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咸鱼:我大晋皇子绝不登基 >

第80章

咸鱼:我大晋皇子绝不登基-第80章

小说: 咸鱼:我大晋皇子绝不登基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这样的大都市,情况还要好一些,富贵人家、纨绔子弟们比较多,娱乐行业比较发达,也不愁没人来看。

    司马绍带着几人上了二楼,进了包厢,围坐在桌旁,吃着瓜果零食,随意地说笑聊天。

    随着时间的流逝,观众逐渐入场,嘈杂声也逐渐大了起来。

    几个小二模样的侍者在戏苑里穿梭,把观众要的小零食饮料端来。

    旁边的包厢里也陆续进了人,虽然座位不分贵贱,但包厢的票价确实是更高,二楼比一楼更昂贵,能买得起的非富即贵。

    几人吃喝说笑,司马绍则拿起戏折子慢慢翻看。

    此时,外面的人声更响了些,人来得更多了。但也没过多长时间,表演时间就到了,座位上也是坐满了观众。

    戏苑前些日子的普通歌舞表演铺垫,对于这场首演的新戏,人们还是很期待的。

    当然,建康城里的闲人也多,晋时的风气也开放,女人不像是后面朝代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王公贵族、富豪商贾有的女眷来得真是不少。

    叮咚一声琴音,表演正式开始。

    舞台两侧的乐队奏起了一曲古乐,算是开场的标志,也让喧哗声逐渐停止。

    一曲奏罢,苏荷身着淡绿色的衣裙,从侧面缓缓走上舞台。

    已是走得熟了,上了舞台便不用人扶,大概是数着步子来到中央,转身向着观众们躬身施礼。

    稍待几瞬,悠扬的乐曲响了起来,先是古琴奏出如波涛翻涌的声音,再是笛子和三弦的悠场,稳重的鼓点也响了起来,敲击出不紧不缓的节奏。

    司马绍透过帘笼,看着台上灯光聚焦下的苏荷,微笑着颌首。

    这嗓音,这歌声,确实令人耳目一新。

    庾文君、寻阳、这两个家伙也安静地听着,她们也喜欢她的歌声。

    歌声一止,结尾的乐声还在余音袅袅,苏荷躬身施礼,观众们才意识到此曲作罢。

    掌声响了起来,开始还是几个人,后来便是多数人。

    即便不知苏荷是何人,也会为这美妙的歌声打动,为之喝彩。

    。。。。。。
………………………………

第一百七十八章 水饺

    七八天的时间过去了,戏苑里依然火爆,且名声越传越大,街头巷尾都在议论,谁要是不知道若云姑娘,没去看过戏,都不好意思开口。

    醉仙楼艺伎也最能随时尚而动,戏里面的乐曲歌唱,也成了众人最常点的节目,不会唱可是丢脸。

    都城里权贵富豪家的女眷对此戏最是喜欢,包厢是一票难求,有的人都看了两三场。女

    人间的谈话聊天,也多是围绕这个话题。

    大哥我真可怜,都不能天天出宫看戏。

    寻阳眨巴着眼睛,盯着大哥在翻看戏折子,心里更是不喜这皇家宫室。

    “这戏折子倒是设计得好。”司马绍放下戏折,笑着说道:“就算事先不知道这戏的前情,也能看得清楚明白。”

    寻阳点了点小脑袋,说道:“只要父皇允准,便让那戏班子进宫给父皇表演。不过,肯定没有在戏苑里感觉那么好。”

    司马绍想了想,说道:“父皇最近心情不太好,这事还是过几天再说吧!”

    寻阳不知内情,说道:“大哥,你说要是父皇允准,在宫里建个戏苑,只为皇家表演行不行?”

    “这——”司马绍摇了摇头,觉得这事不太靠谱。

    关键是有文武百官上柬,到时候又该上书父皇,不要沉迷于声色享受了。

    寻阳见大哥摇头,不由得叹了口气,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这皇宫太不自由,把人关得死死的。

    司马绍见小妹那副模样,不禁笑了,伸手摸摸小妹的头。

    寻阳还未表态,便听见外面传来的清脆笑声,不由得抿嘴一乐,说道:“大哥,快看,太子妃来了。”

    寻阳也听见了,跳下椅子,跑出包厢门。

    立刻,她们的笑闹声便传了进来。

    不一会儿,庾文君和寻阳便蹦蹦跳跳地进了包厢,和司马绍打了招呼,便各自坐下说笑起来。

    司马绍点了点头,刚要起身去偏殿休息,就听见外面又再次传来声音。

    他移步窗前,向外看了看,笑道:“是父皇来了。”

    他话音刚落,寻阳和庾文君就立马赶忙至包厢门口迎驾。

    晋元帝的脸色并不是太好,也不知是什么烦心事遇到了,还是其他的事情。

    见司马绍出来迎驾,只是淡淡挥了下手,示意他起身,便迈步进殿。

    “儿臣见过父皇。”司马绍和庾文君规规矩矩地施礼拜见。

    “女儿见过父皇。”寻阳就没那么正规了,笑嘻嘻地行了挺随便的礼。

    “免了,免了。”晋元帝见到两女,脸色转晴,露出了笑容。

    “父皇,把戏班子召进宫表演可好?”

    寻阳倒是想到什么说什么,就算不能出去,在宫里看戏也能热闹一番。

    晋元帝笑道:“你不是待会就看到了吗,还打算把戏台班子请到宫里去?”

    寻阳眨巴着大眼睛,她的小心思还以为父皇不知道呢,竟被问得一时愣怔了。

    晋元帝捋须微笑,这傻愣愣的女儿。

    寻阳眼珠转了转,觉得是个机会,便开口说道:“父皇若是允准,我便让戏班子停演一天,进宫给父皇表演。”

    晋元帝沉吟了一下,说道:“朕也有耳闻,早就听说这戏苑建得颇为别致,声音清晰,还有什么烟火。在宫中表演,恐怕没那个效果吧?”

    咦,这么说的话,在宫里搭个戏台班子好像也不错!

    晋元帝最近心烦,但也不想因为召戏班子进宫再让那几个大臣们怼一回。

    。。。。。。

    小锅里糖已经熬化,但看颜色还欠些火候。

    虽然司马绍没亲手做过,可也知道糖要熬得久一点才好。

    “糖再多熬一会儿。”司马绍上前指点,拿起山里红、海棠果、麻山药、核桃仁、豆沙等,一股脑全放了进去!

    “其实,把一个个的山楂扔进锅里滚一下,拿出来也好吃。”司马绍又想出了一个偷懒的办法,立刻招来了小妹的白眼。

    嘿嘿,司马绍干笑了两声,说道:“把山药切成小块,做出来也好吃。”

    “我来削山药。”庾文君一听吃的,那肯定是不嫌累,转身就去拿苹果和小刀。

    眼看着糖熬得微微发黄,司马绍拿起一块山药在锅里滚了一下,动作仔仔细细,粘得很。

    好吧,基本差不多了。

    司马绍把沾好糖的山药轻轻摔到了旁边的油纸上,笑道:“凉一下就能吃了,酸酸甜甜、消食解腻。”

    两女看着晶莹的山药,忍不住咽了下口水,就站在跟前眼巴巴地瞅着。

    司马绍继续,动作迅速了不少,越做越是熟练,一会儿就把几十串糖葫芦做完了。

    这时,寻阳和庾文君已经弄好了一碗新的食材,又串在竹签上,央求司马绍继续。

    “明天送进宫里,让弟兄几个和父皇一块都尝尝。”

    司马绍拿起一串冰糖葫芦,递给小妹,笑着交代道。

    寻阳胡乱点头,迫不及待地一口咬下去。

    甜蜜蜜的糖,酸酸的果,简直就是小孩子的最爱,对她也不例外。

    “不粘牙就说明很成功。”司马绍笑着示意两个侍女也来吃,便随手把活儿交给了旁边学习的厨子。

    几个小丫头吃得欢快,还是莹儿最好,知道给司马绍也拿上一串。

    。。。。。。

    过年,司马绍是很复杂的心态。

    在前世,年过得越来越淡,越来越没有年味儿,而节日的氛围,倒象是有人在刻意地支撑着似的。

    或许是年龄的增长,再也找不到儿时的欢乐。

    也或许是年味儿本来就有,可自己却一边闷头玩手机,一边感叹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没有了……

    转眼便是除夕,司马绍很庆幸自己还不算是朝廷官员,不用抛下亲人进宫陪着父皇一块守岁。

    尽管皇家御宴的食物肯定很是精美,舞女歌姬的表演也很精彩,可谁不想放松,谁想跟着皇帝熬一宿呢?

    天刚蒙蒙黑,庾文君便迫不及待地拉上司马绍,跑到街上去参加驱傩。

    寻阳、楠儿莹儿也雀跃地跟着,司马绍不得不让顾昌等侍卫们随身保护。

    所谓的驱傩,通俗地说就是跳大神,是在除夕举行的一种驱除疫鬼的仪式,以祈求新的一年人人健康平安。

    在东晋,“驱傩”可分为官方和民间两种。

    官方的,叫“国傩”。国傩由寺庙主持,地点是皇宫殿前,场面很大,参演人员众多,很闹腾。

    而民间的驱傩就比较简单随意了,按古代人的风俗,在除夕夜天将亮前,要进行一项所谓小儿卖痴呆的活动。

    南宋诗人范成大《卖痴呆词》就有描述:“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迎新岁。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招人买。二物与人谁独无?就中吴依仍有余,巷南巷北卖不得,相逢大笑相揶揄,栎翁块坐重帘下,独要买添令问价。儿云:翁买不须钱,奉赊痴呆千百年!”

    从这首看似诙谐幽默的词句中就可以看出,这一风俗饱含着古代人良好的心愿,即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聪明伶俐。

    司马绍等人则是凑热闹瞎起哄,跟着驱傩的队伍瞎晃悠一圈。

    尽管很简单,但有了这种仪式,司马绍立刻觉得年味浓厚了许多,主要是有了欢乐的情绪。

    而过年的气氛也随着一个个的仪式,变得更加热烈起来。

    接下来,便是从古至今都未改过的过年程序——吃年夜饭喝团圆酒。

    为了热闹,司马绍把苏荷和若云,还有戏班子里家不在本地的人员及家属,都请过来一起过年。

    这样一来,虽然府里没养艺伎,可这除夕歌舞节目也是不缺,倒也没有冷清一说。

    司马绍想得周到,请人来过年挺好的,可要让人觉得是召来表演的,那就让人心情不好了。

    “除夕饮宴,就要热闹欢乐。

    作诗作词、吹拉弹唱,完全自愿哈,谁擅长什么就表演什么。”

    。。。。。。

    元日早上的活动终于完毕,人也累了,饿了,才是最期待的时刻了,开始吃喝了。

    接下来上的饭菜才是可口的、美味的,饺子也终于端上来了。

    司马绍亲自指点厨子调的菜肉馅馅,沾上醋和蒜汁,那叫一个好吃。

    “再来一碗。”

    司马绍吃得酣畅,声音也洪亮起来。

    此时,他很是同情那些陪皇帝守岁过除夕,一早上还得参加大朝会的官员。

    要知道,古代朝会礼制甚严,诸多方面都有严格的规定,一切程序都必须按部就班,不容有失,否则轻者罚俸,重者贬官。

    而皇家也设宴,可谁又能像在家里这般放松,这般随意吃喝?

    在司马绍看来,这种宫廷的正式活动,纯粹是折腾,简直要人命啊!

    正在此时,下人进来禀报,有客前来拜年。

    刚禀报完,司马绍便听见熟悉的声音传来,张军、李贤不知怎么凑到了一起,一块而来。

    “哈哈,我就说嘛,这殿下府邸中的早宴自是精美,比家里的好吃太多。”

    李贤进屋便扫了一眼酒桌,咧开大嘴笑着说道:“就应该是这样嘛,家里老头爱的哪些牛羊杂碎,那味道儿,实在难以下咽。”

    张军碰了一下李贤,两人向着司马绍躬身施礼,说着拜年话。

    司马绍笑着还礼,请二人入座,又让下人添碗筷。

    正月初一,建康城里有条件的人家,基本上都设着酒宴。

    去拜年的时候,可以一家一家吃过去,称为“传座”。

    只不过,这两个家伙连早饭都跑来吃,就有点超出“传座”的范围了。

    “得,你们二位倒是起得早。”

    司马绍端起酒壶给二人斟酒,笑着说道:“某还想着吃过饭便进城,去贵府拜年呢!”

    “嗯,这汤中水饺的味道真鲜。啥馅的?”李贤咽下嘴里的饺子,不待回答,便又接着说道:“家父参加大朝会,不在家中。殿下若要拜年,还需下午去才好。”

    司马绍转向张军,开口问道:“将军也不在府中?”

    张军点着脑袋,嘴里塞着水饺大嚼,连话都说不出来。
………………………………

第一百七十九章 以梅为题

    皇宫之中。

    此时,宫女来回穿梭,开始上菜摆酒。

    陛下很快就要驾临了,大家到时可以一齐举杯,祝陛下龙体康健、国家国富民强等等。

    文武百官们也结束了互相的攀谈,各自就座,安静地等着陛下的驾临。

    随着乐曲的奏起,晋元帝终于是出场了。

    演奏的啥乐曲,司马绍不知道,反正就是新年必备的曲目。

    群臣拜伏施礼,高声大呼“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卿免礼。”

    晋元帝的心情看来不错,坐到了榻上,目光俯视群臣,脸上笑意盈盈。

    接下来便是简短的没啥营养的开场白,不是开开心心胡吃海喝,而是除旧迎新、欢聚同乐,反正是唠了大半天磕。

    终于可以开动了哈,司马绍看别人动筷,便跟着夹菜吃。

    嗯,宫中厨子的技艺还是很有长进的,起码比外面的小摊小贩做出来的要好很多。

    宴席上的气氛逐渐热烈起来,在大晋,宫廷礼仪还不是那么繁复严苛。

    最主要的是晋元帝不拿礼仪特别看重,没有因为言语礼仪不当就杀臣子的臭毛病。

    不时有大臣举杯向晋元帝敬酒,都是一二品的大员,歌功颂德拍马屁,也是分级别的。你排在最末,哪轮得到?

    司马绍也不想嘚瑟,就躲在后面安静吃喝。

    也有认识的官员,目光与他交会时举杯遥敬,意思一下。

    宫廷乐曲奏了起来,很高雅,别人听得津津有味,司马绍却是欣赏不了。

    轮到美姬登场献艺了,司马绍看到几个美女,那相貌、身段是真好。

    吃喝还可以,歌舞表演也过得去,司马绍的心情渐渐也没那么郁闷了。

    娱乐节目暂告一段落,毫不例外地要搞诗了。

    在古代,没有诗就活不下去,不管是啥规模的聚会酒宴,喝嗨了必须整诗词。

    晋元帝先来,朗声吟诵道:

    “城中爆竹已残更;朔吹翻江意未平。

    多事鬓毛随节换;尽情灯火向人明。

    比量旧岁聊堪喜;流转殊方又可惊。

    明日晴空楼上去;岛烟湖雾看春生。”

    司马绍听得不是很清楚,最后一句却记住了,通过联想,写自己要在一年之始万像更新的“明日”登上晴空楼,远看“岛烟湖雾”中春天来临的景像。拓展了意境,一扫前面情绪的低沉和纠),生动地表达了对国运好转的期盼。

    接下来便是群臣的应和了,这种诗多为抒发自身意见想法,还算比较普通,也算是有除旧迎新的意思了。

    司马绍掩嘴打了个呵欠,听着群臣们纷纷发骚,左一首右一首、感情丰富地吟诵作诗,感觉也没啥好句,提不起精神。

    自己作诗还好,能作则作,没有就憋着。

    怕就怕父皇点名那种,你作不出来多丢人。

    要不能陪在父皇身边的都得有点文采呢,父皇兴致来了,你就是顺口溜也得整上两名不是。

    这时,一个侍卫凑近司马绍,低声通报道:“殿下,寻阳公主殿下想见您,请移步殿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