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咸鱼:我大晋皇子绝不登基 >

第66章

咸鱼:我大晋皇子绝不登基-第66章

小说: 咸鱼:我大晋皇子绝不登基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太子殿下状元文章写的如何不知,但这等表现已是相当的难得。

    。。。。。。

    随着礼部尚书在殿上钦点司马绍为状元,定下前十名的名次。

    金銮殿上面圣也就正式结束了。

    鸣鞭三下,众官员和学士们行一拜三叩之礼,晋元帝离朝。

    金銮殿上众官和学士们都是按班退朝。

    金銮殿上面圣之后,就是激动人心的封官,赏俸禄了。

    众新科学士待面圣之后,都是松了口气,将紧张的心情放下,此刻他们总算可以放松心情,享受自己中学士的一刻了。

    “你是状元,也是当朝太子。王丞相信誓旦旦地说道。

    陛下让你代替我们封官赏禄,然后带领这高中的学子们巡游,到时候不说是这帮学子们要向你跪拜,就是吾等也在其中。”

    司马绍道:“父皇隆恩,我受之有愧。”

    王丞相鼓励道:“此是陛下励学之意,太子无需有魁,上马吧!”

    于是自是有人服侍司马绍披红戴绸。

    当下金銮殿外牵来一头纯白的高壮马匹来到司马绍面前。

    身后的众学士们都是一脸羡慕,这可是都城的当朝宰相,给司马绍牵马而来。

    王丞相道:“太子殿下,自古都说贫贱出良才,但你却是个例外,狠狠地打了那帮迂腐的老夫子脸,今日得中状元乃你真凭实学所得,就让在下为你扶你上马,去享受万民祝贺。”

    司马绍当下长长一揖道:“有劳了,王相。”

    京城万人空巷,众百姓们争相涌至街头看新科状元的风采。

    司马绍骑在马上。看着街道两旁左右而分的人群。

    周围护卫的官兵们奋力拦着他们,不令他们冲到马路之上。

    无数百姓向自己招手欢呼。

    “这是大晋第一位太子当的状元郎啊!”

    “了不得。真是文曲星啊!”

    “这状元年纪怎么这么小,我在他这年纪,连字都还不识得几个。”

    “真是江山代有才人出!”

    百姓们的话一句一句的传入司马绍耳里。

    今日司马绍就是考取了状元,获得文魁,受百姓拥护欢呼的一幕。

    百姓们如痴如狂,一旁身为家长的百姓拿自己作为榜样,对熊孩子进行现场教育。

    “你看看,这太子殿下比你还大不了几岁,你看人家都状元了,你呢?四书五经都还不会背,你看看人家,再看看你自己?”

    熊孩子一脸无奈,又是一个别人家孩子的故事。

    两旁还有穿着秀丽的姑娘,看着自己目光含春,掩面微笑。

    满春院上一间阁楼里,几位姑娘笑着叽叽喳喳地说话。

    身为满春院的前头牌若云,倚在窗边,满脸的高兴怎么都藏不住,一旁的人都是向她恭维着:“若云姐,你说一会自御街上打马而来的是李公子呢?还是张公子呢?”

    其中一人偷笑着道:“这有什么关系,无论是李公子,还是张公子,哪个不是咱们若云姐的裙下之臣呢?”

    说着一群女人咯咯地笑起。

    “胡言乱语什么!”
………………………………

第一百五十二章 弹劾

    若云姑娘手持团扇,轻挪脚步,走到窗边。

    而满春院的对面,乃是一处酒楼,现在被几位纨绔乡绅的子弟包下,也是准备看状元巡街的。

    他们正瞅见若云姑娘施施然走到窗边的一幕,顿时看得眼珠子都要掉下来。

    若云姑娘抬头见了这几人神情,美目一转,轻轻的嫣然一笑。

    那几位纨绔子弟见了,顿时露出了神情色眯的一幕,心底一并齐道,这绝美如此的女子分明是对我有意啊!

    一旁几名女子见了这一幕,心道恐怕这几位公子中,又要有人成为若云姑娘的入幕之宾了。

    这时候,窗外传来阵阵锣鼓齐鸣。

    若云姑娘凝目看向了御道上,嘴角边流露一抹自信的笑意,那酒楼对面的纨绔子弟自己怎么看得上,自己是花魁里的前头牌,裙下之臣自也需状元方可。

    但见人群之中,一名披红戴绸的男子,在马上不断向道路两旁的百姓举手作揖。

    这人竟然既不是李公子,也不是张公子,若云姑娘脸上顿时露出错愕的神色,怎么会是他?

    若云姑娘旁几名想要一旁细瞧的歌姬也是顿时失声,一旁苏荷本是也要看的,但她被其余几人挤在后面。

    巡游街道的状元郎来至满春院之下,她们才看清马上那状元郎。

    身在满春院身不由己,若云一直谨慎小心,数年来也没什么高兴或者不高兴的事,能拨动她的心绪,但今日见司马绍夺得状元的一幕,不知为何她却真的很高兴。

    “果真是他,我就知以他的才华。必是能夺取功名的。”若云欣然地笑着。

    而苏荷回过头来,看着若云笑容满面,却恨铁不吭声地道:“姐姐,太子殿下果真是今年的金科状元啊,你今日想来是不是后悔了。听妹妹一句劝。以后多长心思,否则人在你身边也抓不住。”

    左右几个姐妹见若云姑娘如此,反而都是暗暗冷笑,不过是个前头牌而已。

    待苏荷下了楼,几人就开始鼓动若云。

    “若云连苏荷姑娘也嫉妒你了,这是好机会啊,可要抓住啊。”

    “若云,你傻啊!当日换了我等,还不借此成名,从此身价百倍啊!你倒是一点也不珍惜。”

    “你看你的模样也不必那太子妃差。但就是手段不行!”

    若云脸上笑了笑,道了声哦然后道:“谢谢几位姐妹,我也觉得当初有点可惜啊!”

    众女顿时恨铁不成钢纷纷下了楼去,若云又走到窗边,街上跨马巡街的太子殿下早已远去。

    若云低下头默默心道,奴家祝殿下从此青云直上!

    。。。。。。

    沿途不少百姓,甚至到了跪地而拜的地步,而司马绍不由惭愧,自己真心只是一个凡人而已。

    司马绍巡完街,准备回府。

    直接到了府邸中,这时他高中状元的消息,随着巡街,早已是让百姓们传遍了都城。

    太子府邸上人山人海,围得水泄不通。

    爆竹齐鸣,鞭炮声响彻云霄。

    无数百姓争相攒头。

    到了府邸门前,司马绍方才下马,管家,周围的街坊四邻,府邸里的侍卫侍女们都是纷纷迎在左右,一下子就拜倒了一大片。

    司马绍连忙上前扶道:“诸位乡亲父老,使不得。”

    众人一并道:“我们这能又出一状元,上天护佑,请状元郎受我等一拜。”

    看着众人高兴的表情,司马绍也知是一城能出一个状元,对于本地百姓而言,是多么高兴。

    在这个科举定高下的时代,哪一城哪一镇的高中的科举学士,能在殿试之中夺得排名,都是合镇上下庆祝的大喜事。

    本地人到了外地也是一件颜面有光的事情。

    “圣旨到!”

    正说话之间,身后鸣锣开道。

    司马绍与众人立即在府邸外迎接圣旨,一并跪地高呼万岁。

    传旨公公笑着道:“太子殿下,你是今年的新科状元,咱家来的匆忙,陛下知你仓促,恐怕未必能全礼,故而赐你状元御匾,彰显文名,并且下旨着令户部侍郎为你在都城竖立状元牌坊!”

    众人听得又是发出一阵羡慕的惊叹。

    这简直是荣誉在身啊!

    不仅陛下亲赐匾额,还着令布政使给司马绍竖立状元牌坊。

    普通大儒的牌坊大家都见过,但至于状元牌坊,众人都是还是第一次听说,但既是陛下亲赐,绝对是不同凡响的。

    司马绍当下谢恩,受过圣旨。

    众人一并齐来作贺。

    司马绍对传旨公公道:“请公公入内喝一杯水酒。”

    传旨公公笑着道:“多谢太子殿下了,咱家要沾一沾新科状元的喜气,将来少说也能延年益寿益寿延年。”

    司马绍对传旨公公道:“那本王就允了,期盼你果真能延年益寿。”

    传旨公公笑着道:“无妨,状元郎真一表人才,真不枉当初那帮考官们力荐你的卷子。”

    周围的众学子官员们也都是点头微笑,司马绍也听说,主考官当初将自己卷子从落卷中搜出,正是同考官里这众多考官联名向主考官行举荐自己的文章。

    若非这些考官们的的联名,自己别说会元,连上榜恐怕都悬乎了。

    “大恩不言谢,多谢各位了,满饮此杯。”司马绍举杯一饮而尽。

    传旨公公笑道:“本官陪太子殿下一并。”

    “不敢当,状元郎文章言简意赅,但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很多,否则我等也不会一致称许。”

    此刻司马绍只想说,咱啥都不说了,感情都在酒里。

    一位一位的考官、学子们敬过,司马绍一连畅饮,已是有几分醉了。

    不过司马绍毕竟是状元郎,应有的礼仪是应当的。

    为了顾全大局,司马绍该不会当众翻脸才是,如此有失状元的身份。

    夜幕已降。

    紫禁城的时间已是指到了深夜。

    尚书殿内,御座之下金蟾香炉的蟾蜍嘴上吐着青烟。

    侍候公公走来往香炉里添了些檀香。

    而坐在御座上的陛下正聚精会神地看明日上朝的奏折副本。

    下面又是几封奏事奏疏,晋元帝看了下,最后两封奏疏很有意思。

    一封是《弹劾太子殿下司马绍疏》,还有一封《弹劾新科状元司马绍疏》。

    这两封奏疏是放在一并的,显然是有关联的。

    晋元帝心想这司马绍状元才当了一日,就被有心之人弹劾,这也是创造记录了吧。

    晋元帝先拿起弹劾司马绍的奏疏看了,里面疏弹劾司马绍年纪轻轻,就得到状元之名,众人不服,恐有异议。

    晋元帝本以为什么事,看了不由拍着桌子笑了起来自顾道,有意思,有意思。
………………………………

第一百五十三章 盛世太平

    身为晋元帝,晋元帝早就是看得习惯了,他将奏折丢给在一旁磨墨的太监李公公问道:“小李子,你怎么看?”

    李公公连忙道:“万岁,小人不敢私看奏折,这是死罪。”

    “你若不看就是违抗君命,一样是死罪,两个你选一个。”晋元帝满不在乎地道。

    李公公听了立即跪下来,哭丧着脸道:“万岁,小人还要保着这吃饭的家伙,一辈子侍奉万岁爷呢。”

    “那你就看。”

    “是。”李公公跪在地上将奏章看起,他虽没进过国子监,但是有眼力价,平日里左右逢源,深得晋元帝喜爱,故而得了在晋元帝身边的差事。

    不过李公公自觉得比那些出身名门望族的贵家公子们低一等,文化欠缺。

    不过欠缺就欠缺吧,陛下还就是喜欢从他口里听一些粗鄙的话来。

    李公公看完奏章,想了下道:“万岁,小人看不懂那帮大臣唠唠叨叨的规矩,但想着在宫里,若是有人给小人一巴掌了,咱这些没卵蛋都是敢还手的。”

    此事换在状元郎太子殿下的身上,以殿下的脾气,要是知道有这么一回事,就算他不去找那帮大臣们算账,恐怕太子妃和他手下那帮纨绔子弟们也会去帮殿下找回面子的。”

    晋元帝听了哈哈大笑,李公公揣测自己这番话,大概是让陛下龙心大悦了。

    自己这些太监与文臣不同,那些文臣整日拿些条条框框来约束陛下,而他们这些太监只要陛下高兴了,自己也就高兴了。

    但见晋元帝拿着奏本敲着李公公的头,道:“你这人就该多读读书,什么叫纨绔子弟、找回面子,粗鄙之语!”

    李公公连连道:“万岁爷教训的是,小人该打,这就掌嘴。”

    晋元帝话锋一转道:“不必了,这耳光子暂且记下,你这话话糙理不糙。太子殿下虽年纪轻轻,但的的确确是有真凭实学的。”

    “哼,要是科举敢作弊,朕还不亲自去揍他两耳光。”

    说到这里,李公公与晋元帝一起开心地笑了。

    。。。。。。

    “殿下,莹儿恭喜殿下!”莹儿向司马绍甜甜一笑,

    司马绍听了嘿嘿一笑道:“这也多亏了莹儿你们几个把本殿下我服侍的好。”

    侍女们含羞滴了滴头。

    司马绍看着侍女们白嫩的小手,不由心底一荡。

    正琢磨着是否下手掐一下那小手,这时听得外面庾文君的咳嗽声。

    当下立即眼观鼻,鼻观心地,肃然道:“我前些每日读书甚是辛苦,这几日又是繁忙,你们告诉厨房给我补一补。哦,媳妇儿你来了。”

    庾文君一个箭步抢入屋内,见司马绍手都放在该放的地方,松了口气。

    府邸里人数众多,侍女侍女们也都青春靓丽,虽分担了事,但该她操心的地方也就多了。

    。。。。。。

    午膳。

    老丈人庾琛一脸心痛地道:“殿下,你这几些日可没少读书,多吃滴菜,你看看都有些瘦了。”

    在座众人看司马绍养尊处优的样子,一并摇头,这哪里是瘦了,家里吃得最好的,就是他了。

    庾将军又说道:“殿下,吃得苦中苦,方得人上人,你如今金榜题名了,我家闺女也还能当个状元夫人了。”

    听她爹爹这么说,一旁庾文君倒是垂下头,俏脸已是红了。

    。。。。。。

    司马绍抬头看向窗外,原来不知不觉天色已是将要暗了,司马绍聚精会神地读书写文,竟是对时间流逝,一滴也未察觉。

    司马绍滴亮烛火,眺望着坊巷屋舍间的灯火,陡然冷风一吹,下起雨来,雨水凌乱地从屋檐上斜落,打在了乌黑的瓦片上,一滴两滴,数滴一并打湿。

    司马绍将窗户一合,下了楼,拿起雨具与小媳妇儿说了一声,独步走了出去。

    走在河边,雨滴在河水上飞溅,司马绍走在河边屋舍的屋檐下,慢慢而行。

    疾雨只是下了一阵就小了,建康城的繁华之地又重新热闹起来。

    司马绍走在廊桥上,望着河对岸的小街曲巷,又响起了箫鼓之声。

    不少达官贵人,富家公子撑着伞,从廊桥上走过对岸,夹岸楼阁中的酒楼女子,撑伞而立,各色各异的衣裙招展,目光撩人。

    岸上,屋檐下避雨的行人拍打着衣裳,待见雨水小了一些,又重新赶路。

    雨水打在纸伞上,冷风拂在脸上衣上,司马绍望着河对岸的夜景,仿佛如一副美丽的水墨画,这样的夜色绝不是大都市的高楼大厦,以及后世拆了重建的人造景观,能渲染出来的。

    司马绍边哼边走,突听几声曲笛声色共鸣,转过头看到河对岸的廊桥前有一园子,里面有儒林班在唱戏。

    司马绍当下举步过桥,走进园子,园子十分宽敞,种着花草树木,中央搭着戏台,戏台前搭着棚子,有七八张四人方桌,坐了十来个人。

    水一看就是大家族,带着家眷来听戏。

    雨水从屋檐上往下溅落,戏台上锣鼓齐响。

    司马绍来到斜对戏台的一张方桌前坐下,收了雨具,搁在桌旁滴水,一旁自有小二上来问道:“客官喝什么茶?我们这里乌龙、观音茶很好。”

    司马绍滴滴头道:“那就来一壶观音。”

    “客官要什么糕点?这里有米糕,红豆糕。”

    “嗯,那就红豆糕,米糕各来一份。”

    不久茶和糕滴送上桌来,司马绍喝着茶,吃着糕滴,看戏听曲,一旁的人也是吃茶闲话。

    还是城里好,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