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从亮剑开始崛起 >

第541章

从亮剑开始崛起-第541章

小说: 从亮剑开始崛起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其他内容就有些不同了。

    第二版则是一位科学家详细的撰介绍了此次行动中使用的精确制导炸弹内容。

    第三版是大英帝国呼吁双方和平相处,以谈判的方式解决问题。

    震撼人心的头条,科幻的武器,有趣的国外世界,这也导致今日一百万份独立日报再次脱销。

    太原。

    上午十点半。

    铁路、机车双料工程师,并有十八年工作经验的史密斯先生伸了伸懒腰,从工厂中走了出来,看了看天空,打了个呵欠:

    “真是个不错的天气。”

    从英国本土来到民国已经两个月了,此时史密斯先生心情格外不错。

    迈着步子,他走向了位于工厂区外的一个小吃街。

    作为理论和操作都非常扎实深厚的双料精英工程师,史密斯在展现了他的能力解决了几个技术困难,并带了十几个根据地小徒弟之后,迅速获得重视,一路顺风顺水。

    工资翻数倍,奖金暴增。

    自然,地位也上升,所以能这个点出来混点小吃。

    期间,他买了一份报纸。

    最新的独立日报。

    “哎”

    看着第二版的内容,史密斯叹了一口气。

    英联邦的奥首相被击毙,而大英帝国居然当和事老,不过想想也正常,

    “过几年,去买一辆小车吧。”

    走在马路上,看着那来来往往的小车,史密斯先生脑海中突然浮现一个想法。

    民国的轿车质量极好,减震舒适,操控灵活,没有异味,还有空调,以及安全气囊,交通法规也比较完善,道路也非常通畅。

    等年纪大了,退休了,驾车游玩这个国家也不错。

    至于英国

    想到自己祖国,史密斯再次叹看一口气。

    他每个月八成工资归英国政府,剩下的两成中,八成他也作为捐款给英国,这会一直持续到战争结束,并且在战后重建也会持续一段时间。

    没有谁能够再责怪他。

    次大陆。

    比哈尔。

    “师长。”

    一位通讯兵跑到楚云飞身前:

    “三团汇报,他们已经占领全部阵地,小鬼子已经提前撤退了。”

    “哼。”

    楚云飞冷笑了一声。

    虽然美国人送了一些武器弹药,但数量并不多,而且第二批被拦截,后续也不再可能继续运输,鬼子部队严重缺乏补给,士气滴落。

    而他此时指挥的部队,飞机,大炮,坦克一应俱全,弹药充足,士气旺盛,甚至因为地面补充通道打通,都装备上了四号坦克,125重炮。

    双方实力差距一目了然。

    山本和岗村继续逃跑很正常。

    “原地驻扎修整。”

    楚云飞命令道。

    已经连续进攻两百多公里了,是时候消化地盘了,不管今后是不是继续占领,总之,先把商业线铺下去再说。

    爱丁堡。

    “今天天气真不错啊。”

    一个英国渔民抬头看向天上的太阳。

    虽然是八月,但位于高纬度的英国本土气候适宜,很舒适。

    “德国人飞机也没来。”

    紧接着,这个渔民有些诧异。

    爱丁堡位于北海以西,经常有德国人轰炸机丢下炸弹,每天都是几百枚几千枚落下来,整个城市早就成废墟了。

    虽然防空能力变强,但也能保护住威尔士一部分,埃尔兰全州的安全,其余城市依旧在遭受一轮又一轮轰炸,而大英帝国偏偏最精华的地区就在这些州。

    “赶紧下来。”

    渔民家人在防空洞内催促到。

    这是由下水道改造而来的防空洞,内部储存了充足的燃料和粮食,足够生活很久。

    虽然现在没有轰炸,但鬼知道什么时候会落下来一枚炸弹,已经不知道多少人死于突然滑落下来的德国人炸弹了。

    “好的。”

    渔民缩了缩脖子,赶紧躲进了防空洞内。

    汉堡。

    一处机场内。

    “这是”

    老狐狸看着凯塞林手里的一枚炸弹,有些诧异:

    “蝴蝶雷!”

    凯塞林笑着说道:

    “从后天开始,接下来十五天,会有四十万吨这种炸弹铺满英国西海岸每一处角落。”

    东京。

    “今天好像没有轰炸?”

    地下室内,一个卫兵在确认安全后,走了出来。

    映入他眼帘的,是一个平平整整、干干净净的东京。

    作为鬼子的最大城市,东京一次又一次受到照顾,数万枚雏菊切刀改进而来的大烟花改造下,已然被平整的干干净净。

    东线。

    摩斯科城外一百公里位置,一位团长看向远处的德国人阵地,眼角有些抽搐。

    他们居然在建造混凝土工事!

    难怪这几天都不进攻了。

    “该死!”

    这位团长狠狠的一拳头锤在土木构造的掩体上。

    他们也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敌人建造工事群,没有任何办法,因为前几天部队发起了一次进攻,损失很大。

    关岛。

    “接下来,就是等美国人抵达了。”

    目送着后勤与技术中心干事离开,驻扎关岛的最高军官长舒一口气。

    经历连续四天训练,发射五十枚实弹之后,部队已经掌握了霸王远程反舰导弹的使用,能精确的命中七百公里意外的目标。

    珍珠港。

    海军会议室。

    “做好大规模交战的准备。”

    尼米兹吐气有声。

    奥州。

    泽尔。

    左侧,是三条土质跑道构成的机场,一架一架运输机有条不紊的降落,络绎不绝,数以千计的工人紧锣密鼓的卸下飞机装运的货物。

    操场上。

    五千名矿工自卫队成员正在紧锣密鼓的训练。

    坦克,装甲车,迫击炮,自行火炮,一应俱全。

    远处,各处山包制高点,一队队工人正在建设钢筋混凝土堡垒,一门门火炮被推上了堡垒内。



    第六十三章

    

奥西北部,距离海岸线一百一十公里的泽尔城。

    嗡···

    哧···

    是螺旋桨划破空气的声音,是轮胎碾过硬质地面的声音,十五架编队飞行的四发运输机一次降落在泽尔刚刚扩展过的机场中,依次停在了临时停机坪上。

    “这里···”

    刚下飞机,一位全身便衣,但却带着一个军官帽的人正了正腰间的驳壳枪,抬头环视了一圈,宽阔平整的地形让他感慨:

    “真是个好地方啊!”

    载员都是在货仓内的,而运输机货仓可没有观察窗。

    他虽然已经和这支部队很熟悉,毕竟,自家团座当年是李团长的好朋友,一起打过鬼子,甚至出国后还接受过人家组织的文化培训,思想培训,已经和对方一样的形状,进去驾驶舱看看也没啥,但他还是老老实实待在货仓内。

    “是啊,这里可比晋西北好多了!”

    一身军装的矿工自卫队头领走了过来:

    “要是晋西北都是这些地形,老百姓日子也就不会过的那么紧吧了。”

    虽然比起肥沃的东南亚,这里还是差了点,看上去有些荒凉,但也比晋西北好了不止一条街,再加上宽阔平整的地形,不错的水资源,如果给晋西北的老百姓,几年时间就能刨出个富裕幸福的生活出来。

    “这就是咱们接下来的事情了。”

    那位带着军官帽的人笑了笑,指着远处正在建设中的混凝土掩体工事群:

    “保护这里的老百姓,不让人随便欺负他们,给他们一个安稳的未来。”

    “不过,这事可不容易。”

    “这次的敌人很强。”

    “哈哈。”

    矿工自卫队头头,他的老队友笑着说道:

    “其实也不难,敌人是很强,但我们更强。”

    “哈哈,那是!”

    “集合。”

    随后,头戴军官帽的人一声大吼,十五架运输机,每架一百人,一共一千五百人的三五八团精锐部队集合在了这位‘营长’的身前:

    “去仓库领取装备,然后扩散,以班为单位,熟悉武器和地形。”

    “报告。”

    与此同时,一辆换了大花纹越野轮胎的小吉普停在了泽尔停车场,还没挺稳,最后座的一个战士便翻身下车,跑向机场:

    “队长。”

    他对着矿工自卫队队长说道:

    “发现敌人骑兵先头部队,大约一千人,距离七十公里。”

    机械化,让地面侦查部队的侦查范围也得到了极大的扩展。

    “哦?~”

    那位三五八团军官顿时眼睛一亮:

    “骑兵?!”

    “有重武器么?”

    如果骑兵部队没有配备坦克,装甲车作为补充,那简直是步兵的靶子,尤其是在普遍装备半自动步枪,冲锋枪,班用通用机枪,无后坐力炮,并有三轮摩托车载具之后。

    “没有。”

    侦查的战士回答。

    “那就交给我们吧。”

    三五八团军官微微一笑。

    没有什么,比一场;碾压式的大战更适合部队适应地形和环境的了。

    甚至他有些迫不及待。

    兵力优势下,在平坦开阔地形,摩托化的步兵搭配密集火力,对战传统骑兵····那场景,肯定很刺激是,说不定几十年后会被搬上电影院。

    ······

    “第七骑兵团已经抵达泽尔附近七十公里。”

    堪培那,奥刚刚‘被迫’上台的代理首相就收到了秘书传递过来的最新情况。

    “让他们不要贸然发起进攻,。”

    代理首相十分小心谨慎,

    敌人很强。

    全灭日本联合舰队不说,上次仅仅两艘主力舰就全灭了奥海军的航母编队,陆基航空兵的进攻,还让美利坚派出了有史以来最强大的舰队。

    而且下手够狠。

    敢冲到南美洲抓美利坚本国商人,敢直接击沉奥运输船,甚至,连上任首相在内的一众奥商政界大老都不明不白的死在了对方手里。

    对付这种敌人一定要小心,在美国舰队还没有抵达之前

    “执行侦查任务即可,遇到敌人不要恋战,立刻撤退。”

    代理首相再次重申强调。

    骑兵虽然不适合现在战争了,但其速度快,机动性高,适合侦查,通过能力也强,对后勤补给要求没有那么高,依旧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是。”

    秘书立刻去传达首相的话。

    “通知联合指挥官,不允许发起任何进攻,也必须避免大规模交战,最好尽量避免交战,等美国人舰队抵达了再进攻。”

    首相依旧觉得不稳,再次叮嘱道。

    万一大部队把那支矿工自卫队干掉了,然后,对岸直接下场怎么办?

    几千辆坦克,几千架飞机,几十万部队在奥平原一路推进,摧枯拉朽,怕不是没等美国人舰队抵达,这里就是别人的地盘了。

    他可不想死。

    “是。”

    秘书连忙点头。

    这个决定,秘书也很赞同,上任首相的首席秘书也是死在对岸手里的,他可不想走老路。

    “首相。”

    没等秘书走出首相府,一个军部参谋就急冲冲的走了进来:

    “第七骑兵团遭到敌人摩托步兵进攻,团长韦尔斯上校已阵亡,部队损失惨重。”

    “····”

    啪嗒····首相嘴巴动了动,随后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差点把椅子也带倒。

    他没有想到,那伙矿工自卫队居然敢进攻,而且,还有装备摩托车的部队,甚至还能这么短的时间内击溃第七骑兵团。

    难不成,对岸直接插手了?

    不然,整整一个骑兵团,怎么会输的这么快?

    显然,这位新的,代理首相,完全不了解现代军事体系,思维还停留在上次世界大战,甚至之前。

    “发现坦克没有?”

    首相赶紧问道。

    如果有出现大量坦克,那他就要考虑是不是跑路了,不然····

    “没有。”

    军部参谋的回答让他顿时松了一口气。

    “立刻向美利坚发报。”

    首相慌忙的去叫美国爸爸。

    ······

    “这么弱?!”

    看着仓皇逃走的奥骑兵,甚至不少人还直接从马上摔了下来,人都摔傻了,都不爬上马,而是直接两只脚跑,从三五八团过来的‘原营长’都傻眼了。

    来这里之前,原团座三番五次叮嘱,奥部队战斗力很强。

    但如此表现,实际战斗力可比小鬼子差的不是一点半点。

    装备倒是不错,步枪统一美国加兰德,机枪普及到班,还有大量冲锋枪和手枪,甚至还有迫击炮,以及美国自产的老式火箭筒,对于一直纯骑兵来说,装备非常不错了。

    “这里只是一些二流部队。”

    一旁的矿工自卫队头领撇了撇嘴:

    “他们国内的都是一些老弱病残,精锐主力部队前往欧洲参战去了。”

    “欧洲···”

    ‘原营长’撇了撇嘴,不屑的说道:

    “这是被卖了还在给人数钱么?”

    得益于部队组织的文化教育,这位通过培训的‘营长’已然有了不错的国际视野,在他看来,奥拼死拼活的全国动员,区区七百多万人就召集了近九十万的部队前往欧洲参战。

    见过蠢的。

    实在是没见过这么蠢的。

    比较起来,钱伯钧都能算聪明人了。

    “停止追击。”

    此时大部分骑兵都已经被抓捕或者消灭,‘原营长’拿出了信号枪,扣动扳机,一枚闪亮的信号弹飞上了天空:

    “把俘虏带回来,丢到矿产里去,让他们也尝一尝矿工的滋味。”

    ······

    八月十五日。

    珍珠港。

    “出发。”

    加速加速再加速的美利坚新编太平洋舰队终于在珍珠港完全集合,在尼米兹有些走形的军礼中,起航向太平洋西部驶去。

    一艘又一艘高速驶过的新锐战舰旁,是无人关注的,已经沉没四年半时光的亚利桑那号。

    这艘被日本人袭击珍珠港所击沉的战列舰,其上层建筑大部分已经被拆除,主炮也被作为岸炮,但整体结构依旧清晰可见,尤其是二号炮塔底座,完全露出了水面。

    无声的诉说着四年前的故事。

    ·····

    华盛顿。

    白宫。

    “总统先生。”

    秘书向富兰克林汇报:

    “太平洋舰队已经出发了。”

    “嗯。”

    总统放下手里的工作,看向了背后的世界地图。

    这一次,他的目光不是集中到西太平洋,而是扩散到整个地图,囊括了整个地球七大洲五大洋。

    欧洲战局已经拨云见日。

    瑟堡归于盟军,获得了优良港口之后,盟军就能彻底发挥兵力和补给的优势,一步步的向德国本土推进,直至柏林。

    哪怕最后被挡住了,再次陷入僵持,也没关系,只要曼哈顿计划产物投入战场,挑选几个重要城市,重要兵力汇集区投下几枚,就能挽回局势。

    经历一年的修复,曼哈顿计划已经重回正轨。

    而德国人的‘超级武器’计划因为一年半前重水工厂被破坏,进程被彻底打断,虽然前不久恢复开工,依旧远落后于美利坚。

    显然。

    那个小胡子并没有彻底意识到这种新武器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