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亮剑开始崛起-第3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想的很好。
据说独立团在这里建设工厂区,只要他摆开架势炮轰其工厂建筑,就能逼迫独立团发起进攻,牵制其大量兵力不说,他还能以逸待劳。
不过。
现实情况远不如他预计的乐观。
因为,相比于上次交火,此时的河源县驻军实力更强了。
别的不说,单单18门105榴弹炮就让吉野吃够了苦头。
这种火炮射程远,吉野联队只有75山炮,只能单方面挨炸,威力也不错,仓促之下,他来不及构筑坚固掩体,命中就会出现伤亡。
再加上预先构筑的坚固阵地,标定射击诸元的轻重武器,以及各口径迫击炮,最后是充足到过分的弹药。
吉野还没开始进攻,就被打的摸不着头脑了。
······
大战直至五天后才渐渐停歇。
也就是十二月二十二号才结束。
随后,双方都偃旗息鼓,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独立团。
团部内,李云龙,丁伟,孔捷齐聚一堂,连赵刚也抽空过来了,当然,还有孙德胜。
众人此时无一不是面带笑容,气氛欢快。
因为就在之前,李云龙受到了来自陈老板的消息,截止目前,独立团已经击毙鬼子超过两万人,达到了两万两千之多。
此战,独立团合计击毙日军近七千人。
也就是说,从今天开始,每击毙一个鬼子,独立团将有能获得——二十一吨钢筋水泥,二十吨燃油,一百吨粮食,四个医疗包。
而且,之前的两万两千的击毙,也会按照这个价格补上。
收获,总是让人开心的。
身为参谋长的张大彪已经统计好了数据,做着汇报:
“此战,我们损失四号坦克七十七辆,其中五十七辆被鬼子炸毁,其余的都是非作战损失,损失装甲车两百三十三辆。”
“人员损失很小,装甲营伤亡两百二十人,减员只有三十个。”
先坏消息,再好消息,张大彪习惯性如此汇报。至于减员,指的是重伤无法归队的战士,以及牺牲的战士。
“小鬼子好像挺执着于炸装备的。”
期间,孙德胜补充了一句。
事后统计,孙德胜发现,鬼子只要发现装甲车、发现坦克就红了眼睛,仿佛看到什么重要战略目标死的,死命的冲过来,不管不顾的炸毁装备。
也正是因为有这一茬,装甲营的人员损失才这么小。
“不错。”
对于这个数字,李云龙很满意。
战争不可能没有牺牲,这么的战斗一个人不死,这不现实,但眼下这个数字,在他的心里承受范围内,甚至远远低于预期。
只要人在,一切都好说。
至于坦克,下个月轻轻松松全部补上,还带翻倍的。
时代不同了。
现在是人比装备重要,就算是一百辆坦克,也比不上一个坦克手。
“弹药消耗合计八千五百吨。”
张大彪继续汇报:
“目前还剩余一千七百吨,如果近期鬼子不再发起进攻,我打算在月末组织实弹训练,并让新式榴弹炮炮轰鬼子阵地,把多余的弹药消耗掉。”
弹药报销月末结算,现在是十二月,也就是一月一号结算双倍报销,所以必须在此之前消耗掉弹药,当然,鬼子大军还在眼前,所以要卡时间,免得影响战斗。
“嘿嘿嘿·····”
李云龙笑着点头。
这次仅仅持续五天的战斗,他们三万多人就消耗了七千五百吨弹药,不得不说,很带劲。
赵刚问道:
“收集到多少吨铜?”
根据地缺铜,赵家裕方圆几十公里连一粒铜矿都没有,而近期他和孙德胜正在准备组建子弹厂,自己生产子弹,需要用到大量的铜。
大规模生产,使用复装弹壳不现实,需要重新加工铜锭冲压拉伸弹壳。
于是,赵政委便盯上了子弹和炮弹的铜壳。
陈老板的弹药全部铜壳,不管是炮弹药筒,还是子弹药筒,都是纯铜,这东西纯度高,拿过来加工就能用,很方便,还省事。
以12。7毫米机枪弹为例,全重116克,根据不同的种类,弹头45支52克之间,发射药15。3克,除去底火,余下的全是铜制弹壳,一枚最少能回收40克铜。
还有20高炮,以及40高炮,坦克的75炮,以及105榴弹炮都是铜制药筒。
“一千百吨。”
张大彪回答道:
“我已经交给机械厂了。”
“不错。”
赵刚也露出笑容。
一千吨铜,足够根据地消耗很长时间了。
而且接下来还会更多。
用弹壳收集铜,还能这么干的么?······丁伟和孔捷两人头一次遇到这种事,虽然听上去没问题,没毛病,但两人总感觉怪怪的。
“包括河源县在内,全部部队伤亡累计一千五百三十人,重伤一百九十人,死亡和失踪五百二十七人。”
张大彪继续汇报。
面对这数字,团部内所有人都面色轻松。
此战,加上进攻河源县的吉野联队,鬼子动用兵力近四万,独立团也是全员出动,合计三万人参战,交战规模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七万之巨。
近七万人规模的战斗,伤亡一千五百人已经非常不错了,更别说仅仅牺牲五百多人,毕竟参战的部队中,还有不少经验不足的新兵。
随后,张大彪继续汇报详细。
会议结束,丁伟和孔捷离开,两人有事情要忙。
李云龙和赵刚则是把准备离开的孙德胜留了下来。
······
平安县。
司令部内。
对比独立团的欢快气息,这里气氛沉重。
准备数个月的决战,最后的效果好像没有预计的好,甚至远远没有达到预期。
出乎所有人预计的,独立团居然还有大量坦克部队,正是因为这些坦克部队的阻击,导致穿插渗透战术几乎完全失败。
独立团根据地的仓库区,机械厂都没有遭到破坏,进攻的部队被敌人坦克部队阻击,损失惨重,数千渗透穿插的精锐部队,最后只回来两千人左右。
尤其是进攻葛村的大队,到目前为止只有三十多人逃了回来。
缺乏反装甲武器的轻步兵面对坦克,只能以勇气对抗,能回来两千人,已经是奇迹了。
前线进攻的部队损失也不小,平安县部队总体伤亡接近三分之一,玉碎和失踪超过了五分之一。
“将军。”
这次终于存活的山本特工队第一战斗小组组长,田中贞夫中佐拿出一份战报劝说道:
“此战,虽然没有达到预定目标,进攻部队损失较大,但独立团损失也不小。”
“我进攻部队不仅仅破坏了大量建筑,农田,炸毁了不少桥梁,还合计摧毁坦克接近六十辆,装甲车近两百辆,而且这还是保守估计。”
战果统计总是充满了水分,所以田中贞夫补充了后面一句。
司令部内,听到田中贞夫的话,众人脸色好了不少。
六十辆坦克,两百辆装甲车,这些可都是重型装备,如果是帝国损失这么多,后勤部的人能剖腹自杀。
就算是美国,也算是损失不小了。
就算李云龙有陈凡补充,也没有那么容易,坦克和装甲车不比汽车,它们制造难度大,需要时间长。
就在此时,一个参谋跑了进来:
“将军,山田中佐回来了。”
“让他过来。”
山本立刻说道。
山田,前昔阳大队长,有着丰富的和李云龙对抗经验,在来到平安县后,此人展现出极高的特种作战天赋,于是山本亲自教导,并在这次战斗中给予重任,让他带队负责切断独立团补给线。
只可惜,好像失败了。
一会之后,山田走了进来,语气充满了沮丧:
“山本将军。”
“山田君。”
看着浑身脏兮兮,但依旧还算健康的山田,山本放下心,直接问道:
“怎么回事?”
对于这位山田,山本一木非常重视,原本他计划,如果这次,田中贞夫死了,让这位担任他特工队的第一战斗小组组长。
因为每一次特工队和李云龙直接交手,第一战斗小组组长都会死。
不过这次现任特工队第一小组组长田中贞夫没死,有些出乎山本的预计。
山田语气颤颤巍巍的说完了他的情况。
山田重点描述了那一晚,独立团对他干出的事情,他咬牙切齿的、充满嫉妒的描述那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恐怖甚至荒唐的火力。
听完山田的话,司令部内齐齐陷入了久久的沉默。
众人忍不住开始思考一件事情——
能干出这种事情的独立团,六十辆坦克,两百辆装甲车真的是重大损失么?
第一零六章 坦克的用法
基于各种原因,目前平安县是山本的地盘。
想来的。
那些少将军官,以及佐官联队长们,很想来这里镀金,混个功劳,升个级,但这些人本事不够,后台不够硬,被筱冢义男和冈村宁次拦住,来不了。
能来的。
师团长们,帝国中将们,这伙人都是人精,他们非常清楚,独立团不是那么好对付的,平安县的局势一点也不容乐观,弄不好惹自己一身,他们看不上这里。
这些原因,造就了山本,一人独掌大权。
在他的掌控下,平安县无论是军官还是参谋部全是实干派,办事效率一流,少有偷奸耍滑混吃等死之辈,克扣贪污也极少。
这也是从国内运过来的新兵能迅速成就战斗力,以及能大批量收集物资的主要原因。
不过,在这个时期,很难说这是件好事。
但此时,一个不久前被山本亲自提拔的参谋开始汇总他收集的,负责进攻葛村的山田大队情报了。
他说道:
“山田大队在临近葛村后,分兵六队,以中队为单位,向葛村穿插。”
“六个中队在靠近葛村五公里地域遭遇阻击,敌人动用12。7口径防空机枪,20毫米高炮,以及40毫米高炮以连续射击的方式形成持续弹幕阻击山田大队的前进。”
听到参谋的灰白,司令部内所有人脑海中齐齐闪过一个词语。
超越射击。
典型的上次大战重机枪战术。
不过,这战术虽然典型,但很少有人用,哪怕上次大战欧战部分,马恩河,凡尔赛战役也极少使用,因为太浪费子弹了,作战效率太低。
参谋继续说道:
“总体战斗大约持续四个小时,期间敌人持续发射照明弹提供照明。”
“合计,敌人动用了超过四百挺12。7口径防空机枪,一百多门20口径高炮,近五十门40口径高炮。”
话音落下,司令部内,所有人顿时瞪大了眼睛。
包括山本。
每个参谋负责处理不同战场的信息,除去专门负责统计葛村战场的参谋,其余人只是听到了山田大队长的报告,了解到山田所面对的战场。
那已经很可怕。
无法想象。
如果他们这么干,怕是东条首相,甚至天皇,会立刻从国内冲过来亲自砍了他们。
实在太浪费了。
但当参谋将全部消息汇总后,他们发现原来山田遇到的情况,是普遍的,每一个山田大队的中队都遭遇了如此境遇。
此时此刻,众人突然明白了。
为何山田大队,这个合计一千一百人,全部由精锐武士组成,其中甚至有不少战争开始之初的精锐士兵,如此一个主力大队为何只回来不到四十人。
“由此可以推测出,战斗期间,葛村附近的八路军部队,累计发射12。7毫米子弹超过一千三百万发,20毫米高炮近三百万发,40高炮炮弹超过二十万发,另外还有超过两千枚照明炮弹。”
不知道为什么,参谋最后补充了这一句。
话音落下,参谋部再次陷入了死寂一般的沉默。
山本则是再次揉了揉他的额头。
他们缴获过独立团的12。7重机枪,夜袭冲上阵地,对方仓促撤退来不及带走以及摧毁装备,事后发现,独立团使用的重机枪和美国人的M2重机枪结构基本一样,但换枪管更加简单。
自然,自然也是一样的。
使用的是12。7×99口径勃朗宁机枪弹。
不算弹链,单单子弹全重116克,按照参谋保守估计,也就是一千三百万发消耗量,单单一次战斗,独立团就消耗了差不多一千五百吨子弹?
再加上20毫米高炮,以及40高炮炮弹,差不多累计三千吨弹药了。
三千吨弹药干掉了帝国一个千人大队。
这真是的土八路?
百团大战后,十几万华北方面军随后发动的,持续一年的大规模多次扫荡,累计也才消耗了不到一万吨弹药而已。
然后就是。
能如此,故意的,无聊至极的,神经病的,浪费弹药,会在乎几十辆坦克以及两百多辆装甲车?
“发动潜伏人员。”
山本语气阴沉:
“密切调查独立团的坦克部队。”
赵家裕根据地大量收拢人口,鬼子安插间谍十分简单,甚至建设大队里也有,不过都是一些基层间谍,但打探消息还是没问题的。
“嗨。”
参谋低头应是。
“近期物资收集情况怎么样?”
山本问向另一个参谋。
最近大战,必然对物资收集有影响,但从平安县附近收集到的粮食,白糖甚至是药品等物资,是东北地区以及国内对其持续支援的关键因素。
后续武器弹药,以及兵员能否及时抵达,就看他送回去的物资了。
“非常顺利。”
一个负责物资统计的参谋翻开了手里的文件夹:
“距离上一次统计物资已经十三天,合计收集到大米,白面等细粮两万吨,粗粮三万吨,白糖一万吨,还有一些肉罐头等,目前正在通过同蒲铁路和正太铁路运输至本土。”
“没有降低?”
山本有些意外。
按道理,持续五天的大战,会影响物资收集和流通。但相较于上半个月,居然没有减少,让山本属实意外。
“独立团在河源县组建了一个采购部。”
参谋解释道:
“他们大量收集废旧钢材,铝材,优质木材,橡胶,棉花,以及各种机械设备,还有各类矿石,直接使用粮食物资付款,前往的商人很多。”
山本听得眼角抽抽。
这是好事,也是坏事。
他收集物资更容易了,对方开门做生意,哪怕是帝国商人,也是来者不拒,只要是需要的物资,就按标定价格付款。
而以皇军对华北地区的控制,能够轻易将这些物资收集起来。
但相应的,对方也获得了大量物资。
甚至还有帝国商人联系东南亚帝国驻军,将缴获的机器设备源源不绝运输到独立团根据地内,好在现在都是一些普通民用机床等。
“把蟠县的原驻军调往前线。”
山本换了一个话题。
平安县部队损失惨重,需要很长时间恢复,虽然独立团损失也不小,但对方完全无法按常理推测,很难保证不会突然发起进攻,所以山本打算加强前线防御。
叮铃铃·····
突然,司令部内,电话铃声响起,一个参谋接起电话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