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我要做明世祖 >

第109章

我要做明世祖-第109章

小说: 我要做明世祖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忍不住笑笑。
  这其实是一种好现象。
  大明的未来就需要有这种自信的态度,然后才能把从宋朝起就走向内敛含蓄的风气扭转回汉唐时候“你不服就打,老子往死里打”的那种霸气。
  谁让世上蛮夷众多,只靠着嘴上讲道理是说服不了他们的。
  而好巧不好,在关西那边,梁白开带领下的商队也即将从哈密出发,要前往亦力把里。
  他非常舍不得离开哈密。
  此去一别,犹如唐朝时玄奘法师取西经,鉴真大师渡东海,也不知道要花多久时间,还能不能完好无损的回来。
  所以梁白开想着,能拖一会儿是一会儿。
  他在哈密城里到处乱逛,一双赤诚的眼中尽是泪水。
  哈密城在改整之后,在绝对的**下,找回了曾经的祥和。
  虽然大街之上的人不多,看到了梁白开这个明显汉人打扮的就避开走,难掩警惕,但好歹不是人人拿刀,个个沾血了。
  过去的纯朴民风,充沛武德,终于在崭新的哈密城里消失了。
  那些店铺老板也挂着招牌笑容,在旁边不停的喊着“帅哥美女,快来玩啊”
  空气里充满了祥和的味道。
  就连梁白开走到城里仅剩的两座圆顶庙宇前时,曾经以身体为肉盾,阻拦官兵的长老也一脸慈祥。
  他带着人,抬着新收来的各种饲料,正往庙宇里面运过去。
  这才叫王化嘛!
  梁白开心里感叹。
  他走过去,跟预备喂猪的长老打了声招呼,打算再跟他聊聊圆顶宗教的事儿,夯实知识基础,以免去了此教盛行的亦力把里出什么差错。
  长老一见他,也是双目含泪,喂猪的手都在颤抖。
  长老身边的徒弟们更是做鸟兽散,仿佛梁白开是什么可怕人物。
  “你是那位彭上官派来的吗?”长老害怕的说道,又是一指圈里面油光水滑的大黑猪,捂胸发誓,“我保证,我们没有做什么违背大明律法的事情!”
  看看这猪,被他们养的多好!
  “没有没有,只是想找你说说话。”梁白开笑着摆手,让他别紧张。
  长老这才稍微松了口气,然后一边喂饲料,一边跟梁白开说了起来。
  他本身便是从西边移居过来的,在哈密当了几十年的传教长老,对亦力把里的宗教情况还是很了解的。
  跟梁白开说说也没什么。
  难不成还能反抗?
  梁白开做着笔记,直到徐永宁骑着马过来找他,才结束这次交谈。
  “明天你就要走了,去了那边可别忘了兄弟!”徐永宁跟梁白开勾肩搭背。
  要说他们之间的缘分,也有不少年了。
  当年在曲阜相遇,又在哈密一块嫖不对,是给人照顾生意,关系自然更亲近。
  “刚刚请了个大夫看看,说你在这边的女人有了!”
  “你放心,汝妻汝子吾养之,汝无绿也!”他拍着胸脯跟人保证。
  “那就拜托你了!”梁白开也笑着回应。
  第二天,商队在天边微亮时便要出发。
  三人帮都来给梁白开送行。
  张懋的仪式感很重,在梁白开要饮下送行酒的时候,还特意从地上抓了一手的沙子,往他酒杯里塞,语重心长的告诉他。
  “梁兄宁恋故乡一捻土,莫爱他乡万两金啊!”
  可你拿沙子把老子酒杯给填了,好意思说是“一捻”?
  梁白开觉得自己有点忍不住想打人。
  但想起面前这位是英国公,名将张辅的儿子,本身也是崛起的将星,便忍住了。
  他打不过。
  徐永宁在后面跟柳承庆念叨,“老张疯了?”
  “不是,他最近一直在看西游降魔传,有点入迷了。”
  “唉,不当爹就是这么浮夸,不像咱俩这么成熟。”
  “就是!”
  梁白开带着临行前的无语,去向了对于整个中国而言,有数百年未曾见过面的西域。
  一路上风霜不定,走了好一段时间,商队才来到了土鲁番地面。
  在大明的官方文献中,这个地方虽然有土鲁番城、哈剌火州和柳陈三座大城,但都统一称之为“土鲁番地面”。
  更何况此时此刻,起于土鲁番城的也密力虎已经兼并了另外两座,自然可以一并称之。
  还没有正式入城,梁白开的商队里就有人看着荒草遍野,偶尔能看到坟头尸骨的场景哭了起来。
  因为他们,便是在亦力把里加强对土鲁番控制,并且强行发动宗教圣战的过程中,被迫逃离故土,定居北京的原土鲁番人。
  从永乐朝到朱见济的乾圣朝,这一边的情况其实都不怎么太平,一直都有人背井离乡,来到大明求取政治庇护。
  其他有点文化的,看着这场面也跟着叹气。
  商人们惴惴不安,心想这地方如此荒凉,如何能做好生意?
  而且太阳快下山了,他们还没有入城,今晚显然要跟着这群曝尸荒野的尸骨待一块睡觉
  有点害怕啊。
  梁白开也无奈,只能让那群哭的闭嘴,尽量选择了一个还行的地方驻扎起了帐篷,预备明日进入柳陈。
  夜幕之中,被彭时从大明内地招聘而来的文化人陈柾忍不住念起了他祖父陈诚的一首诗,“星槎向晚驻荒邨,闲谒孤城吊古坟。风卷胡沙晴日淡,天连塞草暮烟昏”。
  在五十年前,陈诚作为使者路过土鲁番的时候,就见过这种荒凉之态,没想到现在作为孙子的自己来了,还是没变。
  只能说干旱地带有利于遗迹保存了。
  等到第二天早上进入柳陈,那种物是人非之感更加浓烈。
  作为土鲁番三城中距离东方最近的,柳陈还算保留了较多的过去影像,当年的佛寺还没有被完全拆掉。
  但仍然难逃“风物萧条昔日人烟惟多,僧堂佛寺过半,今皆零落”的下场。
  那些被赶出去,又被朱见济扔过来当向导的原土鲁番人更是敢怒不敢言。
  昨晚触景生情,他们就被梁白开教训过了,知道不能流露太多情感,以免引来别人的注视,只能保持沉默。
  “你们是大明的使者?”
  柳陈的管理官员在听闻大明竟然派人过来后,带着好奇接见了梁白开一行人。
  “是的,”梁白开端起架子对人一拱手,“我乃大明皇帝钦定天使,过贵国,要往更西方去。”
  “更西方?去那边干什么?”
  过去土鲁番,就正式到了东察合台汗国的管控之地,再西去,就是帖木儿帝国。
  以大明“天朝上国”的偶像包袱,永乐之后,基本上是别人来中国朝拜,而少有派遣使者行经如此漫长,去别国交流的。
  “乃是去西方拜真神求经的”
  梁白开张口就来。
  “这?”柳陈长官打起了精神,眼睛有点发亮。
  圣教竟然还让大明天使都产生了向往,要去求经?
  好事啊!
  大明的面积那么辽阔,如果真的可以让圣教在那边传播,使得真神光辉照耀世人,岂不是极为妙哉?
  轻松一忽悠,加上柳陈最贴近大明,其长官也有点畏惧天朝的武力,便对梁白开等人热情的一顿招待。
  为了不耽误他们取经的正事,柳陈长官只是宴请梁白开参加了场晚会,买下了对方推销的一批货物,便给他开了一封“通关文牒”,让他拿去哈剌火州,可以直接跟其长官谈话,途中也不用担心被人敲诈勒索。
  “这么简单?”陈柾没想到人这么好骗,觉得八成是没读过大明名著导致的。
  梁白开却给他分析了一通,“你我是大明天使,他再怎么做,表面功夫肯定会热情的!”
  这些年虽然大明没派人去其他地方,但帖木儿、亦力把里是派人来过的。
  如今只能算是礼尚往来,双方享受同等待遇,总不能欺负大明脾气好,搞区别对待。
  “也密力虎对大明自称土鲁番王,可实际上咱们也清楚,这地方还是亦力把里的地盘。”
  “他们不知道我们已经知道了。”
  “为了更好的从大明手里讨要回赐,也是需要大明的名号来跟亦力把里方面的势力对抗,维护也密力虎的割据,对方不会想动咱们。”
  这是原因之一。
  “第二,也密力虎控制土鲁番之后,大力推广回回教,还强迫其他人信教”
  “那个当官的八成是中途转信真神去了,业务不熟悉,还立功心切,想哄着也密力虎,说大明也心向真神,给自己贴金挣功劳。”
  所以只要给他们卖点面子,不闹出矛盾,那就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事。
  陈柾眼睛一瞪,懂了。
  他不免在心里感慨,难怪梁白开能在这几年内入了皇帝的眼,搞这种外交基本都提名他,感情是有真本事在。
  “那咱们真的要去天方国朝圣?”陈柾又问。
  “鬼!能走哪里就是哪里,老子才不信回回教呢!”
  梁白开可是一个典型的中国人性格。
  神佛与我有用,那他就会拜拜。
  要是没用还给他找事,那就滚一边去!
  现在也就是走在人家地盘上,不得不低头,不然梁白开才懒得学唐朝时玄奘法师偷渡,拿“取经”当借口呢!
  反正他肯定要回家看儿子的。
  走路几十万里,横贯整个神州大陆梁白开才没有那么多精力!


第208章 :日本事态和于谦病重
  “东瀛那边有人闹事了?”
  朱见济放下手里的报纸,打断了李继业的汇报。
  “是!”
  李继业坐在御赐的小凳子上挺直腰板,一张被海上风浪吹得沧桑了不少的脸上,全是沉稳之态。
  “怎么回事?”
  “大明给它送好东西过去,它还埋怨起来了?”朱见济冷笑,“真是不打不懂事!”
  在走上了贩卖军火的道路后,大明把自家落后没用的兵器转手高价卖去了日本,很大程度上鼓励了那一边的村长械斗。
  毕竟日本一个海外蛮夷之邦,本土资源不行,其武器当然也是废的一批。
  后世经常被吹的日本太刀,实际上根据文献记载,在朝鲜跟大明军队打的时候,连明军的甲都破不了。
  之所以显得“锋利”,那还是由于日本本土作战,大多佩的是藤甲。
  砍木头谁不会啊?!
  而万历援朝之时,要不是因为朝鲜太废,猪队友愣是拖住了大明的后腿,小日本早就被大明推到海里去了,甚至大明方面还因为日本的“大不敬”,讨论过要不要进攻其本土东瀛岛。
  可惜,万历时期朝廷一直缺钱,三大征更是把万历皇帝辛苦盘剥来的银子和张居正变法时的积蓄差不多给花光了。
  再去民间搜刮,已然被吸干血的老百姓也无法给战争提供资金。
  没有钱,军队就没有粮草和军响。
  再登船组织军舰进攻大海那一边的敌人,又谈何容易?
  于是大明只能遗憾的放弃了这个计划。
  但现在的乾圣朝廷可不缺钱。
  别看朱见济一登基就打仗,边关各镇到处清扫不听话的蒙古势力的行动基本天天都有,但要说大规模的战争,算频率也就是个“三年抱两”,还都是针对北边。
  对北疆防线的建设,那是从景泰朝就开始了的,关于爆发战事时的调度基本都有定论,士卒长期驻守,物资也有充分储备。
  加上朱见济入值内阁以来,就让六部关于每年要做的事情做好规划,军事支出要详细分明,支撑军队的银钱也是有预算的。
  所以一旦北边打开,在流程上,大明能省下不少时间精力,相对而言,也是省了钱的。
  钱包鼓鼓的,要说打一些动作大的仗只要今年国内不出现失控的天灾瘟疫,导致民生凋敝,朝廷也不是顶不住。
  “倭国那边,这些年的内斗越发厉害”李继业没有让皇帝说出“天凉王破”之语,而是跟朱见济说明了下此时的日本现状。
  室町幕府自从建立以来,上不能仿照镰仓幕府的开创者源赖朝成为武士集团的精神偶像,下不能像德川幕府一般靠着实力把地方大名给镇压下去。
  就连其创建者足利尊氏很长时间,都是被事态发展推着做出决策的。
  故而在这个幕府统治之下,日本局势一直不怎么稳当,内斗基本是贯穿始终的。
  现在日本内部大名躁动,在如此背景下,成功为大明的军火提供了不少卖家,让朱见济跟其代理人松浦丰久短短两年,就赚的两手发麻,满嘴流油。
  毕竟钱只是小东西,想办法在战争中活命才是要紧事。
  当年从明朝那里获得的通宝,也顺着商贸路线,回流中国,加上朱见济去年就在国内“开矿”,增加了不少铜矿产量,所以让大明国内的“铜荒”稍微缓解了一些。
  为了和大明保持友谊,松浦丰久还主动提出,要在平户为李继业他们修建一座港口,请他常来。
  为此,马欢等人当然高兴接受。
  但大名们也不是傻的,在内卷式的掏钱买武器一段时间后,他们就反应过来
  奇怪,
  谁他妈赚了?
  怎么自己越来越穷?
  然后再一打听,发现那些已经沦落成废物的公卿家里也越发穷困。
  因为那群追求“风雅体面”的傻逼也遭到了大明商队的毒手,热爱上了那透明琉璃和华贵丝绸。
  据说这玩意儿在大明也是深受皇帝喜爱的。
  还有民间的其他行业,随着明朝商品的流入,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反馈。
  可以说,整个日本从上到下,都被大明商人给想办法搜刮了一顿。
  这怎么行!
  于是日本的一些有识之士发觉不能再这样下去。
  其西南的其他藩主也眼馋松浦的收益,希望可以将之瓜分。
  但大明终究是此时的世界霸主,大名们一边防备对手,也不想直接跟他爆发冲突。
  于是这段日子,一些“海盗”突然冒出来,不停的骚扰大明商队和刚刚建立好的平户港。
  前者到底数量多,官方顾不过来,总会被人磕着碰着,而且会在炮火对准自己之前就跑路,实行骚扰战术。
  后者更是固定的,想跑都难。
  对此,一些海商生出了些埋怨,跑去了南京的海关总署反应。
  “既然如此,那就开放一些权限”
  朱见济想想,吃了两三年的垄断红利,朝廷已经赚了不少,再独霸下去,有点不利于民间海贸发展。
  因为现在朝廷不止在东海的日本、朝鲜有布局,还在东南亚那边大搞殖民。
  只是依赖官方的话,这个进程会很缓慢。
  毕竟人多力量大。
  老百姓才是社会里最坚固的基石。
  “让海关那边允许私人船队下海经商不过还是得让他们出钱!”
  “而且下南洋那边的船队,给他们松一松绳子,鼓励广州福建的商人去那边。”
  南洋的开发也是很有必要的。
  大明失去的旧港宣慰司必须重新拿回来,还有吕宋、越南等地都得做好打算。
  朱见济让秘书处下旨,送达南京的海关总署。
  如此一来,船队化整为零,就减轻了官方带队的负担。
  一旦遭到了海盗的威胁,海商还能寻求朝廷支援。
  当然了,这会是另外的价钱。
  “至于辽东那边,让武靖伯赵辅过去”
  朱见济又端起报纸,随口对下面的人吩咐起关于打击建州女真的事。
  按照朱见济的想法,在女真和蒙古都被打击的衰败后,大明需要在那边设立新的布政使司进行直接管理。
  结果阮伯山突然传来消息,说是于谦病重。
  “什么?!”
  皇帝大惊失色。
  只见朱见济匆忙站起来,问东厂头子,“于先生如何?”
  “昨天不是还有太医说病情缓和了吗?”
  作为和张凤一块生病咳嗽的病友,自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