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我要做明世祖 >

第26章

我要做明世祖-第26章

小说: 我要做明世祖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比如说陈家的爵位本来是伯爵,但因为陈豫平叛有功,因此被封侯,属于还保留了开国优良家风的勋贵。
  这人久经军旅,行事沉稳,今年还参与过赈灾活动,声望并不低,比起性格跋扈,动不动要求皇帝给自己赐田赐金的石亨来说,简直是朵亭亭玉立的小白花。
  而且陈豫本人正值壮年,起码能再使唤十年。
  朱见济观察了他一阵,越看越满意,甚至在景泰帝提出想把他提拔成南京守备以褒奖其赈灾功劳时,还阻止了好爸爸下令。
  这人得留着,放到南京去岂不是浪费人才?
  不过由此可见,景泰帝对陈豫也是很认可的。
  眼下的南京距离大明正式迁都还没多少年,甚至宣德朝的时候还在讨论要不要把都城再迁回去,并非后世给不得志官员养老的地方。
  南京的政治地位是很高的,南京守备这个职位也是个实权有油水的,不然景泰帝也不会拿它去犒劳赈灾有功的陈豫。
  所以一旦石亨有了“预谋造反”这个污点,给景泰帝留下了不好印象,就算不能直接将之下狱,团营总督的关键位子石亨也是坐不稳的,转移给陈豫是一件轻松的事。
  而宫禁都掌握在靠得住的人手里,朱见济就再无后院起火的忧虑了。
  卢忠顿时意会。
  他早就记录了不少石亨蓄养家丁的资料,还刻意采用了夸张手法叙述,只等小太子一声令下,就可以递交锦衣卫或者都察院。
  虽然有暴露自己装疯的危险,但朱见济此时已经有了稳定的权力,易储带来的风波随着太上皇被迫“思过”和小太子参政日久逐渐平息。
  有点政治嗅觉的人都不会再旧事重提,再拿金刀案去刺激皇帝和太子。
  卢忠可以抛下伪装,顶多受一点苦楚,就可以给皇家重新做狗。
  太子不是指点他去联系锦衣卫中的旧部了吗?
  看来现任的指挥使朱骧并不是很让太子满意。
  而在朝堂之上,除却杨善那一波顽固派,文官中已经有不少墙头草倒向了朱见济。
  典型人物就有李贤——
  这人在土木堡之战中曾经追随过正统皇帝御驾亲征,在大败中成了罕见的漏网之鱼,狼狈的跑了回来,之后却因为“君主都被俘虏,作为臣子却生入北京城”,被顽固党喷了不少口水。
  这就让李贤对正统皇帝和那些死脑筋的士大夫拉低了印象分。
  有种的去喷大宋车神赵光义啊?或者埋怨正统皇帝的驾车技术不够硬也成,喷他这个死里逃生的算什么?
  所以在朱见济寻找合适人选,代替他发言要太上皇反省自我时,李贤站了出来,给了同为文官的队友们一记正义的背刺。
  文官集团人数众多,各自都有追求。这里也必须承认,小太子给的报酬的确太多了。
  提拔李贤入内阁呢!
  而朱见济这次推行考成法,本就有敲打文官集团,顺便把顽固分子拔掉几个,让他们别再瞎嚷嚷。
  再吵就让这群人留守凤阳,等他大伯一起就跟着殉葬来显示他们的忠诚!
  朱见济相信被调任到吏部的王文是可以把握住这次机会的。
  王简斋可是一位颇为记仇的君子。
  当上司想要搞你的时候,总是不缺机会的。
  朱见济也不相信这些官员都是身家清白之人。


第五十一章 :太子拿出了祖宗成法
  于是在四月刚刚开始的第七天,轰轰烈烈的考成法颁布出来,随之公布的还有官员守则,谁该做什么,都被罗列清楚。
  一旦有所违背,那么吏部就要给你记上一笔,严重点就要去刑部喝茶,被都察院弹劾了。
  王文王竑新官上任,都在朱见济的鼓励下烧起了自己的三把火。
  吏部的考核来的又疾又猛,冲击之下直把受审官员顶的哀叫连连,有长期摸鱼,按照考核标准很有可能被夺官撤职的人更是前后上下一块出水,大声呼喊“受不住”了。
  礼部和刑部在旁边登记名册,将官员所违背的大小规则及其姓名写上小本本,到时候公布示众。
  这对于深受理学影响,看重名声的士大夫而言是致命打击,更给了都察院弹劾他们的机会,使得四月份言官们的绩效连连攀升。
  以朱见济最新推出的“绩效好工资就好”的政策,言官们可能是这次考核的最大受益者,一下子让言官们对皇太子的风评好上不少,曾经得罪过钟同在都察院陷入了尴尬处境。
  毕竟大明朝的官员工资是很低的,其中还有宝钞这种玩意儿。
  以前明太祖发下的宝钞还算值点钱,官员忍就忍了,因为老朱手底下干活,谁敢抱怨谁就能获得御赐的镣铐。
  现在宝钞贬值到给贵人擦屁股都可以了,官员俸禄被进一步削弱。
  除却人性的贪婪,工资不够生活费也是促使某些官老爷贪污的原动力。
  朱见济有意改变这种情况,可惜他亲自算了下账,发现国家是真的没钱。
  天灾频发,儒雅随和的景泰帝当然不可能继续找受灾群众收税,于是免税也跟着频繁。
  现在还没到世界白银大量流入中国的时候,东南方也没崛起封建财阀,但财政问题跟明末一样,处处都是坑,有时候连官员工资都拖欠。
  趁着这次机会,言官们可以理直气壮的捞奖金,发笔同事难财,朱见济也乐得见这些官员们互相检举揭发。
  虽然考成法新出,并且只是在两京之地推行,但短短时间内,威力已然显露,不少尸餐素位之人被揪出体制内免官,也有人因为考察结果优异得到升迁。
  不到一个月,光是被记下的职位变动官员姓名,就写满了两张纸。
  而这儿,只是考成法最初的成果。
  谁都能看出等这个法度稳定,被推行到全国后,会是一道怎样的天雷。
  毕竟能当官的都是聪明人,奈何他们越是聪明,就越是自以为是,不甘被人如此对待。
  在朝堂之上,终于有人忍不住利益受损,上疏指责朱见济提出的考成法过于严苛,还为了提高效率,鼓动言官弹劾其他臣子,着实的“有违祖制”。
  “所以在杨御史看来,孤推行考成法,就不是个好人?”
  在考成法给官场带去巨大杀伤性后,杨善再一次站了出来。
  他目光坚定的看着金台之下的御阶,仿佛吃了豹子胆。
  此前因为太子的速战速决,让他失去了挽救太上皇的机会。
  现在他必须站出来为自己被压出满身大汗的同僚们说句话!
  “大胆杨善!”
  “考成法是六部内阁议定,朕准旨推行的!你有问题不去找六部,不来找朕这个皇帝,却向太子发难,是何居心!”
  景泰帝率先站出来为儿子撑起一片天地。
  但朱见济也不是一个会退缩的人。
  他也起立,对着景泰帝说道,“父皇不必担心,儿臣自信考成法实为良法,不惧他人置喙!”
  “请父皇允许儿臣与杨御史对辩,以分清黑白!”
  景泰帝看了看儿子,从朱见济的小肚腩上看出了他的满腹经纶后,方才坐回龙椅。
  “准太子所奏!”
  于是小太子上前一步,气势雄浑。
  在此之前,朱见济受限于对大明朝的见识浅薄以及生性稳重,行事的确略苟,在朝会和内阁中,只是慢慢的提出自己的建议,为之后的动作做铺垫。
  现在耕耘获得了收获,考成法一出,完全掩饰不住太子要对官员出手的野望了。
  朱见济也不打算再忍下去!
  六部长官都快变成朱见济的形状了,太上皇跟太后都在闭关反省,于谦主动放权,景泰帝自愿为儿子分担压力……
  这样的时机,这么强大的辅助团队,朱见济凭什么还要给杨善面子?!
  他杨善又是哪来的的脸面?
  就凭他五年前带回了一个被瓦剌人嫌弃什么赎金都要不到的太上皇?
  “我朝自是君遣臣以治理天下,然考成法执政太严,行政苛猛,前所未有,其中更有奸佞之人借机排斥异己,以成其党派,实在有违先祖之志!”
  太祖高皇帝那么严格都没有考成法呢,你凭什么要求官员每天打卡上班,按规矩行事?
  特别是王文这个刻薄的小人,竟然趁着考核部下官员的机会,将不少耿直正义的人贬斥了,实在是让朝中的清流们损失惨重。
  那些都是好人啊!
  朱见济都被杨善这逻辑说笑了。
  你跟着老朱家的真正传人说祖制?
  难不成杨善觉得他比后人更尊敬朱太祖这位先人?
  呵!
  脸真大!
  不过既然杨善都把“祖宗成法”这个王牌给拿出来了,朱见济自然不可能坐视不理。
  因为没有人,比他,更懂,明太祖!
  对于杨善这种典型的顽固分子,朱见济也打算一击必杀。
  只见朱见济冷漠的盯着杨善,在后者梗着脖子对望的情况下,从腰带中翻出来了一张折叠了多次的纸。
  他将纸张缓缓打开。
  “既然杨御史说了,孤要遵循祖宗成法,以明太祖之志,那么孤也听进这话,为大家重申一下太祖志向。”
  他抬起粗短的手,没有完全打开但已经看得出写满了墨字的纸张在他手里迎风飘扬。
  朱见济环视堂下朝臣,面无表情的说道,“洪武二十五年,太祖高皇帝颁布了《醒贪简要录》规定:官吏贪赃六十两以上的枭首示众、剥皮楦草。”
  朝臣们听到这一段,心里忽然狂跳,额角青筋炸开。
  太祖时代疯狂反贪和那三桩杀的人头滚滚的大案,至今是无数人挥之不去的阴影。
  “孤手里的这一份,正是考成法颁布以来,由锦衣卫明察暗访所搜集来的,贪污受贿六十两以上之人的名录。”
  “其中有文官武臣,也有勋贵。”
  朱见济嘴角无情的勾起,望着杨善大声说道,
  “既然杨御史身为都察院右都御史,口口声声的要朕与朝廷遵循祖宗成法,那孤也没有办法。”
  “还请父皇下令,将这纸上所记之人,皆由锦衣卫绑负城外土地庙,依照杨御史的话,来让世人看看太祖留下的成法!”
  他转过身,将写满姓名的纸高高举过头顶,就要呈交给景泰帝。
  景泰帝一时震惊,不知道是接过来好,还是不接为好。
  太祖的剥皮萱草之刑,对于景泰帝这个最高统治者来说也是很恐怖的。
  他看了一眼儿子,朱见济则是安抚性的对好爸爸眨了眨眼,再对着周围拱卫奉天殿的禁卫们一挥手——
  禁卫们顿时围了上来,腰间的佩刀被拔出来一部分,透出雪白寒冷的光。
  只等着皇帝点头,他们就要一拥而上,把名单上的贪官都给揪出来。
  底下的大臣忍不了!
  这样的祖宗成法谁受得了?!
  都怪杨善这个嘴碎的家伙!
  好端端的提什么老祖宗?
  朱家大魔王就这样被你引出来了!
  看着朱见济手里的那张纸,朝堂之上除了鲜少几位问心无愧之外,都骚乱起来。


第五十二章 :太子把杨善叉了出去
  做官这么多年,谁敢说自己没有贪污?
  小太子手上的名单也许是假的,但禁卫抽出来的刀却是真的。
  再说了,万一那名单就……就真的查出来了一些人呢?
  在考成法实行的风口浪尖,在皇帝手里还有团营这样的武装力量时,他们可不敢赌啊!
  老朱家是真的扒过人皮的!
  “臣请治御史杨善御前失仪之罪!”
  有一名官员带着一脑门的汗站出来,都没来得及咳嗽一声。
  好在他声音够大,一句话就让慌张中的士大夫们听了一耳朵。
  “考成法乃是太子想出的为国为民之法,而为国履职,本就是我等应当之分!”
  “杨善之前所言,是着实的严于律人宽以待己,是私心满怀,借口舌之利而冒犯陛下与太子,坏公家之利成己之私。”
  “故而臣特此弹劾右都御史杨善,请将此等做作虚伪之人逐出朝堂,以成正气!”
  那人说得磕磕绊绊,明显是现编的词。
  不过当第二个人站出来弹劾杨善时,说话就流利果断多了。
  “臣也请逐杨善,以示正听!”
  “臣附议!”
  “臣附议……”
  呼啦啦的,在第一个人惊慌失措的后,文武两班中接连不断的站出来官员,疯狂的将矛头对准了杨善。
  杨御史被气的满脸通红,声音颤抖的大声为自己辩驳。
  “我之所行,皆出于公心,你们怎可如此血口喷人!”
  但是他只长了一张嘴,如何说的过这么多人?
  以前这些站在后排的官员,也许会尊重杨善的资历地位,或者他在清流中的名声,从而对其礼遇有加。
  可现在却是这家伙把火引上了自己身上,
  利益受损的官僚们怎么可能还对他和颜悦色?
  这群人恨不得直接堵上杨善的嘴,让他再也说不出话,以免给小太子制造抓他们去“剥皮萱草”的机会。
  如果在明末,已经死皮不要脸了的士大夫对于朱见济这一通操作,也许会装傻混过去,但现在哪里是崇祯帝的明朝?
  金台之上,看着底下乱哄哄的场面,景泰帝目瞪口呆。
  他惊讶的指了指下面,看着儿子用眼神发问。
  朱见济自信一笑,偷偷把纸打开,景泰帝便看见这不过是一张普通的,儿子练字废掉的纸宣纸罢了。
  景泰帝哑然失笑,随后彻底放了心。
  “够了!”
  “朝堂之上乱成这样,成何体统!”
  等着杨善被人怼了一阵时间后,感悟圣心的王竑王文他们才站出来,恢复朝堂秩序。
  此时的杨善,脸色青里透紫紫里透黑,就差被气到脑溢血了。
  想他以口舌功夫闻名于世,没想到今天却是迎来了如此场面。
  “鸿胪寺将刚刚哄闹的人记下,各自罚俸半月。”景泰帝放松的坐在龙椅之上,摆了摆手,“剩下的太子来做吧!”
  朝臣们各归其位,但眼神还是不时扫过小太子手里的纸。
  朱见济再次露出人畜无害的微笑,笑得让别人心头发麻。
  “看来不用杨御史多话,大家都知道祖宗成法要做什么。”
  “孤并不是固执己见的人,杨御史说要遵祖宗成法,孤便遵;刚刚那么多大臣弹劾杨御史,孤也不会当没听见。”
  “来人!”
  “将右都御史杨善给孤叉出去,廷杖六十,依钟同例,将他的事给孤张榜宣扬出去,让两京百姓来评评理,到底是谁对谁错!”
  朱见济陡然拉下脸,语带杀气的指挥禁卫上前,摘了杨善的乌纱帽和笏板,堵住他的嘴,拖起他的双臂,真把人“叉”出了奉天殿。
  “至于这份名单……”
  朱见济摇了摇它,心里有鬼的官员都像条狗看见了骨头一样,跟着一块眼神游移。
  这些人真的好像狗啊~
  朱见济心里暗道。
  只是这些狗不像阮伯山和卢忠那样,是可以被收留爱抚的流浪忠犬。
  他们只是想吃肉而已。
  而且你要是不把他们喂饱,那他们就会扑上来吃你的肉喝你的血。
  他捏着“名单”把玩了一阵,最后笑道,“诸君皆是朝廷栋梁,孤和陛下可不会因为随便几个名字就质疑朝堂上的衮衮诸公都是贪官。”
  “成公公,为孤取一捧火来!”
  初春的北京还是有些寒冷的,早朝时间更是在天亮之前,所以奉天殿里通常会点上一些烛火红碳用来照明和取暖。
  景泰帝迅速的让成敬去夹了一盆子烧红的碳过来。
  “诸位卿家,还请多多自省修身。如今孤与父皇,还有太上皇都艰苦奋斗着呢,大家也不要过于放纵自我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