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时代之死人香 >

第84章

大明时代之死人香-第84章

小说: 大明时代之死人香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尽显她着那窈窕的身段,悠然地漫步在花园之中。一身浅蓝衣装的她犹如一个下凡的仙子一般,似乎任何的言语都不足以描述她那出俗得犹如不食人间烟火的风姿。

    “大小姐,姑爷看望你来了。”

    小兰儿迎了上去,大声地对着那沈小姐叫着。

    那沈小姐听罢,侧过头来,瞧着高旭一眼,似乎看了某样透明的东西一般,神色依旧悠然自怡,依然迈着自己悠悠的碎步,向前走去。

    小姐对姑爷的无视,让小兰儿有几分惶急,她走上前去,扯住小姐的裙角,又说了一句:“小姐,姑爷看你来了。”

    那沈小姐转过头又看了一下走到近前的高旭,细细地瞧了高旭一会儿。大约高旭长得不算讨厌,神情也比较温和,沈小姐报以微微一笑,但是随后她还是一声不响地向前走了。看她的神情,似乎已经不认得高旭了。

    只见她一直走到花园角落处的一棵巨大的樟树之下,然后蹲在树底,凝神看着什么,一动不动。

    高旭愕然地问小兰儿:“她在看什么?”

    小兰儿都忍不住哭出声来了,道:“小姐……小姐她在看蚂蚁。”

    ∶∶∶∶∶∶g一更。
………………………………

第四八章 无题

    第四八章 无题

    (本章补昨天的。今日还要更新。暂时没想好章节名,先标个无题。)

    不论是那些耿直进谏的忠臣,还是绝境之中守节的贞妇,要真的是下了死心撞梁,必定是血溅五步的场面。当时在义阳王的王府里,高旭亲眼见过沈家小姐撞柱之后惨烈,虽然经过急救,高旭也没有把握救活她。但将过一个月下来,看她的气色,似乎恢复得不错。

    当小兰儿哭诉沈小姐撞坏了脑袋之时,高旭以已度人,第一个反应就是莫非她又被人穿越了?

    当初正是那个无良的高大少被孙芸当头一棒之后,高旭才穿越而来的。

    走到在樟树下数蚂蚁的沈小姐身后,高旭眼光锐利地暗察着沈小姐神色间的异样,但最终高旭认为她只是因为剧烈的撞击而引起暂时或者永久的失忆,还有因为脑震荡以致她的智商下降了到孩提的水平。

    高旭放松警惕的神色,但心中却是有些失望。

    在这个大明时代,他似乎仍然是孤独的。

    经过现代极端化的娱乐视觉洗礼的高旭领略过千姿百态的美女,而且回到大明以来,高旭所遇到的几个女人无不有绝色之姿,光凭着容貌之美,倒也无法让高旭生出惊艳之心。无论一个女子的五官如何标致,身材如何惊心动魄,但这都只是一个壳而已,重要的是这个壳里面所蕴含的东西,比如气质,比如品性。

    这是高旭第三次见到沈家小姐。第一次是在崇明港的码头,第二次在是义阳王府。要说品性,以沈氏的书香门弟,这个沈小姐想必是知书达礼的,要说气质,很显然,刚刚初入花园时,这个沈小姐的出俗、曼丽之姿着实让高旭侧目。

    她因为头部的撞伤而失去了记忆,失去了成人该有的那些情绪,但这让她变得更加的纯粹。无论一个成人无如天真无邪,多多少少带有点故作,带有点杂质,但如今的沈小姐在十八岁的美丽形体之内,大约跳跃着的是七八岁的心。

    看着沈小姐津津有味地望着一只背着树叶的小蚂蚁,高旭也感染了她的那种简单的快乐。相对于当初小芸儿的风尘与机心,阎小玉的隐忍与沉重,汤娘子的艳丽与性趣,以及赵明月的争强与好胜,如今这个沈小姐如同一张白纸,将来高旭可以描绘出他所有想要的东西。

    对于男人来说,女人越简单,越有爱。

    ∶∶∶∶∶∶

    当高旭被封为崇明侯的消息传遍整个崇明时,尽管高旭对这个虚名不以为然,但对高氏来说,可是无上的荣光。离开沈府回到高老庄之后,高老头便举得了盛大的庆祝活动,不仅对所有的庄户佃农减租减息,而且大在城门内外大红包,烟花爆竹连日不绝,高氏的声势更是水涨船高。

    对于高旭来说,却没有与庄民同乐的时间,他不仅要完善同盟军训练操典的内容,还要关注高氏工坊内自生火铳铸造的进度,也按照明代的工艺与孙拐子最大限度地改良自生火铳的性能。

    除了火铳的之外,还有火炮的铸造。虽然在江阴缴获了刘良佐部大量的火器,但明代那些五花八门的火铳火炮,虽然动辄以大小将来为名,但在射程与机动方面着实不尽人意。而那些重达数千斤的红夷大炮也不利于野战,高旭要求孙老头新铸的火炮必须轻型化。

    高旭记得在拿破仑时期的野战火炮都以6磅、8磅以及12磅为主。而且拿破仑特别钟情于最重的12磅野战加农炮,称之为“漂亮姑娘”。这种12磅的前膛野战火炮机动性强、火力凶猛、制造和使用极为简单,也称之为“拿破仑炮”。

    对于火器的铸造与改良,高旭只对孙拐子提供大略的理论支持以及实用方向,具体的细节还需要高氏工坊里的工匠们去摸索。(;棉;花;糖;小;说;网; ;W;w;w;.;M;i;a;n;H;u;a;T;a;n;g;.;C;c; ;提;供;T;x;t;免;费;下;载;);当然,高旭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泡在工坊之中,跟进火炮铸造的流程。当高旭看着工匠们先用水和泥制成模具,再烘干泥模,然后范金倾铸,层层笋合,要铸造一门火炮,竟然要几个月之久。因为崇明近海,湿气重,要烘干泥模往往要二三个月,而且必须要烘干,如果外干内湿,一遇到金属熔液,潮气自生,铸成的火炮就有蜂窝,到时就有炸膛的危险。并且一具泥模只能铸造一尊火炮,用后即弃。

    这样的铸造效率着实让高旭崩溃。高旭当即把孙老头找来,道:“用铁模来浇铸火炮吧。如果用铁模,就无需像泥模一般要用几个月来烘干,也不会像泥模那样外干内潮造成火炮的炸膛。而且一具铁模可以多次重复使用。”

    孙老头听罢,哑然了一会儿,随后拍案而起。

    铁模铸炮法是在鸦片战争时,浙江嘉兴县县丞龚振麟为了前线抗击英军赶制火炮而明的,在此之前,历代匠人用的都是泥漠铸炮。这种铁模铸炮法没有什么技术难度,对于孙老头这些工匠来说,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最后实施起来果然是事半功倍。

    自从高旭提出大大增强效率的铁模铸炮法之后,孙老头终于不敢凭着老资格在高旭面前咆哮了,一有什么难关,就屁巅屁巅地来找高旭。这也使得高旭那些天马行空式的想法在高氏工坊中一个个得以实现。

    ∶∶∶∶∶∶

    当滚滚长江奔赴到入海口处,由于没有了两岸对江水的禁锢,江面骤然开阔,流降低,再加上海潮的顶拖,咸淡水交汇而生沉积,起先形成河口小滩,继而聚成沙洲。崇明岛就是在千年来无数沙洲的起起落落之中演变而成的。

    这些沙洲起落不定,时东时西,忽南忽北地涨坍变化,频繁地变迁着。到了明末清初,崇明岛在不断涨坍中逐渐连成东起高头沙,西至平洋沙,长约1oo公里、宽约2o公里的一个大岛。

    在七月的最后一天,事务缠身的高旭决定给自己放一天的假。在这一天里,高旭纵马在崇明岛上,从东边的高头沙,直到西边的平洋沙,又从北边漫游到南部。到了黄昏时分,他立在崇明岛南端的某处沙洲上,默然地遥望着东方那无边无际的大海。

    每当高旭烦闷的时候,他总喜欢看看海。

    立在蔚蓝色的海边,视野有多阔,这个心胸仿佛就会变得有多大。

    马上就要进入八月份,随着博洛部的攻势越来越紧,江阴的战事会变得越来越艰难,至于吴淞虽然进入相持,但以那个尼堪心高气傲的性子,在吴淞城下碰了壁,肯定要设法找回面子的。在南明方面,隆武政权虽然做到了包括在浙东在内地方势力在形式上的统一,但隆武受郑氏家族的挟持,而且各省的势力各自为政,无法得到有效的整合。以席大学士兼督师的身份,黄道周主持浙东的军政,可他虽然文章、气节冠绝天下,但在实务上,他的能力实在有限,根据浙东传回的消息,形势还是乱七八糟的。

    无论外部的环境如何严峻,现在唯一要做的就是深练内功。在政治方面,同盟会必须要进一步地扩大影响以及规范化组织结构。

    在经济上,则是如何做到开源节流。在这方面幸好有高老头这样的便宜老爹,虽然他老是嚷着破产了,但高旭知道,这个老奸商的活绝对当不得真。只要向高老头适当地晓之以利,一旦他认为有利可图的话,他投资起来绝对是不惜工本。而且,这个时期的海外贸易的利润的确惊人。高氏以崇明高老庄为中转站,向内6大量收购丝绸、棉布、茶叶、瓷器、药材之类的物资,组成商贸船队,或北上朝鲜、日本,或南下澳门、南洋,一转手就是数倍甚至十数倍的利润。要知道历史上,郑成功就是靠着海外贸易养兵十数万,动长江战役的。

    当然,对于高老头来说,凡事都离不开生意。他资助高旭的同盟军,也不过是投资而已。只要同盟军形成战力,万一有了地盘,就能获得丰盛的回报。现在除了在江阴的第二镇,整编之后的第一镇、第三镇总数也不过一万人马,一年所需的军饷与粮食的投入大约二十万两而已。而像闻名天下的徽商,江南的盐商、富户,以及像高老头这样的大海商,家资百万实属寻常。至于福建的郑氏家族,可谓是富可敌国。

    以高旭的计划,同盟军的第一镇、第三镇经过三个月的训练之后,将从乡兵脱胎成正规军,到了十一月之后才有反攻之力。除了二个镇八个主力营外,还要组织一批预备营。以岛上三十多万的人口,可以招募到足够合格的兵员。

    无论如何,这些纷纷扬扬的思绪让海风一吹,眼前海域那无边无际的蔚蓝色似乎漫进高旭的胸间,让他顿生一股豪迈之气。

    身在这个时代,虽然自己像某一簇浪花,源起于恶劣的莽原、险峻的山野,经过数千里的奔流不息,冲出了内6的桎梏,最终奔赴到入海之处,本以为得到了自由,结果却是消逝在那一波又波的海潮之中。但是,这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大浪淘沙,但淘不尽那种奔腾之气,至少在勇往直前的征途之中,在一簇簇浪花之后,或者留下了长江,或者留下黄河,或者留下了一个泱泱中华……

    ∶∶∶∶∶∶g一更。
………………………………

第四九章 大练兵

    第四九章 大练兵

    汤浪胸口处的箭伤已经差不多全愈,前几天汤娘子要他参加同盟军后,他听了只是沉默。自从汤娘子从江阴城头纵身一跃之后,汤浪就再也不纠结于母节之念,至少表面上也是如此。汤娘子很高兴,既然他没有反对,那就是答应了。

    汤娘子见固执的儿子终于能顺应自己的话,心中极是高兴。当天,她做了丰盛的晚餐,烧了汤浪最爱吃的菜,然后请高旭与汤浪一起就进餐,以便缓解俩人的关系。

    高旭两世为人,自然不会跟一个十三四的男孩计较什么。但事实上来说,在古代,十三四岁的男孩都已到结婚的年纪,再加上汤浪不同异常的家境,也比一般的同龄人早熟。再又汤浪由于铁匠世家遗传的关系,骨架极大,而且自小练习家传刀法,身强力壮,看上去几乎相当于十六七岁。

    尽管汤娘子从中苦心调解氛围,汤浪的眼底虽然没有了固执之色,但他仍然与高旭默然无语。而高旭却又找不出什么他感兴趣的话题。最终说起汤嫣儿随着赵明月出海的事情,汤浪才露出几分倾听的神色。高旭见状,就大谈海外的趣闻,以及西洋人的奇异。

    尽管高旭说了很多,但汤浪从头到尾一句话没说。

    那天晚上,汤浪偷偷地立在高旭的内室外,默默地听着室内母亲那婉转起伏的呻吟声,一夜无眠。

    接下来的几天,汤浪默默地坐在门口,望着门外那株白桦树呆。

    一天早上,汤娘子觉儿子的屋里空空如也,桌子上放着一封决别的书信。

    汤娘子立即央求高旭寻找,但在崇明岛上,刮地三尺,也找不到他的身影。

    “浪儿是不是南下去澳门找嫣儿去了?”

    当汤娘子满脸凄色地问高旭时,高旭也只是无言。在南下的船只中,没有汤浪的消息。

    在内6的某条小径上,走着一个孤独的身影。

    汤浪没有南下,他只是向西走,一直向西走。

    没有盘缠时,他给人打短工。遇到山匪时,他凭着自己的身手脱险。从崇明到徽州,经九江到湖广,他只是一直向西,他想走到离崇明最远的地方。不知过了多久,一个不知名的渡口,他遇上了十几艘溯江而上的货船。

    那些货船上的货夫个个透着彪悍之气,一看皆是行伍之人,领头的货主二十五岁的年纪,长着一张国子脸,神色虽然和善,眼神极为锐利,当那人见到汤浪年纪不大,但气度悠然,不像一般人见到他们那般惊慌失措时,不由露出几分欣赏之色。

    “小兄弟,你从哪里来?”

    那货主走到汤浪的近前,看着他褴褛的衣裳,拍拍他结实的臂膀,笑着问道。

    “从东边来。”

    汤浪的言语一向简洁。

    那货主又问道:“想哪里去?”

    “西边。”汤浪又答道。

    “小兄弟,我们要运点货物到四川,缺点人手,看你身强力壮的,想做个帮闲不?”

    汤浪一路上遇到的山贼路匪多了去了,虽然这个货主生得很英气,但其它的那些货夫不比一般贼匪,明显不好相与。不过,汤浪也沉得住气,只是问道:“四川在西边么?”

    “呵呵,小兄弟,看你也不傻,怎么问这么傻的问题?”那货主又接着笑问:“对了,小兄弟,你叫什么名字?”

    “姓汤,名浪,字志远。”

    汤浪警惕地望着货主身后的那些横肉大汉道。

    “巧了,你的字倒与我的只有一字之差。”那货主又笑道:“对了,我姓张,名定国,字鸿远,你叫我张大哥好了。”

    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进入八月份,就在阎应元的第二镇在江阴浴血奋战的时候,高旭在崇明展开轰轰烈烈的大练兵。除了用一个营在吴淞城轮守,第一镇与第三镇的其它七个主力营都在岛上为期三个月的集训。要让同盟军从杂乱无章、鱼龙混杂的乡兵队伍,蜕变成真正的精锐之师,必须经过正规化的训练。要说敢战之心,拼杀之力,整编后的两镇人马都经过战火的洗礼,比如徐玉扬的第一镇,能成为疯子营军士的都是血勇之士,都是血战余生中幸存下来的。

    以高旭的计划,其实现在的练兵不过是第二阶段而已。

    第一阶段就是先前极其惨烈的以战练兵式的淘汰战。当初徐玉扬带了二万人从江阴出,在撤出常熟时只有三千多人。这三千多人都是敢杀敢战的老兵了。再招募一些乡勇组成新编的第一镇,五千人马基本没有渗多少水分。至于第三镇的徐鸿的第一旭卫营,赵天武的第二海盗营,邬含蓄的第三庄丁营,还有马三炮的第四火炮营,这些主力营的兵士都经过了实战,特别是徐鸿的旭卫营,经历了小石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