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鱼:我大晋皇子绝不登基-第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原本他们还在为高额的薪水暗中窃喜,直到今天发生的这一幕,他们才真正明白,这薪水也不是白拿的!
“大家今天辛苦了,早点回去休息吧!”
见到这一幕后,司马绍急忙开口。
“喏,殿下。”
听到殿下的话后,伙计们的精神顿时提起了不少,纷纷告退。
“回去吧!明天早点过来收拾,大家伙今天都累了,去吧!”
司马绍清楚这些人此时的状况,不由再次开口,而后挥手示意他们离开。
“殿下,若是咱们的烤鸭店一直这么火爆下去,店里的人手恐怕不足啊!”
司马绍送走伙计们后,直接去寻找府邸管家。
今天是店铺开业的第一天,生意就火爆成这样,还有不少人等待老半天都没有买到,经过一夜的百姓传闻,可想明天将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山人海场景。
若是天天都这样忙碌的话,凭借店里这么几个伙计,恐怕用不了几天的时间,身体就得吃不消了。
“这的的确确是个问题,像今天这样的情况,恐怕也要维持一段时间,毕竟刚开业,百姓们好奇,有很多人会来尝试的!”
司马绍毫不怀疑管家的话,可是招人的事情,他不曾管过,也不会去过问。
“殿下,若是这样的话,明日,我再去招一些伙计!”
接连几天后,一切都像司马绍预料的一般,生意那是异常的火爆,店铺自然是财源滚滚。
可是,伙计们却一个个像焉了一样无精打采的。
接连几天高强度的工作,已经身心很是疲惫了,若不是这里薪俸十分可观,伙计们又签了合同,他们早就跑路了。
“今天回去以后,大家伙儿都帮忙联络一下身边的人,看有没有愿意来店里工作的,待遇和你们现在一样,这样也能分担你们的工作!”
司马绍也十分心疼这些伙计,可是却没有任何的办法。
他已经命人在店铺门口贴了招工启事,但竟然没有一人来应聘。
不过他也能理解,如果是他的话,看到如此劳累的工作,怕也是会望而却步!
接连几日,烤鸭店的生意都是异常的火爆,而周围那些商铺在这段时间内,直接选择关门谢客,各自闭门谢客研发新菜!
司马绍心情很不错,没有一点点防备,也没有一丝顾虑,数钱数到手抽筋的美好日子已经到来。
非常不错的收获,羡慕得周围店铺两眼通红。
要不是这是太子殿下开的店铺,说不定他们就要集中起来闹事了。
。。。。。。
“你身上的味道很好闻。”
司马绍动了动鼻子,侧头看看她在自己旁边吸气的样子,不由问道:“我身上有味道?”
“每个人都有味道。”
“是不是烤鸭味,等我洗个澡就没了。”
司马绍轻笑一下,在她脸颊间轻嗅,继续道:“你如果喜欢的话,那我每天身上都占点这味道。”
“等等,你觉得好闻的,不会是我的体香吧。”
“不知道。”庾文君被他呼吸搞得痒痒的。
“想亲一下。”
“先去洗澡。”
“那就只亲一下。”
司马绍轻声说着。
庾文君脸红红地闭上眼睛,自从成婚之后,她发现这个事好像挺有意思的。。。。。。
无法言喻的感觉。
让人心痒痒的。
“你干嘛?”
庾文君没有理他,想了想按住他双手,重新凑过去。
“做什么?”司马绍这次抗拒的很。
“你松开我!”
……
被反过来总是有种挫败感的,司马绍不喜欢被按着,但又想到庾文君的武力,他就觉得人生一片灰暗。
痛苦并快乐着!
………………………………
第一百一十四章 永嘉南渡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时代的脚步永不停歇。
历史是可以改变;因为历史它是由偶然和必然因素共同引导的;很多事件的发生具有不可忽视的偶然性。
正如司马绍的到来,将时间线完完全全的拨乱,本该在永嘉年间(311年)发生的永嘉南渡,硬生生的在现在的时间线才爆发。
北方人大批迁移江南地区。
八王之乱后,北方少数民族混战中原,自晋元帝司马睿移镇建业开始,北方士民为躲避战乱,纷纷渡江南下。
有的大姓带领宗人部曲数百,数千家南下。
永嘉五年,刘曜,石勒破洛阳,'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
历史上把这一时期北方人南渡称'永嘉南渡'。
十六国先后割据北方,南北分裂时期,仍不断有人南下。
大晋为安置北方士民,在南方设立了侨州郡县,大量北方士民南渡对社会经济发生了重要影响。
。。。。。。
清晨,第一缕阳光透过窗柩照在司马绍脸上时,庾文君猛地摇晃他的身体,见还没醒,“啪啪”,两个巴掌下去。
得,再困也醒了。
“怎么了?你干嘛打我?大早上扰人清梦。”
庾文君一脸惶急,捏着司马绍的双肩使劲摇晃,仍不见他回神,连忙急吼道:“快。。。快跟我去城门口看看,好多好多难民拖家带口!”
司马绍幽幽叹了口气,喃喃自语道:“终究是来了,这一天。”
难民很多,密密麻麻无边无尽,站在城门上放眼望去,城门口都被难民潮所充斥,每个人容貌不一,可脸上却有着同样的愁苦和对未来深深的担忧。
拖家携口,拎着笨重的行李,人群里不时听到妇孺低声的哭泣声,还有男子们若有若无的叹息……
天气丝毫没有放晴的迹象,天空仍是阴沉沉的一片,天幕苍穹下,秋风刺骨,刮得行走的难民们瑟瑟发抖。
很多人的脚上仍穿着单薄的草鞋,一双双黝黑的赤脚在日渐寒冷的空气里暴露着,透出一股生活苦难味道。
司马绍抿了抿唇,神色比天气更阴沉,转过头看庾文君。
庾文君脸上也露出深深的疼惜之色,小脸蛋不时抽搐着,还夹杂一丝深深的无奈。
“殿下,看到这些百姓了吗?”庾文君轻声道。
司马绍咬唇点头。
。。。。。。
转眼来到八九月,天气渐渐寒冷了。在这寒冷的天气里,太子府邸却迎来了大丰收。
大棚地里,白色的大棚布被拉开,棚里堆满了各种绿油油的蔬菜,引来无数百姓围观,以及各种羡慕嫉妒恨。
在这个季节,只有极少数蔬菜可以生产,太子府的丰收委实值得别人嫉妒。
管家吆喝着下人们采收后,将蔬菜全部搬运到太子府前里的院子里,过秤一称,足有四五千斤。
管家、侍女侍卫们乐开了花,司马绍却有些不满意。
虽然几千斤也不是小数目,他们自己绝对吃不完,但加上送城里各个皇亲国戚的,便少了大半,剩下来的,如何解决便成了司马绍要头疼的问题。
太子府从未这么乱过,一筐筐各种各样的绿色蔬菜高高堆在院子里,平日干净整洁的院子今日看起来各种脏乱,爱干净的司马绍和庾文君两人心里说不出的难受。
“咦?这个天还有蔬菜!”
张军应邀而来,见着满院子的蔬菜,顿时眼里冒光。
“算丰收吧?”司马绍朝他挑挑眉。
“算,当然算。”张军说着。
司马绍指了指满院子堆成山的蔬菜,问道:“这些东西你能卖不?”
张军呼吸顿时急促起来,颤声道:“太子殿下愿意让在下帮忙贩卖掉?”
“这话多奇怪。我不愿意把你叫来干嘛?
“可以!”张军忘形地大声道。“能卖,有多少卖多少,肯定大把的人抢着要!”
司马绍点头, “好,那辛苦你一遭,我也不亏着你,咱们卖得的钱六四开,我六你四……”
司马绍话没说完,身后忽然传来一道很熟悉的女声。
“不行,九一开,太子府得九。”
转身回看,发现庾文君悄无声息地站在身后,脸色却是不太好看。
司马绍有点纳闷,不知谁惹她生气了,二人目光疑惑,庾文君这才缓缓走到跟前,起身看着张军道:“大家都是熟人,我也不绕什么圈子了,商人求利,今日这桩买卖却不同,所有的货品,全是我太子府出的,但你只在中间转了一道手,既无投入也无风险,若凭此便得三,怕是不合适吧?”
司马绍睁大了眼愕然看着她,张军一张黑脸羞得通红,急忙解释道:“太子妃多心了,刚才是殿下自己说的六四分,在下还没答应呢,太子妃没说错,在下只是中间转个手,让手下仆人吆喝的,拿一成就成。”
庾文君笑了笑,道:“既如此,我便斗胆替夫君做主了,这四五千斤蔬菜全卖掉,所得银钱我太子府拿九成,您拿一成,其他我太子府一概不问。”
“还有,这么多蔬菜,一股脑在建康城贩卖却赚得不多,把这批蔬菜按品质分成上中下三等,三种品质的价自然不一样,卖的人也不同,上等品卖给建康城里的王侯权贵家,中等卖给富豪乡绅们,下等卖给百姓,如此既能让权贵们心里舒坦,百姓们对比了价格后也愿意买,你觉得怎么样?”
司马绍眼睛瞪得大大的,瞠目结舌半晌没说话。
张军却一脸羞惭,他本来是打算交给仆人,一股脑统一价格售卖的。
身为穿越人士,分档购买啊,让利润最大化,司马绍一点儿没想起来这回事。
咸鱼懒散惯了!
论起交易买卖,今日的庾文君锋芒毕露,强势得令司马绍有些陌生。
。。。。。。
张军急忙屁颠颠回城找人员和运输马车去了。
而庾文君,却仍旧绷着一张俏脸,将司马绍拉到后院厢房里,关上门,然后朝他道歉。
“殿下见谅,今日失了礼数,不该在外人面前折你的面子,请东西责罚。”
司马绍呆了片刻。
“啊,没有,你说的很对,府邸里的事你都可以做主的,下次就不要说这种话了。”
“好的殿下,其实我站在你身后很久了,一直忍着没出声。后来我实在不能眼睁睁看着咱们太子府吃亏,这才站出来的。”
“对了殿下,我还有件事想和你说。”
司马绍顿了一下,好奇道:“什么事,你说啊。”
庾文君脸蛋红了,“殿下,不早了,早些休息吧。”
。。。。。。
………………………………
第一百一十五章 暂时稳定
民众最容易被愚弄,这是千古颠扑不破的真理,自古改朝换代,有心人几句谣言,再加上煽动,活不下去的百姓们聚而从之,攻城掠寨、站寨为营,一个又一个的王朝基本都是这样被推翻的。
他们的眼光看不了那么长远,他们关心的,永远只有衣服和食物,无论怎样的年代,统治者能保证百姓有衣穿,有饭吃,百姓就愿意认谁,谁当皇帝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让他们有饭吃,有衣穿,这就够了。
此刻司马绍最担心的也是这一点,因为战争的缘故,百姓不能及时得到,如此一来,有心人在这些难民人群里煽动蛊惑几句,闹出民乱的可能性很大,毕竟,因为战争,百姓们最基本的需求已无法保证了,对百姓来说,这就是没了活路,既然没了活路,他们还有什么不敢干?
不容乐观的情势令所有人心头仿佛压着一块沉甸甸的石头,压抑得有点喘不过气来。
不仅是人命关天的大事,也是关乎社稷安危的大事,若不能解决眼前的困境,等待司马绍和庾文君的,或者说等待晋元帝和大晋的,将是关内四道烽烟尽起,各地民乱如火如荼,好好的贞观盛世,最后只能换来刀剑屠戮,将这大好盛世亲手葬送。
厢房内,庾文君小脸蛋布满愁容,年纪不大的她,也知道如今遇到了麻烦,天大的麻烦。
“殿下,咱们如何办?上哪里弄那么多粮食救济难民呢?”庾文君幽幽叹道。
司马绍苦笑:“你问我,我问谁?本事再大,我也变不出粮食。。。。。。”
“难道眼睁睁看百姓饿死?”
司马绍翻了个白眼道:“幸好官仓还能支撑几日,这几日内,我终归会想到办法的……”
庾文君精神一振,喜道:“殿下真能想出办法吗?真的吗?”
司马绍沉吟半晌,又道:“粮食先不提,现在重要的是建康城外的难民,既然动工搭建棚帐,那就必须有个章程,也必须立一些规矩,否则必生大乱。”
“什么章程规矩?”庾文君满头雾水道:“搭好棚帐让百姓住进去,如果觉得冷就生几堆篝火,还待怎样?”
司马绍摇头道:“这样不行。这章程,不能随意处之。”
说着司马绍直起身,扬声道:“顾昌,进来一下。”
门外的顾昌昂首而入。
司马绍沉思许久,缓缓地道:“顾昌,有几件事要拜托你办。这几件事交给其他人我不放心。”
顾昌抱拳:“殿下尽管吩咐。”
“将府邸的侍卫们都派出城外监工,首先,搭建棚帐要有章法,不能随便乱搭,必须要分开搭建。。。。。。”
顾昌愕然,打断了他的话,道:“殿下,何为分开搭建?”
“建康城外那片平坦的草原,棚帐可以搭建在草原上。”
“先搭建难民的居住地,这个地里面,所有的棚帐都用来住人,纵横排列,每一排,每一列,必须隔开一丈距离。”
“其次是活动地。活动地必须与居住地分开,其实就是在居住地外开辟一块空地,提供难民们放松以及娱乐等等的场所。”
再然后,要有取餐地,虽是野外。也必须隔出一块取餐地,每日到饭时,所有难民必须按秩序排队取餐吃饭。
最后,绝对禁止百姓们随地大小便,起两间大型的出恭场所,男女有别,分开来。”
庾文君和顾昌两眼有些发直,呆呆地看着司马绍。
至于如何跟眼前这二人解释,司马绍决定用最简单有效的办法。
“不要管我为何这么安排,顾昌你照我说的严格执行便是,再用这种眼神看我,我就抽你!”
就这么解释,简单粗暴,但非常有效。
顾昌低头道:“喏。”
叽哩哇啦说了一大通,司马绍精神有些疲累,朝顾昌挥了挥手,有气无力地道:“暂时就这些了,若有其他之处,待我想起来后再补充。顾昌你领着府邸侍卫们先去城外监工,记住我刚才说的每一句话,此事重大,不可儿戏。”
顾昌满脸凝重地点头,行礼后,转身大步离去。
当日下午,建康城外忽然热火朝天,当地官兵和司马绍的府邸侍卫们们扛着木料石料,开始在城外平原上搭建棚帐。
按司马绍的吩咐,棚帐进行了严格的分地制度,每个地区泾渭分明。
难民中有力气的汉子们也自觉地加入了搭建队伍,看着官兵和府邸侍卫们们将棚帐地域分割成好几块,难民百姓们不由觉得奇怪,许多难民按捺不住跑去问官兵。
可官兵只管执行命令,哪里懂得原因。
难民们满头雾水,各种猜测满天飞,却没有一个准确的说法。
快傍晚时,棚帐还只搭建出一个框架。
夜幕快降临时,气温也徒然冷了下来,许多老人妇孺在寒风中冻得直哆嗦,一直在城外指挥搭建工程的城主马上命人在背风的低矮处生起几十堆篝火,数千难民在篝火边围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