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明世祖-第1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氏的头发被汗湿透,黏在脸,看去极为狼狈。
如果她醒着,以皇后爱美的性格,怎么可能让皇帝看到自己这副模样?
她怀孕之后遇到了好多难以启齿的生理现象,都不想让朱见济靠过来呢!
朱见济伸出手,爱怜的帮王氏把头发捋捋,用汗巾擦了擦脸。
“对了!”
守着老婆孩子,皇帝突然想起自己还要朝,赶紧叫来马冲,让他去办事。
“距离早朝时间不远了,你派人去宫门口挂一张弓箭,再去准备红鸡蛋,越多越好,分给百官跟宫人!”
按照古礼,生了男孩,是要在家门口挂弓箭告知别人的,父方还要去弄一些报喜礼。
这么紧的时候,朱见济想大手大脚的撒钱都来不及,只能请大臣们吃两个红鸡蛋了。
而当朝臣们有序排队进入宫廷,要入奉天殿等待开会时,自然有注意到头顶的长弓。
没眼力的人只当皇帝又要搞幺蛾子出来折腾自己,心里一阵紧张。
只有内阁六部等常入宫廷和皇帝商议中枢事务的臣子一见便笑。
“社稷有嗣矣!”
皇帝铁杆分子,走在最前排的两位国公,徐永宁跟张懋指着皇宫大门挂的弓箭,满是喜气的大声说道。
这话一出,大家立马顿悟,也跟着充满了快乐的气息。
皇帝有孩子,这是稳固了国本!
大明的未来,那肯定会更加美好!
等进了殿,没等来皇帝,却是等来司礼监太监马冲带了十来个宫人来发红鸡蛋,笑得见牙不见眼。
大臣们都能理解皇帝的迟到,正好大冬天的赶早班,总有些人没来得及吃早饭,有两个热气腾腾的鸡蛋填肚子,也是舒坦的。
过了小半个时辰,朱见济才匆匆过来,步伐特别轻快,跨过奉天殿门槛的时候,还跳了一下。
九年天子,本有威仪,做这样的动作出来,足以见得皇帝心里有多高兴。
“臣等恭贺陛下,恭贺皇子!”
大臣们集体下拜,为江山社稷庆贺。
正好今天没有什么大事,他们完全可以把注意力放在刚刚出生的国本之。
朱见济自然跟他们“同喜同喜”。
坐在金台一会,着重让人先把今年地方受灾、动乱和大工程修建情况进行汇报,又商量了下皇子出生后告祭太庙、天地的事宜,朱见济做了简要安排,就结束今天的朝会,赶回去继续陪老婆孩子了。
他这一去一回,耗时也不少,到底是处理了一些事务。
杭太后和太皇太后吴氏这等怕冷不想在冬雪之时乱走动的老年人,都出了自己的养老宫,来看望新生儿和老朱家的大功臣。
“这机灵的模样,可真像青哥小时候!”
杭太后抱着期待了多年的孙子,对着那副猴子样儿赞不绝口。
朱见济对老娘的眼光敢怒不敢言,转而又觉得儿子像爹,理所应当,哪有必要翻来覆去的夸?
“这手脚也壮实,难怪能天天在娘胎里打来打去的!”
两位长辈稀罕完了孙子,才抽空给了朱见济一个眼神,“皇帝打算给皇长子取什么名字?”
“按照太祖的规矩来,我打算给这小子取名朱佑栎……”
朱见济伸手去小心的戳了下儿子的脸蛋,引得小娃娃不高兴的撇嘴。
“栎树是良木,灾时还能供人充饥救命……就把这树的名字给储君用用吧。”
“至于小名,生在二月,和我一个月……当爹的叫青哥儿,他就叫春官吧!”
青、春。
这两个字在古语里,有时候会作为一个意思使用。
而把自己的小名传承给儿子,也看得出皇帝对自己嫡长子的喜爱。
朱佑栎。
两个太后把这三个字放心里嚼了两遍,也觉得满意,于是就此定下了皇子的名号。
朱见济想跟老娘抢儿子来抱一抱,惨遭失败后,只好转移阵地,入房里看已经醒过来的老婆。
凌晨时还一塌糊涂的产房,此时被收拾的整洁如新,王氏也整理好了仪容,躺在床看着朱见济,眼睛亮晶晶的。
她养胎养的好,生了孩子后,脸还有点肉,透出少女姿态。
“我生了咱们的孩子!”
王氏等着皇帝坐到旁边,抓着朱见济的手,得意洋洋的说道,声音还有点沙哑。
朱见济本来缓和下来的情绪,又被她这一句话炸开了。
初为人父的喜悦还有对妻子的感激,让皇帝忍不住落泪,回握住王氏的手,不停对着她说“谢谢”。
在没有生孩子之前,朱见济还自顾自的认为,晚生优生,会幸福一生,避免很多问题。
可等把那团肉抱在怀里时,拥有了珍宝的喜悦,让朱见济彻底打了脸,只觉得有孩子是天下第一大好事。
王氏理直气壮的接受了皇帝的感激,只是对儿子的长相念念不忘,“就是把他生丑了,一点都不像咱们。”
“这个无妨,我过两个月就立他做太子,以后就继位当皇帝……长得再丑,也会有人要的!”
大不了找一堆漂亮的儿媳妇过来,弥补小毛毛的容貌缺陷。
王氏一听便放心了,“这就好!”
夫妻俩高兴的讨论起新生子的各种事情,听到朱佑栎一出生就尿了亲爹一巴掌的时候,王氏笑得不行,刚卸下重担的肚子都抽痛了一下。
好在抽痛转瞬即逝,不然朱见济又得吓到叫太医。
“你要好好养身体,我跟春官都离不开你。”
拉着老婆的手,朱见济说道。
……
朱佑栎长得很快。
刚出生的婴儿本来就跟充气娃娃似的,一个转眼就大了一圈。
两三天大就喜欢瞪着眼睛滴溜溜的到处看。
虽然知道这个大小的孩子看不清东西,可朱见济一对那对葡萄珠子,心就软的一塌糊涂。
可惜,在当爹的父爱溢出之时,这崽子还保留了出娘胎之前的态度。
他喜欢打拳。
也不知道哪来的力气,这小子总能把胳膊从襁褓里伸出来,跟空气斗智斗勇。
特别是当着亲爹的面,王八拳更是打得虎虎生风。
还总喜欢尿在朱见济身。
王氏对此都觉得疑惑,“春官平时不怎么尿的,你一抱他就尿,难道这么小就会认人了?”
“肯定是跟我有仇呢!”
大冷天的因为儿子,一天要换四五回衣服的朱见济嫌弃的回道。
第322章 :罗马正统在大明
“你说你要娶佐安?”
当朱见济好不容易从自己当爹的欢喜中抽身出来,抱着儿子在暖房里看书,努力让下一代赢在起跑线上时,朱见泽求见了他。
听到顺义王的请求,朱见济眨了眨眼。
“你知道顺义王这个爵号的意思吗?”
朱见泽点头,“知道。”
“可蒙古近来于大明忠诚无事,臣若是再领其命,不利于陛下归化其民。”
要是再弄一个第二中心出来,好不容易被大明用经济手段绑上船的蒙古人,指不定等形势不好,就要去自立门户了。
对蒙古的经济把控至今也就十来年,那边的守旧势力还是很厉害的。
眼下乖顺服帖,那是大明强大,让他不敢进犯,好好做生意,反而能过上好日子。
归化学校培养的那批受过汉化教育的蒙古学生,现在也才试着去科举考场里扑腾,或者入地方学校读书。
还没爬到蒙古体系中的掌权者位置。
大明还需要很多时间,才能驯化草原上的奔腾野马。
即便如此,蒙古草原此时是群龙无首的,久而久之,结果只会有一个。
所以按照朱见济放弃了最初的想法,想把朱见泽这个顺义王分封到更西边去。
毕竟蒙古人建立的各种汗国太多了,大明要想接受蒙古帝国的遗产,是需要点名义和准备。
朱见济还想跟堂弟聊聊波斯方面的混乱,以及在那边立国的艰难,可联姻佐安本来就是既定的方案,对比起还算年少的朱见澍,朱见泽的确是个好人选。
所以他沉默一会,只是问朱见泽,“那你喜欢人家吗?”
他跟朱见泽的关系,比起一般的亲王也更密切。
朱见泽出生之后,亲爹对其不闻不问,最后还是景泰帝做主接纳了他们母子,还给人取了名字。
虽然后面放去凤阳陪土木帝了,但衣食住行也没缺他什么,回京后各项待遇和土木帝的诸多子嗣,一律平等。
所以他还是肯关注一下对方感情的。
朱见泽说道,有点羞涩,“臣,的确于佐安有意。”
不然,也不会听说朱见澍已经在跟他妈商量要不要联姻之后,先行下手。
去西边立国虽说辛苦,但等站稳跟脚后,好处也是很明显的。
鞭长莫及这个道理,可是相对的。
吕宋诸岛距离大明近,要是以后的皇帝看着那边发展好了,想收权接盘了,完全可以轻松搞定。
从地势上看,神洲之东,四海之地,注定只能有大明的声音响彻。
可离得远了,就不一定了。
万一发展的好,还真能自立门户。
朱见澍就是怀抱这样的想法,对联姻的事没有完全否定。
当然了,要没能抱上金砖,他也没啥遗憾。
反正藩国被打压这事,肯定不会在他的子孙三代里发生。
出了五服,他也懒得去管后代如何。
自己这边过得好就行。
洪水滔天,也淹不了他的坟头。
“那行吧,朕也成人之美,回去等消息”
朱见济豪爽的拍拍儿子屁股,让人去拟旨。
亲王成婚,这也不是一件小事。
结果拍了没两下,就感觉手里又湿了一片。
朱佑栎又尿了!
“我是你尿盆吗,天天就对着你爹放水!”
当着堂弟的面,朱见济只能面不改色的小声嘀咕。
小皇子嗦着自己的手指头,眼睛眯着,尿了一裤兜也不啃声,安静的等人给自己换尿布。
朱见泽松了口气,谢恩后出了宫。
他没急着回家,而是特意打马去了御赐给佐安府邸的附近街道上,派人去给她传消息。
圣旨一出来,那婚事就是板上钉钉了。
总不能另一位主角都不知道这事情。
佐安笑了,“顺义王呢?他自己不过来吗?”
传话的小子低着头,小心回话,“这个小人不清楚”
“你不清楚,我就自己去问,你先回去吧!”
佐安很迅速的让手下走人。
传话的滴溜溜的跑回道上,给停在这边的朱见泽复命。
朱见泽也不多问,只是知道佐安没因为自己的举动生气,反而笑出了声,心里就踏实了。
“那府上的管家还赏了小人一点金豆子!”
传话的拿出一个小钱袋转告朱见泽。
顺义王更高兴了。
管家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的是主人的意思。
佐安为了迎合东方传统审美,表面上还会给自己装出一副柔弱的样子,实际上把自己的地盘管的十分妥帖。
府上的那些人手还在她的要求下,学起了希腊语,显然是要带回故乡的。
“好,回去孤再赏你一袋金豆子!”
人高马大,性格却颇为老实人的朱见泽爽快的说道,回王府跟他母亲说起了婚事。
他娘对朱见泽喜欢上一个异族女子,其实并不太满意。
因为从带着朱见泽入关认祖之后,她就一直在强调朱见泽的汉人血统,巴不得儿子永远和“关外蛮夷”搭不上边。
罗马帝国听起来很强大,可跟华夏比起来也就那么一回事。
佐安长得黑发黑眼,五官出挑,生下来的孩子也不知道会是个什么长相。
奈何皇帝有这个意思,朱见泽自己也有意思。
她只能默认了这件事。
没过几天,朱见济的旨意就传达下来,为顺义王赐婚,同时公布了他的封地。
就在波斯和罗马的交界处,也就是后世的两伊地带。
没办法,谁让朱见济是集三大帝国法统于一身的皇帝呢?
为了显示自己的一视同仁,他当然会给人选个好地方,方便大明朝的统治。
而在大明取得霍尔木兹的控制权后,船队大可从波斯海域直达该地,提供各方面的保障。
另外,考虑到“顺义国”这个名字并不好听,朱见济还御赐国号给了这个还处在纸面上的藩国,取华夏对东罗马帝国的古称之一,号为“海西国”。
在给堂弟的诏书里,朱见济还很谦虚的表示,中华和罗马联系久远,犹如没有血缘的伯侄。
如今“罗马既亡,朕心甚痛,特迎其国公主,以为顺义王妃,结两国之好,以续罗马血脉”
这封诏书被待在京城的一些泰西人知道了
自打东西方新航道被开辟出来,官方派遣的使者,基本可以实现每年一两次的来回。
面对充满诱惑的东方帝国,其首都之内,自然也有代表常驻。
部分使者对朱见济宣称“罗马正统在大明”十分不满。
神圣罗马帝国这个隔壁的自称继承了罗马法统,都有人嘲讽它呢,大明都跨大陆了,凭啥这么说?!
虽然娶人家女儿,然后吃绝户的事,在西方极为常见,哈布斯堡的人都快靠着下半身征服整个欧洲了
但西方双标啊!
我可以!
你不能!
对着大明,他们不敢直接嚷嚷,但发回欧洲的信件里,他们却是表现的义愤填膺,仿佛自己大闹了顺义王的婚礼,带走了佐安这个失足的公主。
还有一部分香甜空气入脑的,觉得这很正常。
大明很强,
罗马也很强,
东方帝国还夸过罗马“有类中国”,
所以罗马亡国之后,法统转移到东方理所应当嘛!
自家不该跟大明做对,应该尽量的迎合这个老大帝国,让其帮助自家实现王权集中,打压教会力量。
以上这些言论,朱见济并不了解。
他也没必要了解。
巨龙要做什么,几个蚂蚁在跳脚不准,成吗?
多看它一眼,都算朱见济自降身份了。
他只是对着卜塞因新传来的消息若有所思。
快五月份了,
帖木儿帝国新来的使者捎带了卜塞因的亲笔信,请朱见济再派军队,跟他一块去迎击白羊王朝。
和以往的战事经历一样,卜塞因决定亲征。
第323章 :帖木儿风云
“波斯地方,历代大规模征战百余次,是非曲折难以论说。但史家无不注意到,正是在这个古战场,决定了多少代王朝的盛衰兴亡、此兴彼落,所以古来就有帝国战场之说!”
“当面帖木儿大帝曾经亲自领军,征服波斯,兴师西去,抵达地中海。”
“十二年前,也正是在波斯地域,我有幸亲率数十万健儿,击败黑羊王朝,收复赫拉特,大获全胜!”
卜塞因顶着晨时扬起的风沙,骑在战马之,对面前的数万大军进行战前演讲。
他意气风发,宛若胜利在望。
因为他已经获得了大明皇帝的回音,双方可以联手出击白羊王朝,顺便带哈桑阿里一块玩玩。
毕竟,后者为了国家不灭亡,争取两大帝国出兵,很爽快的答应了一系列的条件,同时将西部南部的辽阔土地,转让给了帖木儿和大明。
所以卜塞因的自信,是有缘由的。
“我不明白,为什么有些人反对我亲征白羊王朝,仿佛这波斯古战场对我们决定了凶多吉少。十八年前,我从乌兹别克返程,踏征途,开始了夺位之路,四分五裂的帝国遂归于一统。卜塞因苏丹所到之处,民众竭诚欢迎,真可谓占尽天时,那种勃勃生机、万物竟发的境界,犹在眼前!短短十八年之后,这里竟至于一变,因为一个小小的乌宗哈桑,就阻挡住我的兵锋了吗?”
“无论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