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明世祖-第1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原文明在内卷,不再辐射西域后,那边的社会情况也跟着退化起来。
毕竟没有老大哥带着一块补课提高成绩了。
但这并不妨碍朱见济把西域的社会文明退化,拿出来说是蒙古人弄出来的问题。
大家都知道,蒙古的统治有多么垃圾。
蒙元在有无数汉官参与下,朝政都治理的一塌糊涂,更何况其他汗国?
所以大明攻打亦力把里,除了收复汉唐失地之外,还有此等理由。
是师出有名的!
大明不是给西域带去战争的,而是带去更好生活,是去解放那边的人的!
帖木儿帝国方面最后的回信还没有过来,不过根据此前的几次沟通,朱见济和卜塞因分别作为两国的最高统治者,都确定了今年出兵一事,并且都觉得五六月是个好日子。
只是再具体的时间和行动,需要敲定。
不过太详细也没必要,只要能保证两国是在同一时间出动的就好。
毕竟等战事一起,以这个时代的通讯技术,基本是各打各的,中断联系的。
到时候,一东一西的把亦力把里当夹心饼干对待,能啃下多少肉,就得看双方的能力了。
“一定要把好关西修路这个关口……交通方不方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打仗,还有打完以后的治理,如果道路不通,是会弄出大问题的。”
“打的话……土鲁番地区必须拿下来,那是一块好地方,能耕能牧,以后安排人去屯田也方便。”
朱见济对着绘制出来的大明关西行省和亦力把里大致地形的地图指指点点,跟边的大臣们说道。
性格跳脱如徐永宁都在认真听讲。
“等到春耕完成,大军就要出动,等会再让人去罐头厂看看,不要落下东西!”
罐头厂,这是朱见济在为巩珍的船队准备了一批玻璃罐头后,觉得这玩意研究一下可以大批量产,有利于行军打仗,便下旨开办的皇家新业务。
眼下,以“皇家”为前缀的厂子是越来越多了。
而罐头厂那边也办的顺利,以大明此时的钢铁制作工艺,完全可以做出密封小铁罐。
原材料也好收集。
地方的农庄基本都会弄个养鸡鸭的场子出来,大一点的农会还会去养猪,这就为罐头军粮的制作提供了稳定的肉类来源。
朝廷以市场价收购农会里的产品,百姓们也能赚一笔钱。
罐头可以存放长久的时间,体积也轻便,搞定一次,倒是能够大大缓解行军的后勤问题。
这次打的是灭国之战。
而且比起之前打瓦剌鞑靼和辽东,战列线拉的更长。
毕竟一切政令都是从北京出发去的,而东北和大漠南北,显然比西域更接近帝国的中心地区。
所以准备多一些,问题就能少一些。
“朕也只能做到一点了……御驾亲征,宫里宫外的都不让去,太可惜了!”
说完这些安排,朱见济又怨念起了自己无法跟着过去,见识亦力把里的覆灭。
他并不害怕御驾亲征。
谁让老朱家比起得了软骨病的赵家人更硬气些?
从太祖起,大明的每一任君主基本都参与过战事。
仁宗一个大胖子,那也是指挥过靖难时期北平保卫战的,宣宗跟太宗一块征讨了漠北。
至于土木帝……不提。
像朱见济的亲爹景泰帝,那也是个敢在北京保卫战时,出城跟瓦剌军队对刚野战的血性男儿,勤勤恳恳的拼命给弄出这局面的大哥擦屁股。
所以对朱见济自己来说,他不战场走一走,实在是缺了点什么。
可杭太后她们一听皇帝想御驾亲征,哪怕只是过去当个吉祥物鼓舞士气,也哭红了眼睛,不让朱见济干这事。
“你膝下连个皇子都没有,到时候若是有丁点差错,我如何下去见你父皇!”
“……”
“你若是过去,也只会纸谈兵,有何益处?学你伯父吗?”
为了阻止儿子过去,一向溺爱朱见济,并且对儿子水平总是抱有信心的杭太后都翻了脸,狠心点起了儿子的不足。
朱见济被老母亲揭穿了键客的真面目,不好意思的遁去,只能放弃了亲征的想法。
至于担心打完仗后出现将军“功高盖主”的情况?
朱见济表示不至于此。
灭国之战派出去的将领可不在少数,其中还有徐永宁这种皇帝铁杆,一旦论功行赏,绝对不会让一家独大。
而且从北宋建立起绝对的文官体系后,也没有再出现过以臣凌君之事。
再说了,以朱见济这个乾圣帝做的各种政绩,还把持着军队后勤这个命脉,哪个将军敢落他的面子!
大不了当个汉武帝嘛,
汉武帝在宫里待了一辈子,不也是管住了汉朝这个大家业?
————————
“陛下!”
正在宫里和沂王朱见濡进行就藩前的最后一次谈话时,马冲突然进来,面是掩不住的喜色。
朱见济不解的看向他。
马冲焦急的禀报道,“恭喜陛下!”
“巩珍他们回来了!”
历时快三年,这人总算是回来了!
朱见济有时候都在怀疑,巩珍是不是背着他环游世界去了,不然怎么会费时如此之久?
甚至他已经做了打算,今年夏季再派一队人出海,往东边的太平洋走,顺着暖流一路漂到北美洲那边去开拓新世界了。
不过当务之急,还是把这人抓到面前来,问他到底搞了什么鬼!
“让巩珍过来见朕!”
朱见济拍案而起,脸笑得见牙不见眼,还不忘跟朱见濡分享喜悦,“巩珍是我朝的大航海家,沂王要去吕宋,还能跟他讨要些经验!”
“你我兄弟现在都见见他,让他为咱们说一下海外之景!”
第258章 :巩珍的海上冒险
“巩珍!”
“你可是让朕好等啊!”
巩珍才走进殿里,就听到坐在上位的皇帝对自己说抱怨话。
不过朱见济这人还是口嫌体直的。
一边埋怨巩珍花了这么久时间让他牵肠挂肚,一边还是站起来,主动走两步,拉上了巩珍的手。
出海远行快三年,巩珍又是年近五十的人,根本无法得到有效的保养。
所以相比起上次见面给朱见济留下的印象,巩珍无疑衰老了很多。
只是海外的经历给了他很大的体悟,让从小就热爱航海的巩珍看上去虽然黑瘦了,却又多出了别样的气质。
“能平安回来就好”
打量了对方一眼,朱见济为他赐座,不着急问人海外远航成果,只是感叹了这一句。
他是真的担心大明的航海力量受损的。
好在巩珍没事。
不过这么长久的经历,船队里难免出现伤亡,不少船员因为各种原因去世了。
朱见济已经让人去统计名单了。
若是有带回来了骨灰,那就能让人落叶归根,没有骨灰就立个衣冠冢。
其遗留下来的父母妻子,归入养济院,由朝廷扶养安置。
巩珍听闻皇帝感慨,忍不住说道,“有赖于陛下鸿福庇佑这次出行还有回航,都没有遇到太大风浪。”
“而且,不负陛下所托,我们到了泰西之地”
“等等!”朱见济一摆手,“先等朕坐下,你再讲!”
“沂王也坐!”
朱见济让堂哥也别傻站着,赶紧进入听故事状态。
马冲很有眼力,皇帝落座后就让人送上糕点和茶水,连殿内的炉火都被扇了扇,散发出更多的热量。
巩珍等皇帝拢着袖子窝在椅子上舒坦好后,才缓缓讲述起他的远洋经历。
而故事的顺序,自然是要从东往西去的。
在去到印度之前,巩珍他们的航行都算顺利。
彼时马六甲海峡虽然有满剌加国和满者伯夷他们涉足,但前者为大明属国,后者在海峡附近的统治还不足够强势,施二姐的残余力量还盘踞着。
在打出大明旗号,得到了施二姐的帮助后,巩珍他们成功越过海峡,进入印度洋海域,然后沿着郑和当年的航线前去拜访印度半岛的各国。
可惜,印度不论在哪个时空,都是能给人带来惊喜的地方。
巩珍带着友好想靠岸跟印度的锡兰国和维贾亚纳加尔王朝做点生意,补充一下物资,结果就因为满载精美的瓷器和大明其他商品,被三哥盯上了。
锡兰国作为曾经被郑和揍过一顿,还俘虏了其国王的蛮夷岛国,完全记吃不记打。
当年先辈犯下的错误直接忘到脑后,企图重演历史。
巩珍面对他们如此要求,只能被迫配合。
在朱见济为船队做了精心规划,充足准备下,加上三哥独有的神奇能力,自然是大炮一响,便将锡兰国王派出来的海盗劫匪给成功击败。
过程顺利的让巩珍都对这个国家产生了巨大疑惑
锡兰之所以能在国王被俘虏后还保留下来,那是朱太宗开恩,觉得大明出海是友好往来,锡兰岛又偏远,不利于大明管理,方才让郑和放了对方一马,还责令其发誓永远不犯上国。
其国国力微国民犹如野人,战斗力是真的渣渣一般。
但它还敢来打自己?
在轻松击退锡兰进攻后,巩珍还沉浸在疑惑里无法自拔。
后面的维贾亚纳加尔也是同样的应对。
两团菜跑过来,抢着要巩珍吃自己,实在是让老实的大明航海家心里茫然无比。
哪里有这样的要求嘛!
“无妨,”朱见济笑了,“印度嘛,不能以正常人的脑子去想。”
后世伟人面对印度攻击,也曾经感叹过,“想了三天三夜,也没想出来,为什么印度会来打咱们。”
太菜了,
真的是太菜了!
谁能想到最可爱的人在反击印度的时候,受伤最严重的原因,是因为追击得太快摔了一跤摔出来的?
如果没有印度的不自量力,它那首都还不会叫做“新德里”呢!
不过人菜归菜,该记的仇还是得记。
朱见济在帝王的黑名单上,又添加了“印度”这个名字,想等以后有机会,报复回去。
随后一路西去,有了帖木儿的经历后倒是方便了许多。
卜塞因给了巩珍通行证明,大家总得给他两分颜面。
帖木儿作为老牌的中亚强国,对西方的影响力,倒是比明朝要大上许多。
对此,朱见济再怎么嫉妒也没有用,只能想着以后要努力往西边刷存在感。
到了非洲,在那种原始社会面前,环境带给巩珍他们的伤害更严重,那黑成碳一样的野人倒没什么问题。
“越过了炎洲角,到了泰西,就遇到了海盗!”
那是大明船队在欧洲的登场表演。
在不知所谓的海盗对大明的船发起勇敢冲锋后,巩珍立马下令还击。
望远镜和火炮搭配的天衣无缝,几发过去就炸折了对方的船杆。
以此时的造船技术,船杆折断,基本宣告了帆船的寿命终结。
于欧洲嚣张无比的瓦尔瓦里海盗,在大明的降维打击之下,见势不妙就跑了,只是记下了对方大船上高挂的金黄色旗帜,并且回去后迅速收集起了这面旗子的资料。
这群人什么来头?
欧罗巴啥时候有了这样的海上力量?
死里逃生的西班牙商船也很惊讶,还当上帝听到了自己的祈祷,真派了天使从天而降,拯救自己于水火。
毕竟飞剪船的样式和悬挂的旗子,他们从未见过,那种明显碾压整个欧罗巴的火力,也非此界所能拥有的。
只能说,大明朝在这个时代,还真是绝对的海陆霸主。
后世荷兰人都把台湾给占了,还殖民了不少年,结果仍被国姓爷带着大明的残余水师打成了狗子。
可见这技术代差隔了几个天顶星。
西班牙的海商怀着迎接天使下凡的心态,大胆的靠近了巩珍船队。
一来,他们要感恩。
如果不能及时表现友好的话,刚刚击退海盗的船队炮口一转,把他们打沉了怎么办?
二来,此前海盗已经快把他们的船给打烂了,船杆折断,没有别的船帮一把,同样免不了下海喝一肚子水。
于情于理于利,他们都得厚脸皮一把。
巩珍本来不想接触这些蛮夷,但中国人本性良善,终究是不忍心看人沉葬大海,还是允许了对方代表上船。
结果一见面,却发现了双方语言不通,交流只能靠比划。
语言天才如巩珍,之前也就自学了些阿拉伯语,偏偏此时阿拉伯世界和欧罗巴为死敌,互相扯头发扯了几百年,见面要死要活的,别说友好交谈了。
他们救下的,也只是普通的西班牙海商
根本不存在沟通的可能!
幸好天无绝人之路。
海面上有一些海盗被炮火打击的落了水,还活了下来。
巩珍把人捞起来,在里面抓出来了个会说点阿拉伯语和希腊语的人充当翻译。
磕磕绊绊的,转了几手,最后才表明了自己的来历,成功收获了西班牙商人们因为过度惊讶而落下的无数眼珠子。
第259章 :巩珍登陆了罗马
明帝国?
东方世界的统治者?
拥有万王之王称号的统治者特别派出的使者?
在中间海盗努力的翻译下,西班牙的商人们终于明白了巩珍的身份。
毕竟和外国人打招呼了不少次,巩珍也知道为了更好的交流,减少特殊词语,把意思直接说过去才是初次交流的正确方法。
考虑到那名会双语的海盗非常一般的水平,巩珍自己先把那些本国的特殊语句直议了一通,再转述给西班牙人。
而对西班牙商人来说,这是闻所未闻的事情。
出现在他们面前的这群人,衣着华丽,材质是只有大贵族才能使用的丝绸。
在奥斯曼帝国崛起,截断了中西商路后,丝绸这种来自于东方的特殊商品更加稀缺,连一些国王都无法拥有一条完美的丝绸帕子了。
结果眼前的使者却能够从头到脚,都用丝绸做的衣物和靴面……
无意中的炫富,让巩珍他们在西班牙商人眼里的地位,第一时间便到达了高处。
再者巩珍他们游历多国,除了还在地图的南北美洲,可以说把当前的已知世界都走了一遍,自有一股超然气度。
胡须齐整,被修剪得极为美观。
宽袍广袖,迎着海风摇摆着。
船的人都身材高大,皮肤虽然被海的烈日晒得黑了一些,但总有一些地方能看出这些人本身是肤色白皙,体毛稀少的文明人。
这不由得让套着紧身衣,还狼狈不已的红毛商人自卑了起来。
光是靠外貌,就能让人相信这群人来历非凡,更别说巩珍等人在欧洲的登场首秀,就是以一股强硬的姿势,插入了他们和海盗的纠缠中。
等到翻译艰难的传达了几个重要意思后,更让他们惊讶。
对商人们来说,他们知道在遥远的东方,存在着一个华丽的帝国,《马可波罗游记》到现在也是西方的流行书,让人们对那个用黄金铺地造屋的富有强大国家充满了幻想。
何况除了马可波罗,欧罗巴还亲身经历过来自东方的打击——
蒙古人的远征。
被欧洲人称之为“黄祸”的恐怖事件!
后世的历史,一般会说蒙古人西征为西方带去了来自东方世界的伟大发明,从而促进了西方的社会发展,但很少会提到蒙古人对西方各国的蹂躏。
因为那过于伤当时已经掌控世界话语权的西方人的心了。
如果不是因为蒙古大汗被南宋炮死在了钓鱼城之下,引发了黄金家族的汗位争夺战,蒙古人的大军已经越过了多瑙河,饮马英吉利海峡,覆灭了整个欧洲。
自此以后,欧洲的社会在外来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