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我要做明世祖 >

第94章

我要做明世祖-第94章

小说: 我要做明世祖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顺着早就摸透的商路和暖流航行过来,本来可以缩减很多时间,可为什么还是花费了二十多天?
  不就是因为要打击海盗嘛!
  现在去把那群家伙清理了,不仅可以方便海商出行,还能好好练兵,让空虚已久的大明水师找回曾经纵横四海的感觉。
  他带上船的这批士卒中,又有不少是永乐年间入伍的老兵,在他们的配合之下,成功让新招募来的水手们习惯了瞄准敌人开炮轰炸等等操作。
  在火力压制和数量优势下,这一路行来,基本都伴随着海盗们“哒咩,哒咩呦”的声音,听得李继业舒爽不已。
  毕竟现在的大洋之上,海盗的力量也就那么点大,有脑子的海贼王们看到他们的队伍实力,也不会轻易发起冲击。
  松浦丰久被他话中透出的凡尔赛惊吓的满头大汗。
  这么强大的武力,能够扫清海路上的所有盗贼
  幸好自己够识相,没有对大明船队做什么过分的事,还跟天使打好了关系。
  “所以,这生意你帮我们做吗?”
  “我们允许你中间商赚差价呦!”
  松浦丰久看着李继业的笑脸,手脚都在颤抖,面色通红,心动不已。


第186章 :新稻
  “好!”
  “松浦家愿为天朝尽力!”
  “还望两位天使能对我家多多扶持!”
  松浦丰久在思考了三天后,最终在心爱小妾的枕边风下,做出了决定。
  小妾和李继业说的都有道理
  他此时地位不稳,若不能及时把屁股跟藩主的位子粘起来,什么以后不以后的,便不需要考虑了。
  守好眼前的宝物,才有机会畅想未来。
  而能够帮助大明贩卖军火,也不只是他们家有资格。
  在肥前国这一片,除了松浦家,还有大内氏、大村氏和有马氏等等有实力的家族盘踞。
  在各种斗争中衰落下去的松浦家于这些对手面前,其实也不算什么。
  他拒绝了这个橄榄枝,自然会有别人迫不及待的接过来。
  这样子,他不但失去了一个勾搭强国大名的机会,还要引来大明天使的厌恶排斥。
  这是得不偿失的。
  跟明人合作,自己能当个中间商赚差价,自然也能被明人所庇佑。
  想来对方也不会轻易的让自己这个“合作伙伴”被干掉。
  国内外都能抱上大腿,这不就是松浦丰久最初的愿望吗?!
  “我们自然会将一部分兵器交给你,只要先支付一些定金即可。”
  李继业得到对方的回答后,高兴的跟他商量起了交易的条件。
  考虑到松浦丰久作为一个刚继位没多久,还被家臣架空的家主,手头没有多少可动用资金,李继业咬咬牙,决定给他一定的帮助。
  由李继业自己掏腰包和用职位名誉担保,给他贷了一笔款,然后再让松浦丰久拿着有他跟马欢两位领头人共同画押的借条去提货
  虽然松浦丰久非常疑惑,为什么他作为一个买家会先欠了卖家一笔钱,然后再去买卖家的货
  不过没关系!
  起码他是真的拿到了那些高质量的刀剑跟几十把火铳!
  松浦丰久自己也是有点人马的,不然也不会难以忍受家臣的控制,暗搓搓企图反抗,还保留住了自己走出家门逛街的自由。
  他只是手下人少,又不能打,才让松浦丰久一直下不了决心去干掉对手罢了。
  现在兵器一到手,松浦丰久本着“欠都欠了”的态度,死猪不怕开水烫,又找李继业借了一笔债,请他派人帮忙训练自己为数不多的手下。
  钱,继续记账上。
  等以后找到新的,愿意买军火的冤大头再说。
  李继业一听还有这好事,便果断答应帮松浦丰久训猴了。
  目光所及之处,就没见过哪个身高超过一米五的日本人,这使得李继业长期处在“俯视众生”的视角中,自然也看不起这地方的小小争斗。
  小国而已。
  等到某日有空,李继业跟马欢在平户岛上看风景时,后者忽然提道,“得想个办法,让松浦家将这个地方交给我们来管。”
  李继业一愣,“为啥?”
  马老头摸着胡子,一脸高深,抬手为李继业和跟在身边的学生指点道,“平户之地,老夫观察许久,发现这地方港阔水深,地形平坦,有利于修筑港口。”
  “而且平户岛距离大陆最近,往来海商大多会在这边落脚,若是能占据这等好地方,我们不但能取得一个收钱纳金的好方便,还能在日本立稳跟脚。”
  “陛下此前,不是跟我等强调过日本有座石见银山吗?”
  “我此前与松浦家主交流,未曾听他说过这银山之名,而陛下应该不会诓骗我等,想来是此银矿还未被人重视。”
  “大明若想开凿矿石,一定要在日本占据一地,才好招揽人手,将开凿的矿石运送回华夏!”
  李继业一听,倒是明白了其中利害。
  “可松浦家占据平户已久,岂能轻易放手?”
  强行抢夺也不好。
  平户到底是个小岛,如果被大明抢了,日本反手来个“闭关锁国”,那也不利于他们发展啊!
  “可以用哄用骗的,还能把松浦家拉上船若是从中尝到了好处,他自然会更舍不得咱们。”
  姜还是老的辣,马欢自打从平户登陆,就在琢磨着如何把这个天然的良港拿到手里。
  他想过威逼利诱,只是在盘算付出和收获的对比会怎么样。
  而且他年纪大了,折腾狠了容易提前去世,不能再为大明做贡献就很麻烦。
  好在松浦丰久的表现让马欢松了一口气。
  这位在日本还算“玉树临风”的家主是个很随性的人,借钱给他们卖军火后,自觉跟大明官方有了利益牵扯,也迅速的跟他们打成一片。
  马欢觉得,用利益将之拉拢过来,“承包”下平户岛应该没有问题。
  反正世间所有的不愉快,说到底都源于利益分配没有到位。
  只要钱到位了,很多事也就好办了。
  “有了平户,大明就可以跟朝鲜、日本连接起来,日后来这两个地方做生意都方便了!”
  几人继续对着脚下的小岛指指点点。
  直到再过去半个月,商队的货物宣布出售干净,松浦丰久也做好了自己的事,腰上佩着从大明进口的宝刀,喜气洋洋的过来先还了一部分欠债。
  他把那个以下犯上的家臣财产给没收了,算是发了笔财,打算还上一点。
  其他的,继续欠着。
  “我已经和肥前国的其他家主,还有萨摩、筑前等国联系过了,的确有人想要入手剩下的刀兵。”
  “松浦家绝对尽心尽力,帮二位天使将这些东西卖出去!”
  他是有抽成的!
  “好!”
  李继业跟他笑呵呵应下。
  不过考虑到买卖军火需要时间,他们决定抽空去一趟朝鲜,然后再回日本验收成果。
  “日后再来阁下这里喝茶!”
  他弯着腰拍拍松浦丰久的肩膀,随后登船带队,扬帆而去。
  而在大明国内。
  朱见济并没有着急商队赚钱之事,想着李继业他们什么时候回来。
  而是忙着沉浸在另一件喜事之中。
  “这稻子果然是变种!”
  “应该是天然的杂交水稻吧?”
  皇帝穿着便服,在收到皇庄传来的消息后,便匆忙结束了手边政务,驾着马车从宫中出来。
  一到皇庄,朱见济便直奔农田,充满喜悦的见证他去年命人精心培训的稻米的收获。
  上次随驾的几个老农同样紧跟在皇帝身边,为朱见济解说这种“嘉禾”的妙处。
  “这米颜色微红,米粒细长,气香味腴亩产之数,比起为了对照而种下的稻米产量要高出一石之多,并且较之早熟了一月有余”
  “陛下,这是上天赐给大明的嘉禾啊!”
  老农说着说着,自己先感动上了。
  作为种了一辈子田的老农民,他这一生很长的时间都在饿肚子。
  毕竟每日耕作在田地里,一日两餐是不够他补充体力的。
  可全家每年的纯收入只能支持他一天两顿,还得是粥水麦麸这种
  受过这样的苦,更能体会到出现一种早熟、高产、优质的良种,对农民来说是怎样的大好事!
  老农觉得,小皇帝一登基就能亲自下田视察,并且发现这样的好东西,完全是他“天命所归”的结果!
  想想农庄这种让天下百姓受益匪浅的制度,还有自己生活的改变,老农直接跪了下来,“草民贺喜陛下,贺喜陛下!”


第187章 :沂王那边的消息
  “这哪里是朕的喜事?”
  “这是天下的喜事!”
  朱见济捧着那沉甸甸的稻谷欢喜不已,扶起了老农后,又是吩咐他们,“把这次结出来的种子尽量收好,朕要把这种新稻种推广到其他地方去。”
  此前的实验已经很严谨了,毕竟朱见济在发现那棵独特的稻子后,便是严格按照单株选择法来进行培育的。
  如今,面前农田已经证明了这种稻子可以稳定的遗传,收获还很不错,他便不想再浪费时间。
  这种早熟的稻子,生长期短,既适合在无霜期短的东北地区种植,也适于在无霜期长的江南地区实行一年两熟。
  一旦它推广出去,便能解决不少人的吃饭问题,让大明的百姓在迎来美洲的高产作物之前,可以多吃两口饭。
  “等再种个一两次,大丰收了,朕就要给他们兑现诺言,为你们赐爵位。”
  朱见济小心的将稻谷放回马冲捧着的托盘上,对那几位老农说道。
  对方差点又感激的跪下去。
  小皇帝心情很好的轻笑出声,让管理皇庄的马冲干儿子预备好相应事务。
  “稻谷种植需要不少水源,这次结出的种子一部分放到京西郊那边,一部分分去江浙之地,让年富他们安排试种,慢慢铺开。”
  “记得将这次育种的过程都抄录成册,分发给他们,不然中途出了差错,那就要少收许多粮食了。”
  至于东北那边,倒也不急。
  李秉这个宣府巡抚在旁边的蒙古佬逐渐安稳,沉浸在大明对自己的经济援助中不可自拔后,便觉得对方不再有多大吸引力了。
  他还是喜欢蒙古佬以前嚣张的模样。
  就像一匹烈马,死活不肯让人骑,却在鞭子和缰绳之下不得不屈服于自己身下。
  李老头的心是比较野的。
  于是这几年,因为朱见济早就让他提督辽东军事,李秉便沉迷起了在那边修长城、堡垒等各种建筑。
  其所用的苦力,大多是在征讨草原叛逆部落时俘虏的蒙古人,还有在清田和改土归流事件中,被流放到辽东的罪人。
  本来按照旧有例子,这些人应该被阉割送到宫里伺候皇上,成为东厂需要的人才,但现在已然不同以往了
  农庄模式推广后,地方上受益于集体化劳作,使得破产农民数量减少。
  而且朝廷在北边还在不断的建设新的城池,要把种花家走到哪儿种到哪儿的风俗传遍大江南北,也需要众多劳动力。
  可是北方城市里,已经普遍开设了大大小小的纺织厂,对于原材料和劳动力的需求都很大,所以老板们不得已,会掏出更多的成本来对别人进行雇佣,鼓动农民们脱离土地,走到工厂里面来。
  换句话说,便是“人力”,变得值钱了。
  现在朱见济即便宣布允许人坐轿子,估计老爷们也舍不得把宝贵的人力放到这种事上,巴不得都送去打工。
  改土归流后,西南不少作乱的寨子都被拔除,其土著沦为俘虏,要接受朝廷的安排。
  当时就有不少商人通过太府寺和户部对朱见济提出请求,希望皇帝能允许自己购买那些人当做奴隶,为他们的工厂提供劳动力。
  对于这样的诚恳请求,朱见济当然不会拒绝。
  毕竟为了自己的利益,商人们掏钱是很爽快的。
  而且目前的帝室就他们家几个,除了朱见济这个皇帝,其他人都比较安分,不追求太多享受,让皇宫中没必要养太多的宫廷服务员。
  皇帝本人也没有太大需求。
  不过朱见济只给了对方一定额度,规定了最高的购奴上限,并且将奴隶数量算进了他们的家奴之中。
  以大明律法的严格和繁杂,对于官商豢养奴婢的情况,也曾经有过具体规定。
  自太祖起,就限定了奴仆数量的增长和其适用范围,更是强调过多次民间的士绅不能轻易蓄奴。
  虽然这个政令伴随着时间流逝,也崩坏的七七八八,但朱见济这不是在重申“祖宗成法”吗?!
  祖宗的意思,就是他的意思。
  他的意思,也就代表了祖宗的意志!
  所以在纺织厂不断通过各种方式为自己争取劳动力的情况下,朱见济就重申了蓄奴法,再次规定了各个等级的权贵家中奴仆的数量。
  如此一来,也算是解放了一下大明的奴仆们
  因为这些人将身边原有的奴隶都送去打工,身边必然要再留些人伺候才行。
  但奴隶数量有限,他们得用“雇佣”方式才能合法的找到人手,变相的降低了正常人沦为奴仆的可能,没必要穷到卖身后,子子孙孙都是贱籍。
  至于剩下的,仍旧安排到了地广人稀的东北去填户口。
  目前而言,李秉的建筑热情还没有退散。
  随着他在辽东稳扎稳打的传播大明的光辉,自然影响到了已经扩张了不少地盘的女真人,引起了后者的强烈反感。
  根据李老头的上疏,今年双方便爆发过好几次冲突,连李秉的身份都不管了,直接发起了冲锋。
  女真人显然是在有了些底气后,开始暗搓搓的挖大明墙角了。
  对此,朱见济只是继续给李秉掏钱,让他在辽东大力发展基础建设事业,还任命了强硬派官员项忠过去担任蓟镇巡抚,辅佐当地总兵官和李秉做事。
  等情况好些了,就要安排移民过去了。
  到时候才是女真人真正的死期呢!
  朱见济处理完了新稻种的事,带着一脸欢喜回到宫里,却是没坐多久,就被他妈杭太后给召唤过去了。
  朱见济只当这是母亲想自己这个儿子了,很平静的前往了太后居住的仁寿宫中。
  汪氏带着她的两个女儿也在这边。
  景泰帝去世之后,汪氏被朱见济接出冷宫进行供养,见到小皇帝对自己当年反对他当太子的事不怎么计较,还时常带着自己的女儿玩,汪氏也放松了很多。
  除了平时吃斋念佛,便是过来跟杭太后聊天。
  不管过去双方有怎样的恩怨情仇,终究是往事随风了。
  “哥哥!”
  固安和固怀两个小公主一人抱猫一人摸狗,见到朱见济后都甜甜一笑。
  朱见济当然也回以笑容,跟她们说了几句,才不解的问他妈,“今日有什么特别事吗?把儿子这么早叫过来。”
  按照以往的时间,杭太后知道儿子应该在处理政务,不会过来打扰他的。
  对此,杭太后脸上浮现出些许的尴尬,犹豫一番,才对儿子说道,“倒也不是难事”
  “只是沂王那边,他母亲周氏刚才进宫,对我哭了一顿,让我请你为沂王赐婚良家女子,尽快让沂王成家”
  朱见济更不解了,“沂王只比我大了一岁,算虚岁也才十五,急着成婚干嘛?”
  他才想暗示一下他妈,太早做操不利于身体发育,却见汪氏跟杭太后一块尴尬了起来。


第188章 :朱见濡
  “说来,也算是丑事了”
  杭太后让朱见济坐下,吃点东西,自己则是对他解释缘由。
  原来周氏被送到朱见濡那边跟儿子一块居留京城后,虽然没有被亏待过,可身份毕竟很无奈。
  朱见濡作为前任太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