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我要做明世祖 >

第164章

我要做明世祖-第164章

小说: 我要做明世祖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哈桑继续点头。
  他一个临时上台的国王,平时都没碰过税收,哪里会心疼这钱?
  眼下的主要矛盾,那也不是钱的事儿!
  “只要大明天朝和卜塞因苏丹愿意帮助我,那我们一定会是天下无敌的!”
  “咱们仨”的组合,在哈桑不要脸的拉住马云跟哈撒的手后,得以重现于世。
  虽然他考的是倒数第一,可架不住一个学霸和一个出题老师肯帮他啊!
  这分数平均下来,也是极为可观的!
  马云也这么认为。
  以这十年来大明搞大事的例子看,既然决心要干它一炮了,各级部门合力,总能马到成功。
  他在这座边城待了两天,等手下的一千人收拾好后,便出发前去刺激战场,跟正在横冲直撞的白羊角力。
  不久之后,大明又派了新的船队从金洲过来,落地霍尔木兹王国,并宣布将之纳入华夏领地。
  要知道,这个国家在郑和下西洋时代,也是风光过的
  控制着这么一个交通要道,于航海方面,人家也是玩的很顺手的,还趁着过去两羊相争,跟阿拉伯半岛上的一些部落联手扩大过势力范围,堪称波斯湾小霸王。
  郑和船队途径波斯海域之时,就曾经见识过霍尔木兹王国的风貌。
  不过由于当时记录人员将其和白羊王朝当成了同一个国家,在整合了双方海陆力量后,在书册里把霍尔木兹国当成了“西洋大国”,让朱见济看了也摸不着头脑。
  霍尔木兹海峡就那么大点的地方,哪来的“大国”?
  为了这事,朱见济还特意找巩珍打听过。
  而巩珍往来东西方多次后,也把这误会搞明白了。
  原来是霍尔木兹国也明白自家霸占海峡要道,犹如小孩抱金过市,容易引来别人觊觎。
  周边还行,隔壁半岛上打成一锅粥,没空跟他抢地盘。
  可冒出来的大明朝可不一定了!
  能从东方率领上万人的船队来到他们这儿,那要灭亡自己岂不是轻松至极?
  所以当时的国王一合计,干脆狐假虎威一把,打着白羊王朝的名号骗了郑和他们。
  反正白羊王朝隔的远,要印证也艰难。
  稀里糊涂的,这地方也成了“大国”。
  而现在,几十年前老国王的担忧终于变成了现实。
  知道这岛国不过了了,朱见济直接派兵过来就把它给占了。
  原历史上,霍尔木兹国在三十来年后就会被葡萄牙人派的六艘船和几百人给击败,国王被迫割地赔款,几年后自然也亡了国。
  眼下,膨胀起来的大明朝哪里会比葡萄牙还弱?
  纵使霍尔木兹国尽力的派出自家的舰队进行围堵反击,可望远镜在手,远射火炮装船的大明舰队根本不把它放在眼里。
  几炮轰沉十来艘船,手脚灵活的大明士卒还跳到了附近的敌船上,轻松控制了船只,将之“化敌为友”。
  剩下的,也都被扔了火油,在大海中熊熊燃烧了起来,
  两个时辰左右,这个岛国的船队基本被大明撕碎。
  士卒冲上岸,将一千来人的抵抗力量征服,迅速占领了附近的村落。
  同时赶过来的梁白开也赶紧起草一封“旨意”,劝降霍尔木兹国的国主。
  如果他主动投降,那大明的作风,可以继续保留他的王号,让他享受过去的待遇。
  但是这片地方的管理,得让大明来!
  其国主本来还想仗着兵力威慑和谈判妥协来拖延时间,尝试着反击。
  可控制着马六甲海峡的金洲往这边派兵增员,那是很简单迅捷的,明朝的战斗能力,也无法让他找到翻盘的机会。
  于是在挣扎了几天后,岛屿都快被大明给占完了,其国主终于放弃挣扎,按照梁白开的意思,光着上半身牵着一头羊走出他那个低矮狭隘的城池,向明朝投降。


第318章 :新的内阁首辅
  “那个海峡拿到手了?”
  接到都督府关于海外战争胜利成果汇报时,朱见济正在手闲的搞绘画。
  而画像的主角,正是大明皇帝忠诚的舔猫,肥橘。
  皇帝对占领霍尔木兹的事并不意外,很淡定的画完最后一笔,拿着印章往画上敲了一下,才缓缓说道。
  “到手了就好好管,缺什么记得发消息回来。”
  “如此要塞,总不能被浪费了。”
  “至于那个投降的国王,等会朕就让内阁拟旨,承认他的王号不过他的牵羊礼晚了点,除了这个名头和常规俸禄,朕也懒得给多的。”
  他让传消息的人退下,商辂又来汇报。
  “陛下,天津港处的船队已经出发,远赴东洋了。”
  时至冬日,又到了能顺风南下的大好时节。
  朱见济没放过这机会,把预备了好几年的人手组织起来,要去发现新大陆了。
  从东亚去美洲,太平洋过于宽大,途中也没多少好地方足够停留修整,所以如巩珍这种绕过非洲,跨过地中海的老航海家都感慨其中艰难。
  想想都是心累。
  可美洲又不得不去。
  用朱见济的话说,以后都是没保证的,得趁着自己想干能干,尽力给子孙多留点遗产
  于国内而言,眼下大明的人口和粮食还算充足,可人是会繁衍增多的。
  到时候遇上“人多,但地少粮少”的情况怎么办?
  小冰河期会越来越严重,没点经得住折腾的裹腹口粮压仓底,加上时间流逝,权力难免的**黑暗,总会有活不下去的老百姓喊出一句“等死,死国可乎”?
  只要想办法让百年后的百姓吃上口土豆红薯,那造反的情况就会少一点,老朱家的屁股也不会飞到天上去。
  于国际来说,好不容易把西方稳在了东西方新航道上,怎么能不抓住机会去开拓美洲,把法理名义拿到手呢?
  虽然美洲距离大明遥远,不及欧洲相近,可先行一步总是能弥补这点差距的。
  以后在历史书上,也能记录成“中国人最早发现新大陆”。
  北美平原肥沃无比,美洲的印第安人还跟中华有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总得试着去扒拉一点,能吃就吃。
  为了预备这件事,朱见济这两年经常派人尝试着顺东海而下,接触新的岛屿,顺路给沂国送点东西过去,慰问下还在菲律宾开荒开矿的堂兄。
  如今,大明的足迹已经到了后世的马绍尔群岛之上,为横渡太平洋做了很大的铺垫。
  “登陆殷洲的事要办好了,那是注定要名留青史的。”
  朱见济背过去,看着身后悬挂的大幅世界地图。
  商辂顺着皇帝的话应道,“殷洲之人,本是我华夏殷商遗民,其地亦是我华夏海外支脉,陛下顺天应人,派遣使者出海寻回这些遗民,使其认祖归宗,自是好事,足以告慰华夏先民。”
  殷洲,就是大明给美洲定下的称号。
  毕竟朱见济忽悠别人的时候,用的理由就是印第安人乃殷商亡国之后,东渡遗民的子孙。
  就算这地方没能赶上西周那一波“大同天下”,但血脉上是和大明分割不开的。
  太宗皇帝给他托梦的时候,就一直念叨着要后世君主把这自古以来的地方收回来,不能让殷商遗民们继续漂泊在外,受那无边寂寞。
  大臣们听了,其实心里也嘀咕
  乾圣皇帝也就梦见了太宗一次,谁能想到后者还派下来了不少任务,这数量跟质量都还挺有难度!
  幸好自家祖宗没这么多屁事。
  “李贤最近跟朕提出了辞呈,说他身体近来越发不好,希望能告老还乡。”
  朱见济换了个话题,突然跟商辂提出了这事,“朕记得,爱卿今年也有五十四岁了吧?”
  商辂恭敬答道,“谢陛下挂念,臣的确五十有四了。”
  朱见济低头看着自己画的肥猫图墨水慢慢干透,继续说道,“那好”
  “李首辅为朕做了不少事情,朕打算准了他的辞呈。”
  “卿家回去好生休息,等着接他的班吧。”
  乾圣皇帝是个不怎么喜欢打哑迷的人,对自己信得过的手下更是不愿意瞎折腾,以免让君臣沉迷在互相猜忌中消耗精力。
  所以有大事,又逢当事人在前,朱见济常常是直话直说的。
  君王行正道,用阳谋,才是好事。
  治理天下,本来也不该有太多**和阴谋诡计。
  商辂也曾去探望过月前患病居家的李贤,被李老头抓着袖子透露自己给皇帝打了报告后,也做好了心理准备。
  朱见济今日一说,他也坦然下拜,谢过皇恩。
  “这些年辛苦你了,以后替朕管内阁,还请卿家多费心思。”
  商辂三元及第,智商上肯定是不用多虑的。
  但朱见济考虑他入仕之后,多在中央任职,于地方实际经验不足,自己也放出过“宰相起于州部”的话
  所以即使心里早就把他当成了李贤的接班人,也不得不磨砺两年,让人上手些事情。
  起初是去户部担任侍郎,后面又多次外派地方担任巡抚,积累了地方理政经验,以至于商辂本人在中央的存在感低了很多。
  可谁也不会看低商辂。
  现在谁都知道,有地方经验,才能进入中央参与机密政务。
  而商辂也明白皇帝用意,根本不觉得自己一个内阁大臣去地方干活是受了委屈,认真做事,执政一方,于管理调度上,又多了不少心得。
  “臣,誓不辱命!”
  等商辂退下后,朱见济才拿着自己的画作去找老婆炫耀。
  肚子越来越沉重的王氏一点运动的想法都没有,天气一冷直接趴窝,见着皇帝画了肥猫,还挺高兴。
  没办法,怀孕之后宫里好些人都说猫狗活泼,不能过多接触,让王氏大大减少了撸猫撸狗的频率。
  “这猫看上去真机灵,陛下画的真好看!”
  卧榻上的皇后很诚恳的夸赞丈夫,对着肥猫图爱不释手。
  这可是王氏的真心话!
  虽说太祖高皇帝起于布衣,出身为历代开国君主之中的最低等,但人有了点家底之后,可是极为好学的。
  等到后期,太祖也能张口就来念首诗,子孙多了后,还严格规定了字辈排行,很注重后代的文化艺术能力培养。
  而朱见济他爷爷宣宗皇帝,更是诗词书画无一不精,大力推动了大明宫廷画的发展。
  可惜因为喜欢斗蛐蛐,让爱听八卦的老百姓选择性忽略了他的艺术水平,送了个“促织天子”的外号给他。
  至于先皇景泰帝,别看其长期沉迷经典文学,喜欢收集美女,但也没落下书画研究,亲手绘制的花竹双鸟图也是能让挑剔的士大夫们竖大拇指的。
  朱见济继承了祖宗的艺术细胞,当然不会把这手艺落下。
  只是比起祖宗较为传统的梅兰竹石审美,乾圣天子更喜欢画些猫猫狗狗,还不自觉的用上一些工笔素描的技巧,灵动有神之间又不缺实际形象,算是拥有了独家风格,只等继续沉淀发展,自然又能引领一代潮流。
  王氏也不缺欣赏能力,加上作者还是丈夫,哪里舍得给人挑刺?
  “希望皇儿出生以后,也能像陛下一样聪明神武。”
  她摸摸肚子,让亲爹到来后就显得极为激动,一直在打拳击搞摇滚的毛毛冷静下去。
  “这是肯定的,我肯定手把手教他!”
  朱见济也笑着拍了拍王氏肚子,语气温柔的说道。


第319章 :乾圣八年底的一篇文章
  乾圣八年底,对大明来说,虽然多出来了一块飞地,并且朝廷公布了要重返波斯战场的计划,但并没有激起很大的波澜。
  因为大明的领土已经够大了。
  重设安西都督府以后,加上金洲、吕宋等海外领土,再看一眼被朱见济一笔开疆的地图,大明人士完全可以提着腰带,中气十足的喊一句“远迈汉唐”。
  单说领土面积,是真的不差巨唐多少了。
  而且大明对西南改土归流,广设州县后,实际控制面积也比汉唐广阔。
  再多一个霍尔木兹,根本刺激不到大明人的爽点。
  只有年轻群体间对大明隔这么远出海作战显得极为兴奋,尤其将那副世界地图了然于胸,明白霍尔木兹重要性的太学生。
  “陛下尚武,实乃扭转两宋以来浮夸懦弱之风的大好事!”
  “波斯之地,也就唐朝曾有涉足,如今再入我朝之手,可谓承唐风而开新气象!”
  “如今南洋、西洋,我大明皆有驻地海港,日后泰西夷人过来,都得与我朝控制大明,定然是天下之主!”
  打仗,特别是一直打胜仗,这对社会自信心的提高是极为明显的。
  现在走在大街上,要是看到了一些外国蛮夷,大明百姓都忍不住提高点腰带,显示自己的高傲。
  年初之时朱见济赐婚王华一事,更让年轻的激进派拍手叫好。
  几年的复古运动下来,文坛中已然有了反对两宋理教的苗头,甚至还有狂士公然提出,两宋儒者属于三无群体
  无骨气,
  无眼界,
  无大师。
  两宋长达三百年的国祚,愣是没能成功灭过周边的异族国家,还被越南这个永久的小弟打进来过,让人弄了几场屠杀出来,之后跟有国耻之辱的辽金称兄道弟可见满座公卿,无有真气节之辈。
  即便有岳飞这等人物,也被宋人自己搞掉了。
  一个檀渊之盟,还乐的宋真宗跑去封禅泰山,以至于“封禅”这种顶级帝王才会搞的体面活,愣是没人再干过,生怕自己也沦为宋真宗这类的皇帝。
  无眼界则是看不起两宋国土连秦朝都比不上,还死皮赖脸的声称自己继承了大唐法统,乃中央之国,偏安一隅百年,得意洋洋。
  联金灭辽,联蒙灭金
  这种狗屎一般的操作,还来两次,纵使大明有个土木帝,也是看不下去的。
  而无大师,却是源于前段日子陪老婆安胎时无聊,朱见济偷偷用马甲在文政杂谈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最后被人引申而来的说法。
  朱见济的本意,是想从根子上纠正两宋文人那儿传下来的风流之气,同时找个借口抨击下理学。
  反正有马甲在身,他写点过分的也不怕。
  虽然能在报纸上发表如此文章,作者会是何等身份,大家懂得都懂,可只要没正式把朱见济牵扯出来,他是不怕的。
  在文章中,朱见济没有对着两宋儒者开炮,反而是热切的反对起赵宋王朝来。
  宋太祖也算一代雄主,但驾车创造车神神话的宋太宗过于拉胯,直接把宋朝从最根本处给带歪了。
  没能收回燕云,使得国家版图不全,偏偏还得咬死了自己是“中央天朝”,能怎么办?
  别人搞不定,那就只能从自家内部下手!
  朱见济用上辈子写论文的认真态度,分析了一遍赵宋从上到下的管理制度,以及历代皇帝的怂包表现,让人深刻意识到赵家人之**堕落和不争气。
  皇帝和士大夫治天下,利益勾结好了后,就组成了一个很完善的官僚体系。
  它不但压制着平民百姓,让朝廷能稳当的吸血,平定层出不穷的起义,还压制着赵宋的文人儒者,让他们只能顺着时代风气说话,敢于喊出“祖宗之法不可守”的王安石,直接被他们钉在了耻辱柱上。
  张载的横渠四句叫的响亮,但实际上没几个跟着走的,其代表的关学也落魄断代。
  就这情况,赵宋还需要文人鼓吹自己。
  普通士大夫拿了好处,自然是真心吹捧赵家人,宋仁宗这等官家,就差不食人间烟火,立地飞升成仙了,赵九妹还有了个高宗庙号,可谓无耻下流。
  而有点良心,能看出朝廷浮华不靠谱的真学者,也被迫捏着鼻子夸赵家。
  他们知道这不对,偏偏无处发声,敢吭一下,下场肯定不会太美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