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我要做明世祖 >

第70章

我要做明世祖-第70章

小说: 我要做明世祖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本身的优秀。
  如此,后人做的,立国还没百年,一切都还在良好运转,国势蒸蒸日上的大明就做不得?
  别开玩笑了!
  这又不是被鞑清禁锢思想数百年后的时代!
  朱见济一想到明明很聪明的人,却因为鞑清的落后统治,在鸦片战争之时,竟然把敌人的坚船利炮当做妖术,还让道士和尚登城做法以求退敌,无数百姓把西方洋人当做神魔降世,就心生悲凉。
  这也是他明知统治一片区域需要充足的人口和稳定的秩序,可仍然暗自下决心要把辽东那片地区“犁庭扫穴”的原因之一。
  和鞑清一比,只知道压榨钱财以供自己享乐的蒙元都显得颇为纯良了。
  而当沙不丹被李秉告知将军炮的用途,那钢铁铸造的将军炮看着也是“名副其实”后,便跟他的祖先一样纯良起来。
  他知道,即便不动用这种新武器,光是大明此刻的军队就足够兀良哈好受的了。
  他拒绝不了大明的要求。
  更别说李秉的语气里貌似还挺遗憾没人挑事,让他怼人开炮了!
  这个老头子,
  心眼坏得很!


第140章 :大明需要牧羊人
  “我们这边,需要更多的羊毛。”
  带着沙不丹见识了一番大明的新式武器,李秉这才缓缓开口,将自己的目的说了出来。
  沙不丹大松一口气。
  他还以为什么呢,
  原来只是想要他们的羊毛,并非让兀良哈彻底归顺,为大明充当攻击其他蒙古部落的马前卒。
  可既然是要羊毛,又何必做这么多事?
  沙不丹疑问道,“此前大明有商人来过兀良哈,和我们签订了很多收购羊毛的和约”
  “这一年来,兀良哈的牧民们都有按和约售卖羊毛,没有残缺遗漏。我也严格管理其他人,让他们不敢欺压大明来的商人不知道上官今日言语,又是怎么说的?”
  兀良哈没有拖欠大明要买的羊毛,甚至考虑到自己就在真理的覆盖范围内,就算眼红来往商人携带的钱财,也只敢敲诈一下,不敢像以前一样,直接杀人截货。
  沙不丹觉得,自己已经做的很好的。
  何至于李秉今天特意如此?
  李老头捻着胡子,眼睛眯眯,“沙首领还是没听懂老夫的意思”
  “老夫是说,大明要更多的羊毛,而兀良哈为了满足大明的需求,需要养更多的羊!”
  一个正常的草原部族,他们除了会放牧牛羊之外,最重要的是马匹。
  毕竟在广阔的草原之上,只有骑马才能纵横,骑马的人多了,机动力强,也相当于增强了实力。
  马匹对于草原人来说,就跟刀枪于中原人一样的重要,牛羊在不得已的时候,是可以抛弃的
  邻居屯粮不屯枪,邻居就是我粮仓!
  这在草原上也是一个很普遍的道理。
  可现在,李秉直接对着沙不丹说,“你们兀良哈别养什么马匹了,要多养羊!”
  这让沙不丹怎么接受?
  没有骑兵,兀良哈就要沦落成粮仓了!
  “沙首领不必担忧!”李秉高举酒杯安抚他,“老夫也是有诚意的!”
  “此前朝廷已经来了消息,如果兀良哈愿意多多驯养牛羊,那大明必然会保无人敢进犯于你!”
  李秉的意思,在兀良哈减少马匹的驯养,整体战力下降后,那大明会帮他们承担起“保护”这一任务。
  这种操作,让沙不丹不能忍受。
  他到底是个正常的首领,怎么可能把部落生死存亡的权利,放到别人手里?
  可是看着目光锐利起来的李秉,周边手持燧发枪的士卒,沙不丹张了张嘴,不敢强硬的反对。
  他只是说道,“这等大事,我怎能独自做主?”
  “无妨,事情嘛,总是谈出来的。”
  李秉让人端出一份新的和约,上面关于双方的买卖关系,做了新的调整。
  比如说大明可以承包对兀良哈的武力保护,对后者生产的羊毛进行合理收购,允许兀良哈的牧民进入大宁城居住等等。
  看上去不错,
  毕竟有官方组织的统一收购分配,显然是有利于双方获利。
  沙不丹不知道什么叫做“经济控制”,但他知道“利器不可予他人”的道理。
  所以不管李秉怎么说,他还是坚持回去跟兀良哈其他首领商量。
  李老头非常遗憾,但还是同意了沙不丹的请求。
  “看来这位沙首领,还是有些目光的。”
  返回宣府后,方瑛对此感叹。
  “他能杀掉女婿脱脱不花,足以见得是个狠手,”李秉呵呵发笑,“不过他有底线又如何?”
  别的人没有啊!
  以蒙古那松散的权力体制,沙不丹这个已然年老,还没有为部落开拓过伟大功业的首领,是控制不住所有人的。
  别忘了,靠近大宁城,能够为纺织厂提供羊毛的,有三个大部落!
  大致上看去,此地虽然以兀良哈为最强,但其下还有翁牛特部和乌齐叶特部两个大部落,再往下还有更多的小部落。
  沙不丹管的住?
  “参见英勇的阿札失里!”
  翁牛特部,也就是大明的泰宁卫,当代的首领阿札失里接见了几个前来拜访的其下小部落主。
  “你们这一年发了不少财啊!”
  阿札失里看了眼对方比起往年来,明显好上几个档次的衣物,以及发福的脸庞,豪爽笑道。
  “都是托了您的福!”
  小部落主们纷纷开腔,先是一顿狂舔,将功劳全归于领导。
  然后,在阿札失里的飘飘然中,他们说明了自己的来意。
  “我们几个部落听说,大明的商人通过朝廷,又提出了新的条件”
  “也有一些商人主动联系我们,说想多买一些羊毛。”
  小部落主乖乖的将提前准备好的精致玻璃雕像敬献给阿札失里,附带了一套景泰蓝瓷器。
  瞄见对方收了礼物,眼中有些满意后,他们便大着胆子继续诉说请求。
  “我们想知道,首领们是如何看的”
  翁牛特部在兀良哈三卫中,属于实力最弱的,对于大明来说,更是一个弟中弟。
  相对的,翁牛特部的牛马数量,也比较少,但牧羊很多。
  还是那个意思粮仓嘛!
  只是单纯的放牧牛羊,那地位也就跟中原的农户差不多。
  他们耕种放牧,但所得的收获大多不属于他们,而是被更上面的统治者搜刮而去。
  所以翁牛特部的牧民,乃至于附属于它的小部落主,日子都过得不太行。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了大明重新回到关外这张牌桌之上,并且拿回了自己原本的庄家位子,才得到改变。
  大明的商人,不管是官方组织还是自发过来的,都开始向着草原收购羊毛。
  因为纺织厂开起来了。
  纺织厂需要羊毛,而商人,是逐利的。
  他们低价从牧民手里购入羊毛,转手卖给纺织厂,不远的距离,便是近一半的利润。
  这样的行动,让牧民们受益匪浅。
  虽说是低价,还有“以物易物”的情况,可草原的经济就这样,牧民的生活也就这样。
  有钱就够了。
  为了鼓励牧民主动和大明商队交易,朝廷还颁布法令,向后者售卖羊毛到达规定数额的牧民,可以获得大宁、开平等城池的通行资格,能够以较低的价格,从大明这边购买他们所需的物资。
  这意味着,条件好一些的牧民可以转换身份,在大明和部落之间充当二道贩子,也赚他一笔中间商的差价。
  所以这一年以来,很多牧民都借此提高了生活水平。
  再相对而言,位于肉食者阶层的大小首领获利更大。
  商队往来是需要贿赂他们,以保证能顺利拿到货物的。
  而等他们知道大宁城纺织厂其实自己就在招标购买羊毛后,基本上也学起来生意人,拔下了部落里的羊毛大衣,拿去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然后继续当二道贩子。
  生意做完了,按照部落里的食物链规矩,牧民手中的财物也会流入他们手里,又是一笔收入。
  牧民舔到了汤,首领吃上了肉,大明利用经济链条让草原上的野马不知不觉的走到了自己这里,自愿被圈养,大家都很快乐。
  而翁牛特部,则是这种变化中的典型获利者。
  他们原本只能给兀良哈和乌齐叶特做粮仓,现在给大明做起了供货商,一下子鸟枪换炮了。
  阿札失里的帐篷里,在去年就多出来了不少来自大明的奢侈品。
  所以他们是不想变回去的,还想要变得更好。
  作为实力弱小的那一个,对于大明的军事管辖,翁牛特部的部落主们并没有很抵制,毕竟给谁当小弟都是当。
  现在很明显,奉大明为新老大,可以吃上更多的肉。


第141章 :景泰帝病了
  “这个还是要看兀良哈那一边的动静啊!”
  阿札失里沉吟一阵后,在小部落主们关切的目光下说道。
  后者有些激动,“我翁牛特又不是兀良哈的附庸,何必一直听他的?”
  “要是让大明的官员不高兴了,他们不再找我们买羊毛怎么办?”
  部落主们去年才享受了一下暴发户的感觉,难道体验卡就到期了?
  天知道,他们为了明年继续发财,都学着汉人的方法,在地上播撒牧草种子,企图收割更多牧草来养羊了!
  他们部落里也有去归化学校学习的孩子。
  因为是蒙古贵人子弟,所以他们在把自己学到的东西转告父辈后,基本能在部落里引起相应的波动
  最典型的,就是学校老师曾经告诉过他们的“围栏放牧”和“轮区放牧”法。
  一边养羊,一边种草。
  贵人们觉得这个法子可行,毕竟他们的地盘的确不多,而且只追求让羊长毛,所以已经开始尝试了。
  逐水草而居的草原儿郎们什么时候做过这种事?
  不都是为了生活嘛!
  现在大明主动提出要求,希望兀良哈三卫能够为他们提供更多的羊毛,对于这些小部落主而言,有喜有忧。
  喜的是,大明方面的需求仍然强烈,自己还能通过这方式多挣几年钱。
  忧的是,一旦供应商多了,那自己岂不是多了不少对手?
  更重要的是,像沙不丹这样真正的掌权者又是个怎样的想法?
  他们猜来猜去,最后决定主动询问。
  阿札失里跟他们的想法也差不多,只是还没有决议,他不能直接下结论。
  于是他对着这群人说道,“我会去和沙不丹商量,你们先回去等消息吧!”
  对方放下礼物,心里惴惴的走了。
  而等几天后,沙不丹将三卫首领都找过来,问他们对于大明的要求,有何看法。
  开会过程并不是很好。
  各方人物都对各种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像阿札失里肯定是投了赞同票的。
  但其他部落由于草场、牛羊马数量、部落风气等等原因,反对的非常激烈。
  最后沙不丹被他们吵得头疼,摔碎了一个心爱的玻璃酒杯后,才让这群人冷静下来。
  “反正我们部落距离大宁城近,还不如听人家的话,多养羊赚钱!”
  一个部落主掏出自己脖子上的大金链子,给别人显摆了一下,“看见没?跟明人做生意,我没一个月就带上这漂亮东西了!”
  这不比前些年被瓦剌压迫来的好?
  而且一旦宣布武力上依赖大明,那作为大明臣属的阿剌知院也不好再来掠夺他们了。
  过去两年因为瓦剌和小王子政权的斗争,兀良哈三卫受伤不小
  老大老二打架,受伤的总是老三,这是常理。
  也就这段日子有些安全感,很多小部落都习惯被大明庇护的感觉了。
  谁让他们依附强者习惯了?
  “你们想给人当走狗就自己去,不要拉上我们!”
  “反正等以后被汉人抓去当奴隶的人不是我!”
  “你这是嫉妒!”
  “我嫉妒你做舔狗吗?嫉妒你掉钱眼里去了?!”
  “行了,别吵了!”
  沙不丹眼见又要闹起来,怒吼着让人闭嘴。
  这里是他的帐篷,而沙不丹又是三卫几十年的掌权者,在愤怒之下,到底是没人敢跟他顶撞的。
  “你们爱怎么办就怎么办吧!”
  沙不丹从未感觉如此的无力过。
  明明才过去一年有余,兀良哈三卫就因为汉人给出的好处而自己起了纷争。
  这放在以前,即便被人用刀兵威胁着,也是没有出现过的场面。
  他看看那些显然提高了生活条件,富裕起来的熟悉人物,又看了眼自己手边各种产于大明的精致物件,最终是沉重叹了口气。
  他总算明白了年轻时从一个汉人书生那里听来的一句话
  世间事,都是不患寡而患不均的。
  阿札失里等人松了口气,不理会跟自己争执的那些顽固分子,在心里盘算起了该如何扩大羊场。
  眼下,还没有被金钱彻底腐蚀掉的草原野马们不至于去搞什么“圈地运动”,但随着时间流逝,他们总会走上这条路的。
  他们的心里已经被下了一个魔咒,而这个咒语,叫做资本。
  李秉得知这样的结果后,满意的点了点头。
  虽然这样的举措会导致大明在起初加大投入,可以后总能赚回来。
  再者钱花的多了,找小太子要嘛!
  李老头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写好,用蜡封入信封,便直送东宫。
  可接到这封信的朱见济并没有去感慨金钱对人的蛊惑力。
  他为了另一件事而忙的团团转
  景泰帝病了,
  病的很严重。
  从景泰七年的十二月,一直到第八年的正月,好爸爸都没有表现出好转迹象,严重到了“不理朝政”的地步。
  朱见济以为这是历史的惯性来了,景泰帝注定只能做八年天子,着急的不得了。
  他以为自己有事没事拉着好爸爸散步做点锻炼,可以让人变得强健一点。
  而且自己没有早夭,好爸爸也没有因为丧子之痛而像原历史上那样,做出许多榨汁毁身体的操作,每天欣赏名著心情愉悦,怎么还是病了?
  好在隐患已经被解决了。
  他可以放心的守着生病的好爸爸。
  不过为了以防万一,防止现实不按照逻辑出牌,朱见济还是调动了禁卫和团营长官入宫守卫,而且让内阁和六部长官轮流当值,就睡在景泰帝养病的隔壁宫殿。
  这些人,都是值得信任的。
  暗地里,东厂和锦衣卫也发动了起来,盯着朝廷里的动向,就连东宫的三个伴读都跟着干活去了。
  有什么事情,小太子可以直接就近处理,然后去景泰帝身边服侍喂药。
  朱见济是很担心好爸爸情况的。
  他甚至在景泰帝病的迷迷糊糊,话都说不出口的时候,后悔自己做事太急,没有把重心放到医药方面。
  景泰朝的政治大体还算平稳,使得大明出现了中兴局面。
  这意味着即便朱见济什么都不做,也能坐享其成,看着大明的军队去草原上报仇雪恨,百姓生活稳定下来。
  他应该要关心一下大明的医疗问题的。
  不然也不至于在寒冷的正月里,还要担心病床上的好爸爸有没有被厚实的绒被闷出汗,有没有出现新的病症。
  不顾杭皇后的劝阻,小太子就在皇帝病房的隔间处安了张床,起卧都不离后者多远,让满朝文武都夸赞起了他的孝心。
  对于臣子来说,好脾气容易被欺负的景泰帝去世,只是让他们换一个领导而已。
  眼下太子早成,且参政数年,又有于谦这等老臣在侧,是可以担负起国家众望的。
  皇帝嘛,
  总是要换人做的。
  宣宗在位只有十年,景泰朝能有八年,也还算行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