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我要做明世祖 >

第51章

我要做明世祖-第51章

小说: 我要做明世祖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乃突厥和当地蛮夷混种所建之国,粗鲁不堪,尚绿色。”
  朱见济指着地中海附近的地盘,跟景泰帝说起了相关情况,以及传说中的罗马。
  “原来这个地方之前就是古人口中的大秦国所在。”
  景泰帝听完扼腕叹息,“此等文明开化之地,竟然被蛮夷给破灭了”
  这样的伤痛,就跟当初蒙元灭南宋一样,很让人感同身受。
  “不过天下如此之大,也是我等从未想过的。”
  朱瞻墡长者之风,震惊完了后最快恢复冷静,捻着胡子感叹道。
  诸位王爷随后更是借机吹捧起朱见济的博学多才,以及太宗皇帝在天有灵,死了这么多年还惦记着马踏寰宇。
  今日太子抬出的这两样,都有些突破他们的正常认知。
  但还是先前的原因,赵高都能指鹿为马,小太子当然可以指着大地说它是圆的。
  谁让王爷们的身家性命全都捏在皇帝手里呢?
  从皇权角度来说,杀亲王比杀大臣还要轻松。
  景泰帝跟着沾光,毕竟有其子必有其父,定然也是先祖认可的有为之君。
  “来人!”
  将地球仪和沙盘赏阅完毕后,景泰帝忽然大手一挥,发出召令。
  “昔太宗永乐之时命人纂修天下郡县志然书未成。今日我大明昌隆,应续先人之志,再修此书!”
  “书名便换为寰宇通志,记录大明各地郡县行省和都司”
  “另再附录域外之国,统写日本、西域、朝鲜等国之概况!”
  “朕为大明天子,等到今日才明了治下九州是何模样,天底下也不知道有多少不解山川地理之人。”
  “书成之后,应当刊印分发,晓喻天下。”
  景泰帝显然是被酒精激发出了一些豪迈之情,一通命令下来,根本没有给人反驳的机会
  在封建时代,地理水文都是属于需要保密的东西,你把它宣传出去了,别人造反攻城不是更容易了?
  皇族长者朱瞻墡想要开口劝谏一下,结果景泰帝拉着儿子就指着沙盘说道,“吾儿日后便是此处天子。”
  然后他又一指地球仪,“再日后当为此处天子!”
  “青哥儿要好好勉励之!”


第一百零二章 :北方的宣府
  宣府大同一带。
  年末时节的大明北境已经很冷了,但是比起往年的情况,今年还算好一点
  因为皇帝下令,给戍守国门的士卒分发了新的棉衣!
  在大明的卫所制度下,很多方面的支出,是需要当地卫所自己出的。
  因为卫所士兵是“半兵半屯”的,卫所本身是有收入的,所以节俭的太祖高皇帝也很少给他们发工资。
  你家里有田地,怎么能再问朝廷要钱呢?!
  基于明初这种制度,朱太祖曾经非常骄傲的喊出,“朕养兵百万,不费国家一钱!”
  当然,历史发展到现在,这种自给自足的军队模式也遭到了破坏。
  毕竟不是所有人都会保持原来的模样,一心一意的按照朱太祖定下的规矩走。
  特别是随着卫所制度的崩坏,士兵手里的田地要么被上官和当地豪强占领,要么就是因为繁衍后代过多,被分割的一点不剩。
  于是戍边士卒的生活水平也跟着降低,还得时时盯着对面的恶邻居,生怕他又跑过来,抢夺自己手里面本就不多的口粮。
  越靠近边境,这种担忧的心态更明显。
  而对此前的宣府大同等地来说,这种问题是不明显的。
  因为出了他们这儿往北,大明还有很多地盘和卫所,蒙古人的弓箭无法直接射到家门口。
  可由于宣德时期实行了战略收缩策略,废掉了不少更北边的卫所,让大同等地慢慢的成为了边关。
  所以等到正统十四年,大同的士卒们可以见识到“叫门天子”的绝代风华。
  景泰初年,边疆士卒的待遇也不太行。
  因为穷,一直没有改变过。
  好在今年财政困境稍微缓解,商税给国库氪了一大笔金,朱见济在玻璃产量有些提高后,也的确给徐永宁补全了体面,给了南京三家权贵的代理权,顺便让他们狠狠出了笔钱。
  种种搜刮,然后在东宫计算机们努力的核算分配下,转变成为各种物资,被运来边关。
  方瑛作为当世名将,人品还是有所保证的,再加上皇帝派遣了太监监军盯着,还有东宫最新一批的会计随同而来调度,让这批物资最大可能的发放到底下士卒手里。
  有钱,
  有粮,
  有棉衣。
  虽然过了年可能就要打仗了,但士卒们还是觉得很满足。
  “阿剌知院有回信了?”
  方瑛和宣府巡抚李秉在大堂里对坐,商议着开春之后应该要做的各种事项,等听到来人传报后,惊喜的站了起来。
  李秉也非常吃惊,随即感叹道,“没想到瓦剌之中果然出现了如此巨大的裂痕,竟然使得阿剌知院这等人物也反对也先了。”
  他本是反对景泰六年开边出击瓦剌的,因为土木堡之后,大明边关残破,急需恢复。
  自景泰三年巡抚宣府以来,李秉就开启了嘴炮模式,疯狂弹劾当地贪赃枉法的人物,又招收流民过来开垦田地,将破败的宣府迅速的整顿一番。
  可以说,景泰朝的大明国势恢复,都离不开这种踏实能干的官员。
  也正是因为从中央到地方,都有这种实干派的官员存在,大明才能走出“建国不到百年,国都就被围了”的阴影。
  可惜实干派和清流党终究合不来。
  轩輗的名声被人宣扬成一个固执己见的老犟驴,王文被骂刻薄,李秉也是被排挤到宣府的。
  他为了宣府花费了好几年心血了。
  舍不得才有所成效,就急哄哄的出去打仗,把积蓄数年的人跟物都一波撒出去。
  太上皇前车之鉴呢!
  不过方瑛到后,拿出了太子交付的各种新东西,算给李秉吃颗定心丸。
  作为一名实干派的官吏,又在边境待了两三年,李秉是能看出望远镜和长弓对于战时的增幅作用的。
  唯一的不好之处,就是东西刚刚研发出来,没能大规模的配给军队,只能省着用。
  而除了以上两种,充足的火铳、粮草还有棉衣的到来,让李秉最后踏实下来。
  方瑛更是跟他说过,太上皇亲征中的乱命频出的情形,不会再发生,来之前太子殿下就跟他说过了,这一场仗要把大明的威风和胆气都打回来,所以给予了自己很大的指挥权。
  没看到那些监军和会计们都很服从自己吗?
  显然是在出差之前,就被小太子叫过去敲打过了的。
  李秉对此半信半疑,心想上位者能这么说,但京城里的大官们能这么做吗?
  但他还是支持起了方瑛的工作,配合他做好出征前的准备。
  “有了这个家伙的接应,对付也先,咱们就多了两成胜算!”
  方瑛将情报看了又看,老怀宽慰。
  倒不是说阿剌知院能起到多厉害的作用,但打仗嘛,要追求高胜率和低损耗。
  毕竟在此之前,朝廷已经做了不少准备。
  如果都这时候了,方瑛这种多年名将还顾忌徘徊,非得弄什么阴谋诡计才能打胜仗,那朱见济也不会派他过来了。
  方瑛虽说多年征战于南方,但打仗的经验有,身边还有郭震、过兴这种镇守边关多年的老将辅佐,也不怵瓦剌。
  所以阿剌知院这个家伙能不能被大明拉拢,并非重要的事。
  成,则锦上添花。
  不成,也没有什么。
  方瑛只是根据皇太子收集来的情报,自己又在宣府驻守多日后,尝试着向对方伸出了橄榄枝。
  阿剌知院是瓦剌中有名的议和派,也是也先起初的心腹。
  他对也先算是尽忠了,跟着人一块击大明败脱脱不花,还支持后者自称大汗,追杀黄金家族的子孙。
  最后一样行为放在草原上,已经是违背了政治正确,让阿剌知院的名声跟着也先一块烂掉了,算是自己断掉了退路。
  不过阿剌知院此人的心思颇为活跃,不死守黄金家族这个落后的招牌,认为草原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是可以换人做大汗的。
  也先称汗重建大元后,阿剌知院以为自己劳苦功高还忠心,肯定会有一个显赫的职位等着干。
  结果他想当的太师没当成,被也先转手交给了次子。
  这种不厚道的剥削行为让阿剌知院这个勤恳的打手心生怨恨,也先察觉到了这一点,然后为了镇住这名老部下
  他毒杀了阿剌知院的两个儿子。
  好了,
  这关系再也回不到过去了。
  也先膨胀后的一波骚操作让阿剌知院跟他彻底撕破脸面,然后在大明方面暗搓搓的撬墙角下,决定投奔新老板
  要问这个联系路子怎么来的?
  石彪当初在大同那边做倒爷积攒创业基金,生意做的风生水起。
  如今人虽然没了,但路子是被朱见济派过来的锦衣卫们接手了的,仍然和瓦剌那边勾勾搭搭,用一些粮食和落后兵器钓着鱼,连阿剌知院都上钩了。
  所以说边境倒爷这种勾当,
  石彪做,不行。
  太子做,可以!
  朱见济毫不犹豫的给阿剌知院开各种空头支票,比如说击垮也先势力后,支持阿剌知院当新的蒙古大汗,并且开放边境贸易,让草原人民也能呼吸到来自文明国度的香甜空气等等。
  但目前被阿剌知院部落占据的开平卫必须归还大明。
  阿剌知院对此摇摆不定。
  知道今天才传回消息,同意了来自大明的交易。
  他已经无法忍受也先了,也先对于迟迟不肯将权力上交给自己都阿剌知院也越来越不满,有意再杀后者其他的儿子祭天。
  不过是一个开平卫而已,
  等到他顶替也先成为新大汗,会有更好的领地繁衍他的部落。


第一百零三章 :三方动
  当冬天的雪花从北往南纷纷洒落的时候,
  长城内外都无法保持平静。
  跨年完毕后,随着冰雪逐渐消融,更有新的一批物资被运送来宣府一带,让方瑛等人产生了一种“老子真有钱”的错觉。
  “呼”
  戍守的将士对着手心吹了口气,搓手取暖。
  “要打仗了!”
  有经验的老兵看着城里最近的动作,对着自己旁边的小兄弟们说道,“怕不怕死?”
  “怕他个卵子!”年轻气盛的小兵当场翻白眼,“爷养了一个冬天的肉,一身棉甲穿着,难道还怕锤不死北边的蛮夷?”
  “朝廷这几个月下了血本了,上头的人肯定舍不得打败仗上面当官的靠得住,咱们只要不发怵,就能保住命!”
  要说东宫六率到了,也不是当招牌出来看的。
  这支部队就像闯入了沙丁鱼群的鲶鱼一样,也被寒风吹到麻木的庶卒们带来了另外的活力。
  他们整齐的队列,有力的行走姿态,以及只能用钱财堆积起来的壮硕身材,都让宣府的兵丁们看得眼热,觉得小太子对自己的手下可太好了。
  当他们听到东宫还给六率发工资的时候,心里更加痒痒。
  他们这些世代驻守卫所的军户,哪里收过这东西?
  如果他们也能享受类似的待遇,那瓦剌在大明边镇面前,就能当个屁放了。
  然后方瑛就满足了他们这个想法
  到任之后,方瑛就和李秉定好了新的操练规矩,模仿东宫六率的训练,从各小旗中抽调两人,跟着猛男团一块跑步队列,强健体魄。
  等训练出成果后,让人返回原来的队伍,以老带新的方式,教导其他士卒“进退有据”。
  当然,这种训练方式是很消耗粮食的。
  如果不是朝廷特批,朱见济咬牙点头,方瑛也舍不得这么去练一般的兵。
  更重要的是,
  朝廷第一次提出会给他们发钱。
  于是在金钱攻势下,一个冬天过去,宣府的军队也习惯了齐步走,挺胸收腹,精气神显得非常饱满。
  另外,方瑛还将六率中的一百人分散安插入更下面的队伍,让他们充当军官,把从东宫学到的本领运用起来,花费冬末春初这两个月的光阴磨合。
  这是朱见济之前给他的要求
  帮东宫遴选出一些好苗子,提拔新一代的将领。
  方瑛自然会答应。
  能经自己的手提拔出新的军将,也是有利于扩大他影响力的。
  “轰隆隆”
  春雷震动。
  大明的边镇军队也随之震动。
  “出征!出征!”
  “将军有令,出宣府,击瓦剌!”
  “出大同,击瓦剌!”
  “是时候报仇了!”
  方瑛点兵清将,打出大明龙旗奔向草原。
  宋诚那边也率领装配了长短二弓的骑射能手,从大同而出,与主力军成犄角之态,合攻瓦剌。
  “长城里面动起来了吗?”
  草原之上,春雷也惊醒了焦急了许多日的阿剌知院。
  他抖着手,花白的头发没有扎好辫子,有些散乱。
  “动了!”
  一直注意大明动向的手下乖顺的告诉他,但是末了还是忍不住多嘴一句,“平章,真的要与明人合作,推倒太师吗?”
  阿剌知院怒气冲冲的瞪红了眼,斥责手下,“你还叫他太师?他都快把我逼去见长生天了!”
  “我可怜的两个儿子他们连妻子都还没有迎娶,就这样被也先毒死了”
  “也先甚至不肯给我一个太师的位子补偿!”阿剌知院说的老泪纵横,面容发苦。
  是谁支持的也先称汗称帝?
  是谁为他鞍前马后,缔造了俘虏大明皇帝的军事神话?
  是自己!
  那个忘恩负义的家伙!
  他要送也先这个叛逆者去见伟大的天神!
  “可是平章,你和大明也是有仇恨的。”
  “是你的伏击,抓住了大明之前的皇帝。那些人会好心的帮助你吗?”
  “你懂什么?”
  阿剌知院激动的坐下,大口喝着新鲜的羊奶润喉,抑制情绪。
  “大明现在的皇帝,是之前那位的弟弟。”
  “要不是因为我把他哥哥抓住了,他也坐不上那个位子!”
  “他要感激我,必须感激我!”
  “而且就算明人有问题,那又能怎么样?”
  阿剌知院仿佛患了多动症,刚坐下又急切的站起来,走来走去,双手在空中指指点点。
  “我没有退路了!”
  也先杀了他的儿子,
  而作为之后的报复,阿剌知院则是杀死了也先的兄弟,伯颜帖木儿!
  双方已经彻底撕破脸了,谁也无法向谁低头。
  如果还是那位富有“人格魅力”,能和伯颜帖木儿在草原上做快乐基友的正统皇帝在位,那阿剌知院肯定不会跟大明合作。
  因为他知道对方和伯颜帖木儿有多么深厚的感情。
  但新皇帝又没有蒙古留学经历,对于草原局势,当然是谁对他有利,就偏向于谁。
  “现在最大的敌人,是也先!”
  大明之后会不会捅刀子,阿剌知院已经没有多余的时间去思考了。
  “出兵!”
  “让下面的好男儿们都带上自己的弓箭,骑上自己的好马,攻打瓦剌部!”
  “不要再理会那些刚刚出生的牛羊了,让他们都去抢夺敌人的畜牲和女人!”
  初春的雷和雨中,阿剌知院率领的巴图特部和大明里应外合,各自向着西北方向的也先大本营冲击而去。
  而因为阿剌知院的部落位于瓦剌势力的东边,能够掩护大明军队的动向,所以直到联军发动了一段时间后,也先这位“大元皇帝”,才后知后觉,
  阿剌知院反了!
  这位天圣大可汗极度的愤怒,狠狠的砸碎了最新从大明边市那边偷运过来的水晶玻璃杯。
  这个用好几匹宝马换来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