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明世祖-第1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执掌大理寺的朱骧表示“任何人到了大明都得遵守国法”,先动手的又是罗马教廷的使者,自家国民只是正当防卫,所以结果是把前者打了十几大板,关押了起来,后者放回了家。
教廷使者何尝受过这等对待?
当即在牢里搞了绝食,不断的向着天主祷告,希望祂降下神罚,惩处这里的异端。
如果不是因为饿到后面受不了东方饭菜的香味,养尊处优的使者还会继续他阶段性的绝食,以示抗议。
“那人放出去了吗?”
到底关乎到东西方往来,朱见济虽然对朱骧的做法很赞同,也免不得过问一句。
固怀继续笑,“肯定放出去了,这都多久了啊?”
“他们只是打了一架,受了点皮外伤,关也关不了多久的。”
“那个使者放出去的时候,还明显长胖了十几斤呢!”
而佐安跟固怀分享这个笑话的时候,笑得比她还夸张。
佐安信的是东正教,也的确认为景教发展成现在这样,比最开始还难以让基督徒接受。
但她可比教廷的人识相多了,知道这是谁的地方,自己还有求于对方,根本不会去多事。
见到教廷出这么大的丑事,她没当面嘲笑算是有礼貌了。
“啊,这”
朱见济也哭笑不得,“挺好的,说明咱们大明的水土养人,就算是把个泰西的关牢里,也能让他胖这么多。”
这是好事啊!
第289章 :皇帝召见了泰西使者
关于何时接见外国使者一事,朱见济想着把人都晾了小一年了,也到时候见人一面了。
毕竟对方不是以自由人身份过来的外国佬,而是国家使节。
要说立威,朱见济对自己治下的大明很有信心
本就不是明末那种残破落败的背景,虽然有个把往前数代帝王辛苦缔造的盛世拦腰斩断的明徽宗在,可瓦剌也是抢一波就跑了,以地方上的底子,伤害是不大的。
民间社会,还停留在过去的荣光里。
而以东西方的社会发展差距,即便没有景泰中兴,没有朱见济的各种操作,拼爹也是足够碾压西方的。
朱见济相信,有了他跟他爹将近二十年的努力执政,大明只会变得更好!
明朝,从建立到灭亡,即便有各种缺点,却仍然牢牢地站在世界之巅,甚至在都城沦陷后的国姓爷时代,也可以击败利用新航路称雄的西方殖民者。
这是个伟大的国家!
只是依靠文化来征服别人,那绝对没问题!
更何况,今年和帖木儿帝国一起攻灭亦力把里,并且在伊犁城下将之逼退的事,也已经在四方流传了。
对于大明本土的军事力量如何,西方没人看到。
但这并不妨碍他们知道帖木儿帝国水平怎么样。
要知道,在丝绸之路没有被奥斯曼帝国斩断的几十年前,西班牙的商人、使者,都是去过帖木儿的,甚至在傅安出使之时,为了羞辱大明,以示自己跟中国过不去,帖木儿还把西班牙使者安排在了傅安的前座。
这么一看,东西方的交流在宋元以来,其实还算频繁,只是官方不显罢了。
而卜塞因的名声,西方也听过。
既然大明能够硬刚帖木儿,还让其承认由大明划定的国界线,想来实力还会高上一些。
如此文化武力都超乎自己眼界的国家,怎么会不让使者们惊叹?
现在对东西方的实力差距有了基本的认知,朱见济也可以放下身段,去见一见外国佬了。
于是在泰西使者们继续在使馆享受文明国家的香甜空气,偶尔会受巩珍邀请,去四夷馆给其中学子教导拉丁语,介绍一些书籍时,突然收到了皇帝要召见他们的通知,不免手忙脚乱。
在礼部官员的教导下,他们换上了自己国家的服侍,然后临时学习了一下拜见皇帝时的礼节
说实话,在来到大明之后,有不少人自发的尝试起了这边的长袍衣物。
毕竟看起来材料精美,远比他们带过来的紧身裤漂亮多了。
他们原来的衣服虽然也好看,符合自己贵族官员的身份,但并不能做到像东方那样飘逸自得,对比久了,总得有些别扭的。
也许是被高等级文明冲击过后产生的摩拜向往,也许是在大环境下待久了不由的同化,反正刚刚套上袜裤,批上短斗篷的时候,使者们竟然还觉得有些不习惯。
然后,他们走入了那座代表着无上威严的,如同黄金制作的巨大宫殿群。
由于朱见济给出的理由是“语言不通不便交流”,要求泰西使者能大体说些常用汉话后才进行接见,所以在使馆之中,除了日常体会天朝上国的美好,还会有专门人士过来,教导他们中文。
而在学中的过程中,总会让泰西方面更加了解东方古老帝国的统治。
比如说他们现在就很清楚的知道,这座不知道能包容多少人的伟大宫殿,是属于大明皇帝的居所,被称为“地上的星宫”。
其中建筑,就如天上的星星那样多而美丽。
在城里活动的时候,他们就能远远的眺望到这座庞大宫殿反射过来的光芒。
只可惜守备森严,顶多到皇城和外城分界的宫门前,所有人就必须止步了。
在泰西过来的人中,也就佐安公主因为和大明皇帝的妹妹玩的要好,才来过这里几次。
而且和后世的故宫不同。
故宫是在明末大火里被毁过一遍的,后面才被鞑清修复成了那样。
大明此时紫禁城,比起那可以让人开车撒欢的故宫,更要庞大豪华,殿宇之间,也更宽阔大气,未曾逼仄。
“主啊,这是何其伟大的统治者才能拥有的地方?”
“我王的宫殿在这里如此的微小。”
“如果让我在这样的地方住一晚,我会用一生来怀念那份感觉,并且再也不愿回到那黑暗潮湿的城堡里去。”
步行在仿佛走不到尽头的殿前广场上,使者们根本管不住自己的眼睛和嘴巴,东瞧西看,啧啧称奇。
引路的人很不满,多次提醒他们要注意规矩。
在这里犯下丁点错误,都能够被当成对皇帝不敬,是可以被问罪的。
但使者只听了一半,还在叽叽喳喳。
直到来到朱见济招待他们的宫殿,这群蛮夷才拾起礼部教给他们的东方礼节,严肃了起来。
入殿的时候,皇帝还没有到来,但佐安已经来了。
她坐在贵客的前排位置上,和固怀用发音娴熟的汉语说着悄悄话。
见到使者团过来,佐安也就是轻扫一眼,毫不在意。
开玩笑,
新的大腿已经出现,哪里能够停留在昨天?
而且和固怀交流,也比跟这群自诩高贵的日耳曼蛮子好多了。
作为罗马王室,别人不知道这群蛮夷如何,佐安能不懂?
说起日耳曼南下对罗马造成的伤害,精罗能把眼睛哭出来。
使者团见到佐安这模样,心里也是嫉妒。
在欧洲,对佐安这么个寄人篱下的公主,他们何尝正眼相待过?
顶多是企图通过婚姻关系,从她身上获得罗马帝国的宣称权罢了。
没想到来了东方,对方和大明公主交好后,竟然成了地位最高的人。
真是让他们非常伤心!
殿内的小房间里,朱见济正在被王氏检查衣服哪里还有疏漏之处。
宫人被皇后抢了工作,只是捧着东西在一边垂头静候。
“不用太关切,都是些小事。”
朱见济拉住老婆的手,让她别再拿着自己玩奇迹暖暖的换装游戏了。
王氏道,“还不是因为你经常念着什么东西方交流的?”
“听你口气,这是件挺重要的事,我肯定要帮你注意一点。”
朱见济搂住她,“可那也不是你我要亲自注目的,我是天子,你是国母,只需要定好国策让人去做就成。”
“那些蛮夷也不是什么好人,老祖宗跟蛮夷打了几千年交道,都在说夷人畏威而不怀德,可见真理永流传。”
“你给他们一分脸面,他们就能还你七分颜色不知好歹如何的。”
“今天见人,流程走了,姿态高了,若即若离,他们才会把你当祖宗供起来!”
后世的西方蛮族用工业革命赚来的血汗钱给自己包了层“文明”的外衣,享福几百年也没改掉骨子里的野蛮气息,现在哪里会更好?
再说了,朱见济何等身份,用得着跟他们小心对待?
第290章 :彭时反对教会
皇帝携皇后一同进入宴会的主场。
朱见济手轻轻一摆,马冲就利索的指挥起宫人上菜。
精美的菜肴被送到了各人的桌子上,旁边也点起了灯火,套了个玻璃罩子后,灯光越发显得温暖动人。
十月份的北京城是冷起来了的,但是待在室内,却一点冷气都没有,十分舒适。
更让使者们惊叹的是,大明皇帝过分年轻的外貌。
虽然在西北吹得沧桑了一些,可朱见济从小就是被溺爱长大的,底子比谁都好,看着仍旧比普通人多了华贵雍容。
不愁吃穿也让他比起同龄人年轻多了。
二十岁的年纪,就掌管了这么庞大的帝国,还吞并了另一个强大的,领土听说有半个西欧大的国家。
而在结束战争之后,他又迅速的在国内进行税收改革,要求“平均税权”,严重触犯了地方官绅的利益。
这放在西方,肯定是会引起层出不穷的贵族叛乱和市民抗议的。
但大明没有。
一些骚动被轻松平定,任何敢于对抗中央的人,结局都是被镇压。
要么流放,要么死。
如此的掌控力度,是西方国王们想都不敢想的。
他们要想去动税收,还得特意找一堆肉食者过来商量才行。
如果不是已经通过大明发达的邸报系统了解过这位统治者,也知道东方对信仰并不是很狂热,使者还真得怀疑人生,想着是不是天主独爱这东方的皇帝。
“各位国使在大明住的如何?”
随便尝了点东西,朱见济放下筷子,开启了谈话流程。
这顿饭的目的,又不是真带着对方用嘴欣赏大明的国宴。
“非常让人惊叹!”
西班牙特使卢卡斯最先说道,这话还特别字正腔圆。
毕竟在明朝待的小一年,这话他就说了好几百遍。
行走在紫禁城之时,也是他感叹的最起劲。
其他人也跟着附和。
后世马嘎尔尼访华,曾将传说中的东方帝国评价为“半野蛮人”,说整个国家在鞑清统治之下,科技基本没发展过。
而且鞑清的圣天子乾隆对其态度还不行,在连英国在哪儿都不知道的情况下,自我感觉良好的认为对方是为了“沐浴王化”而来的,产生各种思想冲突后,还以天朝上国的语气指责了人一顿。
但此时的大明可不这样。
朱见济清楚的知道西欧大体情况,还让巩珍收集过相关资料,态度也端正
既然是国家使者,就算是群黄毛崽种,朕也给你们相应的待遇。
在牢里也能被养胖十几斤的罗马使者可以证明它的真实性。
民间风气的逐步开放和自信昂扬,也不可能跟“野蛮”粘上半点关系。
这于对方而言,明显感官更舒服。
“这就好,”朱见济体面一笑,“你们是国使,是朕的特使从泰西带回来的。”
“东西两端差距之大,朕还担心你们不习惯。”
“东方是超乎想象的黄金帝国我们现在唯一的担忧,就是和皇帝陛下的交涉。希望伟大如您,能够越过奥斯曼野蛮人的阻隔,重新开通东西方新的交流航线。”
卢卡斯迫不及待的把自己的目的说出来,以免真拖延到过年。
大明皇帝的时间非常宝贵,如果此时不说,下一次得到召见,都猜不到是什么时候了。
而且在东方的所见所闻,也让他们迫不及待的返回欧洲,像马可波罗那样传颂其富饶和平。
当然,如果大明皇帝能够慷慨的分享一下他的执政经验,讲述东方统治者是如何建立起巨大权威的,作为国王特使的他们会更加高兴。
“大明出使泰西诸国,本就是朕的意思,你们今日提出双方往来商贸,朕自然无有不可。”
做生意赚钱嘛,大家都很想的。
多一个商品倾销地,就多一个财源。
只是在一些方面,还是得顾着大明的利益。
好在隔的这么远,能够让双方起争执的地方少,可以进行友好的你买我卖。
虽然大明皇帝话语里的强势态度让使者们有点不乐意,还要求泰西保证去那边商人的权益,但一想到东方的丝绸瓷器可以运回西方,赚取等重量的金币,他们还是很快乐的同意了。
唯一顶着张不高兴面孔的,是教廷使者。
他虽然胖了,但向着天主的心并没有改变。
所以在代表罗马教廷和大明谈了一些做生意的事后,他又提出,“请问皇帝陛下,可否允许我教在东方传教呢?”
朱见济还是用极为和善的眼神看着他,“自然,我中华兼容并蓄,只要遵循华夏之礼,不蛊惑人心,任何教派都可以在东方流传。”
这一点,仍旧在为西部养殖行业做贡献的毛拉们可以用命作证,大明的确是一个很包容的国家。
教使挎着的批脸终于露出了点笑意。
但陪坐的彭时却是站出来反对,“回陛下,此事不可!”
“泰西教派号为天主,然我华夏何曾有过此等神仙?陛下即是天子,天主之说,实在大逆不道!”
“何况此教派于泰西涉政极深,其教义称不为教廷允许者,不得为王还不忠不孝,鼓动信徒出家,只奉其神而不敬先祖,数典忘祖,实为恶教!”
“陛下是天子,自为百姓君父,此等教派之意,着实于我中华不成体统!”
这一大串话说出来,让边上只会一些通俗用语的泰西使者们听得一头雾水。
直到巩珍将之翻译过去,才惊起一地鸡毛。
教使脸色变了。
被朱骧送牢里住过一段时间,虽然有赖于国使身份,还能住个单间,但大牢终究不是啥好地方。
如果不是因为在那儿除了吃就是睡,教使也不至于迅速发福。
不过由此,他也算明白了东方皇帝的威严和权势,跟西方国王不是一个等级。
在这边,根本没人会给他面子。
可传播天主荣光的心情是那样热烈。
一旦能够让东方帝国融入主的怀抱,那对罗马来说,是多大的好处!
所以在明知传统不一样的情况下,教使想着浑水摸鱼,赌大明皇帝对教义不了解,拿到传教的许可。
有没有官方背书,在传教上还是很重要的。
没想到眼见皇帝要点头了,却跳出来一个从未见过的老头。
他自然想不到,彭时本就是朱见济故意拉过来的。
这老头可是传统的儒家士大夫,把忠君体国、仁义礼智刻到骨子里的那种。
虽然在教导年幼的朱见济读书之时,经常遭受小皇帝奇思妙想的冲击,也会收集报纸看上面的新奇言论,使得其放开了一些,没有走上腐朽刻板的道路,但仍然视儒学为正统,尊孔子为圣人。
朱见济搞“尊孔复古”没关系,反正是还在儒家体系内,不一定要求是宋明理学。
但对于宗教,除了跟儒家绑定很深的佛道二教之外,彭时谁都看不惯。
在去年之时,为了准备攻打亦力把里,抑制那边的绿化,朱见济曾把此前逃亡入大明的西部番僧们给召入京城,计划着在之后用上他们。
其他教派眼见如此热闹,也自告奋勇的想去西部为皇帝教化百姓
发展新教徒,是所有教派的发展动力。
大明内部多受儒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