多吉少了。
“我们的飞机和敌人差距太大了。”
一旁的参谋也忍不住说道。
虽然双方都是喷气式战斗机,但就像喷火和飓风,同样的喷气式战斗机之间也有差距,而且,美国人产的喷气式战斗机和德国人的差距,可不是喷火和飓风之间的差距能形容的。
如果单单说性能,其实刚好可以这么说,敌我喷气式战斗机性能虽然有差距,但还没到绝望的地步,依旧能交战,但如果加上故障率和稳定性,那完全是两种飞机。
他就没见过德国人喷气式战斗机战斗中出故障。
一次都没有。
而自己这边,每天起飞之前,就有一部分出问题,就像他们中队,二十四架战斗机,加上三架备用飞机,只有二十三架飞起来。
然后,刚刚起飞没多久,就有一架因为故障被迫返航。
根据参谋部的一份统计,所有损失的喷气式战斗机中,因为故障而损失的接近了三分之一这个极其恐怖的数字。
“没办法,我们只能这样·····”
中队长格来富中校再次叹气。
美国老技术不行,造出来的喷气机比不上德国人。
为了减小双方战斗机性能差距,美国老不得不用上了很多不成熟的技术,尤其是发动机,超过三分之二的故障都是因为发动机引起的。
“我已经汇报了,新飞行员明天早上就会派过来,还有补充的战斗机也会在明天一起送过来。”
参谋继续说道。
“新飞行员··”
中队长格来富中校眉头皱的更深了。
为什么区区一次交战,就损失十个飞行员?战斗机性能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还有一个主要因素是飞行员经验不足。
虽然来喷气机中队的飞行员,最少也有三四百小时飞行经验,但喷气机和螺旋桨飞机完全不同,无论是理论知识,还是操作习惯,都截然不同,哪怕是螺旋桨战机王牌,也需要不短的时间才能掌握喷气式战斗机。
更何况,被分配到他这里的,大部分都是新培训的飞行员。
至于在前线战斗的经验丰富的那一批螺旋桨飞行员,前线部队根本不会放手,当然,这些人很大一部分也不愿意跑过来和德国人作战。
“我们下一次参战是几天后?”
中队长格来富中校问道。
“七天后!”
参谋回答。
中队长眉头深深皱起。
随着德国人加大进攻力度,这个时间已经从十五天缩短到七天。也就是说,他需要在短短七天时间内,让仅仅飞行过几次喷气式飞机的飞行员们熟悉喷气式战斗机。
这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做到的事。
除非他能放开手脚让这些飞行员是哟喷气式飞机训练,每天实机飞行六七个小时,但是不可能的。
另一边。
美利坚第九航空队一个机场。
一位美利坚陆航中校也是看着减员近三分之一的飞行队伍,也是深深皱起了眉头。
美利坚情况比英国好不少。
本土庞大的飞行学院队伍,使得美国人有充裕的人力资源,有更充足的时间去培训新飞行员,但因为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