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从亮剑开始崛起 >

第472章

从亮剑开始崛起-第472章

小说: 从亮剑开始崛起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属实一手烂牌还稀烂打。

    绝了!

    方立功没有说话,也没有接话题,而是低下头沉默不语,以前他是铁杆的和李云龙等人仇视,但现在,按照目前的局势,无论他干什么都无能为力。

    “你去准备一下。”

    楚云飞挥了挥手,说道:

    “我们要去国外了。”

    “国外?”

    方立功一愣,心里便很快明白过来。

    如今美国爹陷身欧洲泥潭,对果脯的支持力度大不如前,之前答应的五亿美元以及金圆券计划也胎死腹中,那些钱一部分还直接被前往李云龙那边购买技术和药品。

    最后的希望也消失了。

    但高层那群人绝对不会坐以待毙。

    哪怕明知道毫无胜算,但那群既得利益者必然不可能放下手里的利益,依旧在心里图谋重回中原大地。

    国内是糜烂不堪,日本人虽然江河日下,几乎没有威胁,但从三五八团就能看出来,国内的那些部队,哪怕是教导总队也好不到哪里去,大批人才流失,别说重回中原大地了,别人都不用做什么,甚至都不用出招,维持目前情况,自己这边就自己垮掉了。

    军事上,国内没有任何希望。

    于是,在外面,那支由美国人提供后勤补给,提供军饷物资的部队,便成了希望。

    源源不断的精锐部队被调往国外,加入那支部队,尤其是教导大队,大量精锐的青年军官被抽调进入那支部队,加强对其的掌控。

    短时间内规模扩大了一倍。

    而美国人似乎也乐于看到这种情况,哪怕在重心转向欧洲之后,依旧足量提供后勤补给和军饷。

    双方一拍即合,自然那支部队越来越大,当然,期间也收复了不少地盘,消灭了不少鬼子,但也吃了不少亏,打了不少败仗。

    目前还在和鬼子拉锯交战。

    这次终于轮到他们了。

    “什么时候动身?”

    方立功正了正衣领。

    这是好事,离开这里,免得心烦,至于依靠这支部队重回中原,在方立功看来,完全是痴心妄想。

    外面那支部队确实很强,全美械,军饷足量发放,士气高昂,尤其是美国人重心转移后,接收了大量装备,实力大增。

    一个八千人标准师,就有十几门105榴弹炮团。

    但那又如何?

    对比起来,李云龙那伙人,小小一个四千人的团,就有十几门105榴弹炮,还有十几门120重型迫击炮补充,以及大量其他口径火炮,还有单兵无后坐力炮。

    主力更是初步实现机械化。

    更别提李云龙的装甲部队了。

    差远了。

    而且李云龙追着鬼子漫山遍野打,战火都烧到小鬼子本土了,几万吨炸弹唰唰唰的丢,反观外面那支部队,也不过和鬼子打的有来有回。

    差距一目了然。

    还想打回来?

    “一周后。”

    楚云飞也是一样的心态:

    “我们先要扩军,补充兵员,到三千人之后再出发。”

    离开这里,去外面和鬼子交手,也比看着这群蠢货败坏家业要好。虽然部队里麻烦事也不少,但不会这么膈应恶心人。

    ······

    另一边。

    东京。

    “哟西。”

    地下首相府内,石原莞尔和米内光政看着山本发过来的电报,语气欣喜:

    “这下子,粮食和铁矿石、铜矿石不会缺少了。”

    虽然次大陆本身矿产也不咋地,但恰好有一些铁矿石和铜矿,以及其他金属矿,大英帝国已经建设好了,可以极快速度扩大生产,而丰富的铁路也方便运输。

    鬼子也正好缺少这些矿石,山本占领后,开始大批向国内运输,让石原莞尔和米内光政喜出望外。

    东南亚的油田正在维修,也加强了防空措施,增加了防空气球,高射炮,并做了一定伪装,敌人多次轰炸都没能破坏。

    等次大陆的粮食和矿产抵达,帝国将彻底解决资源缺乏问题,到时候便可以开始储备力量。

    至于轰炸。

    两人也不太担心。

    虽然敌人的轰炸规模超乎两人现象,每天都是过万吨炸弹落下来,但选择轰炸目标上却是愚蠢至极,大肆轰炸城市,尤其是建筑,桥梁,公路,甚至农田等都被专门轰炸过。

    使得他们有充足的时间保存工业设施,所以除了一开始的轰炸,实际上工业生产损失并不大,小作坊式生产也使得工业很容易转入地下生产。

    而且。

    他们最近可以从南美等地购买到一些机器设备补充损失。

    ·····

    一天后。

    赵家裕。

    “山本这老鬼子日子过得不错啊,又立了大功劳,一次性占领了两座铁矿,一座铜矿!”

    李大团长趴在桌子上,看着上面的世界地图,手里拿着一杆尺子测量着,最后标定了位置,以及用铅笔连接出了河源县至两地的距离。

    “产量还不少。”

    一旁的赵刚顺嘴接茬。

    “嘿嘿嘿···”

    李云龙嘿嘿一笑:

    “不打不相识,从杨村开始,山本也算是咱们的‘老朋友’了,这老鬼子立了这么大功劳,咱们得送点好礼物庆祝一下。”

    “哈哈,那是当然。”

    赵刚笑着接话。

    “警卫员,去叫黄全过来。”

    李云龙扯起嗓子喊道。

    桌子上的地图上,有三条连线,起点都是河源县独立空军基地,而终点则是标定的膏药旗,线条边缘还标有距离。(未完待续)



    第646章

    

赵家裕。

    独立团老团部。

    “没问题,我马上制定具体作战计划。”

    看完地图上的初步作战计划,黄全自信满满。

    从河源县到鬼子占领的三座矿产直线距离只有四千三百公里,在十发轰炸机笼罩范围内,不过这个距离载弹量要下降到十吨左右。

    还有。

    轰炸矿山之类的目标,需要大当量炸弹,或者有标志性可目视目标定位; 用以引导无线电制导炸弹。

    精确引导轰炸是不可能了。

    次大陆距离太远,缺乏详细情报,情报部门几乎没有任何渗透,不像当初东南亚油田油井那样,高空目视辨别,周围还有可以联络的情报人员。

    那些矿山也没有标志性建筑。

    而次大陆; 还真啥也没有。

    靠着陈老板给了一点地图和高空照片,精确轰炸几乎不可能。

    不过问题不大。

    多派一点轰炸机就能解决了; 反正如今轰炸机群已经扩大到三百架; 这还是抛开美利坚飞行员以及国外飞行员的情况下。

    足够了。

    “什么时候能起飞?”

    赵刚问道。

    对于给山本送礼物,赵政委也是迫不及待。

    “五天后。”

    黄全回答。

    轰炸任务不是载弹起飞,抵达目标丢下炸弹就行。

    在这个没有GPS的时代,导航是拦在所有轰炸任务前的拦路虎,

    为此,轰炸机群起飞之前需要制定详细航线,根据目的地的位置,沿途地形标定导航点,反复校正航线,避免偏航; 还需根据沿途天气; 要制定应对各种意外的方案。

    是个大工程。

    之前祝融计划就准备了很久; 这还是在有详细情报的情况下。

    如今轰炸机部队虽然经验丰富起来了,但轰炸次大陆也是第一次; 哪怕有陈老板提供的精确地图,但为避免出现意外; 必须先派飞机飞一遍; 确定航线标定导航。

    在几千米高空,寻找标定目标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好在这次轰炸目标庞大,矿场机械设备体型庞大,周边遍布标志性建筑和地标,只要天气好,几千米高空目视可见。

    “好。”

    李云龙满意点头。

    “说起来,咱们也该加强对外面的关注了。”

    赵刚摸了摸下巴,心里思索。

    这次轰炸任务给他提了一个醒。

    今时不同往日。

    随着根据地实力发展; 部队实力的变强,他们从一个小疙瘩的小游击队强大到如今能和山姆大叔谈生意; 能情报上坑日不落帝国了。

    简单来说; 就是不再局限于自家的一亩三分地,而是走入了世界场,开始影响世界; 为自己争取世界的话语权。

    在世界舞台起舞; 自然需要世界的情报。

    “老赵; 咱们是不是该向外面看一看了?老实靠着陈老弟也不是个办法。”

    李云龙不谋而合的提出了赵刚心里的想法。

    “我下次去商量商量。”

    赵刚点点头。

    这个事情牵扯面大,需要动用所有力量去发展; 不是他一个人能决定的。

    “对了。”

    赵刚话题一转:

    “小鬼子东南亚那几个油田怎么样了?”

    东南亚地区,己方渗透相当深入; 能获得第一手资料和情报。

    巨港; 巴厘巴板等几个月被轰炸机摧毁的几个油田,鬼子已经开始着手修复,而且还加强了放空措施,对油井等进行遮蔽。

    在得知消息后,黄全第一时间派出轰炸机轰炸,但根据反馈情报,轰炸效果并不理想。

    鬼子的油田依旧在修复,而且已经开始小规模产油甚至炼油。

    得知这个情况,黄全再次派出数十架轰炸机反复多次轰炸,不过轰炸效果始终不如人意,情报人员甚至发现了发往鬼子本土的满载油轮。

    “有一点效果,但比较差。”

    黄全摇了摇头:

    “这次小鬼子学乖了,油井,炼油厂设施都进行了隐蔽,甚至还建造了假目标,周围也建立了防空阵地,也禁止周围人靠近。”

    “轰炸难度很高。”

    此时黄全心里才明白,当初美国佬为何不轰炸鬼子东南亚油田了。

    效率太低了。

    第一次轰炸,因为有详细的可辨别目标,再加上无线电制导的重磅炸弹保证精确度,以及小鬼子疏于防范,才能精确摧毁。

    其中无线电引导炸弹是最重要的因素,没有给小鬼子重启防空设施的时间与机会。

    但如今小鬼子有准备,轰炸效率顿时大打折扣。

    无线电制导,地毯式轰炸,燃烧弹,高空轰炸,低空轰炸都试过了。

    可惜轰炸效果一直很差。

    得亏自家这边除了人力,其他都可以忽略不计,不然长期维持这么远距离轰炸,再加上没有战果,美国佬来了也撑不住。

    “那边先缓缓。”

    李云龙直接摆了摆手,语气淡定:

    “继续轰炸下去只能是浪费时间,还不如把精力放在轰炸鬼子本土上,过断时间就有办法解决他了。”

    对于鬼子的那几个油田,李大团长早就知道了,也清楚轰炸效果差。不过这没关系,过段时间,等新武器到货就能解决了。

    “好。”

    黄全眼睛一亮。

    团长这语气,等于告诉他,过段时间会有好东西。

    “有什么好东西?”

    赵刚则是直接询问。

    他忙于根据地建设,经济发展,科学研究等,对部队关注都不较少,更别说新式武器了。

    “到时候你们就知道了。”

    李大团长很神秘的卖了一个关子。

    这引起了赵刚的兴趣,他本来想仔细问一问,但此时一个团部干事打断了他的想法:

    “政委,美国人过来了要求见您。”

    “美国人?”

    赵刚和李云龙对视一眼。

    “他们想干么?”

    李云龙哼哼一声。

    鬼子凭什么在修油田?还不是从南美搞到了一些二手油田设备,不然靠着鬼子本土那点工业能力,根本不可能做到。

    更别说最近狂轰滥炸也摧毁了鬼子不少工业能力。

    油田设备,哪怕是二手的,这可不是那么容易买到的,在世界范围内都是抢手货,凭什么小鬼子能这么快买到,还是战争时期?

    还不是山姆大叔搞的事。

    这个事,他可没忘记。

    “谁要见我?”

    赵刚问道。

    在根据地的美国人,最近可不少,分为好几批,一部分是盟军合作,还有很大一部分是他用美元吸引过来的技术人员。

    “领头的迈德尔。”

    干事回答。

    商业负责人,生意来了·····这个名字让李云龙和赵刚顿时明白了,他们推销的新式单兵反坦克武器进入美国人眼睛了。

    “老赵。”

    李云龙向赵刚,挤了挤眼睛。

    赵刚点点头,他明白李云龙的想法。

    根据世界局势可以很轻易的推测,盟军对单兵反坦克武器的需求极高,而且十分迫切,所以此时不宰一笔更待何时。



    第647章

    

赵家裕。

    虽然独立团团部主力早已搬迁至平安县,但这里依旧留有一个团部,驻扎有通讯警卫班,有着团部的功能,只不过平时在这里负责工作的是邢副团长。

    当然,此时的邢副团长虽然还是副团长,但待遇上已然今非昔比。

    而且作为晋西北独立团最老的团部之一; 虽然这里地处山区,地形险要,但作为建设大队的起始点,在庞大人力的建设下,早已脱胎换骨。

    四通八达的水泥沥青公路每一座山峰,中间有一些山峰甚至直接被推平; 一栋栋新式多层水泥建筑林立在公路两旁。

    这些外壁镶嵌着瓷砖; 屋顶挂着琉璃瓦的房子显得格外精美。

    这天; 赵刚顶着一个墨镜,开着大吉普,在一堆警卫的护卫下,顺着公路一路来到了赵家裕,这个独立团晋西北的起点。

    不得不提一句,赵政委的兴趣爱好是开车,平时一有空,就踩着大吉普在公路上晃悠,尤其是最**安县至河源县高速公路开通,他经常自己过一过手瘾。

    “政委。”

    一行人并没有前往团部; 而是来到了赵家裕右侧。

    也就是当初那个钾桐炸药厂的位置。

    如今部队补给不缺,甚至还极大溢出; 不提陈老板的仓库; 单单储存在各地弹药库中的弹药; 就能供应部队消耗很久; 自然也不需要这个炸药厂。

    更别提河源县弹药厂投产后; 能生产更加先进的黄色炸药,甚至连黑索金也完成了实验室生产; 摸清楚了工艺流程。

    所以此时这个工厂被改为生产化肥。

    虽然仓库里粮食充裕到令人发指,以至于有不少人提出减少农业投入,但赵政委力排众议大力发展农业,将建设大队很大一部分力量投入到农业基础建设中。

    开荒,修建水利设施,甚至动用大规模人力直接推平制造平地。

    在这种力度下,赵家裕右侧的化肥厂也是最顶尖的,规模庞大; 技术先进。

    “化肥厂怎么样了?”

    走进工厂,赵刚直入主题。

    “很顺利。”

    工厂负责人王奕语气兴奋。

    王奕是归国华侨; 毕业比美国顶尖学府; 之前一直在美国工作,至于其自身技术能力,作为被限制回国的人才之一; 无需多说。

    前不久在和美国人的生意中; 一同归国。

    为了接回这一批人才; 李云龙特意找陈凡定制了一架可以载客的十发轰炸机,把这一批人才快速,安全,舒适的接回来。

    作为地下成员,王奕一归国就被重用; 担任赵家裕化肥厂厂长。

    “这些机器设备很先进,比美国先进很多很多,而且还考虑到了污染问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