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亮剑开始崛起-第3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战斗机。
系统的介绍说是以f190气动外形加以改进,缩小体积,减轻重量打造的轻量化战斗机,武备为四门翼载20毫米机炮。同样改进了发动机技术,体积更小,重量更轻,更省油,不动用加力系统,能爆出2200马力。当然,也是五叶螺旋桨。
但看到这玩意的第一眼,陈凡就心里忍不住吐槽——虽然有一些区别,但这不就是取消折叠机翼的f8f熊猫么?
当然,现在才44年2月,这个时候格鲁曼熊猫的原型机都还没制造好,而且加上五叶螺旋桨,改进发动机之后,以及有些许差别的外形,两者几乎不是同一种飞机了。
有一说一,这飞机也确实很适合独立团,对付鬼子,并不需要高空高速型,小鬼子都是低空中空攻击机,没有高空轰炸机。
“这十一位机械专家,会教导你们的飞行员进行转换训练,教导地勤人员快速掌握修护。”
陈凡最后指了指飞机下的十一个技术人员:
“飞机和弹药可以用武器弹药额度来兑换。”
“一百架。”
李云龙眼睛刷的亮起。
居然有这么多。
“十一个大师傅。”
赵刚也是眼睛亮起。
相比于飞机,大师傅让他更加开心,虽然根据地有了二十九个大师傅,但依旧严重不足,实在是有太多问题需要大师傅处理了,这次有了十一个,是一笔天大的收获。
有了这十一人,根据地工业建设的速度,能提高不少。
随后张大彪组织人手将物资放进专用仓库区,飞机则是由大吉普连夜牵引至河源县机场,因为机库不够,建设大队还连夜搭建的临时隐蔽机库。
赵刚和李云龙李云龙两人留下来和陈老板唠嗑,两人不放过任何一个从陈凡嘴里榨各种先进理论的机会。
同一时间。
葛村。
最近专心负责特种小队指挥的和尚也知道了陈老板来了的消息。
“段鹏。”
他叫来一个在河源县招募的新队员。
“干嘛。”
一声桀骜不驯的声音响起。
和尚看着眼前的新队员,嘿嘿一笑。
论拳脚功夫,眼前这个家伙和他还真差不多,不过他一直在独立团,顿顿吃肉,体能更好,而且在陈老板手下的刺激下拼命训练了四年之久,能够小压段鹏一筹。
“你不是问我真正的高手在哪里么?”
和尚语气带着阴险:
“今晚我就带你去,只要你们接住他一招,我就把手炮奋分给你一把·····”
“红口白牙,不许赖账啊!”
段鹏提高了语气。
“当然,可以找团长作证。”
魏和尚斩钉截铁。
眼前这家伙确实有本事,手脚功夫厉害,各种战术动作一学就会,攀岩,渗透等特种作战技能也学的贼快,枪法一个月时间就赶上了特种小队平均水平。
不过,才一个多月就盯上了他的沙漠之鹰,哼哼·····
第一百一十六章 这里物资不充裕一定要节约
二月一号。
旅部。
天刚亮,黄全等十五名飞行员和地勤人员,冯楠等三位教师才启程前往独立团,本来两队人是打算昨天去的,但昨天突然天降大雪,无法出行,几人不得不在旅部多待一天。
不过等一天也是个好事。
两队人前往旅部,隔得老远,就看到两辆十轮大卡停在旅部门口,罗参谋正在指挥一些战士正一袋袋的从车上搬运粮食。
“再等十分钟,你们就可以乘坐这两辆卡车去独立团。”
见到来人,罗参谋笑着说道。
为了加强物资运输效率,赵家裕至总后勤部的公路很久之前就开始修建了,但因为距离远,山区修建难度大,耗费了足足小半年时间才修建完毕,部队还顺便清剿了周边所有的土匪。
完成后,顺便开通了连接旅部的支线,就在今天,这条支线刚好通车,可以通行十轮重载卡车。
李云龙知道公路通车后,迫不及待的派出两辆十轮大卡过来接人,顺便也给旅部送来了十几吨粮食和物资,以及一些燃油。
“这卡车是···”
看着眼前的两辆十轮大卡,见多识广的黄全一愣。
这是什么卡车?
眼前的车很像美国的卡吉姆西十轮大卡,但仔细一看又能发现明显的不同。
比如油箱位置,轮胎花纹,车头外形,排气管等,总的来说,这车用料更加充实,车厢板材全部都是钢制,单单凭借感觉就动力更强。
驾驶室车顶还架着一挺重机枪。
“上车吧。”
旅部警卫连搬运速度很快,十几吨物资很快就卸完,罗参谋招呼着众人上车。
十轮大卡车厢很长,一辆载员十八人也不是问题,不过眼前有两辆,所有两队人各自上了一辆十轮大卡,随着发动机的轰鸣声,两辆卡车向着赵家裕驶去。
虽然没有护送队伍,但安全问题完全无需担心。
这条公路可以说是根据地的生命线,每天数千吨粮食来来往往,还有军用物资,全靠这条路运输,几乎是三米一哨五米一岗。
“这车动力很强啊。”
坐在车厢座位上,一位随同黄全过来的机械师语气惊叹。
能担任飞机机械师,自然是有着真材实料,乘车时间不到半小时,他就看出了十轮大卡动力强劲。
虽然此时是空载,十几个人加上行礼也不过一吨多点,但这车空重最少也四吨以上,那些公路坡道爬起来的时候,发动机声音都不带变化的,排气管也不怎么冒黑烟,显然动力不是一般的强劲。
“对。”
另一个机械师也点点头:
“看着爬坡,发动机扭力非常强,应该是柴油机,不过,我感觉发动机震动也不大啊····”
说到这里,这位机械师有些惊讶。
只有柴油机才有如此大的扭力,爬坡一点都不费劲,但柴油机价格贵,制造难度高,而且震动非常大,但他几乎没有感受到过分的震动。
“柴油机技术应该非常先进。”
有人接话:
“也不知道是哪国生产的,有机会拆下来看看。”
眼见话题瞟了,黄全说话了:
“咱们既然参加了这个队伍,选择在这里打鬼子,那就要做好心理准备。”
“大家都很清楚,咱们国家穷苦,物资缺乏,国府如此,这支部队恐怕更加严重,尤其是前线部队,别吃几天粗粮,饿几顿就受不了。”
“队长,您就放心吧,这我们早就做好准备了。”
众人齐齐回答道。
这支队伍是黄全一个人拉起来的,以他为首,大家都很敬佩他,毕竟这家伙是真的厉害,飞行技术不亚于国外王牌,还会各种飞机的维修保养,为人性格也很利落。
“不就是吃点苦么?在国外又不是没吃过。”
有人笑着说道。
身为华侨,家境也没有多么富裕,大家在国外都是吃了一堆苦头。
“不过。”
此时一个飞行员:
“我看之前这两辆卡车运输的物资,里面还有不少肉罐头,还有五桶汽油,不像是缺乏物资的样子。”
“而且你们看,这怎么看也不像是缺乏粮食的样子。”
他指了指外面。
众人向外面看去,只见远处正好路过一个运粮队,数百辆骡马牵引的板车顺着公路前进,每一辆板车上都装满了一袋袋粮食,粗略估计,这一车队就有一百多吨。
押送的车夫和战斗脸上也油光满面,没有一丝丝菜色,身上也都是大棉袄,看上去就很保暖。
“这还真是。”
众人一时语塞。
“看来,这里的情况比咱们预计的还要好不少啊。”
黄全摸了摸下巴。
之前他们在抗大学习培训了一个多月,当然,顺便加以考察,避免有间谍,那时候每天吃好喝好,几乎顿顿有肉,他以为是特殊待遇,多次要求降低,但人家一直说这是正常的。
“这是好事。”
“粮食等生活物资充裕,咱们能放开手脚去打鬼子,吃饱了才有力气干活。”
一个飞行员说道:
“就是希望子弹和飞行燃油稍微多一点,飞机不要太落后。”
“到时候大家都节约一点吧。”
黄全再次说话:
“除了接敌战斗的时候,平时稳定飞,尽量节省一点燃油,减少备用零件消耗,航空汽油和航空弹药可不是粮食棉花。”
余下六位飞行员齐齐点头。
这一点他们自然知道。
航空汽油必须的高标号,不然会影响发动机功率以及寿命,但这东西贵,还只能进口,还有飞机零件也只能从国外进口,如今国家被封锁,进口困难。
部队也不容易啊。
“希望飞机不要太少。”
突然一个飞行员一句话顿时让车内的气氛一滞。
自己国家的国情,他们在清楚不过了。
即便是有美援的国府,也是飞机缺乏,美国人是富裕,飞机多得是,但国内一切都要靠驼峰航线运进来,实在是困难,更别说这支队伍了。
即便是不作战,日产训练,飞机损耗也很大。
“看技术决定。”
黄全最后下来决定:
“然后轮流飞。”
众人纷纷默然点头。
只能这样子了。
······
前面卡车里面的三位老师,以及一位旅部参谋。
“这是···”
带着围巾的冯楠拿着一本书籍翻看了一圈,问道:
“谁编写的?”
这书印刷很工整,应该是工业化印刷,但她没有在末尾找到人名。
参谋一看,发现这位大学生手里拿着的独立团那边的扫盲教材,基本识字以及基本的算数和常识性知识,由赵政委亲自编写。
“独立团的赵刚,赵政委编写的。”
参谋回答道。
“我想见一见这位赵政委。”
冯楠眼睛闪亮。
他立志成为一名老师,为天下桃李满园香做一份贡献,而这本扫盲教材,让他看到了一位在教育领域有着深刻研究的同行。
一个有着共同理想的人。
“到时候我让李团长引荐。”
参谋点点头。
······
同时。
河源县。
工业区一侧的机场。
除去工作繁忙的赵刚,独立团高层基本都来了这里。
此时建设大队一万多人正在加紧的建设拱形钢筋混凝土机库,至于一百架飞机,十五架被放进机库,余下的被盖上帆布遮蔽。
飞机目前处于绝对保密状态,周围有一个营的守卫。
至于三五八团,上个月晋绥军新占领的几个县城遭遇鬼子进攻,前去支援了,离开的时候阵地很无奈的交给了独立团,连带着阎老西的一半命根子。
一部分太原兵工厂的核心人员。
没办法,鬼子进攻凶猛,又不敢让八路军帮忙,不然地盘被占了算谁的?阎老西只能默默的卖家当。
“这飞机好啊。”
此时李云龙正正在一处封闭机库内,看着一架硕大的攻击机,摸了摸五叶螺旋桨,他语气激动。
“能装三点五吨炸药飞到五百公里外作战三点五个小时。”
“带劲!”
李大团长面色也带着激动。
一趟就是三点五吨弹药,能在机场五百公里外,巡航滞空三点五小时,地面的战士随叫随到,有了这玩意,今后轻装部队远程作战也能有重火力支援了。
而且,最大的一枚炸弹中一千公斤。
“这玩意油耗也大,里面的油箱就能装近两吨油,不过咱不缺油。”
张大彪嘿嘿一笑。
二月份独立团有八十万吨燃油,根本用不完,上个月为了把四十万吨燃油消耗光,一部分甚至被炊事班拿取当柴火用。
“可惜只有七个飞行员,地勤人员也只有八个。”
丁伟啧吧啧吧嘴,有些可惜。
一百架飞机,确只有七个飞行员,这是个大问题。
至于地勤人员虽然才八个,但零部件多,而且有大师傅技术兜底,独立团自己就可以慢慢培养地勤人员,这个问题到不是很严重。
但飞行员可没那么容易。
最快半年时间才行。
至于国外那一批,才刚刚到美国国土呢。
“这个简单。”
李云龙一挥手:
“作战的时候,咱们给每个飞行员配备个五架十架的,换飞机不换人,飞到战场朝鬼子头上丢完炸弹就飞回来,之后换一家飞机继续。”
“反正咱们弹药多,根本用不完。”
“这主意不错。”
丁伟觉得很赞。
第一百一十七章 除了物资劳资这里啥都缺
赵家裕。
十轮大卡停在一处中转站加油加水,黄全等人得到准许后,打算下车看一看,当他们视野环视一圈,表情齐齐陷入震撼状态。
“这里就是赵家裕根据地?”
车停在一处半山腰,视野眺望,赵家裕根据地的一角一览无余。
视野中。
层层叠叠的山峰连绵不绝,一眼望不到头,虽然不是什么巍峨险峻的高峰,只是一些几百米的小山包,坡度也比较平缓,但依旧带给人无以复加的震撼。
一想到要进入如此山区,任何人都会头皮发麻。
只是。
在这起起伏伏、连绵不绝的小山峰中,一条条公路蜿蜒盘旋,铺满了山谷和山间,山峰夹杂形成的山谷更是修建了四车道公路,一栋栋大大小小的房屋坐落在公路两侧。
这里的每一条山谷都很宽,公路在中间,除去房屋外,还能看见大片大片,方方块块、整整齐齐的水浇地,期间还夹杂着人工修建的水渠。
即便是冬天,田地里也能看到许多劳作的百姓。
连绵山峰,蜿蜒公路,整齐田地,隐约有一份别样的山村田园气息。
很难想象,这里是晋西北,是日占区,是被战争蹂掠过的土地。
“这些山谷,不久前被人工扩宽过吧。”
黄全忍不住问道。
晋西北山区,怎么可能有这么多宽阔的山谷地,看那山谷间的陡壁,很显然是被人人工扩宽的,而且是最近扩展的。山坡山的梯田也被有规划的合并,更适合规模化种植。
“对。”
通行负责开车的独立团战士笑着道:
“这里是赵家裕根据地的第五农场,由政委规划建设的。”
仗着充足到多余的人力,根本用不完的物资,在后期扩建修建的时候,赵刚还特意扩宽了山谷,有些小山包更是直接挖掉推平,开垦了规则化的农田,以增加种植效率,为未来的机械化耕种留白。
“不可思议。”
黄全喃喃自语。
虽然眼前的山区农田和法国大平原有着巨大的差距,但在复杂山区构造出如此规则的农田,修建这么多公路,是一个极其庞大的工程。
会耗费巨量的人力物力。
这和宣传中的完全不一样啊!
“你们政委规划的?”
冯楠也脱离震撼,语气带着好奇。
“对。”
战士语气自豪:
“这是咱们赵政委规划建设的。”
众人情绪平息,回到卡车上,发动机启动,车队继续向赵家裕团部驶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